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再審電影好看嗎

再審電影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1-07-05 14:06:56

㈠ 有一部紀錄片the secret,看過的人你們覺得怎樣

豆瓣評分8.0 以下摘自豆瓣

這是一篇「好事多磨」的文章,因種種原因,在博客上發過兩次又刪除了,現在重新貼上來,可惜以前朋友們的很多精彩評論。
此外,這篇文章已被一本書《<秘密>的秘密》引為序言,這本書我暫時還沒拿到手,但看內容提綱是披露了《The Secret》這部所謂紀錄片的很多內幕,如果對《The Secret》《吸引力法則》《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等電影和書很感興趣的話,這本《<秘密>的秘密》相信值得一讀。
如果只說個人觀點的話,我認為《The Secret》這部電影是一部精神傳銷片。

————————————————

願你心想事成!
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常給別人發這樣一句祝福語。但現在,這個很普通的祝福語變身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傳說、經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現過」的「至大的秘密」。
這是最近一部煞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傳辭。這部影片自稱「紀錄片」,但在我看來,它並未記錄什麼事實,而是以超級傳銷式的風格,用一個又一個「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揚「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是這部影片對心想事成的新詮釋,「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頻率的能量波,而它會引起具有接近頻率的能量波的共振。」於是,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想法,你就會吸引具有類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頻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終你會收獲一個糟糕的結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終就可以收獲一個美好的結果。
這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理念,我在看電影時偶爾也會感到熱血澎湃,但當看到影片上一個嚴重禿頂的男子說「我們能到達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達成」時,我忍不住放聲大笑,我很想問他:「老兄,你能讓自己的禿頂長滿頭發嗎?」
大家千萬別誤解我在歧視禿頂男人。其實,我前額的頭發也有日益減少的傾向,所以我只是很關注這一點罷了。

警惕不自覺的心想事成
不過,話說回來,我相當贊成「心想事成」這句話,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這個簡單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
當時正近傍晚時分,我獨自走在廣州濱江東路上。這是大有斬獲的一天,有幾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進展順利,我心情舒暢,而周圍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麼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條運沙船在珠江上緩緩滑過,船的尾部拖著一條長長的油污帶,在落日余暉中五彩斑斕,分外刺眼。
看著這一幕,我悲從中來,腦子里蹦出了一句話:這真是一個無可救葯的世界!
這句話蹦出來後,我嚇了一跳,縱然我是一個環保主義者,但僅僅與我沒有直接關系的一條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毀掉幾件與我息息相關的重大事情所帶來的快樂,並令我得出一個如此悲觀的大結論,我這是怎麼了?!
安靜地沉思了一會兒後,我才捕捉到了這個自動念頭出現時我的稍縱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處於憂慮中,但其實我非常得意,這種得意感彷彿在說:看,我武志紅多聰明,我早就預料到,世界是無可救葯的,瞧,這艘運沙船不就證明了我的預見能力!誰有我這樣的眼光!
我這種心理機制,用心理學的術語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如果我對某一事物做了預言,那麼,我就會努力在這一事物上實現這個預言。
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我早就知道,但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它的真切含義,還必須經由這種親身體驗。有了這一體驗後,再審視周圍的世界,發現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個女子,看上去溫柔賢惠,同時也很能幹,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務員,但她卻經常鼻青臉腫地去上班。原來,她的老公很暴力,經常打她。她受不了,離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約40歲時,她再一次離婚。
這時,她對男人絕望了,想單身下去,因為「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不過,有一個男子喜歡她很多年了,這時繼續對她窮追不舍,而且這個男人據說沒有暴力史,別說打女人,連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沒干過。
又愛自己,又是好男人,那還有什麼好挑的,她心動了,嫁給了他。但剛結婚兩個星期,她給她的幾個朋友打電話,哭訴說,她又被打了。
朋友們趕過來,自然對男人一通斥責: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說愛她,那為什麼這樣對待你最愛的女人……但這次來的朋友中有一位心理醫生,她沒有加入譴責男人的隊伍,而是問,你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告訴我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細節一出來,所有趕來的人都鴉雀無聲。
原來,兩人先是吵架,吵著吵著,女人對男人說: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媽媽一樣?
男人回答說:怎麼可能,我從不打女人,今天怎麼能和你吵成這樣,我都納悶。
女人不信,說: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
她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這句話,某一瞬間,男人突然腦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揮了過去……
男子揮拳前的那一刻,發生了什麼?
洗腦!這個男人腦子里一片空白,是因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邏輯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強加給他的壞男人的邏輯。
女人為什麼這么做?因為心想事成!她預言過「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句看似悲觀的話是她引以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對這個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戀——這是芸芸眾生最重要需求的重要養料,她需要不斷證實這一點,而一旦遇到一個「好東西」,她由此建立起的關於親密關系的大廈就會崩潰,這會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會努力將這個「好東西」變成壞男人,那樣才能證明她對這個世界的確是有掌控力的。

積極的想法常是刻意對抗
這個女人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都是從消極一面詮釋了「心想事成」。很多人渴望幸福和快樂,但這只是表層的意識層面的,而深層潛意識中追求的則是自我實現的預言,是對這個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掌控感。這個結若化不開,那麼意識層面上無論多麼努力地追求幸福和快樂,都可能是沒有作用的,反而是越渴望幸福和快樂,就越容易陷在輪回中。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有數不清的情人,一個八卦網站很無聊地找到了其中幾十個女子的照片,而我做國際新聞時也很無聊地用這些照片拼了一個版,拼著的時候發現,柯林頓的情人從面容和神情上看可以很明顯地分成兩類:酷似希拉里的女強人和酷似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傻女孩。
對此,我想,柯林頓是在追求他所渴望的美好情感,他先選擇了一個「希拉里」,以為這是他的「正確小姐」,但處得久了,煩了,於是想去尋找新的「正確小姐」。既然「希拉里」不是答案,那麼與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傻女孩」該是答案了。但和「傻女孩」處久了,他又煩了,於是又找一個與「傻女孩」完全相反的女強人……
對這一現象,我戲稱為「柯林頓鍾擺」。那些無比渴望理想情人,渴望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的人,很容易陷在「柯林頓鍾擺」的肥皂劇一般的輪回中。
要解決這一輪回的陷阱,關鍵不是「心想事成」。《The Secret》稱,你若對A不滿,那麼可以忽略A,而去關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將能量貫注在B上,你就可以實現B,而如果你非和A進行纏斗,你就是在將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終你被A所控制。
這聽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問題是,所謂的B常常是-A,即A的對立面,這時我們仍然是在與A進行纏斗。
這也恰恰是我們人格(也即自我)建立的核心。德國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自卑會引出超越的動力來。我自己的觀察則發現,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痛苦總是引出對痛苦的逃避來。也就是說,人格中的動力幾乎總是和痛苦對抗的。
電影《The Secret》、同名書《秘密》和《吸引力法則》等書,以及由這些概念所引出的培訓等都在強調,不去關注消極的A,而可以生出一個積極的B,然後關注這個 B就可以了。但是,從深層的含義講,任何由小我主動生出的念頭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這些念頭勢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體驗上的。並且,積極與消極常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積極的念頭常是與消極的體驗的對抗。
譬如,追求快樂常是與悲傷的對抗,追求歡笑常是對哭泣的壓抑,追求性感常是對性冷淡的恐懼,追求卓越則是對自卑的逃避……但是,這些追求都造成了內心的分裂,一個看起來總是超快樂的人,內心中常藏著悲傷,甚至,其意識層面的快樂和潛意識深處的悲傷的分量是相當的。這好比是一個天平,天平這一端的快樂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傷與之匹配,這樣才是平衡的。
那麼,該如何化解人生悲劇對我們的影響,如何從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脫出來?
承認並接受真相!
我在我的文章中常寫到,真相是永遠的No.1。人生悲劇的真相會令我們痛苦,痛苦不好受,於是我們很容易去否認悲劇的真相,以此減輕痛苦,並且否認的最常見形式是努力製造「反相」。
例如,爸爸不好,這很痛苦,於是我渴望改變爸爸,但這個願望沒實現,於是我渴望改變和爸爸一樣的男人。結果,童年有一個暴力老爸的人,長大後很容易對暴力男人一見鍾情。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反相」的執著,是我們非得想完成一次改造夢想。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現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強迫性重復,第一次是爸爸打媽媽,而後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後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為壞男人,然後再去玩改造的游戲。
要終結這種消極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玩一下積極的心想事成的游戲,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認自己有一個不好的爸爸,接受這是一個改變不了的事實。
當徹底接受發生時,我們內心中會自動浮現出一個新的念頭,但這個念頭並不是我們主動想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徹底接受真相那一剎那時所自動產生的,這種想法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會在瞬間將我們從對痛苦的糾纏中解脫出來。
譬如,這位女子如果徹底接受自己有一個糟糕的爸爸之後,她會對改造男人徹底失去興趣,於是壞男人對她的吸引力就不存在了,她可以把能量從對這一不幸的糾纏中解脫出來。此後,她才有了玩積極的心想事成的游戲。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最積極的「想」,並不是她的心主動想出來的,而是自然浮現的。
德國心理學家埃克哈特•托利,29歲時絕望到極點,覺得痛不欲生,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但是,就在徹底絕望時,奇跡發生了,他在瞬間獲得解脫。
埃克哈特•托利的這個奇跡事件,我和一些高人討論過,他們一致贊同,如果這時他還抱著任何自己主動的念頭,解脫就不會發生,只有全然而徹底的接受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我在我的《心靈的七種兵器之一:最純的悲傷幫你告別悲慘往事》等多篇文章提到的Z的故事,類似於埃克哈特•托利的奇跡,她是在小學四年級想自殺時,而在全然的悲傷中自動獲得了解脫。

執著於「心想」就會「失明」
在心理治療中,與積極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術語,一個是「積極賦意」,一個是「積極想像」。但這兩個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極的A而去發展積極的B,相反都重視與消極的A背後的真我的溝通,並最終促進內心的和諧。
並且,我們可以通過「心想」而誘導別的存在與自己共振嗎?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們不談這個,我們還是談談我們與別人的共振吧。
舉一下一代情聖徐志摩的例子吧。他認為林徽因是他幸福人生的答案,他無比執著於她。可惜,心想事成並未發生,因林徽因感覺,在徐志摩面前,只有他的「心想」存在,而她自己並不存在,但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存在,所以她拒絕了徐志摩。
台灣作家張德芬在她的靈修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心想事成,即你看到的世界和你周圍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指引你完成的。
這樣的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為我們的確是按照自己的內心來塑造周圍的世界的。然而,在我看來,除非我們能感覺到別人的真切存在,否則我們對幸福的渴求就總是一場空。因為,幸福意味著和另一個人或事物的關系的和諧,而當我們太執著於自己的想法時,別人還存在嗎?
實際上,積極的心想事成並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話說就是單純,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話說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的話說就是「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世界存在著本相,我的心若處於空寂的狀態,我的心就是單純的,而別人乃至萬物的本相就會在第一時間被我覺察到,這時我就可以做選擇,覺察到了善就可以自然被吸引,覺察到了惡就可以自然遠離。
並且,「心不動」非常重要,因為心一動了,你看見的就是你的慾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有人可能會說,積極的心不是很好嗎?對此,我的看法是,執著於積極的想法會形成一個屏障,阻礙你與世界的本相相遇。例如,你總是積極地想著,水真甜,這會讓你在喝水的時候總是品嘗到甜味。這貌似很好。但當一杯臭水擺在你面前時,你會因為執著於「甜水」的積極念頭,而覺察不到臭水的存在。
電影《The Secret》的宣稱辭稱,吸引力法則是無數名人成功的奧秘,其中包括牛頓和愛因斯坦。但是,起碼在他們令世界震驚的物理學定律上,牛頓和愛因斯坦並不是先有了念頭然後再去論證自己的念頭,而是當他們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領域後自然映現的結果。
我的幾位朋友去上過很有名的靈修班。回來後,他們看上去發生了劇變,快樂了很多,但我發現,他們似乎沉溺在一種快樂的飄忽狀態,對周圍事物的覺知能力下降了很多。這種快樂,就是妨礙他們與其他事物建立關系的一堵牆了。
所以,心想事成固然不錯,吸引力法則固然迷人,但這並非是多麼偉大的東西。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減法更重要,我們必須去認識自己的內心,去碰觸那些痛苦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忽略它們。只是,了解它們也恰恰是為了放下它們。正如一顆膿包已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如果你不理會,它會日益嚴重,而一旦割開它做了清理,它對自己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點了。
美國心理學家亞龍說,他和妻子常玩一個「想像中的晚宴」的游戲,設想要舉辦一個家庭宴會,專門招待某一類人,結果幾十年過去,他們發現,任何一種有問題的人,都可以輕松請滿一桌人,而惟獨真正快樂的人,卻始終湊不齊一桌人。
這說明,掌握一下「吸引力法則」並成為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很容易,但想成為亞龍的快樂晚宴上的客人,要難很多。

㈡ 韓國電影說實話有的拍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其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

最喜歡韓國電影的《新世界》,號稱是《無間道》的韓國版,不過我認為《新世界》有獨特的魅力,最後的結局真的是意想不到。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韓國片。

很有質感的一部片子,不需要質疑它的原創性,這部電影明顯是具有它獨有的特色的,不要因為同是卧底題材就一定要跟《無間道》扯上關系,各有千秋。這部電影在兄弟情上的刻畫很令人動容,而黃政民、李政宰二位實力派也奉獻了精彩的對手戲。崔岷植大叔正常發揮。全片的質感很像《極惡非道》,透著剛猛和凌厲,很容易讓觀眾領略黑幫片的獨特魅力。

電影看完,輸了就是邪惡,贏了就是正義,丁青最後將檔案留給了李,讓他選擇當卧底還是當黑道的老大,果然警察和匪徒只有一念之差,當正義的一方做了太多的齷齪事,只能讓向善的人走向黑道,蒼天饒過誰?老天誠不欺我,新世界開始了!

㈢ 旅鼠電影怎麼樣

靈魂附體與鬼上身有些許的不同,但表現症狀卻極為相似,即肉體與思想並不是統一的。相比起來,主宰者肯定是那個思想,我們可以叫它靈魂或某個鬼吧。
本片細看下來講述了一個鬼上身的故事,由於是法國片,我希望稱其為靈魂附體,也借著黃健翔的人氣吧。
除此之外,本片的片名和影片中真實出現的這個叫「旅鼠」的小傢伙也頗有一些西方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憑借這兩個手段,法國人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沒有血腥的恐怖故事。

阿蘭蓋提與比阿特利斯是一對恩愛的年輕夫婦,晚上請上司理查德吃飯之前發現下水道堵了,而晚飯由於理查德的招妓事件引得他老婆愛麗斯攪了飯局,深夜中,阿蘭蓋斯終於找到下水道堵塞的原因,原來一隻旅鼠在裡面,已經快死了。
旅鼠這種小動物本來生活在北方高寒地帶,如今卻出現在法國南部的確有些奇怪,想想堵在下水道中的悲慘,這種命運似乎在折射著愛麗斯的處境。
果然,愛麗斯向阿蘭蓋提訴苦,無法忍受理查德的背叛,然後開始勾引阿蘭蓋提以求證男人不是好東西。這個命題是女人總愛總結的,但阿蘭蓋提沒有受到引誘,愛麗斯在絕望中自殺了,但在自殺之前,她把自己勾引阿蘭蓋斯的事告訴了比阿特利斯,這個年輕的妻子開始懷疑丈夫的不忠了。

旅鼠有種自殺的勇氣,這令人想到了自殺的愛麗斯。看著床頭濺上的血跡,比阿特利斯想起了死去的愛麗斯,並且睡到了那張床上。
靈魂附體也就在這個時刻開始了。
獸醫在拯救著垂死邊緣的旅鼠,而阿蘭蓋提卻突然發現妻子似乎變成了愛麗斯,於是開車向回趕,結果卻被眾多的旅鼠所襲擊。等阿蘭蓋提醒來的時候躺在醫院中,睡來的時候卻被告之是出了車禍,難道他夢游不成?
這里是影片最為玄奧的地方,為什麼出現大量的旅鼠,為什麼是車禍而不是旅鼠襲擊事件,影片都沒有解釋。男主人公此時陷入一種背動狀態。

風景優美的小屋比阿特利斯以愛麗斯的口吻與阿蘭蓋提作愛,雖然阿蘭蓋提是個好男人,但這種非同尋常的誘惑還是無法抵抗的,他面對的肉體是妻子,但精神上已經出軌了。
比阿特利斯離開了阿蘭蓋提,去尋找理查德,這是阿蘭蓋提沒有想到的事情,難道妻子真的被死去的愛麗斯附體了嗎?
旅鼠活蹦亂跳地回來了,阿蘭蓋提有些害怕,甚至被咬傷了。
而這時,愛麗斯的靈魂出現,在這個靈魂的指引下,阿蘭蓋提終於無法忍受妻子的背叛,用一場意外結束了老闆的性命。
妻子恢復了常態,一切好象都正常了,但那隻旅鼠卻死去了。

影片的提綱是如此的簡單,好象就是講述了一個女子靈魂附體的事件,而影片的細節卻相當地值得回味。
首先,我們看到的故事雖然講述者是阿蘭蓋提,表演者是比阿特利斯,但阿蘭蓋提所有舉動都再現實不過了,而比阿特利斯卻只有在象愛麗斯的時候才顯得極有個性,這樣說來,其實本片只有一個人物,那就是愛麗斯,而比阿特利斯無非是愛麗斯年輕的一個載體。
作為愛麗斯,她的生活很遭糕,女人已老,依靠的男人只對年輕女性充滿了慾望,她便由愛生恨,恨不得親眼看著理查德的死去。
但是,一個老女人,連勾引人的魅力都沒有了,她還有什麼力量對付自己的老公呢?愛麗斯在絕望中自殺了。
可自殺後的愛麗斯附身在比阿特麗斯的身上,這個年輕的女人比自己更有力量。
於是,愛麗斯完成了勾引阿蘭蓋提的壯舉,不為別的,只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只為了對老公長期以來的冷落的一種報復。

但愛麗斯的報復遠遠不止這一點,她要看著理查德的死去。
於是,比阿特麗斯好似背叛了阿蘭蓋提,這對於年輕的男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於是,阿蘭蓋提也如愛麗斯所願的那樣殺死了理查德,睡在旁邊的比阿特麗斯眼睛睜得很大,默默地注視著理查德死去的過程。確切地說,這個睜眼的女人其實就是愛麗斯。

這些細節都表明了本片是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故事,而鬼上身或靈魂附體只是一個手段而已。但問題是那隻旅鼠意味著什麼?
我們看到被困在下水道中的旅鼠和飯桌上歇斯底里的愛麗斯是何等的相像,聽到旅鼠自殺的壯舉再審視愛麗斯的自殺,這些細節似乎都好象在告訴觀眾,旅鼠實際上就是對愛麗斯的暗喻。
其實錯了,旅鼠其實是對愛麗斯命運,慾望的一種暗示,這絕不是簡簡單單的生與死,現實困境可比較的。

愛麗斯與理查德的危情在二十年前就存在了,這說明他們根本就不應該在一起,就如一隻北方的旅鼠到了南方一樣,根本就是無法適應的婚姻。於是,愛麗斯生活在痛苦中,旅鼠在下水道中殘喘,愛麗斯絕望地自殺,旅鼠也會義無返顧地自殺。但當愛麗斯開始附體在比阿特麗斯身上的時候,女人的慾望膨脹了,旅鼠也大量出現,阿蘭蓋提所遇到的襲擊事件也許是個夢境,更主要的是導演用一種非現實手段表現出的女人的慾望。
什麼慾望呢?首先是征服,阿蘭蓋提在意亂情迷的時候與愛麗斯的靈魂作愛,而愛麗斯更大的慾望是復仇。這時候,旅鼠被獸醫送回來了,活得很痛快,也很囂張,甚至咬了阿蘭蓋提的手。愛麗斯則要對男人實施報復。
理查德死了,比阿特麗斯恢復了正常,也就意味著愛麗斯的報復終於完結,這種殘忍的慾望終於得到了滿足,所以旅鼠也就死去了。

這部看起來令人慾說還休的影片其實可以歸結到女性題材中,不僅僅因為真正的主人公只有愛麗斯一個人,更因為它講述的是作為女人的命運與慾望,婚姻,衰老是命運,性愛與仇恨是慾望。
如果認為此片是恐怖片的話,那麼這種表現手段所體顯出的恐怕感覺遠不及影片內核所表現的主題更加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女人的命運是無奈的,但女人的慾望卻是可怕的!

㈣ 無聲電影技術要求很高,不知道中國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哪部呢

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就是上個世紀初,背景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定軍山》電影,由當時的當紅演員譚鑫培主演。我們都知道,如今人類的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電影了;年初,因為疫情的關系,中國關閉了全國上下的電影院;

讓很多的影迷都是心癢難耐。終於,隨著新冠病毒逐漸被我們控制,我國也陸續的讓電影院開始復工復業。因此,已經“停擺”了半年的電影院,現在,再次人聲鼎沸了。

譚鑫培也因為這個角色,成了當時炙手可熱的著名演員。值得一提的是,他出演趙雲的時候,已經有五十多歲了。但是,從當時的一些劇照上來看,譚鑫培英姿颯爽之處,不比現在的“小鮮肉”遜色。

㈤ 電視劇或電影的觀後感

赤壁觀後感

今天和同學去看了電影[赤壁],30一張票,什麼概念呢?比一般的美國大片便宜了點,但比大部分國產電影貴了不少。可是,大家看完之後大多說不怎麼樣,排除大家憤青或嘩眾取寵的因素,我想這總會是有原因的。下面,我摘取大家反映最多的一個問題,談談我的愚見,權當玩耍。
我問過七個人,有五個說不行,其中理由佔多數的,是劇情與歷史不符,覺得故事情節的設計很失敗。其中原因,當是很明白了。由於這是一部國際導演,投資巨大,大牌雲集的名片,這是要全球同步上映的。那麼就不得不考慮到外國人的感受。在他們不了解中國歷史的背景下,有許多情節是若是一板一眼照原書演是不可以的。比如外國人看了會問,曹操兵敗為何為沒被殺死?這就要講到華容道,而為何關羽會釋放自己的仇人?這就要講更多甚至與赤壁不沾邊的內容,這樣,影片就散了。說句實話,吳老在這里把關羽調過來並讓他斷後被擒,曹操義釋之,也是一個漂亮的改編。
此外,我們還看到許多與我們想像中赤壁之戰或三國人物不同的影子。比如諸葛亮的給馬接生,比如長板坡的鏡面反射,比如孫尚香多次的放肆犯上,等等。畢竟吳老在美國呆了這么長時間,對美國文化爛熟於心。要知道,美國人眼中的英雄與中國是不同的。中國的英雄講究忠義神武,運籌帷幄,有羽扇綸巾的大氣,又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而美國的英雄則不同,從超人蝙蝠俠到蘭博終結者,無不肌肉發達,一路猛打。不說頭腦簡單,但至少思考的時間比打鬥的時間少,而中國英雄的代表關公,我們在給他築像時,一般是築他讀書時的像。這便是文化的不同,於是,文化的不同註定這部商業大片要追求大多數人的意志,這樣,我們看到英雄們各自為戰缺少配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諸葛先生的接生工作,也是一個文化問題,而非衛生問題。在美國英雄不僅僅要有俠骨,更要有柔腸。雖然似乎中國也是如此,但其兩者是不同的。在中國看來,劉備帶老百姓逃難,這是柔腸,但他絕不會帶著牲口逃難。這或許是動物在兩種文化間不同地位的原因,總之,給馬接生在我們看來是笑場的橋段,但在西方人眼中,這才是英雄所為。至於帶百姓逃難,那是你劉備無能,沒什麼。
說來說去,還是落在文化上。本來嘛,電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吳老也是一個文化的締造者。這是導演的本質,也是導演的任務。可問題是電影不僅僅是文化,它還是藝術,還是商業。於是,電影也由此逐漸退去文化的光環。導演也更注重影片的商業價值了。
當然,國際名導畢竟是國際名導,影片至少讓人看了覺得有一絲文化的味道。或許是劇本和故事發生時代喚起國人內心共鳴的原因吧,但在這一方面講,本片就比什麼終結這一類只注重視覺效果而胡扯一頓,只注重商業價值而瞎拍半天的好。
最後說來,本片無非就是一部中國版的[特洛伊]。倒不是說他們的情節雷同或是說視覺效果相似。而是因為其內在都是美國文化對世界范圍內古典文化的再審視。或許是美國沒有古典文化,便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可利用的古典文化,再大加改造,最後弄到除了人物名字還是原來的以外無一相似了為止。然後對世界宣稱,這就是美國版的特洛伊,這就是美國版的赤壁。實則是美國版的希臘文化,實則是美國版的中國文化。不倫不類。
這就是美國式的文化再審視。好像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一夜暴富,總覺得缺點什麼,就買下了各個名牌大學的學位,印在自己名片上。殊不知,學問這東西和文化一樣,沒有上千年的醞釀,買來的永遠是買來的。或許它可以使你賺很多錢,但絕不會深深的刻在你的血液里。既然這樣,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回歸正題,這部片子,就是導演的中國情結,國人的對自己文化重新要求外來審視的願望,與全球的商業化結合的產物。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文化空虛罷了。這樣的片子賺錢,原因就在於它把我們的文化結合進美國主流文化。換句話說,就是把圓明園建成一個豪華賓館,國人沖著圓明園的歷史去,西人沖著他的豪華去。所以說,這部片子是美國文化的產物,而非中國,而情節則的變動要更貼近西方價值觀。
有人問我喜不喜歡這部電影,我說,一部電影,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要是都不喜歡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就不會上映。所以,在選擇中喜歡不喜歡不重要,畢竟人各有各的欣賞標准。於是,分析比結果更重要。
分析比結果更重要,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試圖透過暄彩的熒幕看到它後面深深隱藏著的東西,看到我們心中深深隱藏著的東西,看到一些不算在那30塊錢里的東西。愚見平庸甚極,權當玩耍。

㈥ 全民目擊最後郭富城看到偽造後又說要申請重審,什麼意思,我以為他又要翻供,怎麼就沒啦

留懸念唄,這是我看過最爽的國產電影了,相當好!

㈦ 有一部電影開始就是再審問一個人,故意被抓的,裡面還有個很個性的飛行員,最後是設計一個局救人呢

《天龍特攻隊》「漢尼拔」約翰·史密斯、坦普萊頓·派克、莫多克和「水牛」巴拉克斯曾經是美軍游騎兵成員,四人在與墨西哥惡徒交火中相遇,並由此成立靠賞金為生的天龍特攻隊。在成軍8年後,天龍特攻隊接到新的任務。據說伊拉克戰爭期間有隸屬美國的黑軍搶奪伊方印鈔電板,並用它大量生產偽造美鈔。史密斯等人的任務就是在偽鈔和電板運回美國之前將其奪回。然而事態卻朝著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史密斯的上司更死於離奇的意外。在此之後,天龍特工隊被軍事法庭判刑。此後不久,史密斯和成員相繼越獄,勢要將黑軍的敗類繩之於法……

求採納,謝謝!

㈧ 韓國劇情電影,小姑娘幫痴呆父親重審

《7號房的禮物》
劇情簡介 :
1997年,只有6歲兒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龍久(柳成龍 飾)和可愛的女兒藝勝(葛素媛 飾)相依為命,生活雖然簡單清貧,卻充滿幸福。某天,執著為女兒買美少女戰士書包的龍久意外捲入一起幼童誘拐奸殺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長的女兒。龍久懵懂無知,搞不清狀況,昏頭昏腦就被投入監獄。在7號牢房中,聚集著走私犯蘇楊浩(吳達洙 飾)、詐騙犯崔春浩(朴元尚 飾)、通姦犯姜萬范(金正泰 飾)、恐嚇犯老徐(金基燦 飾)和搶劫犯申奉植(鄭萬植 飾)等五毒俱全的「社會渣滓」。龍久孩子般純潔的心漸漸感動了這幾個「大壞蛋」,他們甚至不惜冒險將藝勝帶入牢房與父親相會。
黑暗冰冷的監牢內,7號牢房陽光滿滿……

㈨ 電影《全民目擊》最後案件會不會重審

應該會再審吧。檢察官都知道抓錯人了,典型的錯案,咋不再審?
而且最後郭富城不是打電話了嘛,聽那個意思是要申請審監程序的。
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這樣。

閱讀全文

與再審電影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鬼娃回魂3電影免費 瀏覽:267
如何知道那些小視頻的電影名 瀏覽:119
有一部叫2020什麼的電影 瀏覽:632
電影布魯克林好看嗎 瀏覽:338
月滿軒尼詩這本電影怎麼樣 瀏覽:997
1月20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44
小沈陽點電影有哪些 瀏覽:842
蠟筆小新2017大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3
姜子牙完整版電影院免費觀看 瀏覽:161
水幕電影怎麼形成的 瀏覽:22
2020疫情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韓國青春愛情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729
有個電影叫什麼爆炸 瀏覽:961
365天電影怎麼看 瀏覽:771
2018年有哪些搞笑的電影 瀏覽:99
如何根據內容查找電影 瀏覽:921
鬼在後背上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414
如何購買電影通兌嗎 瀏覽:668
豆瓣電影勛章有哪些 瀏覽:750
怎麼讓別人給我取電影票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