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影視發展面臨的問題級解決的辦法
一、當今影視劇發展中思想導航的錯誤與價值取向的迷茫。
時代呼喚具有美好精神和高尚情操的電視劇精品,電視劇創作中應該承載健康的
人文追求。但是當前電視劇創作中對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張揚的還不夠,特別是部分電視劇中的表象沉迷和價值遮蔽現象表現為最為突出的問題,在這些作品中呈現給觀眾的是人類對物質的沉醉和對表象的迷戀,將正確的現實意義拋擲腦後,以娛樂性為核心內涵,將觀賞性、刺激性放到與思想性、藝術性分庭抗禮的地位,理所應當地進行純粹快感式的創作,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讓電視熒屏之上,充斥的「現實」就是金錢、物慾、情慾、權欲,腐敗墮落的價值觀在電視劇
中大張旗鼓地全面滲透。
二,題材扎堆,追風模仿嚴重。
三、兒童題材的缺失和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歷史虛無主義困境。
四、電視劇產業盈利模式單一,多元化經營理念欠缺。
五、我國尚未形成適應電視劇產業發展需要的健全的政策法規。
解決建議
一、電視劇的製作過程中,要更注重吸引觀眾的成分,同時與我國的特有文化成果相結
合,要與物質文化相結合,與風土人情相結合,與經濟發展現狀相結合,與觀眾的興
趣愛好相結合。
二
劇作者要有社會責任感,應該投身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主動了解社會
的變革,了解人們生活的變化,體驗人們觀念情感上的流向,探討人們精神層面的願
望和追求,閱歷豐富了,題材廣闊了,自然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題材開掘要有深度
三
劇作者對生活的表達不能僅僅滿足於表面的沖突,應該深入開掘深層次的
內涵,對社會、對人性應該有深度的洞察,這樣在為電視觀眾提供娛樂的同時,使觀
眾能夠自覺的反思人性、升華情感
四
國家要進行政策引導
五
電視劇產業中的企業要進行整合資源,建立規模化產業集群
Ⅱ 國產片一年出兩個40億 ,制約中國電影良性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談起中國電影,可是走過了艱辛漫長的路程。但是2019年很顯然是中國電影的里程碑。兩部電影,都破了40億,高居國產電影的榜首。預示著中國電影未來一定會良性的發展。
我其實對中國電影是有非常樂觀的態度,只要國泰民安,可能電影的票房和發展會達到一個令人震驚的高度,但是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是要在社會的多個方面,藝術的多個領域共同達到的。祝福我們國家的電影事業,祝福中國!
Ⅲ 中國的類型電影之我見
中國電影市場在經歷了以好萊塢電影為首的海外電影多年的沖擊之後,本土電影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特別是「中國的主流電影究竟何去何從」成為當下中國電影界不得不面對的時代命題。類型化是商業電影的基本原則,類型化就是針對不同觀眾群體生產和銷售不同產品的「差異化」策略, 並使觀眾的觀影消費具備可復制性。類型是電影的敘事方式,用什麼樣的敘事方式來講故事,對於編劇和導演而言是一個藝術或者技術的問題,但對於製片人或投資者而言,卻是一個市場策略的決定。類型化並不是對商業電影的變化和創新的否定,而是變化和創新的基礎。類型化電影是商業電影近百年發展積累的基石,也是好萊塢電影作為內容創意產業的基石。
自中國電影進入產業化的歷史格局以來,一直在探討主流電影的商業訴求與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訴求的相互融合,可是在過去的商業電影中,這類成功的範例實在鳳毛麟角。進入新世紀以來應當說達到了一個標志性的歷史階段,使中國的主流電影真正實現了電影的商業取向與文化取向的有機整合。
中國電影類型化漸入佳境,電影市場結構日趨合理。風格多元的國產影片形成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電影產品結構,是電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電影產業不光要有大片,還應有大量的中等規模的類型片,2008年,中國電影的類型化正步入佳境,不同類型的電影已經培育了相對穩定的觀眾群,並擁有了各自的代表作,這無疑是中國電影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畫皮》開辟了東方新魔幻的類型符號,《風雲決》、《葫蘆兄弟》也彌補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空白。而戰爭史詩有《赤壁》,人物傳記有《梅蘭芳》,愛情喜劇有《桃花運》、《十全九美》、《愛呼2》,都市懸疑有《李米的猜想》、《秘岸》,驚險片有《保持通話》、《證人》,功夫片有《劍蝶》、《葉問》。不同類型電影延續了2006年以來的良好勢頭,已經培育了相對穩定的觀眾群並擁有了各自的代表作。當然,由於政府審查制度限制,很多電影類型還沒有放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電影類型的多元化發展,這也是擺在電影從業者面前的急需解決的難題。
一方面,文化進化的原理告訴我們,多元化的文化形態共存以及各種形態之間的競爭和交融不僅是文化繁榮的前提,更是單一文化形態生存的前提。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生存和繁榮同樣如此。如果古裝武俠大片像恐龍獨霸幾千萬年前的地球生物圈那樣長期獨霸中國商業電影世界,那麼我們真該擔憂,幾何時中國商業電影的「生物圈」連同「古裝武俠大片」這一恐龍物種會不會一起消亡?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出台,中國商業電影要想像西方電影一樣,依靠廣泛運用各種商業元素帶動觀眾進入影院的現實可能性並不存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種電影類型(各種講故事的方式)為觀眾提供多樣式的新鮮的電影產品,這才是《瘋狂的石頭》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商業電影類型化策略既是針對它的國內市場,也是針對它的國際市場。就目前的中國電影現狀而言,國產商業電影的國際化恐怕更是其生存的必要條件。在國內市場,中國電影十餘年來與「狼」共舞,與好萊塢大片的「博弈」,迫使國產電影要達到相當的製作規模,以美元計算的高成本,囊括兩岸三地乃至中日韓明星的大卡司陣容,大場面、電腦特效等等。當大製作的中國商業電影僅僅依靠本土市場消化不掉龐大的製作成本的時候,就面臨著如何跨出國門,以亞洲市場為立足點、圖謀歐美主流電影市場的考驗。這種考驗不是僅針對中國電影,而是針對除好萊塢電影之外的幾乎所有國家的商業電影。
Ⅳ 阻礙中國電影的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盜版在一定時期內仍制約我國電影業的發展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通過逐步加強相關立法、執法與宣傳工作,加大打擊盜版執法力度,在知識產權維護工作上已取得顯著成效,有效遏制了盜版侵權的發展態勢,普通民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也有了普遍提高。但電影業盜版現象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對電影票房收入和觀影人次的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制約了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2)新媒體對觀眾的分流可能影響影院觀影人次的增長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傳播媒介已經通過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消費方式和信息獲得方式對包括電影在內的傳統媒體構成了沖擊和挑戰。新傳播媒介憑借其價廉、便利、選擇性強等優勢,使影院終端消費者通過網路平台進行觀影的成本降低、機會增加,因此其對觀眾的分流使得影院面臨一定競爭壓力。未來,網路技術將更加先進,在線觀看和網路下載的觀影質量也將越來越高,而觀影成本較低,從而可能影響影院觀影人次的增長。
Ⅳ 賈樟柯:不能把中國電影只做成主旋律的專賣場,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觀點
賈樟柯:不能把中國電影只做成主旋律的專賣場,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觀點?因為電影是一個平等的、具有決定性的環境,它鼓勵多元化的創作類型和多元化的投資模式,不希望每個人都是主旋律。希望文化政策像經濟一樣全球化,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電影的問題是經濟的問題,我們今天談論的這部電影的所有問題都根源於經濟問題,主要原因是經濟低迷對該行業的影響。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不應該是單一枯燥的。如果中國電影僅僅被做成主旋律的壟斷市場,那麼傳遞給觀眾的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單一。因此,賈樟柯的觀點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