『壹』 怎樣評價電影:你好,李煥英
這部電影就是賈玲為了紀念他的母親李煥英創作的,也許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了這部電影上。
賈玲說:
母親對於賈玲來說是一個遺憾,很多次午夜夢回她都泣不成聲,想起母親的模樣,子欲養而親不待,恐怕是賈玲也是我們這一生中難以越過的一道坎。
看完電影之後,我又把賈玲和陳赫演的小品《你好,李煥英》找出來看了一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原來,這句話這么真實,這么扎心。
01
不管是電影還是小品,賈玲都用他擅長的喜劇氣氛來逗的觀眾們前仰後合,但是越往後你越會發現前面有多麼好笑,後面有多麼悲劇。
但越往後看,你就會發現: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
在小品的最後,當李煥英的一生宛如走馬燈一樣展現在賈玲眼前時,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偌大的舞台上,只有賈玲一個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哭的撕心裂肺。
賈玲在舞台上跟她媽媽說:
母親的離世,成了賈玲人生中最難過的事。
據說,那天節目播出後,賈玲給她父親打了個電話,問小品演的怎麼樣。
父親故作輕松地說:演我的那個演員太胖了。
實際上,當晚父親就崩不住,抱著妻子的遺像哭了好久。
我們總以為父母都是超人,他們可以承擔起我們所承擔不了的東西,長大以後才發現父母早已不再年輕他們的雙手變得顫顫巍巍,走路也搖搖晃晃。
歲月早已在父母的身上留下了痕跡,而我們卻從未做好與父母分別的准備。
02
岳雲鵬2013年在德國演出的當晚,他的父親突然離世,當時她由於不能回來,所以她表示對不起自己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的父親。
返場謝幕後,愧疚、遺憾和悔恨一起湧上他的心頭,他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
6月17日凌晨,岳雲鵬發長微博回憶與父親的點點滴滴,並以歌曲的形式給爸爸送上父親節祝福。
歌曲記錄了四段有關父親的真實故事: 父親因為貧窮無法為孩子買來方便麵而流下辛酸的淚;離家後拮據的父親囑咐兒子該花的錢要花;父親抽著城裡的煙說外面比家裡艱難,只希望兒子平平安安,最後是兒子終於有了出息父親卻遺憾離去。
岳雲鵬把這首歌曲命名為 《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
音樂人許飛發微博表示看了岳雲鵬的文字和童年以後整夜沒睡,岳雲鵬回復道:「時間把我們愛的人藏了起來,讓我們一輩子一輩子的找。」李健也同網友一樣被深深感動,在岳雲鵬第一次給他看歌詞的時候,沒有看完就把手機還給了岳雲鵬說自己看不下去,就在父親節的今天,李健轉發了岳雲鵬的微博稱「感人至深!」
詩人董玉方將他的故事改寫成歌詞,音樂人許飛譜曲,合力創作出了那首感人至深的《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葯,可是對失去至親的人來說恰恰相反。
時間越長,他們心裡的遺憾就愈加濃烈。
在《念念桃花源》節目里,岳雲鵬又提到了他和父親之間的故事。又提到他的那首紀念父親的歌,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
他說父親最希望的就是它能夠看到他上充滿那個夢想,對於當時的岳雲鵬很遙遠,但是父親去世三個月後,他就參與了充滿的錄制,那一刻他心裡五味雜陳,要是爸爸能夠看到這些該多好啊。
只可惜,我們終究沒有直達天堂的電梯,那些揮手作別的人,再也無法相見。
03
《百年孤獨》里
有說過一句話,
只有在父母真實的離開我們,我們或許才能真正地直面死亡。可我們卻總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把自己最堅硬帶刺的一面留給了他們,而對待外人反而像小動物把最柔軟的肚子露出來一樣,耐心柔軟。
即使所有人都要我們直面成年世界裡的現實和殘酷,但父母依舊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港灣。
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跟父母越來越疏於表達感情,等到失去之後才明白,留下的只能是無盡的遺憾。
歌手李健在節目上談到自己和父親的關系時,他說兩個人就是一般的父子關系。
「我們就是問問身體好不好,最近好不好,不會更深層次問你最近有什麼苦惱。」
後來,父親患了腸癌,已經無法行走,上廁所都得李健背著去。
有一次上完廁所回來,爸爸在他背上輕輕說了一句:「原諒爸爸!」
那一刻,李健淚如雨下,原來父親一直為自己成為負擔,而深感抱歉。
那個叫父親的男人,也曾是個大男孩,他的青春歲月一樣閃閃發亮。
可不善言辭的李健,卻說不出什麼來寬慰父親的難過。
直到現在,父親的那四個字,依然是李健心裡最難以釋懷的痛。
世界在發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和父母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
第一次聽到它是在《歌手》中,
那天,李健抱著一把吉他,
穿著素色的毛衣靜靜地坐在台上,
如同訴說故事般將它娓娓道來……
這是一首唱給父親的歌,
沒有華麗辭藻,沒有過分渲染,
卻讓無數人潸然淚下。
我們總是借口工作很忙,卻有時間跟朋友出去吃飯唱歌通宵;
我們總說沒時間給家裡打電話,卻可以跟朋友煲好幾個小時的電話粥;
我們總說節假日要加班沒空回家,卻可以提著行李去看世界的千變萬化。
慢慢地,我們將父母一點點的從我們的世界剝離。
而父母也越發擔心,自己會成為子女的負擔。
生了病不敢告訴孩子,怕他們擔心。
打電話時也不再絮絮叨叨,生怕說多了耽誤孩子時間。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變化,但總是抱有一絲僥幸心理。
直到他們累彎了腰,無法再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才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多給予一些,多付出一點兒。
04
在《忘不了餐廳》里,黃渤第一次談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阿爾茨海默症中後期開始黃渤只是覺得父親大了,記憶力不行了,但是直到有一天父親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老戰友!
「 我是您兒子。」
可沒想到父親的一句話讓他如墜冰窟:
「 我從來沒有過兒子。」
這句話瞬間擊垮了黃渤。
黃渤與父親的關系並不好,這份不甚親密的父子關系,自從黃渤小時候就開始了,黃渤一直都有一個歌手夢,但是他的父親對此是不支持的,他的父親一輩子都在機關單位工作,在傳統的認知環境里,歌手更大程度上等同於一個異類,在父親的眼中那根本不算是一份正經工作。
就這樣,黃渤開始了與父親的爭吵大戰。因為那個時候的黃渤身上沒有足夠的錢,所以他會偷拿家中的錢,去維持自己的唱歌夢想,但是事情敗露之後往往會遭到父親的一頓毒打,直到現在,黃渤自己都說每當看到皮帶都會聯想到父親打自己的畫面,這是他記得一輩子的事情。
黃渤與父親的仇恨在這樣的毒打之中越來越深厚,黃渤的歌唱夢想一直都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他沒有放棄,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闖盪,只不過這一次他沒有拿家裡的一分錢,立志要依靠自己闖出個樣子來。這一次,輪到他的父親晃了神,他開始讓黃渤的母親頻繁與他聯系,但自己依然保持沉默。
來到北京的黃渤一切仍然不順利,他的唱歌之路一直不被認可,於是黃渤開始轉換思路,走向了演員,從最開始的不知名龍套演員到如今的實力派演員,黃渤所經歷的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與父親的關系一直都沒有得到緩和,僅靠母親作為二者之間的聯系。
當黃渤日漸覺得自己混出了一個樣子的時候,他開始將回家提上了日程,但是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卻發現父親與自己所想像的不同,對於黃渤他有一種疏離感與客氣,甚至當他問起自己是誰的時候,父親回答了一句是戰友,並直言自己沒有過兒子,父親忘記了他。
這對於黃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總以為當自己功成名就之後,有足夠的時間照顧父母,但是時間從來不等人,即便是他盡量將自己的時間留給父親,也不足以彌補他內心的遺憾,這對於黃渤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事到如今,每當黃渤提起這件事情,都會留下淚水。
對於黃渤來說,可能最讓他接受不了的事情,無疑還是父親忘記了自己,當父親的病走到中後期的時候,他記得所有人,卻一直說自己沒有過兒子,這是黃渤覺得自己對父親的虧欠,是他日後做多少努力都無法彌補的,也是他一直以來無法言說的痛苦。
談起小時候被打的經歷,黃渤幾度哽咽:「其實你回頭想,他現在要能打你一頓,你得有多高興。」
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
那個能一把把我們舉過頭頂的父親,還有燒菜很好吃不停操持家的母親,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我們。
我們總想著等到功成名就再去報答父母,殊不知,在我們拚命向前的時候,父母早已被我們甩在身後。
05
由於疫情我們沒有回家過年,在和父母視頻的時候,我們展示了我們的餐桌上的小菜。父親回答我們說:
「你們都沒回家,我和你媽也吃不了太多。」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立刻回家的沖動。
對於父母來說,兒女常回家看看,就是他們最大的想念,我們都希望父母能夠身體健康,吃什麼都香,多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是我們卻漸漸的覺得父母也不再年輕,我們漸漸的長大了,越來越沒有共同的話題,慢慢的也覺得他們和時代脫節了。
但我想說:
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父母真的老去作為子女的我們,不要再練習表達自己的愛,常常回家看看,常常給家人打電話,這就是我們在有限的日子裡能夠給我們父母的最好的關懷!
『貳』 傑倫的《大灌籃》里有7個師傅,分別是誰泥他們又有怎樣的絕學
七大師傅之流浪養父
獨門絕技:輕功水上漂
特點:蹬鼻子上「房」
在《大灌籃》中,周傑倫是個被人遺棄了的孤兒,多虧了這個由吳宗憲扮演的流浪漢撿到,並且看出了這個嬰兒的武學慧根,才有機會成為日後的功夫高手,可以說是他的第一個伯樂,這個外表邋遢身懷絕技流浪漢有著一身超群的輕功絕技,看看,這招蹬鼻子上房的功夫還真不是浪得虛名的。
七大師傅之糊塗僧
獨門絕技:乾坤大挪移
特點:凍結時空
由於吳宗憲扮演的流浪漢師傅行蹤漂泊不定,所以只好將小周傑倫託付給了這個由高雄飾演的高僧師兄。
吳宗憲:師兄,這平白無故就撿到這么一個小玩意兒,看來只有拜託你了。
不過,這個外表看起來修行不凡的高僧,有時候糊里糊塗的令人哭笑不得。
而正是因為這個師傅的粗心大意,在傳授給徒弟周傑倫能夠凍結時空的乾坤大挪移時功虧一簣,走火入魔,竟然將自己封在了冰里,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七大師傅之妮師傅
獨門絕技:飛針點穴
特點:穩! 准! 狠!
長大後的周傑倫的身手之所以如此出色,其實是多虧了功夫學校的四大高手的秘密傳授,而作為世外高人,四大高手當然也會看起來有點與眾不同,比如由閆妮飾演得這個妮師傅,就是外表不修邊幅,一副男人婆的模樣,但卻有著一手高超的飛針點穴的絕活,令人防不勝防。
七大師傅之黃師傅
獨門絕技:蛤蟆功+壁虎功
特點:神出鬼沒
妮師傅顯得男人氣十足,而扮演她老公的黃渤,就只好當起了「妻管嚴」的形象,看看他織毛衣的架勢,很有賢內助的氣質啊,不過,只要他耍起功夫來,同樣是虎虎生威,看看他的這個動作,是不是有點眼熟?
黃師傅的這招蛤蟆功在籃球比賽中可起了不小的作用。
七大師傅之吳師傅
獨門絕技:武當太極神功
特點:以氣御力
妮師傅和黃師傅是一對武林俠侶,而剩下的吳師傅和飛師傅則是一對好哥們,由香港的金牌搞笑配角吳孟達飾演的這個吳師傅雖然看起來嬉皮笑臉,一副為老不尊的模樣,其實卻是武當派的第二十六任掌門人,這招以氣御力的太極神功絕對是威力無窮。
七大師傅之飛師傅
獨門絕技:少林硬氣功
特點:剛猛十足
吳師傅的好朋友飛師傅是功夫學校的少林拳老師,平時外表嚴肅,西裝革履,手裡還拿著個大哥大,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大老闆呢,不過,一旦動起手來,他的少林硬氣功就顯得剛猛無比,以一擋百。
七大師傅之功夫校長
獨門絕技:「天下第一拳」
特點:虛張聲勢 花拳綉腿
不過,一旦真的上陣對決,這位號稱天下第一拳的功夫校長馬上就成了軟柿子。
『叄』 除了織毛衣,娛樂圈男星必備技能還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娛樂圈裡眾多的明星都是有著過人之處。前幾天在一檔節目中看到了某男明星竟然在織毛衣。自我感覺明星一般都是每天在各種檔期中忙碌著並且走在時尚的前沿。對於男明星做家務的這種事,真的是不敢奢求看到太多。但恰恰相反的是,在娛樂圈中男明星對於生活與生存的技能真的是非常的豐富。
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也要過著正常的生活,結婚生子以及一些家庭的家務。他們也都是會做的,只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都會或多或少的忽視了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仔細想一下,如果他們沒有繁重的工作任務,或許平時生活中會更善於烹飪打掃等等。並且作為男明星也是一名普通的男人,也需要承擔家庭的一切。
『肆』 徐崢與袁泉都合作過哪些劇
我覺得徐崢與袁泉合作過《心花路放》。近期好像要合作《囧媽》這部電影吧!《心花路放》是一部由寧浩執導,黃渤、徐崢等主演的愛情、喜劇類型的電影,於2014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我看過這部劇挺搞笑的!袁泉在裡面的表現也很棒!
這部影片我覺得是一部喜劇,笑點很多。劇裡面談人生和說理想的公路片結合到一起,兩種不同的類型,很受觀眾喜愛,後者還比較有格調!而且這部劇很多笑料是在其它電影中和網路上是沒看到過的,這就能帶給觀眾不少驚喜。《心花路放》就是那種讓人從開場不久就能笑到結尾的電影,這也就比較符合徐崢導演的很多喜劇題材的電影吧!
『伍』 國產18禁一半東北
野狼Disco。
說它是神曲,不僅因為火爆大江南北,還因為,它以不經意的文化符號,撞擊到很多人的隱秘情懷。
《無間道》、「凌凌漆」,郭富城和東北初代霹靂……
尤其這一句:
不管多熱都不能脫下我的皮大衣。
幾可看作一個時代信號倔強的回潮。
有評論說,跌宕數年的東北文藝復興終於在老舅重回巔峰。
除了音樂圈。
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紛紛上位。
電影?
《白日焰火》《無證之罪》開路後,《刺殺小說家》《日光之下》《東北虎》等也拍馬跟上。
△ 路陽新片《刺殺小說家》改編自雙雪濤同名作品,電影拍攝地改為重慶
△ 易烊千璽在ins上推薦班宇的《冬泳》,銷量激增
發現沒,國產喜劇/犯罪劇尤其青睞東北。
為什麼?
Sir今天想問問。
01
失敗者之歌
影視領域,東北的文化輸出,一個名字我們繞不過。
趙本山。
趙本山通過春晚小品和《鄉村愛情》系列,締造的喜劇帝國曾是一代人笑聲的主食。
當今影壇前三的喜劇演員,沈騰說過,大年三十的時候,他爸就是沖正在放本山大叔小品的電視機,問當時還在開心麻花哼哧哼哧拍話劇的兒子,你啥時候能上春晚啊。
能上,出息;
不能上,寒磣。
在東北人看來,就這么一回事。
但,在2011年之前,東北在華語電影里其實還有其他東西。
——為何是2011年,Sir先賣個關子。
2006年,許鞍華的作品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
許鞍華最被低估的電影之一。
這部電影隱藏了一個時代切面。
姨媽(斯琴高娃 飾)來自東北,在上海獨居,遇到廣東來的騙子潘知常(周潤發 飾)。
東北——上海——廣東。
這三座城市,既有經濟水平的差距,也與文明開化程度息息相關。
在電影中,上海、廣東那麼整潔,明亮。
一塵不染到近乎夢幻。
這正是姨媽悲劇的根源。
穿著小皮衣的女兒(趙薇 飾)曾經憤怒地質問姨媽:
當初你落難的時候跟我們在一起,怎麼不嫌棄我爸工人大老粗。一有機會回上海原籍,頭也不回。
可回到上海,以為能找回尊嚴的姨媽,卻被一步步剝奪了尊嚴。
片中,最讓觀眾捧腹的爆笑點,恐怕就是上海的姨媽穿著紅色毛線織成的泳衣,下水。
結果讓救生員誤會:
阿姨,你怎麼搞的,來例假還下水呀。
好笑?
當進度條拉到片尾,崢嶸就露出來了。
我們的姨媽人財兩失,不得不回到東北老家,繼續面對她曾經厭棄的生活。
藉由楊德昌式小男孩寬寬的眼光,他看到姨媽的生活變成這樣:
門外,貼滿小廣告的老舊居民樓被殘雪覆蓋。
家裡,破舊邋遢,工人大老粗的姨爹唯一的精神愛好就是看電視(多半是小品)傻笑。
而姨媽呢?
既不怨恨,也不動容。
彷彿離開上海當晚,姨媽就徹底死去了。
影片更深的絕望是——
即使姨媽「死」了,那個她心心念念一輩子的上海,也轟轟向前,不會多看她一眼。
東北人的失敗者之歌,竟被一個香港導演捕捉到了音符。
但。
真正把它譜寫、演奏出來,還得是東北人。
2011年, 《鋼的琴》 。
導演張猛,主演王千源、秦海璐。
看一組圖。
故事講的是,下崗鋼鐵廠工人組建了一支樂隊,終日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之中。
領頭的陳桂林(王千源 飾)為了女兒的音樂夢,在破舊的廠房利用破銅爛鐵手工打造一架鋼琴。
跳弗朗明哥舞、拉手風琴、詠嘆調,這多文藝,多浪漫。
但這僅僅是畫面的一半表達。
還有一半是,廢棄、黑黝黝的鋼鐵車間,昔日的熱火朝天突然冷卻下來,成為空洞的硬軀殼。
廠房的頂棚像大鵬的翅膀,准確起飛,但被定格在灰霾的天空之下。
最「出挑」的是那根大煙囪。
明明工廠倒了,它還依然燃燒,吐露煙灰,試圖以舊方式繼續維系北方城市漫長寒冬里的暖意。
導演張猛回憶:
1999年,我在鐵嶺評劇團看到一架木質鋼琴,是當時他們團里的人做的,那時候我開始想這架鋼琴的故事。
鐵嶺有一個鋼材市場,裡面有一大堆失業的工人,他們失業後買了跟自己以前工作時一樣的機床,變成了一個個小作坊,但其實這些工人們又都集結在一起,你想做個什麼東西都是在這個市場里完成。
兩個「念頭」碰撞到一起,就萌發了《鋼的琴》的創作, 「一個人在突然失業後面對社會時最陣痛的時期,是我一直想拍的,我不想人們把那個時代遺忘掉。 」
「我不想人們把那個時代遺忘掉。」
那是什麼時代?
盡管生在南方,但Sir小時候常在電視上聽到一個詞。
下崗。
什麼是下崗?
維基網路顯示,中國特有名詞,指「中國國有企業在機構改革中失去工作的工人,工人仍屬於該工廠單位,但沒有工資,實際上等於失業。」
下崗這個說法給「失業」罩上一層溫柔又曖昧的色彩:
下崗,下崗,總歸有再上崗的時候嘛。
但你若了解上世紀90年代末那場下崗潮,你會知道,最終能再上崗的,極少極少。
當年,國企改制波及的是全國,主要在老工業基地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東北三省佔25%。
1998到2000年的下崗潮,每年國企下崗工人平均700-900萬。
下崗後,針對工人,企業有好幾種處置辦法:
或一次性買斷,或停薪留職,或每月領最低工資。
一時間,下崗工人與企業的捆綁戛然而止。
失業,讓之前所相信,擁有的全部崩塌。
當年的國企管理是封閉式的。
因為封閉,內部生活設施俱全,更加重工人對它的依賴;
也因為封閉,工人無其他技能,當下崗事發,如同被命運拋棄。
簡單講——
崩塌的不僅是安穩的日子,還有對生活的奔頭。
《鋼的琴》里,女兒問陳桂林,這家鋼琴能發出聲音嗎?
爸爸說,能,肯定能。
——但是你要彈得「越簡單越好」。
這其實暗示了這架鋼琴天然的缺陷,駕馭不了復雜的曲調,就像這些失業的工人,適應不了瞬息萬變的時代。
比這更露骨的隱喻: 《暴雪將至》。
故事雖然發生在南方,但導演卻偏偏在影像上拍出反差感,營造出北方重工業城市的氛圍,是心境的「東北」。
開篇是這樣的。
段奕宏飾演的余國偉,在辦理身份證。
「叫什麼名字?」
「余國偉。」
「哪三個字?」
「餘下的余,國家的國,偉大的偉。」
「哪個余?」
「……多餘的余。」
《暴雪將至》的結尾是這樣的。
段奕宏在等車,他掏出那張新辦的身份證,看了看,又放回兜里。
車來了,段奕宏上車。
找個座位後,坐下,等等等等,車子一動不動。
車子發動不了,一車人,就那麼卡在那裡。
這時,天上下雪了,段奕宏透過車窗,仰頭看那場遲到的,北方的雪,眼睛裡,欲說還休。
開篇的台詞好理解。
結尾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導演董越的回答是:
很多電影,可能上了一輛車,車開走了,消失了,特別寫意抒情的一個結尾。但他不想這么處理。在時代的拐角處,那些失去道路的人事實上是哪兒也去不了的,所以就有了這輛發動不起來的公交車,一代人就那麼停在那兒,殘酷又真實。
失敗者如何與失敗相處?
在文藝里,我們找到了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紅毛衣能織連身泳衣,廢棄鋼鐵能打造鋼琴。
他們看似樂觀,浪漫,但骨子裡卻全是冰渣子的悲涼。
就像雙雪濤小說《飛行家》這段文字:
又是一幫窮人自製熱氣球,做飛行家,要飛向遙遠、溫暖的南美洲。
結局呢,想想就知道是「死路一條」。
所以,提起東北喜劇,別只記得春晚小品和二人轉的歡脫喜感。
還有一種東北是「飛」的。
是用魔幻的笑聲去填補時代碾過一代人身上的苦痛。
02
性,殺人,迪斯科
把目光投向東北犯罪片。
2014年,刁亦男《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擒獲金熊,男主角廖凡成為首位華人影帝。
這部電影打碎了《鋼的琴》以及之前的「東北」類型模具。
它展現了一種更兇猛,也更為坦誠的暴力。
有三個元素,突出而獨特。
性。
開場,煤礦上的「碎屍案」,斷肢在生產線的黑煤里露出來。
很快,警察張自力(廖凡 飾)身穿白背心跟前妻蘇麗娟在小旅館里打撲克牌,然後做。
注意,這時,一隻瓢蟲的「屍體」粘在白色床單上。
開場的性就出手不凡,暗示了「愛與死」的主題。
張自力邀請嫌疑人吳志貞(桂綸鎂 飾)滑野冰。
當晚,兩人親吻了,接下來呢,沒有拍(或者拍了最終剪掉)。
發生了什麼?
第二天,兩人在小攤里,吳志貞抹上了口紅。
而吳的丈夫,叫梁志軍(王學兵 飾)。
他每天晚上背著冰刀,游盪在這座城市。
滑冰,冰刀,在電影中都是男性能力、權力的隱喻。
外掛的冰刀,虛張聲勢,反而暗示梁的虛弱無能。
性為何在罪案題材中如此重要?
因為性是人不滿足最有效的宣洩途徑。
焦慮了,性一下。
憤怒了,性一下。
空虛了,性一下。
而《白日焰火》的性好就好在——
它既說出了性愛的「不得不」,也說出了性愛的「不過如此」。
短暫的快意消散後,你還是得面對那個巨大的問號。
當它再一次逼近,更進一步的犯罪就產生了。
殺人。
五年前,吳志貞的丈夫梁志軍(王學兵 飾)被警方認定死於一樁離奇碎屍案。
是吳志貞乾的?
「五年後,又發生了類似的連環案件,並且這些死者都曾與吳志貞相戀。」
應該是吳志貞乾的吧。
好的罪案題材,往往不在意誰是兇手。
它在意的是弦外之音。
在Sir看,《白日焰火》最有意義的一句台詞,是同事問張自力為何那麼拚命,你到底想干什麼。
「你還想贏得世界啊?」
「至少可以輸得慢一點吧。」
為什麼張自力明明知道吳志貞危險,還不顧死活地跟上去。
正義感?責任心?
都不是。
張自力的本質,是一個被體制殘害又因為無法反抗而投誠體制的人。
他只是也只能不清不楚地「前進」。
所以在張自力的臉上,你看到最多的表情,是欲哭無淚。
最典型的,就是那場可以寫進華語影史的 迪斯科。
張自力在片尾,出賣了吳志貞,得到他想得到的職位,突然,他在迪廳里獨舞起來。
神情輕松但更像痛苦。
一個比槍的動作,僵硬,寂寥,無可奈何。
——配曲是歐陽菲菲的《嚮往》。
這段即興發揮,是這部黑色電影對人性的神來之筆。
怎麼理解人性?
永遠別以為自己看穿它。
說白了,性、殺人和迪斯科,對應的是,慾望、罪惡和宣洩。
所以,那些上乘的東北犯罪片,觀感從來是彌漫著悲觀。
不得不提把網劇拍出電影質感的 《無證之罪》 。
它拍出了東北這片土地荒誕但真實的分裂。
這種分裂最有效的體現,是反派。
香煙反抽的李豐田,絕對是國產劇近幾年最難忘的變態。
但從行為舉止上,李豐田恰恰不變態。
他就像一個路上隨處找得著的質朴民工:愛喝白酒,懂牌子,老酒鬼……
吃面時那個熱乎勁兒,和一個累了一天的體力勞動者沒區別。
偶爾蹦出一兩句,還是生活氣息濃烈的東北式幽默,在犯案時候說出口,尤其顯得瘮人、不合時宜——
他跑去郭羽家綁架,不著急動手,先開口嘲笑郭羽:
你說天黑就報警……你家天黑是幾點啊?
這些常態的問候,恰恰是他的可怖之處。
因為這樣的人可能就在你身邊。
說白了,啃雞腿和殺人,在他來說,都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也正是變態與常態的交織,讓這個人物有了真實人物一般的不確定性。
——你不能預計他們什麼時候動手。
《無證之罪》,指向其實不是沒有證據的連環殺人案,是非典型警察,非典型兇手,非典型變態們高手過招的不露痕跡。
而東北肅殺、冷冽的天氣,又給人物附著了猶豫,疏離的氣息。
03
為什麼是東北
從蘇有朋翻拍的《嫌疑人X的獻身》拍攝地選在哈爾濱。
到長白山林區拍攝,張震、廖凡主演的《雪暴》。
再到尚未公映的華語電影,蔡尚君的《冰之下》、耿軍的《輕松+愉快》、梁鳴的《日光之下》……
為什麼這么多華語犯罪片如此關注東北。
Sir認為有幾個原因。
首先,重工業城市的轉型,巨變。一群人趕上趟,更多人落後,被拋下,還在努力追趕,想輸得慢一點。
陣痛期,社會板塊有縫隙,藏匿罪惡。
而從電影創作的角度來看,東北有獨天得厚的優勢。
冷。
因為冷,慾望被反襯得更加熾烈,比如性。
冰雪,與鮮血的對比,沖擊更震撼。
再者, 城市風貌多元。
特別像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城市。
有歐式、日式、俄式、前蘇聯的建築,它們背後本身也帶有情緒。
重工業過去了,但它給城市留下鐵灰色、深刻的痕跡,代表著集體意識、純真年代、恢弘歌舞等等看似過去其實還在影響的意象。
如開篇所說的老舅,不就是生活在夾縫里的人?
歌手董寶石是這樣評價這個icon的:
這不就是東北最形象的隱喻。
曾經,它是共和國的長子。
現在,它不是。
所以它此刻的表達,是對時代的急吼吼,也是氣喘吁吁跟不上的無奈、困惑。
看東北電影,要看它的直給,更要看閑筆。
那些笑與罪背後的混亂,都是我們路過的足跡。
粗俗點說,像糙爺們的東北電影是我們的性啟蒙,每一份性啟蒙背後,都概括了我們無法言說的騷動。
正經點說,糙爺們的東北電影是我們的歷史。
歷史過去了。
但 歷史還塑造了我們,界定了我們,歷史更是我們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模樣的唯一來路。
我們不能遺忘歷史。
遺忘歷史,就是背叛自己。
最後,附上一份東北片單。
這些電影。
都值得看,值得收藏。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導演 許鞍華 主演 斯琴高娃 2006年)
《新宿事件》
(導演 爾冬升 主演 成龍 男主角從東北偷渡到日本,殺出血路 2009年 )
《鋼的琴》
(導演 張猛 主演 王千源 秦海璐 2010年 )
《黃海》
(導演 羅泓珍 主演 河正宇 男主角來自東北 ,尋妻復仇 2010年)
《白日焰火》
(導演 刁亦男 主演 廖凡 桂綸鎂 2014年)
《無證之罪》
(導演 呂行 主演 秦昊 鄧家佳 2017年)
《下海》
(主演 耿樂 齊溪 下崗女工在巴黎的「站街」故事 2017年)
《雪暴》
(導演 崔斯韋 主演 張震 廖凡 倪妮 2018年)
待映:
《冰之下》
(導演 蔡尚君 主演 黃渤 宋佳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輕松+愉快》
(導演 耿軍 2017年聖丹斯電影節展映)
《日光之下》
(導演 梁鳴 主演 呂星辰 吳曉亮 2019年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導演)
《東北虎》
(導演 耿軍 主演 章宇 馬麗)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