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新浪潮電影特點有哪些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1)日本新浪潮電影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
B. 每個國家的電影有什麼不同的特色
對比4個國家的異同。
日本:日本電影富有哲理與內涵,感情十分細膩,演員的演技也很尖端。
韓國:韓國電影就是肥皂劇的縮減版,毫無價值。
泰國:泰國新浪潮的特點是,秉承現實主義的創造原則,甚至不惜把現實的殘酷性發揮到極點。
越南:受到越戰影響,側重於戰爭題材戰火豪情。
電影起源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電影產生之後,在歐洲一直是以一種藝術來看待電影,所以歐洲的電影以藝術為主,文藝片、故事片居多,後來受到好萊塢的影響,也出現一部份商業電影,不過大部分歐洲的電影人都瞧不起好萊塢的純商業電影,認為他們太庸俗,所以歐洲的電影現在還是以藝術電影為主流。
C. 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新浪潮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島渚,他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太陽的墳地》(1960)、《日本的夜與霧》(1960),被認為系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日本新浪潮電影,大島被評論界稱為新浪潮派的旗手。日本的新浪潮在追求新的表現手法上與法國新浪潮有共同之處,但前者較之後者更側重於政治性。
與大島同時期的新人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三人先後脫離松竹公司,同日本藝術劇院協會(創辦於1963年,簡稱ATG)合作,大島拍攝了《絞死刑》(1968)、《儀式》(1971),吉田拍攝了《愛神十虐殺》(1970),筱田拍攝了《情死天網島》(1969)、《沉默》(1971)。
評論家們將ATG作品的特點歸納為「拋棄古典的電影技巧,對現實明辨是非,探討人的精神,特別是探明日本人的精神構造」。這類影片在電影界內部雖受重視,但不為一般觀眾所歡迎。
新浪潮三傑: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並成為日本新浪潮三傑。
D. 日本電影的特點有哪些
有人稱日本電影為懷石藝術,懷石,懷抱暖石以對抗腹中飢餓,日本電影主要以揭示人性的深度給人以深刻印象,表現手法,趨於極端,唯美的特別唯美,絕望的特別絕望......
E. 超星爾雅學習通【東方電影(武漢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超星爾雅學習通【東方電影(武漢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1.1黑澤明的電影藝術
1、黑澤明是20世紀日本導演,被譽為()。
A、電影天王
B、電影天皇
C、現代電影鼻祖
D、電影之父
正確答案:B
2、下列屬於黑澤明早期電影中兩大人物系列的是()。
A、先覺者與大眾
B、警察與犯人
C、老師與學生
D、精英與平民
正確答案:A
3、黑澤民導演的《亂》屬於黑澤明電影創作的()。
A、第一個時期
B、第二個時期
C、第三個時期
D、第四個時期
正確答案:C
4、能表達出黑澤明早期電影中理想主義和啟蒙主義的影片是()。
A、《美好的星期天》
B、《姿三四郎》
C、《羅生門》
D、《丑聞》
正確答案:ABD
5、下列哪部電影屬於黑澤明電影創作第二時期。()
A、《七武士》
B、《泥醉天使》
C、《生之欲》
D、《靜靜的決斗》
正確答案:AC
6、黑澤明改編了俄羅斯小說《白痴》拍攝了纖陸知電影《白痴》。()
正確答案:√
1.2寺山修司與《死者田園祭》
1、黑澤明晚年電影作品《夢》中有八個夢,下列不屬於悉衫這八個夢的是()。
A、太陽雨
B、茶園
C、隧道
D、紅色富士山
正確答案:B
2、下列哪部電影作品表現的是對抗世俗和邪惡的俠氣。()
A、《紅胡毀消子》
B、《沒有季節的小墟》
C、《蜘蛛巢城》
D、《壞蛋睡得最香》
正確答案:A
3、黑澤明電影第三個時期的作品反映出的是青春的氣息和正義的標尺,洋溢著美與善。()
正確答案:X
1.3今村昌平的電影——性與底層
1、下列屬於日本新浪潮電影的特點是()。
A、成長但不成熟
B、寧靜,朴實無華
C、有著衰弱的趨勢
D、野氣十足
正確答案:D
2、下列屬於《死者田園祭》影評的是()。
A、貼近生活的意象
B、充滿魔幻的場景
C、過去時空和現在時空的糾纏
D、記憶的錯位與變形
正確答案:BCD
3、寺山修司導演的電影具有以下哪幾個特徵,徹底告別了傳統的日本電影。()
A、潛意識的碎片
B、變形的影像
C、夢幻的色彩
D、對性的解放
正確答案:ABC
4、寺山修司的電影代表作是《死者田園祭》。()
正確答案:√
1.4木下惠介與《二十四隻眼睛》
1、以性作為解刨人性和社會的手術刀是以下哪位導演。()
A、木下惠介
B、今村昌平
C、吉田喜重
D、大島渚
正確答案:B
2、下列哪部電影()是今村昌平擺脫了對“性”單一詮釋的層次,上升到人類和社會的生存法則上。
F. 新浪潮電影的流派
新浪潮運動的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
1巴贊(電影評論家)《電影手冊》第一,對新現實主義紀實美學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第二,提出電影應該表現人的內心生活。(包括離奇,幻想)(與好萊塢電影是用來講故事的有本質的區別)
2 「新浪潮」電影
主張:提出「作者電影」的口號,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製作,而是成為電影的製作者」。
特徵: 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特呂弗《四百下》(1958)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
3 「左岸派」電影
創作特徵:作品大多把人的內心現實與外部現實結合,表現人的內心與現實的差距和矛盾。
在剪輯上採用跳剪,循環剪輯等手法,破壞影片的時空;重視自然音效、台詞和音樂;採用舞台職業演員;攝影講究構圖與布光。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戲劇色彩。
代表作家、作品有:阿倫雷乃《廣島之戀》(1959)《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高爾比 《長別離》
G. 日本新浪潮的簡介
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記者長部日出雄和大沼正為配合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首映式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文中採用了當時正在法國風起雲涌的「新浪潮運動」這一時髦詞彙,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為代表的松竹新晉稱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詞因富有時代意義而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
大島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鈴木清順、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構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陣容,因為這些年輕導演大多來自日本的同一家電影公司——松竹電影公司,於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