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紹一下檳榔
摘至網路
檳榔
betel
學名∶檳榔(Areca catectu L.)
別名∶檳榔玉、檳門、檳楠、尖檳
科屬∶棕櫚科Palmae,檳榔屬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兩種不同植物種子的總稱,在南亞和東印度人們取之咀嚼。估計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40∼50呎),直徑約45公分(18吋)。葉大,6∼9枚簇生於莖頂。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乾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卷少許於蒟葉內,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鹼。有時還加入少許小豆蔻、姜黃或其他芳香劑。結果產生大量磚紅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齦都染成橘紅色。但愛嚼檳榔者的牙齒並不是被檳榔汁液染黑,而是人為染黑的。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
[編輯本段]特徵與特性
(一)植物特徵 樹干筆直,圓柱形不分枝,胸徑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莖干有明顯的環狀葉痕,幼齡樹干呈綠色,隨樹齡的增長逐漸變為灰白色。葉叢生莖頂,羽狀復葉,長1.3~2米,葉柄三棱形,環包莖干。小葉長披針形,表面平滑無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黃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於花序小穗頂端,花小而多,約2000餘朵;雌花著生於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約250~550朵。雄
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堅果,卵圓形;種子1粒,圓錐形。
(二)生物學特性 檳榔生長在熱帶季風雨林中,形成了一種喜溫、好肥的習性。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0℃。16℃時落葉;5~6℃時落果;3℃時葉色變黃,果實發黑脫落;-10℃以下植株嚴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區生長較好。其喜濕而忌積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勻則對生長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區都能生長。空氣相對濕度高(80%左右)又長期穩定對生長有利。一般幼苗期蔭蔽度宜50%~60%,至成齡樹應全光照。檳榔經濟生命長短,土壤是關鍵。喜歡生長於土層厚、表土黑色、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底土為紅壤或黃壤最為理想。其一般定植後7~8年開花結果,20~30年為盛果期,壽命最高可達100年以上。果實採收後種子有果內後熟的特性。黃色成熟果實發芽率64.3%。果實失水即降低發芽率。在室內催芽,日均溫26.41℃,日溫變化平均差1.8℃,發芽率98%。
[編輯本段]分布狀況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台灣兩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坡變較大的可開行距3米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內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米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千克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雜草生和保土壤濕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選種 母樹應選擇15~30年生,結果正常無病蟲害,單株結果不少於300個,果托不少於3托,葉片8片以上,莖幹上部節間較短的植株。一般選第二、第三托的果實作種適宜。成熟的果實以卵形、橢圓形為好,果熟時呈金黃色為最佳。
(2)催芽 產區多採用堆積催芽法。果實採下後曬1~2天,果皮剪去1/4。然後在選好的地上堆種,一般堆種厚度20厘米以下,若種子多應每隔1~1.2米留一條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檢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後,蓋上一層稻草保溫,經15~20日後每7~8日檢查1次發芽情況,同時揀出發芽種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溫度低於36.1℃。日最高溫度低於36.5為宜。若超過上述溫度時就可能爛果。
(3)育苗
①營養袋育苗 營養袋為長25厘米、寬18厘米的塑料薄膜製成。袋下有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占袋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表面土板結,每袋放1粒種子,淋透水,保持濕潤。
②苗床育苗 選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米,寬1米左右,高12~15厘米,並在畦面鋪一層4厘米的細沙。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種子。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厘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1)幼齡樹每年除草2~4次,並進行培土。
(2)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3年內每季度施肥1次,在樹冠外圍挖穴或開溝,按四個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千克或硫酸銨25~50千克,混合綠肥5千克,並覆土澆水。3齡以後呈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混合硫酸銨100~150克、過磷酸鈣150~250克。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克、過磷酸鈣250~500克、氯化鉀100~150克。
(3)排灌 檳榔喜潮濕環境,但不要積水,以防爛根。
(4)蔭蔽 定植後3年為檳榔幼齡期,需蔭蔽以保濕。間作物可選灌木葯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證其茁壯成長。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葉點霉葉斑病(Phylio-sticta arecae Diedecke.),多毛孢屬葉斑病
(2)果腐病 (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爛,導致落果。防治同上。
(3)果穗枯萎病 (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為害果穗、果實。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落葉,集中燒毀。幼果、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霉靈噴霧防治。
(4)根腐病 (Phytophthora sp.)為害苗。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濕度;發生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發現病株即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
(5)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檳榔主要害蟲。防治方法:清園,春季3、4月結合施肥施3%呋喃丹顆粒劑0.25千克/株,施在根際挖深約10厘米半環溝,並覆土壓實,或於4、5月和8、9月噴葯兩次,葯劑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劑100倍液加10%可百可乳油10毫克/升噴霧。
[編輯本段]採收與加工
1.採收 一般採收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1~12月採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採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莖部帶宿萼,剖開內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質為佳。第二時期,3~6月採收熟果加工榔玉。以採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熟果,剖開內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
2.加工
(1)榔玉 將成熟果實曬1~2天,然後放在烤灶內用乾柴火慢慢地烤乾,約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曬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榔干 採下青果去枝,然後置果實於鍋內加水煮沸約30分鍾,撈出涼干,再將果實放置於烤灶內用濕柴文火烘烤。約烤2~3天翻炒1次,連翻兩次便可。約8~10天用木棒從上面直插底層,如一插便入,說明底層已干,此時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
(3)大腹皮 將成熟果實縱剖成半,剝下果皮,曬干,打松乾燥即得。
(4)檳榔花 取尚未開放的雄花乾燥而成。以土黃色或淡綠色為佳品。
[編輯本段]作用
種子可入葯,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葯」之一。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
草葯名: 檳榔(betel nut)
常用的驅蟲葯。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略有人吃了老打咯.屬正常現像.
[編輯本段]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編輯本段]採集
冬、春果實成熟時採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干。
[編輯本段]葯材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
[編輯本段]食用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編輯本段]毒性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頭昏致休克.如系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編輯本段]炮製
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乾。
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編輯本段]性味
苦辛,溫。
性狀
為類圓形。表面有灰白色與棕色交錯得大理石紋理。質堅脆易碎。氣微,味澀而苦。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編輯本段]功用主治
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症結。
[編輯本段]考證
出自李當之《葯錄
1.《南方草木狀》: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調直亭亭,千萬若一,森秀無柯。端頂有葉,葉似甘蕉,條派(脈)開破,仰望眇眇,如插叢蕉於竹杪;風至獨動,似舉羽扇之掃天。葉下系數房,房綴數十實,實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衛其實也。味苦澀。剖其皮,鬻其膚,熟如貫之,堅如干棗,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則滑美,下氣消谷。出林邑。
2.《雷公炮炙論》:凡使檳榔,取好存坐穩、心堅、文如流水碎破、內文如錦文者妙。半白半黑並心虛者,不入葯用。
3.陶弘景:檳榔有三、四種: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澀;核亦有大者名豬檳榔;作葯皆用之。又小者,俗人呼為檳榔孫,亦可食。
4.《綱目》:大腹子出嶺表、滇南,即檳榔中一種腹大形扁而味澀者,不似檳榔尖長味良耳,所謂豬檳榔者是矣。蓋亦土產之異,今人不甚分別。按劉恂《嶺表錄》雲,交、廣生者,非舶上檳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為檳榔,白嫩及老,采實啖之,以扶留藤、瓦屋子灰同食之,以祛瘴癘,收其皮入葯,皮外黑色,皮內皆筋絲如椰子皮。又《雲南記》雲,大腹檳榔每枝有三、二百顆,青時剖之,以一片蔞葉及蛤粉卷和食之,即減澀味。觀此一說,則大腹子與檳榔可通用,但力比檳榔稍劣耳。
[編輯本段]電影《檳榔》
中文片名:檳榔
英文片名: Betelnut
導演:楊恆
劇本:楊恆
製片人:楊恆
主演:田力
梁玉
吳明
代旗
剪輯:田坤
出品:Xiangxi Film Bridge
電影類型:劇情
音樂:吳軍
片長: 112分鍾
劇情簡介
這是關於倆不良青少年無聊生活故事。與其他青春電影不同,影片《檳榔》沒有陽光燦爛的青春故事,也沒有熱情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沒有未來的青春肖像畫。
偷摩托車、搶小孩子錢、打群架、幼稚的戀愛,倆青少年的夏日生活讓導演楊恆拍攝出的畫面彷彿像風景畫一樣。影片里劃船的場面彷彿在回憶午後的夏天。還有看不出未來的他們,彷彿在休假一樣悠閑。這是導演強調平和而不是絕望的重點。
看看影片里與男友分手後坐船離去的女友吧,一副犯困的樣子,讓人感覺對導演楊恆來說故事本身好像沒那麼重要,反而連接故事的點更加顯得重要。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部《檳榔》的確是個獨特風格的青春電影。
導演簡介
導演楊恆是湖南湘西土家族人,1994年畢業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0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2002年開始寫劇本並拍攝獨立電影。他曾拍過短片《凹凸》、《車廂》、《遺忘的瞬間》,《檳榔》是他的處女作長篇電影。
⑵ 哪些電影好看 ,寫電影名,和簡單介紹, 希望電影里畫面美,音樂也面, 要動漫。
以下是符合你要求畫面美,音樂美的動漫電影推薦和簡介(歐美和日本)
1.秒速五厘米(2007年)
時間是1990年代的日本,遠野貴樹與篠原明裡原本是同班同學的好朋友,自從小學畢業之後,兩人都沒有再見一次面。分隔兩地的兩個人,靠著書信往來保持聯絡,直到貴樹知道即將跟隨家人搬到鹿兒島,距離明裡更遠的地方,於是兩人約定了再見面的時間。計劃好的行程,卻遇上了暴風雪,電車在潔白的雪中,停停開開,貴樹的心,也在細微的變化……
2.瑪麗與馬克思(2009年)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系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3.飛屋環游記(2009年)
《飛屋環游記》影片講述的是78歲的卡爾老先生,為了信守對愛妻的承諾,決心帶著他與妻子艾利共同打造的房屋一飛沖天的動人故事。另有同名圖書和游戲。
4.夏日大作戰(2009年)
這個動畫虛構了一個網路系統OZ,這個系統可以代勞很多事,類似網上辦公。涵蓋公務,銀行等諸多行業。
主人公 是一個非常喜歡奧數的普通高中生(比較內向那種),非常巧合的情況下被校花夏希學姐拉去打工,直到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才知道,真正打工內容是當夏希學姐的臨時男朋友。機緣巧合之下主人公破解了OZ的密碼,造成全球數十億用戶無法登陸,密碼許可權被盜,最終觸發核武,然後主人公既緊張又跌宕起伏的拯救世界 暑假開始了。最後當然是大團圓結局。不過中間還有很多小細節需要自己品位。是一個不錯的片子,十分推薦。
5.哈爾的移動城堡
這部劇場版動畫以戰爭前夜為背景,描述住在小鎮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蘇菲是位製作帽子的手藝人,但她卻因此得罪了女巫,從18歲的少女變成了90歲的老太婆。她驚恐地逃出家裡,但又進入了一座帶有魔法的移動城堡,她和不能與人相戀但懂魔法的哈爾,譜出了一段戰地戀曲,並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一起想辦法解開身上的魔咒。
6.穿越時空的少女(2007年)
17歲少女紺野真琴是一個活潑跳脫的少女。在一次普通值日工作中,真琴不小心摔倒了,自此她發現自己擁有了穿越時空的能力。她興奮不已,掌握了穿越時空的方法後,她經常用這個方法去解決生活中許多令她困擾十分的事。
喜歡棒球的真琴與同班的兩名男生千昭與功介有著共同愛好。一天,與她本是好朋友的千昭突然向她表達愛意,手足無措了她再次穿越時空希望可以躲避這件事的發生。但沒想到,千昭會跟同學友梨在一起了,而友梨也是一直喜歡千昭的。此時,暗戀功介的果穗誤以為真琴是功介的女友。
為了幫忙解決朋友的問題,真琴不斷以同樣的方法回到過去。她突然發現自己手臂上的數字原來是穿越時空的次數,次數變得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她也發現了千昭的秘密……
7.貓的報恩( 2001年)
對17歲的高中二年級生春來說,這個早晨的開頭如此倒霉:她因為遲到而被批評,更重要的是,她暗戀的男生町田君看到了這一幕。放學回家的途中,郁悶的春意外的救下了一隻差點被卡車軋過的貓兒。更叫她吃驚的是,這只貓居然幻化成人形,彬彬有禮使用人類的禮節向她致謝,又神秘的消失在春面前。實際上,張口結舌的春還不知道,這只是一連串奇遇的小小開頭。這一夜,春的家門前聚起了許多不知來自何處的貓咪。在這個巨大的「貓」之方陣中,貓王乘坐著「貓車」出現了。貓王以高貴的姿態告訴春,白天她所救下的小貓實際是貓國的王子,因此,貓國上下將視春為恩人,並將對她有所報答。
8.河童之夏(2007年)
描寫在現代社會蘇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康一之間的友情以及在他之間所遇到各種事情和人類。對於環境問題、霸凌、媒體的過度報道等日本社會問題也加以諷刺。
9.螢火蟲之墓(1988年)
內容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為舞台,描寫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情節催人淚下。具有鮮明的反戰情節。
10.千與千尋(2001年)
迷路的10歲少女千尋,無意間掉入了這個人類的禁地。為了在幻境中生存,千尋被魔女湯婆婆把名字改成千,徹底脫離人界的生活;她還成為湯婆婆手下的工人,在這個專橫的魔女所控制的溫泉浴池裡不停勞動。千尋從釜爺爺、鈴鐺姐姐和神秘美少年小白的鼓勵里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氣,在溫泉拚命工作避免淪為動物。漸漸地,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原來人可以實際地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
溫泉里有個叫「無顏」的面具人,他整天只會嘟囔著「冷」,「俺都要,俺有錢,拿來」,「千,餓了」這樣的詞,脾氣暴躁粗野,喪失了與人溝通的能力。一心要活下去的千尋體會到了生之美好,她不希望自己和無顏有同樣的下場,於是努力尋找解放無顏靈魂的方法。同時,曾經保護過她的少年小白刺傷了湯婆婆的女兒錢娘,千尋毅然決定拯救小白,挑戰魔女的權威。
推薦10部不分排名,是根據自己平時喜歡的和動漫電影貼吧中推薦指數高的進行整理簡介的~希望得分!!!
⑶ 香蕉的品種有哪些
香蕉品種栽培非常多,觀賞用有美人蕉、青蕉、千層蕉…等,而可供食用的品種,較普遍的如下:
香蕉名
香蕉種類圖片
簡介
(1)
千層蕉
原產地為馬來西亞,植株與一般香蕉無大分別,但果房由細小果指組成,可持續生長成長型果穗為其特徵。不宜食用,作觀賞用!
資料來源:http://www.chi-san-chi.com/6career/banana/banakinds/thousand.htm
(2)
仙人蕉
為北蕉芽變種,民初在台竹子坑發現,曾具抗萎縮病特性,對山坡地適應良好,故中部種植最多。植株比北蕉稍高,葉片也稍寬長,開花後,芭片脫落。與北蕉相同,香甜可口。
圖片及資料來源:http://www.chi-san-chi.com/6career/banana/banakinds/hsienjen.htm
(3)
北蕉
25~30公斤,平均有8~9把果手,果實綠色,催熟後轉為黃色,果肉淡黃色,肉質細致,味甜芳香,是品質極佳的品種。
(4)
台蕉一號
是從北蕉組織培養苗篩選出來,本品種於1992年7月通過命名為台蕉一號;果房上下整齊,產量較北蕉稍輕,但外銷合格率高,催熟後轉色均勻,風味與北蕉相似。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26/book_01.htm
(5)
台蕉二號
該品種於1993年通過命名為台蕉二號,產量及品質均與北蕉相似,推株高比北蕉微矮,莖粗壯,耐風力強。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www.lilyfruit.com.tw/data_26/book_01.htm
(6)
呂宋蕉
本種系由菲律賓引進台灣,俗稱南洋蕉或芭蕉,芭蕉果串重較輕,可達
21公斤,約7~8把,果指短小約10~15公分,果實淡綠色,熟果橙黃色有
條紋,果皮薄易裂,果肉黃白色,帶有酸味,香味甚濃。
(7)
紅皮蕉
原產中南美洲及東南亞,果指短而肥,果皮暗紅色,催熟後轉為磚紅色,果肉黃白色,味甜而香,主要產地在台中,南投,因栽培較少,價格較高。
資料來源:http://210.201.54.206:8080/cgi-bin/webpage?q=%AC%F5%A5%D6%BF%BC&u=http%3A%2F%2Fwww%2Eamis%2Egov%2Etw%2Fconsumer%2F%B9A%B2%A3%AB%7E%A4%B6%B2%D0%2F%AD%BB%BF%BC%2Ehtm&t=zh-TW&f=yahoo.tw
(8)
牛角蕉
平時少見的蕉種,因形狀類似牛角,故名思意較牛角蕉,但因甜度、質地、味道都不比其他蕉種來的好,較不受人歡迎,也較少蕉農在栽種。
(9)
蘋果蕉
夏威夷種,俗稱蘋果香蕉的紅皮香蕉,因顏色特殊,紅色代表吉祥,吸引許多好奇的民眾購買,大都是拜拜之用,其果實較肥短,果肉仍是黃白色,但果皮經過催熟後會轉蘋果紅,甜度很高,質地太軟,味道獨特,因為紅色,用來拜拜很適合。
資料來源:http://old.tari.gov.tw/news/農業新聞剪報/2001-3/3.26.htm
(10)
芭蕉
香蕉、芭蕉屬於芭蕉科,是高大的草本植物,由葉鞘構成的假莖,新葉從地下真莖(根莖)抽出,呈螺旋形排列。芭蕉屬具假莖。假莖由緊緊抱在一起的葉鞘構成,是由真莖抽生許多吸芽。
(11)
粉蕉
粉蕉,一名低腳種。個小肥胖,全年有產,又稱米蕉
。
⑷ 誰有果穗的電影,最好百度雲
我也需要啊 網路雲號多少
⑸ 商店裡賣的「檳榔」是什麼
檳榔
[1]betel
學名∶檳榔(Areca catecthu L.)
別名∶檳榔玉、檳門、檳楠、尖檳
科屬∶棕櫚科Palmae,檳榔屬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兩種不同植物種子的總稱,在南亞和東印度人們取之咀嚼。估計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40∼50遲),直徑約45公分(18吋)。葉大,6∼9枚簇生於莖頂。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干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卷少許於蒟葉內,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鹼。有時還加入少許小豆蔻、姜黃或其他芳香劑。結果產生大量磚紅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齦都染成橘紅色。但愛嚼檳榔者的牙齒並不是被檳榔汁液染黑,而是人為染黑的。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
[編輯本段]特徵與特性
(一)植物特徵 樹干筆直,圓柱形不分枝,胸徑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莖干有明顯的環狀葉痕,幼齡樹干呈綠色,隨樹齡的增長逐漸變為灰白色。葉叢生莖頂,羽狀復葉,長1.3~2米,葉柄三棱形,環包莖干。小葉長披針形,表面平滑無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黃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於花序小穗頂端,花小而多,約2000餘朵;雌花著生於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約250~550朵。雄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堅果,卵圓形;種子1粒,圓錐形。
(二)生物學特性 檳榔生長在熱帶季風雨林中,形成了一種喜溫、好肥的習性。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0℃。16℃時落葉;5~6℃時落果;3℃時葉色變黃,果實發黑脫落;-10℃以下植株嚴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區生長較好。其喜濕而忌積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勻則對生長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區都能生長。空氣相對濕度高(80%左右)又長期穩定對生長有利。一般幼苗期蔭蔽度宜50%~60%,至成齡樹應全光照。檳榔經濟生命長短,土壤是關鍵。喜歡生長於土層厚、表土黑色、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底土為紅壤或黃壤最為理想。其一般定植後7~8年開花結果,20~30年為盛果期,壽命最高可達100年以上。果實採收後種子有果內後熟的特性。黃色成熟果實發芽率64.3%。果實失水即降低發芽率。在室內催芽,日均溫26.41℃,日溫變化平均差1.8℃,發芽率98%。
[編輯本段]分布狀況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台灣兩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
[編輯本段]中葯規格等級
現行檳榔規格標准如下:
一等 干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內。無枯心、破碎、雜質、蟲蛀、霉變。
二等 干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上,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水超過3%。無雜質、霉變。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 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坡變較大的可開行距3米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內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米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千克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雜草生和保土壤濕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選種 母樹應選擇15~30年生,結果正常無病蟲害,單株結果不少於300個,果托不少於3托,葉片8片以上,莖幹上部節間較短的植株。一般選第二、第三托的果實作種適宜。成熟的果實以卵形、橢圓形為好,果熟時呈金黃色為最佳。
(2)催芽 產區多採用堆積催芽法。果實採下後曬1~2天,果皮剪去1/4。然後在選好的地上堆種,一般堆種厚度20厘米以下,若種子多應每隔1~1.2米留一條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檢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後,蓋上一層稻草保溫,經15~20日後每7~8日檢查1次發芽情況,同時揀出發芽種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溫度低於36.1℃。日最高溫度低於36.5為宜。若超過上述溫度時就可能爛果。
(3)育苗
①營養袋育苗 營養袋為長25厘米、寬18厘米的塑料薄膜製成。袋下有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占袋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表面土板結,每袋放1粒種子,淋透水,保持濕潤。
②苗床育苗 選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米,寬1米左右,高12~15厘米,並在畦面鋪一層4厘米的細沙。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種子。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厘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1)幼齡樹每年除草2~4次,並進行培土。
(2)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3年內每季度施肥1次,在樹冠外圍挖穴或開溝,按四個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千克或硫酸銨25~50千克,混合綠肥5千克,並覆土澆水。3齡以後呈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混合硫酸銨100~150克、過磷酸鈣150~250克。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克、過磷酸鈣250~500克、氯化鉀100~150克。
(3)排灌 檳榔喜潮濕環境,但不要積水,以防爛根。
(4)蔭蔽 定植後3年為檳榔幼齡期,需蔭蔽以保濕。間作物可選灌木葯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證其茁壯成長。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葉點霉葉斑病(Phylio-sticta arecae Diedecke.),多毛孢屬葉斑病
(2)果腐病 (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爛,導致落果。防治同上。
(3)果穗枯萎病 (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為害果穗、果實。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落葉,集中燒毀。幼果、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霉靈噴霧防治。
(4)根腐病 (Phytophthora sp.)為害苗。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濕度;發生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發現病株即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
(5)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檳榔主要害蟲。防治方法:清園,春季3、4月結合施肥施3%呋喃丹顆粒劑0.25千克/株,施在根際挖深約10厘米半環溝,並覆土壓實,或於4、5月和8、9月噴葯兩次,葯劑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劑100倍液加10%可百可乳油10毫克/升噴霧。
[編輯本段]採收與加工
1.採收 一般採收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1~12月採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採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莖部帶宿萼,剖開內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質為佳。第二時期,3~6月採收熟果加工榔玉。以採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熟果,剖開內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
2.加工
(1)榔玉 將成熟果實曬1~2天,然後放在烤灶內用乾柴火慢慢地烤乾,約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曬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榔干 採下青果去枝,然後置果實於鍋內加水煮沸約30分鍾,撈出涼干,再將果實放置於烤灶內用濕柴文火烘烤。約烤2~3天翻炒1次,連翻兩次便可。約8~10天用木棒從上面直插底層,如一插便入,說明底層已干,此時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
(3)大腹皮 將成熟果實縱剖成半,剝下果皮,曬干,打松乾燥即得。
(4)檳榔花 取尚未開放的雄花乾燥而成。以土黃色或淡綠色為佳品。
[編輯本段]作用
種子可入葯,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葯」之一。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葯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葯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
草葯名: 檳榔(betel nut)
常用的驅蟲葯。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葯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略有人吃了老打咯.屬正常現像.
[編輯本段]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編輯本段]採集
冬、春果實成熟時採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干。
[編輯本段]葯材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徑2~3厘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
[編輯本段]食用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編輯本段]毒性
檳榔本身有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布「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有致癌風險。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出汗,頭昏致休克,不可吞食,.如系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注射阿托品。
害處
根據醫學上的統計,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的關系。例如:
1.台灣的口腔癌患者80%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2.口腔癌的發生率因近年來嚼食檳榔人口的增加而逐年上升。
3.嚼食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0倍。
由此可見,嚼檳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其次,亂吐檳榔汁與殘渣,不僅會影響市容,且有礙觀瞻,有些不肖的檳榔業者,常用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尤其是『檳榔西施』到處可見,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善良風俗,都有不良的影響。
再者,由於販賣檳榔的利潤很高,有些人就在並不適合種植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而造成水土流失,當台風來時,很容易產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一)常見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二)嚴重之健康危害:
1.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
(1)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區。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潰瘍、變白,最後造成張口及吞咽困難。其中有部分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2)口腔黏膜白斑症:
常見於頰黏膜、舌、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份白斑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2.口腔癌:
檳榔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世界衛生組織經回顧嚼檳榔與癌症之相關文獻,所作之結論:
(1)煙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致癌原因。
(2)抽煙且嚼食檳榔,易導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請勿嚼檳榔,如吸煙者更須戒除,因為兩者合並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且吸煙、嚼檳榔又合並喝酒,則有更加乘的致癌效果。
3.牙齒之傷害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台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檳榔為「紅唇族」的最愛,農民眼中的「綠色黃金」,但它卻是台灣人民健康和水資源的最大殺手。根據統計台灣5萬多公頃的檳榔園(相當2個台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資源損失約40億公噸及嚴重破壞林地外,國人一年花費在吃檳榔的金額更高達900多億,相當於半條高速公路之造價,相當驚人。更可怕的是它的致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國人之口腔癌,躍升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動檳榔防治工作,減少國人嚼食檳榔之嗜好,亦成為衛生單位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產生中毒症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經濟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環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眾的肺里。
·水土保持: 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⑹ 烤香蕉片是涼性的還是暖性的
烤香蕉片是溫性的。
烤香蕉在民間有廣泛的流傳,很多人在胃腸蠕動不足的時候就會買來香蕉經火烤過之後使用,有著神奇的效果。常吃對養顏,溫胃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在胃腸蠕動不足的時候,就會買來香蕉經火烤過之後食用。
食用烤香蕉,胃部更顯溫和,也更便於營養成分的攝取。烤香蕉能產生低聚糖成分。吃含大量低聚糖的香蕉果肉,可促進腸內菲德氏菌的增加,增強排便能力。
烤香蕉對美容、減肥等有莫大的效果。烤香蕉非常甜,因此會被人們認為,卡路里一定很高,其實不然,一根烤香蕉(凈重約100克左右)的卡路里,只有87卡而已,與一餐的白飯量(150克220卡)比起來,大約只有一半以下的低卡路里。
除此之外,烤香蕉還富含食物纖維,對減肥相當有效。因此,就算是正在減肥的人,也能毫無顧忌地享用烤香蕉。
(6)橙香果惠那些電影好看擴展閱讀
烤香蕉的食用禁忌
1、烤香蕉不要用不熟的香蕉,否則,皮的澀味會完全鑽進香蕉果肉里,不僅澀口、口感差,而且可能會引起便秘。
2、烤過的香蕉皮仍然帶有澀味,一般的人就不用吃了,但是痔瘡患者最好把皮也一起吃下去。烤香蕉皮對患有痔瘡的人有食療的作用,可以預防痔瘡引起的便後出血。出現過這種情況的痔瘡患者,可以經常吃烤香蕉,並且要連皮一起吃下去。
⑺ 檳榔是什麼
一種食物,放在嘴裡嚼的,
⑻ 什麼叫檳榔
學名∶檳榔(Areca catecthu L.)
別名∶檳榔玉、檳門、檳楠、尖檳
科屬∶棕櫚科Palmae,檳榔屬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兩種不同植物種子的總稱,在南亞和東印度人們取之咀嚼。估計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Areca catechu)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葉。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40∼50呎),直徑約45公分(18吋)。葉大,6∼9枚簇生於莖頂。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乾後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時,卷少許於蒟葉內,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鹼。有時還加入少許小豆蔻、姜黃或其他芳香劑。結果產生大量磚紅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齦都染成橘紅色。但愛嚼檳榔者的牙齒並不是被檳榔汁液染黑,而是人為染黑的。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葯。
詳見:http://ke..com/view/31242.htm
⑼ 到底有哪些好看的動漫電影推薦
《秒速五厘米》
純真美好的記憶不會隨時光消散,它會偷偷的長大,慢慢的不知覺的融入血肉融入靈魂,融入喧鬧生活里突然一次孤獨入髓的夜晚和安靜日子中偶然一剎低頭沉思的瞬間。 千萬不要試圖去觸碰它,回憶接軌現實,你會驚醒,時間永遠沒有停止過,美好也許早就消散,星星點點都是破碎的時光。一直都喜歡最後一幕,在電影里反復的看最後一幕,也找到小說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