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在80-90年代拍出的那些經典電影為什麼那麼的好看呢,現在拍出的就不好看是怎麼回事呢
一部電影能否拍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導演、編劇、攝影師,剪輯等等都影響著電影的質量,而我想說的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票房成了衡量電影的指標,而明星陣容卻成為了電影最大的賣點,如今的電影產業在不斷地膨脹,電影事業卻難說進步。從以前的一年票房斤幾億到現在的一部電影就能撈到幾億,質量與數量的較量中,數量佔了優勢,為了獲得票房,可以幾個月出一部電影,可以沒有劇情,只要有大碗,可以沒有內涵,只要有大碗,可以沒有導演,額……只要有大碗,只要有大碗,綜藝節目都能夠叫電影,還叫「大電影」(電影史上是不是要重新為「電影」下定義了?)。其實不止是香港,內地也是一樣,自從《泰囧》十幾億票房過後,上億票房的電影不斷涌現,但是一部好的電影卻少之又少,在國際上獲得過大獎的《白日焰火》國內票房僅一億,而《小時代》光第一部就達到了五億,《無人區》也才2.6億,雖然看似票房不錯,但是卻不足一部被許多人批評的爛片,那些沒有大碗,但是用心良苦的電影票房只能慘淡了。能否拍出好電影是劇組團體的是。但是作為觀眾來說,他們對電影事業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觀眾也有一定的責任(當然,不能責備觀眾啊!眾口難調、喜好不宜)。高票房的現象也催生出不少導演,作家、演員、主持人都想去拍電影。投資商瞄準觀眾的喜好和口味,演員受經濟公司的左右,導演需要投資商的贊助,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忍受爛片,但是也期望精品的涌現。
個人想法,不喜勿噴!
② 為什麼香港電影電視90年代好看,現在墮落成這樣了,能說深層次一點嗎,我看了很多人回答,還是想問
其實每一種東西都是在發展中進行的,有些東西在進步,有些東西已經到達了巔峰,沒有辦法在更好,只能給人一種不進則退的感覺,香港電影,在九十年代,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電影人處於一種迷茫的時代,人們對票房的看法沒有現在那麼重要,大部分的導演只是出於一種純粹的對電影對藝術的追求,把更多的經歷和想法放在故事情節和內涵上而不是揣摩觀眾的心理,消費者的態度,沒有更多需要在乎考慮的東西。再有就是,人們看到的好電影多了,對於好的評判標准提高了,你可能會說現在看那些老電影也會覺得很經典不會因為看的電影多了而覺得不好,但是老電影有一種很濃重的懷舊感受,那種特殊的時代氣息和純粹的感覺是現在的電影造不出來的,現在的電影可能與之前的經典差不多的程度,你不會覺得他有多麼的經典多麼的好,只有它比之前的那些標桿性的電影優秀好多,你才會覺得他們差不多,經典的感受已經形成,拿他來比,你本身就不希望這個標桿被比下去,撼動你堅信的標桿的存在,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好的電影,只不過人的心態太煩躁沒辦法看出那些好。
③ 你記憶里的80、90年代老港片相比現在的港片你更喜歡哪個,說說你的理由
更喜歡老港片。在80-90年代,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一大批優秀影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了出來,對比現在的香港片,不難看出以前的拍攝水準是相當高的,像《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等在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都屬於「殿堂級」的作品,也是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了。不管是觀賞性還是要表達的情懷,現在的都屬於望塵莫及的狀態!
1987年林嶺東導演奉獻出了導演生涯中一部經典的電影《監獄風雲》,在此之前他在《龍虎風雲》中就借著正邪對立的李修賢和周潤發演繹出一場精彩的兄弟情義大獲成功,到這部《監獄風雲》,梁家輝與周潤發則是在一片黑暗中展現那種人與人那種可貴的《友誼之光》。多年後重新回味這部電影,發現8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愧為經典的一代,每個演員的表演都很認真,很能打動人。
④ 90年代香港好看的電影有什麼大家都說那時候是香港電影的巔峰
90年代確實是香港電影的顛峰時期。各種類型片都有經典作品問世,且數量很多。
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吳宇森、杜琪峰及後來的成龍為代表的槍戰時裝警匪片,蜚聲影壇,代表性作品有:《英雄本色》三部曲、《縱橫四海》、《辣手神探》、《一個字頭的誕生》、《槍火》、《警察故事》、《重案組》、《霹靂火》、《我是誰》等,以政協委員出身後蜚聲香港影壇的大佬麥當雄,則以政治為切入點貫穿警匪片,曾經轟動香江,代表作有《黑金》、《上海皇帝之歲月風雲》、《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跛豪》、《三狼奇案》等;談到警匪片,不得不提下林嶺東,他開創的「風雲系列」三部曲,分別是《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學校風雲》,曾紅極一時,為香港的警匪片開創了新的類型,後來出現了很多類似的「風雲片」。此時功夫大哥洪金寶及元彪正在投入喜劇功夫片的拍攝,也不乏經典之作,如《東方禿鷹》、《鬼打鬼》、《敗家仔》、《林世榮》等;90年代新派武俠功夫片的巔峰時期,代表人物徐克、程小東、李惠民,代表作《黃飛鴻系列》、《青蛇》、《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新流星蝴蝶劍》、《蝶變》等;黃泰來導演也在此時拍出了《白發魔女傳》及《白發魔女傳2》,為魔幻武俠電影開創了先河,後來類似的像《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六指琴魔》等;90年代也是周星馳無厘頭搞笑喜劇片的黃金年代,代表作有《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大話西遊》等;90年代也是香港情色片的巔峰時期佳片很多,翁虹、葉子楣、葉玉卿、舒淇、李麗珍、鍾真等在當時大放光彩,此時王晶導演在情色片上貢獻最大,後來爛片較多。
⑤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沒80 90 年代好看
因為現在的明星都不會演戲
術語視覺系 以前都是演技派
而且還要結合現在的香港環境
由於工作關系我經常出入香港
現在的香港年輕人 欣賞水平感覺是越來越不如以前
然後社會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看電影的時間越來越少
在加上國外大片、盜版和網路下載對電影票房對沖擊,
電影業接替的也不是很理想。所以片子的數量越來越少。
幾十年前香港每年可以產片500部以上 現在卻可能連100部都不到
數量不多,票房不好,所以現在香港電影越來越商業化。
電影本身變成了廣告牌,自然而然的就不好看了。
然後香港現在的導演開始過分的追求意境【例如《旺角監獄》】
和過分追求效果【如《風雲2》】
這些都是香港電影開始走極端和商業的標志。
綜合多方要素,香港電影走下坡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PS:我想對之前的幾個回答者做出一點很個人的糾正
香港電影並且不是在轉折 是基本到頭了
因為香港片基本都是在香港本地拍攝 香港就那麼大點
可以拍的題材都拍過了 能在電影里被搶的銀行都被搶的差不多了
能被炸的警察局都已經在十幾二十年間被炸了好幾次了
連演員也是從小孩演到爺爺,從警察演到黑社會,沒得在演了
所以香港本土電影現在只能向商業廣告牌和內地發展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香港電影公司到大陸去拍電影
演員到大陸去接戲拍了。
我很個人的認為 香港電影未來都不會有多少起色了。
因為正統的港產片 是一定要在香港拍 拍香港的事情 才叫港產片的
⑥ 為什麼香港80、90年代拍的電影那麼好看,可是回歸之後卻垃圾輩出啊
我與樓主同感~現在看港台電影很少能看到心裡去~
倒是比較喜歡看80、90年代的電影~
因此,我也比較懷舊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可能真是人品味變化了~
可能LZ認為,香港回歸前,文化主要不是中國的,回歸後與中國文化通化了吧~
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⑦ 為什麼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電影能有那麼多經典的而現在沒那一部能夠看出當時的那種韻味!遺憾啊!
這是正常的,世事都是有規律的,有輝煌,自然也有衰落。
香港電影在以前,尤其是上世紀80、90年代,確實非常精彩好看。創作人員,無論導演、演員、編劇、監制,還有各種幕後人員,都非常賣力,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電影人才不斷加入香港電影的產業。加之當時香港經濟在地區中處於頂端,周圍國家地區文化產業沒有得到長足發展。所以,在這一時期,港產片蓬勃發展。
但進入21世紀,中國內地經濟發展迅速,韓國電影工業脫穎而出,東南亞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電影產業開始實行電影進口配給制度。相反,香港經濟停滯不前,優秀人才遠赴美國好萊塢發展,本地電影創作人員思維相對創新有限。這些都造成了香港電影的日漸沒落。
說白了,就是「強勢經濟催生強勢文化」!香港電影要走出目前的低谷,最好辦法就是北上神州,中國大陸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電影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市場和人才,香港電影只有蛻變為中國電影,才有望重塑從前的輝煌!
⑧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無論是男神周潤發、喜劇之王周星馳,還是女神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歲月,香港電影圈涌現出了大批人才與無數經典影片。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著名的香港電影研究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討論的香港電影絕大部分屬於八、九十年代,絕非偶然。只有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才是真正有關港人的身份、情感、記憶、經驗、想像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爆發歷程。讓無數港片迷無止境緬懷的香港電影黃金歲月正是於此開端。
美國知名詩人兼影評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紐約書評》上撰文稱,「香港正在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喧囂最缺乏反省意識的電影」。這個概括大抵准確,法國電影評論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評人
Serge
Daney,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香港電影。癲狂,火爆,感性,縱情,這些都是這個階段香港電影最顯見的性格特質。如果要找一位此階段最具影響力、最能代表香港大眾商業電影創作實力的導演,非徐克莫屬。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幾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動浪潮的關鍵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電影界實踐電影特效的人物(《蝶變》)。19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兩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開啟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開創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雖然不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但項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
⑨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沒有90年代好看
我認為真正的關鍵是1香港97年回歸之後電影直線下滑,因為廣電總局限制很多題材的拍攝,像以前香港的經典黑幫,監獄,賭系列的不讓拍攝了。2香港後繼無人,80,90年代是群星璀璨的年代,當今人才的缺乏。3導演的炒冷飯,大有江郎才盡的意味。
⑩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怎麼那麼好看你怎麼看
在近幾年之中,香港的電影一直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真的不如80、90年代的好看了,每次都抱著期望看,每次都抱著失望結束。在這兩年除了在今年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提名中,《紅海行動》基本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內地電影,其他的就只有《無雙》算是實至名歸。實際上,香港金像獎這種「無片可提、濫竽充數」的窘境,已經持續了快20年了。
而在那個年代的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張敏、王祖賢等等,都是拼演技的,而現在的香港片有什麼?演技沒有,全靠特效嗎?在眾多人看來,真的是太難看了。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80、90年代的演技和大咖們太多了,導致現在的無論是誰演繹,都不再有那種濃郁的香港味兒。再加上,現在社會的發展,很多演員已經不是再靠演技吃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