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可思異》電影中到底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可思議》這部電影很獨立,很小眾,很怪胎。
一共看了三遍,第一遍後有許多不理解,不理解暴力男的出現及死亡,不理解小白鼠的意味,不理解happy的嘔吐;第二遍後聯想到自己,突然覺得自己有brain和happy身上的共同弊病,覺得自己很失敗,心情很抑鬱;第三遍後的第二天,我回到了學校,繼續以前很厭惡的生活。
Brain的母親和happy在陽台上的話很有點睛作用,沒錯,brain一直生活得很平靜,但通過那個小白鼠,我明白他的不平靜的心,看似外表溫和,其實內心糾結,才出現了暴力男---假想敵,讓他來打破沉悶,自我搏鬥,接受新鮮刺激的拳頭與血液,接受從未接觸過的happy小姐。他很低調,老實的甚至木訥,他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假想敵作戰,只因他的逃避,害怕現實的各種問題,沉悶、平淡、總是被收養中心的電話拒絕,所以他選擇逃到自己的洞穴,和自己作戰,對待任何生活中無力抵抗的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拒絕。像極了七號小白鼠,也許是累了或是想歇著,所以被醫生逮住了,因為他放棄了作戰與抗爭,每每被暴力男打敗。影片的最後他把暴力男插死了,這才代表著他的成長,懂得了奮力抗爭,懂得了向happy說No,再殺死另外一個扭曲的自己。再說Happy,其實她和brain有著共同的弊病與致命傷---逃避,只不過在她的身上這一傷口更深,更放肆,一開始不理解她的嘔吐,後來釋然了。當brain在床墊店告訴她自己已經成功收養亞洲小孩兒時,她用嘔吐、惡心來表示自己的抵觸,剛以為自己可以找到穩定的人過著穩定的生活來結束自己的漂泊不定時,卻出現了阻礙,所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逃離那裡,去巴黎學廚,其實這一點很像《革命之路》里的April,去巴黎,干什麼不要緊,重要的是一定要走,要逃離!
Ⅱ 電影不可思議適合孩子看嗎
個人覺得《不可思異》一般,我上周已經去看過了,成年人看的話,內容無聊情節俗套,故事一點都不精彩,以為搞笑陣容強大,怎麼知道全場都沒怎麼笑(笑點低的除外)。裡面被稱為萌物的么么噠其實一點都不可愛(本人甚至覺得它長得很恐怖,一點都不萌。),而且後面會進化成更丑的怪物,我怕嚇著孩子。
下面有網友建議去看《從天兒降》,本人也看了,比《不可思異》還爛,故事根本沒有多少連貫性,想到什麼演什麼,我也是醉了。演員也沒有什麼演技,都不造演了什麼,小朋友看其實也沒什麼樂趣。(藝興粉別打我,我個人還是挺喜歡藝興的,但是電影編劇真的太爛了,和藝興關系不大。真的,相信吧,藝興棒棒噠。)
最最推薦給你的是剛上映不久的《聖誕大贏家》,動畫片,3D的,小朋友一定喜歡。快聖誕節了,也可以算是一份聖誕禮物吧。
Ⅲ 《不可思議》結局
《不可思議》結局是開放式的,沒有明確的結局,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
首先,這種開放式的結局體現在影片的主要情節並未徹底收尾。在影片的最後,主人公面臨的困境並未得到完全的解決,而是以一種懸念的方式留給觀眾去想像。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增加了影片的藝術張力,也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和解讀影片所傳達的信息。
其次,影片的結局也體現了對人性的深刻探討。在影片的過程中,主人公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和變故,這些經歷讓他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結局的開放性,則讓觀眾能夠自己去想像主人公的未來,以及他在這些經歷之後的成長和變化。
最後,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也體現了電影藝術的魅力。電影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能夠引發人們思考和感悟的藝術形式。通過開放式的結局,電影《不可思議》成功地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和共鳴,讓每個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解讀和感悟。這種靈活性和創造性,也使得電影能夠適應不同的觀眾和用途,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獨特的觀影體驗。
例如,有的觀眾可能會認為主人公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挑戰後,會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從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有的觀眾則可能會從影片的結局中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不確定性,進而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這種開放式的結局,無疑增加了電影的層次感和深度,使得《不可思議》成為了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