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覺醒年代裡一夜白頭、憂國而亡的郭心剛,現實嗎
《覺醒年代》,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並不是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李大釗等風雲人物,而是一位一般的平凡人——郭心剛。郭心剛最打動人的地兒有二點:
一是當郭心剛聽聞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不成功,山東省就需要衰落了,他獨坐水岸,憂慮從這當中來,一夜白頭;二是郭心剛一聽就白了頭;二是郭心剛聽聞巴黎和會中國外交不成功,山東省就需要衰落了,他便獨自一人坐河,愁眉不展,憂心忡忡。
郭心剛天真的愛國主義精神,沒有一絲殘渣,看著淚如雨下,我詢問了一圈人,她們基本上全是熱淚盈眶地看了郭心剛的二段小故事。殊不知,《覺醒年代》是電視連續劇,電視劇不一定真正,那麼,郭心剛和一個人的故事是真是假?
1915年,是與眾不同的一年,這一年袁世凱方案策劃即位;這一年,袁世凱與日本簽署了《二十一條》;這一年,蔡鍔抬起反袁旗子,進行了護盟健身運動;也是在這一年,孫中山啟動了新文化運動。這一時期,局勢這般波瀾壯闊,愛國精神在郭欽光心裡覺醒。
郭欽光為抵制袁世凱的《二十一條》,在廣東省師范學院進行了學生健身運動,並協同廣東省別的院校,在廣州市東園舉辦了「國恥交流會」。在「國恥交流會」上,郭欽光義正言辭,悲痛十分,竟致其現場嘔血,到場的學生們因此歡呼喝彩。
人民群眾氣憤,舉國同慶。可是,嘔血讓郭欽光身體受損。那一年,郭欽光才20歲。郭欽光死亡之謎,不但危害到北大,也蔓延到北京市甚至全國各地。憂愁的心境在學生們的心裡蔓延,國內各地的院校陸續為郭欽光舉辦追悼會。
五月十二日,天津中等水平之上院校機構上千人在河北省生態公園為郭欽光舉辦追悼會;5月18日,北京中等水平之上院校機構五千餘人到北大法科會堂舉辦追悼會;五月十八日,北京市中等水平之上院校機構追悼會,留念郭欽光。
一連串的追悼主題活動,翻卷一陣颶風,激發了學生們心裡的愛國精神,把五四運動的學生健身運動引向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