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十年代有哪些值得看的老電影
說起六十年代的電影,可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港台的動作片,像是《龍門客棧》(1967,胡金銓)、《獨臂刀》(1967,張徹)、《英雄本色》(1967,龍剛)等,但其實六十年代的大陸影壇也是百花齊放的年代,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幾部優秀的60年代的大陸電影吧。
《冰山上的來客》
謝心水導演的《冰山上的來客》17年反特片的集大成之作,於63年上映。講述的是女特務古里巴兒(谷毓英飾)假扮解放軍哨所戰士阿米爾(阿木都力力提飾)的青梅竹馬古蘭丹姆刺探軍情,一步步破壞我軍邊疆防線,最後被我軍識破,不僅揭穿了她的特務身份,阿米爾終於和真古蘭丹姆(阿依夏木飾)再次重逢,在勝利的也幫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團聚。片中用兩人熟知的歌曲來揭發女特務的假身份也是用的十分巧妙,而片中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成了傳唱至今是經典。
60年代的中國,是電影蓬勃發展的時代,故事片,文藝片,反特片,動作片,武俠片等等異彩紛呈,其中也不乏精品,對老電影感興趣的觀眾不妨親自去探索一番。
② 哪位大哥知道中國六十年代的經典電影
《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南征北戰》《白毛女》
《紅色娘子軍》《渡江偵察記》 《羊城暗哨》
③ 60年代內地經典電影,你看過哪部
1.大鬧天宮 (上下集)(1961-1964)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60後,70後,80後,90後,所有小孩的共同記憶。一部成績斐然的動畫電影,至今也沒有任何一部中國動畫能超越其價值地位。出於個人能力,我無法評價這部經典之作,也不敢評價其影響力和內涵。不過,要知道的是,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產生巨大轟動,就連著名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的導演、日本動畫和漫畫的鼻祖手冢治蟲,也是在看了這部動畫後放棄學醫,決定從事動畫創作,而成為了偉大的漫畫家。
同樣是一部幾代人童年時的共同記憶的動畫電影。雖然影片只有短短20分鍾時間,簡單的筆觸,簡單的故事,卻不簡單的道理。敘述者作為最高的控制者,與不高興的對話,挺有意思。不再是完全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按照你的意願來驗證。其實,這種驗證,也不過是如來佛的手掌心,最終還是處於掌控之中。
3.小蝌蚪找媽媽 (1961)
一部牛逼到不行的水墨動畫,也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集體編導,藝術指導為特偉,美術指導為錢家駿。影片拍竣後的十多年,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並在196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上榮獲最佳美術片獎。
4. 地雷戰 (1962)
雖是黑白片,但對於當時的我卻是色彩斑斕的. 抗日戰爭也能打得如此有喜劇效果,小時候每看一次都會大快人心。經典就是經典,現在所謂的那些抗日劇,真心還比不過這部。不論有人說它好與壞,其實觀看它的行為本身,就已經彌足珍貴。
5.小兵張嘎 (1963)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就是小時候每到暑假都會在電影的少兒頻道看到這部經典電影。這部攝制於1963年的電影由崔嵬和歐陽紅櫻兩位導演合作拍攝,這部電影在新中國電影史上評價極高,甚至影響了中國好幾代青春激昂的愛國少年們。
6. 半夜雞叫 (1964)
7. 劉三姐 (1960)
8.甲午風雲 (1962)
對於此片的評價,我個人認為也許是那時剛經歷過多年戰爭的緣故,戰場效果處理得很動人,很有真實感。個人認為影片詮釋出「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可能人物內涵上表現得淺了些,但對於電影入門者卻是個很好的引子。同時此片突出放映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歷史悲劇,塑造成傑出的藝術經典。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此片囿於製片年代政治氣氛的影響,這部電影多處虛構,諸多情節嚴重偏離事實。
9. 紅色娘子軍 (1961)
一代大師謝晉導演的早期作品。紅色娘子軍,真正的無產者,苦大仇深的勞苦大眾,為了報仇雪恨、翻身做主人,拿起了武器反抗斗爭。影片中在表現吳瓊花從自發到自覺反抗的成長這一過程,在電影語言方面有創新:發揮造型表現力作用,通過眼睛特寫、變焦鏡頭的運用刻畫內心激情,服化道有南國特色。但同時,可惜的是由於左傾去掉了情感戲份,因此人物形象過於概念化,沒有深入挖掘內心。
10. 花為媒 (1963)
之所以提起這部電影,最大的理由便是,此片的主演有趙麗蓉老師,一代笑星大師,早期也有這樣精彩的電影。趙麗蓉老師就是我眼中的表演天才。盡管她長得不漂亮,也沒有太多盛名的電影作品,她只是個因小品廣為人知的演員,但是就是在這些平庸的作品裡,我依然看到了一位有杉村春子式魅力的偉大的演員。
④ 這些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老喜劇電影 ,你最喜歡哪幾部
1、《不拘小節的人》
1956年由長影廠製作,呂班導演,白穆、黃婉蘇主演。
短評:這種「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生活中不會消失。
2、《新局長到來之前》
1956年由長影廠製作,呂班導演,李景波、蒲克、蘇劍峰等演出。
短評:新版《官場現形記》。
3、《如此多情》
1956年由長影廠製作,方熒導演,葉琳琅、李亞林、劉增慶等演出。
短評:腳踏幾只船,說翻就要翻。
4、《幸福》
1957年由天馬廠製作,天然、傅超武導演,韓非、馮笑、王蓓、張伐等演出。
短評: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
5、《未完成的喜劇》
1957年由長影廠製作,呂班導演,殷秀岑、韓蘭根、方化、白玖等演出。
短評:暴露的問題不僅僅限於喜劇創作。
6、《五朵金花》
1959年長影廠製作,王家乙導演,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等演出。
短評:人美、景美、歌美。
7、《喬老爺上轎》
1959年上影廠製作,劉瓊執導,韓非、孫景璐、陽華等演出。
短評:秀才「皮」起來,不得了!
8、《今天我休息》
1959年上影廠製作,魯韌導演,仲星火、趙抒音、史原等演出。
短評:「馬天民」名揚天下。
9、《錦上添花》
1962年北影廠製作,謝添、陳方千導演,韓非、趙子岳、凌元、田烈等演出。
短評: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片,出手不凡。
10、《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年天馬廠製作,謝晉導演,姚德冰、劉俠聲、關宏達、范哈哈等演出。
短評:全民健身題材的佳作。
11、《哥倆好》
1962年八一廠製作,嚴寄洲導演,張良、王心剛、張勇手等演出。
短評:張良一人分飾大虎、二虎,妙!
12、《摩術師的奇遇》
1962年天馬廠製作,桑弧導演,陳強、韓非、程之等演出。
短評:魔術元素給影片增色不少。
13、《女理發師》
1962年天馬廠製作,丁然導演,王丹鳳、韓非、顧也魯等演出。
短評:誤會、巧合自然真實。
14、《球迷》
1962年上影廠製作,徐昌霖導演,鐵牛、孫景璐、陳述、張鶯等演出。
短評:新《球迷》千呼萬喚不出來。
15、《抓壯丁》
1963年八一廠製作,陳戈、沈剡導演,陳戈、吳雪等演出。
短評:方言喜劇的經典。
16、《滿意不滿意》
1963年長影廠製作,嚴恭導演,小楊天笑、沈笑笑、丁吟等演出。
短評:「小楊師傅」、「小楊的師傅」,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⑤ 您六十年代最喜歡的三部電影是什麼
薩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1969年的經典電影《狂野大逃殺》是那十年來我絕對喜歡的電影。他精心策劃的子彈芭蕾舞,慢動作混亂和堅韌不拔的反英雄主角影響了接下來的三代電影製片人。
我已經在VHS,激光光碟和DVD上看到它。在各種眾議院放映會上,我還捕捉到了35毫米的原版和導演剪輯片。
通過從某些場景中剪裁幀並與其他場景進行插接,他們可以將搶劫案從21分鍾精簡到5分鍾。這個蒙太奇成為了電影其餘部分的典範,並且「將永遠改變電影的製作方式」。
山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的「野性束」(The Wild Bunch)殺死了西方夢,呼應1969年的暴力沖突
毫不奇怪,這部電影使觀眾和評論家兩極化。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進行預覽後,一位女士試圖通過電影協會(Movie Picture Assn)對其進行審查。美國。在弗雷斯諾,搶劫銀行期間一群尼姑走出劇院。「老約翰·韋恩電影怎麼了?」另一位聽眾問。
而且,盡管包括年輕的羅傑·埃伯特(Roger Ebert)在內的一些評論家都將這部電影視為傑作,但其他一些人則支持修女。一位評論家譴責這是一部「醜陋,毫無意義,令人反感的血腥電影」。斯特拉頓寫道,另一位被指控為虛無主義的佩金帕認為「人類沒有贖回的美德,因此應該被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