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赤道》到底好不好看 電影評分才5.7
不好看
不善做者 孰人不知其所作
文/夢里詩書
這是一部有以國際級格局,但在呈現上卻僅只有幼稚園級邏輯的電影,《赤道》借一件韓國核武器在香港幾方勢力的斡旋,預以透過紛繁的國際視覺塑造懸疑,但漏斗百出,冗長無味的邏輯,使如此做法儼然成了笑談,其所作終僅只是一場虛張聲勢的預告。
初看《赤道》時,錯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夠強大的卡司陣容,深陷核武危機的香港困境,代號「赤道」的國際大盜等等,電影擁有足夠引人矚目的噱頭,但一個個包袱在諸多令人無言以對的展開後,越發走向了無以挽回的平庸,多線索的危機與陰謀在該片里並未能形成一個合理服人於心的懸念,電影至始至終給人一種趕進度布線索的觀感,槍戰,追逐,打鬥如照本宣科,國際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個本自被盜取核武器的故事,終以不是該片的重點,過大的野心硬是要將電影與現實政治版圖接軌,但顯然不論是梁樂民還是陸劍青,雖能講好一場自我生態鏈的《寒戰》,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場臆想東亞的《赤道》。
過於注重勞心難討好的多線營造,卻未能拿出一條能真正圍繞格局的主線是《赤道》最大敗筆所在,用群星璀璨來形容《赤道》是不為過的,每一位星在電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戲份,但這樣的安插,註定了架構的不合理性,反派轉折的張學友,香港警探的張家輝,代表中央的王學圻,情戲充足的池珍熙,還有餘文樂,張震其及一票中韓港女配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組成的群戲電影,亦也不是主線鮮明的孤膽英雄,人物凌亂繁雜的失控,是靠一群顏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圓其說,電影卻將目光還看著鍋里為續集埋線,《赤道》在結局處生怕觀眾看不懂張學友與王學圻對視的結局,謝幕後還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如此做法並非不可求,梁陸二位大導在《寒戰》里也是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個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幾位咖外,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劇情走向皆難如人意,兩小時的時長如同一場加長版預告,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的大坑,不僅玩的不漂亮,更覺被導演開了一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玩笑。
電影中有兩句本源《孫子兵法》頗具逼格的話「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有覺恰道處了該片種種神發展的真諦,並感《赤道》實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❷ 電影《赤道》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這一部電影可以說是野心之作!也能看得出是用心之作!但是,沒做完的菜不應該放上顧客的餐桌!!!靠續集和觀眾的腦洞來補充故事還要你編劇幹嘛?這是作為出品人的基本素養!!
❸ 赤道的影片評價
《赤道》擁有超大動作場面,超強懸念劇情,堪稱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南國早報評) 。
《赤道》相比於《寒戰》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過移形換位、三點透視的敘述技法,闡釋了新國際格局下現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隨著視野的同步增大也越發令人遺憾,《赤道》的正面意義也是遠遠超出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的不思進取,屬於電影創作者高度發展中的瑕疵(京華時報評) 。
《赤道》延續了《寒戰》正邪對立、內鬼、高層斗爭等元素,打造出了一場格局與野心都更大的國際反恐高科技戰役(新浪娛樂評) 。
《赤道》投資大、陣仗大、大咖多;火拚、肉搏、槍戰、爆炸、飛車、碟中碟,多方勢力各懷鬼胎,在陰謀的漩渦里展開決斗,大開殺戒,眾人善惡難辨,正邪難分,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每個人都透著謎一樣的身份,讓人聯想翩翩(新華娛樂評) 。
《赤道》以核危機為題材,凸顯亞洲意識,卻似乎用力過猛,導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讓人感覺凌亂,光是人物出場和介紹,就起碼花了20多分鍾。劇情交錯展開,各處細節處理問題不僅給觀影帶來心理障礙,也傷害了視覺享受。該片雖有大片製作的野心,各路演員也很賣力,但緊張刺激的場面實在少得可憐,使用3D效果是一種浪費,最終只是一部有野心、有賣點卻難以讓人真心點贊的電影(京華時報魏英傑評) 。
《赤道》上演了一幕幕思維縝密、懸念迭起的燒腦動作大戲。影片有著強大的世界觀,出場演員眾多,多條線索齊頭並進,場面恢弘。論場面和製作算是上乘之作,劇本扎實,富有野心、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但是多線敘事,人物關系錯中復雜,劇情發展太過龐大,導致故事情節地推進遠沒有觀影時間走得快。而通篇更是虎頭蛇尾、漏洞百出、有始無終,看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故事還未展開之時,就宣告結束。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明顯是要開啟「下集」的節奏,這也使得「本集」草草收場的結果並不那麼意外(紅網評) 。
《赤道》是一部格局大,涉及歷史和政治深的商業動作片,同時涉及到殖民地歷史、特區外交、南北朝鮮、阿拉伯恐怖組織等等問題,是中國電影人對現代商業動作大片的一次學習嘗試,雖然仍有點水土不服,但還是做出了貢獻(騰訊娛樂評) 。
❹ 如何評價電影《赤道》
首先我們看到故事的開始是一場暴力的殺人場景,影片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是一部18歲以下兒童不適合觀看的暴力血腥的影片。但是它的影片的動作場面覺得讓你能夠找回香港電影里曾經的影子。爆破戲、飛車戲、摩托追車戲、狙擊手等等,都向我們展現了人物里的動作戲都是以冷武器表現,而格鬥在影片里則甚少涉及,即使有所涉及,也讓我們感嘆到警察的格鬥技巧實在不及一個女悍匪。這也正是張家輝扮演的李警官最致命的毛病,太過自負,才會導致自己的命也賠了進去。
在人物上對角色的設定,可以看出導演邀請的陣容強大,也在力圖讓每個大牌都得到應有的戲分,所以就需要用故事剪輯的手法來巧妙的銜接每一個場景。但是在剪輯上,有些故事沒有交代清楚,就轉到了下一個場景,剛剛還在為前一個場景大開腦動的觀眾們,不情願的跟隨著下一個鏡頭繼續重新打開腦洞去思考。懸疑作品就是這樣,需要你加快自己大腦思維模式,否則你會認為「靠,又一部爛片」。
❺ 陣仗浩大的電影《赤道》究竟怎麼樣
相比較於兩位導演的前作《寒戰》,《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模式,大投資、大陣仗、大明星,火拚、肉搏、核彈、碟中諜、騙中騙,多方絞力,大開殺戒。善惡難辨,沒有人是最後的勝利者,好人和壞人兩敗俱傷。遙想當年,《寒戰》狂攬九座金像獎,平了歷史最佳紀錄,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一夜之間紅的發紫。猶記得兩人接受采訪時提到,他們在劇本上下了苦功夫,幾乎每天都在研究劇本。好的劇本就像磁場一樣,會吸引好多好的東西,對於劇本的精益求精,讓兩位導演嘗到了甜頭,《寒戰》成功的後續效應就是,兩個人再也不必為影片的投資費心了。《赤道》總投資2億人民幣,是寒戰的兩倍。拍攝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戰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較《寒戰》而言《赤道》的劇本更加扎實、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劇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劇的體量。但也正是由於劇情太過於龐大,觀影時一直在擔心影片無法收尾,看到最後也確實由於敘事空間有限而草草收尾,成為了這部影片唯一的遺憾。導演說如果票房好的話,電影還會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實根本不用如果,沒有續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故事根本就還沒展開。簡單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劇情發展,就是一個借用《24小時》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從劇情走向,人物設置、懸念鋪陳到講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鑒了《24小時和同類諜戰電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彈、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規手段對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擊的反恐基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奸和叛徒、各種勢力相互暗戰……連香港反恐特勤組基地的裝修風格都和CTU總部一模一樣。張家輝站在二樓的玻璃房子里,讓人特別想念傑克·鮑爾。張家輝的角色就是按照鮑小強的模式設置的,比如他會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質要挾恐怖分子,《24小時》第六季,鮑小強也這么干過。只可惜,由於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太多,張家輝發揮空間有限,如果能夠讓其成為戲眼,完全暴走,這電影想必會更加熱鬧、好看。除了某國內大咖,梁樂民、陸劍青把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調教的非常出色,就連幾位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張震扮演的反派太過出彩,風頭甚至蓋過了幾位正面人物,以至於當影片結尾處,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壞人幾乎毫發無損,讓人覺得導演是故意拍了這樣一部反派大獲全勝的電影,也許導演是真捨不得讓那麼帥的反派在電影里死掉吧。除了幾位老戲骨和張震,這部電影里讓人尤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學,演技大爆發!能夠看得出兩位導演在劇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結尾處幾乎處於失控狀態,不得不草草收場,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其次,由於故事過於龐大,人物眾多,不得不權衡每個人的戲份,以至於沒有一個主要人物能夠引領全劇,缺少一個鮑小強那樣的主心骨起到串聯作用,各路人馬各自為政,顯得稍微有那麼點兒散亂。雖然結尾有那麼點遺憾,國內大咖演技有點兒違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香港電影,梁樂民、陸劍青兩位讓人看到了港片殘存的希望,特別期待兩個人能夠一直堅持自己對待電影的熱誠態度,為未來的香港電影殺出一條血路!香港電影不死!!!
❻ 電影赤道好看嗎 赤道影評評價怎麼樣
寒戰導演執導的第二部電影,豆瓣5.9,時光網6.5,質量一般,可以一看。
❼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評價,劇情解析。
作為港產片中碩果僅存的類型片,犯罪題材電影的「風口」一直是由香港電影人實際把控,從當初的《古惑仔》引得年輕人激情振奮,到後來格局越來越大的《無間道》和逼格越來越高的《黑社會》,將港產犯罪題材電影,推高到一個高處不勝寒的境地。
一部格局很大、劇情坑更大的《寒戰》過後,香港年青一代犯罪題材「接棒人」梁樂民和陸劍清,似乎還想借著《無間道》的最後一點熱乎氣,再接再厲一把,在「麥庄組合」之後開創新的「梁陸時代」。
於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赤道》不滿足於《寒戰》中香港警界、政界內部的爾虞我詐,將格局一步到位的升級到國際問題——圍繞著一件高科技攜帶型核武器,在香港、韓國、大陸與某超級大國之間,揭開了一場詭異莫測的博弈迷局。
❽ 電影《赤道》到底講的什麼故事
一、劇情簡介
張震在影片中飾演的是南韓頭號通緝犯「赤道」,他與助手在一家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盜走了一批鈾原料球,刑警隊里傳來他們要將偷來的原材料鍛煉成超級武器,並且得到消息,他們將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於是,他們立刻採取了相關的應對措施。
宋鞍來自中國內地,他和助手袁曉文聯繫到香港警察李彥明、范家明,還有專門在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等,各路奇能異士都來一同相助追擊「赤道」,首次拯救最大危機案件。
二 、創作背景
影片故事起源來自於兩位導演整理資料時的真實信息。在拍攝《寒戰》的過程中,兩位導演搜集了大量有關香港警察系統的資料,其中,一個在2008年成立的新部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這個部門就是片中張家輝飾演的角色所在的反恐特勤組,主要職責是收集情報。導演還發現,香港不僅是全亞洲最安全的城市,也承擔著遠東情報中心的職責。於是,故事就慢慢成型了。
(8)好看電影推薦赤道擴展閱讀:
評析:
這個電影的開頭片段,是一個短小精煉簡單有效的傳統的警匪行動,最終結果也很不錯。但是中央並不讓這個武器運回韓國,原因很復雜,充滿這中韓英美各國家緊密的外交角斗和斡旋。
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有著一套政治隱喻,彷彿在說明香港已捲入了中國政府程序化體系中。這部電影體現了在這種中國政府程序化體系下,香港警察的一種縮手縮腳。其實這也是香港警察的問題,在國際形勢變化的今天,香港警察並沒有改變自己原先做事的作風。
除了劇情的反轉和動作戲之外,眾多中韓新老男神的聯袂出演也是此片的最大看點之一。他們在片中的先後亮相不僅令此片男色顏值爆表。其中張學友的儒雅、張家輝的搏命、余文樂的耿直、池珍熙的善良、王學圻的強勢等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張震的冷峻與崔始源的熱血更是出彩。
❾ 電影赤道結局官方解析是什麼
電影《赤道》結局的官方解析是張學友飾演的物理學教授和王學圻扮演的宋鞍兩人跑到了京都,張學友開始和王學圻展開了「唇槍舌戰」。就在大夥兒都覺得兩人要開始最後的撕逼大戰的時候,電影就結束了;
熒幕上赫然出現了幾個大字「和赤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意味著《赤道》的故事並未完結,將會有續集和大家見面。
(9)好看電影推薦赤道擴展閱讀:
電影《赤道》講述的是「赤盜」為南韓頭號通緝犯,與頭號副手成功在生產濃縮鈾原料的工廠奪走一批鈾原料球。
情報顯示,他們會把鈾原料球變成超級武器,並在香港與恐怖組織交易。來自中國內地的宋鞍跟助手袁曉文,聯同香港警察李彥明、范家明及香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肇志仁,加上南韓武器專家崔民浩、朴宇哲等人,一同追緝赤盜,拯救亞洲史上最威懾武器危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