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詳細列一下《末代皇帝》電影的歷史背景和歷史重要事件
1950年,在解放軍戰士的監視下,中國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同犯人一起走下開進站台的一列悶罐火車。溥儀走進洗手間,用刀片割開血管。戰犯管理所所長的推門喊叫聲把溥儀帶回到42年前。當時不足三歲的他,按照慈禧太後的懿旨,進宮登基,當了宣統皇帝。溥儀從小在唯我獨尊的環境中長大,孤獨而缺少管教。辛亥革命後,他被廢除。1922年,溥儀結婚,皇後婉容,淑妃文秀。1924年,做著復辟夢的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到天津做了寓公。1934年,日本吞並中國東北,扶植溥儀當了偽滿州國的皇帝,雖然他只是從屬於日本關東軍的「兒皇帝」。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溥儀成了蘇聯紅軍的囚犯。溥儀押送回國路上的自殺未成,進了戰犯管理所。他學會了生活,還學會了解剖自己的思想,改變了唯我獨尊的思維方式。1959年,溥儀獲特赦回到北京,成為一個公民,過著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1967年,文革中,他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為當年的管理所所長辯護。同年,溥儀因病謝世。
Ⅱ 誰有靜靜的頓河電影百度雲資源,跪求
靜靜的頓河電影網路雲
網頁鏈接
及時啊保存,以免啊失效。有問題可以追問。
Ⅲ 俄羅斯二戰經典電影推薦
最後的前線,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T,,34坦克
Ⅳ 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里集體屠殺軍官是俄國二月革命還是十月革命
1917年,沙皇倒台,作為職業軍人的高爾察克是茫然的,作為崇尚秩序的他,對二月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非常反感,當然更不可能接受那十月革命了。影片竭力渲染高爾察克的貴族氣質和面對起義奪權的士兵的輕蔑與鎮定,這就是一種悲哀,俄羅斯早就分裂為兩個不同的世界了。高爾察克不了解國家的問題和中下層人民的處境與苦難。一個愛國的職業軍人卻不真正理解自己的祖國發生的情況,這樣清高的軍人從政無論如何都是悲劇。
望著影片中被海軍士兵殘酷處決的軍官們,那讓人毛骨悚然的被栓上石頭沉入海底的「人柱」,慨嘆之間,就像極了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和許多走上斷頭台的人也許沒有當死的罪,他們其實是為先輩幾千年的壓榨殘暴和不公在還債。歲月無法磨滅仇恨,歷史經常以殘酷的方式還給人民以公道。
Ⅳ 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
俄蘇戰爭電影漫談
內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羅斯電影誕生;蘇聯蒙太奇學派崛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
1908年俄羅斯電影誕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月革命後的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1917年十月革命, 電影產業國有化,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鼓動電影」
20年代蘇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形成,三位大師的先鋒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作:
愛森斯坦 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 《戰艦波將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敘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
杜甫仁科 銀幕上的詩 《兵工廠》
聲音的出現與「音畫對位法」
1934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陽》(1934)
30年代中後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高潮:
《馬克辛三部曲》
《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帶槍的人》
蒙太奇大師將藝術探索精神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相結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電影;戰後初期的戰爭題材電影
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電影製片廠遷移,電影工作者的艱苦勞動,鼓舞鬥志的「戰斗電影」
戰役紀錄片--《戰時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爾孟克的宴會》
紀錄片《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
《在蘇聯的24小時戰斗》
《烏克蘭保衛戰》
戰略反攻階段的紀錄片
戰爭故事長片 《她在保衛祖國》
戰後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蘇聯戰爭電影:英雄主義主題「紀念碑」電影
《青年近衛軍》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紀念碑」電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凍」時期的蘇聯電影「新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電影傑作
1954年「解凍」,1957年蘇聯戰爭文學第二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
「蘇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飛》 燦爛奪目的「銀幕上的詩」
《一個人的遭遇》從肖洛霍夫到邦達尓丘克
《士兵之歌》 純潔清澈的心靈,人道主義的悲歌
《伊萬的童年》 被炮火摧毀的童年的夢
其它優秀作品:
《臨風而立》
《生者與死者》
《士兵的父親》
60年代後期--「停滯」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蘇聯「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的出現;七、八十年代繁榮多樣的蘇聯戰爭電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蘇聯軍事題材文藝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戰爭文學「第三浪潮」與「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
「全景戰爭」電影
《解放》
《圍困》
《莫斯科保衛戰》
「戰壕真實」電影
《一寸土》/《永遠19歲》
婦女與戰爭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記著的和我熱愛的》
《狙擊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作家及小說創作背景,導演及其獨特的電影語言
兒童與戰爭
《受傷的小鳥》
《幼兒園》
《自己去看》 蘇聯最後一部戰爭題材「詩電影」,詩的藝術與紀實內容完美結合
「改革」時代的喧囂與躁動;「改革」時期的蘇聯電影
插入語: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蘇聯戰爭電影
《苦難歷程》三部曲 知識分子與十月革命
《靜靜的頓河》 頓河悲歌 哥薩克農民與十月革命
《戰爭與和平》人民英雄史詩 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文學名著改編電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體後的「新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未完待續)
解體,電影體制變化,電影性質變化 泥沙中金光閃爍
(一) 對現實的思考:車臣戰爭
冷漠(《戰爭》)
沉痛(《高加索俘虜》)
現實(《急行軍》)
(二)對歷史的認識:
淡化(《太陽灼人》《小偷》)雖然不是軍事題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後期戰前蘇聯國內形勢,後者描寫戰後的艱難生活
寓言(《布穀鳥》)
顛覆(《無窮無盡》)
懷念(《我是一個俄羅斯士兵》-未列入名冊)
繼承(《星》)
參考書目:
《蘇聯電影史綱》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 編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第一、二、三、四編 俄蘇電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於培才,李小蒸,孟廣鈞,王德勝 等
《蘇聯戰爭文學評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敬詠
《世界電影史》 (法)喬治-薩杜爾
《電影藝術辭典》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主編:許南明 副主編:沈善
《泥沙中金光閃爍--近年來的俄羅斯電影掠影》 戴光晰
《外國電影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 鄭亞玲 胡濱
《戰火中永生--蘇聯戰爭影片賞析》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時光》 (俄)塔爾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選集》(蘇)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戰爭影片》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蘇聯部分撰槁人 連秀鳳
《俄羅斯藝術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任光宣
《俄羅斯文化一千年》 東方出版社 孫成木
《蘇聯網路辭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