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雨果好看嗎
沒什麼特別劇情,就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畫面很好,精緻
Ⅱ 如何評價《雨果》這一部電影
《雨果》這部電影,前一個半小時一直在製造懸念,讓人誤以為是一個小男孩的奇幻歷險記,結果最後半小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馬丁斯科塞斯在向所有電影人致敬。片中最深的秘密不是什麼平行世界、時空穿梭,而是電影人造夢的理念。開場前兩分鍾精緻迷人的巴黎城著實把我深深的吸引住。致敬電影業,一系列舊電影的穿插也明顯深得學院喜愛。
如果你覺得自己微不足道,那麼雨果說,比方世界是一個龐大機器,那麼它的每一個零件是讓它可以良好運作的零件,而你我,都是這必須存在的齒輪。總的來說,還是推薦這部暖心的電影。
Ⅲ 電影《雨果》到底講了什麼
雨果他爹的死和那個電影製作人一點關系都沒有,他爹只是死於博物館的大火,只是個意外。
拓展資料:
小男孩雨果他爹以前是博物館的館長,然後在博物館的一角發現了廢棄的機器人,於是拿回家和雨果一起修復這個機器人,再然後,雨果他爹就領盒飯了。
雨果就由他的大伯收養,他大伯是火車站的鍾樓維修人員,負責那坨鍾的准確對時。大伯又是個酒鬼,時不時的消失,然後鍾的維修就由雨果負責,最後他大伯喝個爛醉淹死在河裡。
那個火車站的雜貨屋的老闆,也就是那個電影製作人,也就是那個機器人的建造者,也就是喬治•梅里埃。由於科技越來越發達,導致他的電影慢慢走向沒落。最後他把自己的心血(電影膠片之類的)幾乎全部給毀掉了。那個機器人捐給了博物館,有幸被雨果他爹發現,然後雨果開始探秘世界。
電影最後揭示的是對電影重要奠基者喬治•梅里埃的致敬。
來源:豆瓣電影有情懷不等於好電影
Ⅳ 雨果電影 好不好看
很好看的,是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推薦你去人人影視下高清版的(5個G的),視覺效果很好。
Ⅳ 電影雨果好看不
還行吧 我覺得還不錯
Ⅵ 電影《雨果》反映主題
《雨果》的主題其實不是講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講述蒙帕納斯車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強調電影造夢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這部電影不是為他而拍,而是為導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創作者與故事保持安全的距離,將故事講得完整而真實,自身滲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願望。影片過多地向電影大師喬治·梅里埃致敬,影響了整部電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節簡單的作品,卻顯得人物和戲劇沖突太多,使電影顯得唐突與奇怪。
Ⅶ 雨果的影片評價
《雨果》從題材到內涵上無不透露著明顯的馬丁·斯科塞斯式的影片風格。影片故事層面上承載了太多的致敬和情懷層面。破舊的機器人代表了傳統的電影文化,火車進站映射了人類第一部公映的電影畫面,片中的《月球旅行記》則是第一部在專門搭建攝影棚內完成的電影作品。影片中所暗含的致敬、緬懷性內容叫超過了20條,在沒有足夠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的前提下,《雨果》無疑變成了一部非常晦澀的魔幻影片。(鳳凰網娛樂評)
《雨果》的畫面精緻考究,影片的設計師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華麗而溫暖的「雨果世界」。從服裝設計、靜物布置等方面極力向觀眾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巴黎,精細程度令人震撼,影片的3D特效受到觀眾的好評。(《鄭州日報》評) 《雨果》的主題其實不是講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講述蒙帕納斯車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強調電影造夢的力量。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但這部電影不是為他而拍,而是為導演自己而拍。糟糕的事情是創作者與故事保持安全的距離,將故事講得完整而真實,自身滲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願望。影片過多地向電影大師喬治·梅里埃致敬,影響了整部電影的格局。《雨果》是一部情節簡單的作品,卻顯得人物和戲劇沖突太多,使電影顯得唐突與奇怪。(《京華時報》評)
Ⅷ 有沒有和電影《雨果》同樣好看或同樣類型的電影
夏洛特的網 小鬼當家1~4 無人看管的兒童 尋找夢幻島 這個殺手不太冷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奇幻精靈事件薄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1, 3 八月迷情 阿沙·巴特菲爾德: 魔法保姆麥克菲2
蝴蝶 胡桃夾子 小屁孩日記1~2(鼎力推薦)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男主角就是雨果的扮演者)機器人瓦力(一部不錯的3D動畫)
Ⅸ 《阿黛爾.雨果》這部電影好看嗎
有一些電影,從聽說到期待到相遇到最終的喜愛,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
對的時間,對的心情,對的電影。齒輪的契合,有的時候是需要緣分的。
如果沒有阿佳妮,我想我肯定不會喜歡這部電影——《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一部女人為愛瘋狂的電影,一個放棄了尊嚴,離鄉背井,追求愛情的故事。
然而,在我看來,這絕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確切的地說,這是一個女人內心的掙扎與渴望,是一個人對於自身獨立性的不懈追求。
阿黛爾,雨果的小女兒。
她有一個偉大山峰一樣的父親,因此,她的名字前面,會出現另一個人的名字,永不磨滅。
麗奧,阿黛爾的姐姐。
19歲時死於溺水,深愛她的丈夫也隨之殉情。這是阿黛爾生命中另一座高峰,愛情的峰,千辛萬苦,卻無法翻越。小小的阿黛爾,敏感的阿黛爾,想要被人愛的阿黛爾。她在這種巨大的傳奇式的陰影中迷失了自我。
姐姐死了,她成了家裡唯一的女兒。
愛,終於落在她的身上。
可是,是真實的么?
人們忘不了的是那個擁有完美愛情卻早早離去的麗奧。她的遺物——美麗的衣服,她的死亡——致命的沉溺糾纏著永遠的羨慕與嫉妒,統統變成了妹妹的夢魘。
阿黛爾,阿黛爾
是一個人的女兒,是一個不受寵愛的女兒。
就好像,可以隨時被抹去的痕跡。
她要確定自己,尋找自己
「這真是不可思議,一個年輕女孩子,漂洋過海,從老家來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只為了跟她的愛人在一起,這我能辦到。」
這是她的宣言,是她對自己的力量的表現,而愛情,只是這旅程的載體。
漫長的,執著地追尋之後,她終於被自己瘋狂的無人回應的愛所吞噬。
於是,在遙遠的他鄉,當她與那個她愛的人擦肩而過時,卻再也認不出他了。
影片的最後,經歷了漫長的遺失靈魂的歲月後,她最終還是葬在了自己父親的身邊。
消失在歷史中的一段傳奇,只有遠遠觀望時,才會覺得美麗,也才會覺得不那麼哀傷。
——————————————————————————————————————————————————----
回頭說說我喜歡的阿佳妮。
《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羅丹的情人》、《瑪戈皇後》。
三部電影,三個美麗又瘋狂的女人。
有人說阿佳妮是本色演員,出演的總是同類型的邊緣女人。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也許,這樣的角色,除了阿佳妮,真的很少有人能夠勝任。
某次從北京坐夜車回太原,深夜看三聯周刊,其中一篇介紹一位去逝的著名攝影師。他有一個美麗到接近完美的姐姐,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瘋了。這對於攝影師來說是深入骨髓的記憶,於是,他終生追尋的主題就是美麗與瘋狂。
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而阿佳妮,就是被上帝派來詮釋這個命題的。
1974年,也就是《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開拍的前一年,特呂弗寫信給阿佳妮,說:「你是個不同凡響的女演員。除了讓娜·莫羅之外,我從沒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張臉固定在膠片上……」「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沒有故事情節的電影,那就是一部關於你的紀錄片,它將可以與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我想,這是一個導演能夠給演員最高的贊揚。
也是對阿佳妮的評價中,最極致的了。
Ⅹ 美國電影雨果是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嗎
電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埃,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與大文豪木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