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科學的盡頭有哪些電影

科學的盡頭有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1-06-07 04:09:11

㈠ 科學的盡頭在哪

科學,作為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自從17世紀它出現以來,披著理性的外衣帶領著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工業革命。雖說在這幾百年內,人類的社會體制、政治格局、種族問題總是在曲折地尋找最佳出路,可是科學在不斷地自我修正中急速發展,新的發現、新的理論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一個個科學巨匠前赴後繼地構建起各個基礎學科的光輝大廈,而科學的巨大動力也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段200多年的加速發展期,科學的能量是可以累積的,人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工業革命,帶來如今這樣便捷舒適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效率。
但科學的高速發展貌似是有盡頭的,而不幸的是這個盡頭似乎已經到來。基礎物理學幾十年來已經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了,盡管我們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但依舊無法認知清楚物質的本質。生命科學也一樣,即使我們繪制出人類的完整基因序列,我們始終無法認知生命的本質,因此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面對衰老、面對癌症、面對艾滋病甚至面對小小的感冒都依舊那麼無力。最近幾十年唯有計算機技術在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照成了一種我們的科學仍在飛速前進的幻想,掩蓋了基礎學科的停滯不前。可計算機終究是一門技術,只是將人類的復雜思維邏輯翻譯成機器的簡單邏輯,雖然現在搞科研離不開計算機,大型數據的分析、模擬都必須要計算機的參與,但這對於科學理論的真正發展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
說實話,科學發展的停擺讓我對科研社區擔憂,雖然我周邊的科研從業者對科學的前景大多持樂觀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心情就像亂世里期盼英雄出現一樣,希望有一個大神出現指引科學的方向。在我看來科學進步的瓶頸在於兩點:
1.人類的智商就這么多了,世界的復雜程度是人類目前的智商無法理解的。不管是人體、大氣層、地球還是宇宙,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混沌系統,大量的東西在一起相互作用,這種混沌系統無法抽象成簡單普適的物理模型。事實上,時至今日人類連最簡單的混沌系統——三體運動都無法解決,那我們真的有信心去了解清楚人體、大氣圈、地球系統么?就連寫代碼這樣一個簡單地將人類思維翻譯成機器邏輯的工作就需要最優秀的那部分人才能做好了,那到底人類的智商是否能理解清楚混沌系統的問題呢?人類的智商能否認知清楚我們的世界呢?
2.新的、更加完美的科學理論提出的成本越來越高。現如今,科研領域的分支越來越細,所需要積累的知識
越來越多,需要的科研
訓練越來越嚴格,這是技能成本。一個完美的科學理論的提出,需要大量實驗的證實和基於實驗數據的修正,就拿對撞機來說,每天成千上萬次的原子對撞實驗,產生PB級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需要大量的金錢與時間,這是實驗成本。這些成本也制約著科學的發展。
所以?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帶來某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這一切都是未知數。會不會哪一天人類有提出了一套與科學截然不同的認知世界的體系?會不會絕大部分的人過度沉迷於社交網路、電影、唱片等,人類被自己娛樂至死?會不會再過20多天,舊世界被推倒,一切重來?對於我這個即將跳出科研圈的人來說,都是很好奇的。
我呢,對於科學少了兒時的崇拜,對技術燃起了濃厚的興趣,那種親手構建一個實物的成就感令人享受(不包括做飯),所以我也只是得空總結下自己零散的想法,無他。

㈡ 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就是科學的盡頭,是什麼

科學,作為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自從17世紀它出現以來,披著理性的外衣帶領著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工業革命。雖說在這幾百年內,人類的社會體制、政治格局、種族問題總是在曲折地尋找最佳出路,可是科學在不斷地自我修正中急速發展,新的發現、新的理論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一個個科學巨匠前赴後繼地構建起各個基礎學科的光輝大廈,而科學的巨大動力也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段200多年的加速發展期,科學的能量是可以累積的,人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工業革命,帶來如今這樣便捷舒適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效率。
但科學的高速發展貌似是有盡頭的,而不幸的是這個盡頭似乎已經到來。基礎物理學幾十年來已經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了,盡管我們造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但依舊無法認知清楚物質的本質。生命科學也一樣,即使我們繪制出人類的完整基因序列,我們始終無法認知生命的本質,因此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面對衰老、面對癌症、面對艾滋病甚至面對小小的感冒都依舊那麼無力。最近幾十年唯有計算機技術在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照成了一種我們的科學仍在飛速前進的幻想,掩蓋了基礎學科的停滯不前。可計算機終究是一門技術,只是將人類的復雜思維邏輯翻譯成機器的簡單邏輯,雖然現在搞科研離不開計算機,大型數據的分析、模擬都必須要計算機的參與,但這對於科學理論的真正發展似乎沒有太大的作用。
說實話,科學發展的停擺讓我對科研社區擔憂,雖然我周邊的科研從業者對科學的前景大多持樂觀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心情就像亂世里期盼英雄出現一樣,希望有一個大神出現指引科學的方向。在我看來科學進步的瓶頸在於兩點:
1.人類的智商就這么多了,世界的復雜程度是人類目前的智商無法理解的。不管是人體、大氣層、地球還是宇宙,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混沌系統,大量的東西在一起相互作用,這種混沌系統無法抽象成簡單普適的物理模型。事實上,時至今日人類連最簡單的混沌系統——三體運動都無法解決,那我們真的有信心去了解清楚人體、大氣圈、地球系統么?就連寫代碼這樣一個簡單地將人類思維翻譯成機器邏輯的工作就需要最優秀的那部分人才能做好了,那到底人類的智商是否能理解清楚混沌系統的問題呢?人類的智商能否認知清楚我們的世界呢?
2.新的、更加完美的科學理論提出的成本越來越高。現如今,科研領域的分支越來越細,所需要積累的知識
越來越多,需要的科研
訓練越來越嚴格,這是技能成本。一個完美的科學理論的提出,需要大量實驗的證實和基於實驗數據的修正,就拿對撞機來說,每天成千上萬次的原子對撞實驗,產生pb級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的分析與處理需要大量的金錢與時間,這是實驗成本。這些成本也制約著科學的發展。
所以?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帶來某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這一切都是未知數。會不會哪一天人類有提出了一套與科學截然不同的認知世界的體系?會不會絕大部分的人過度沉迷於社交網路、電影、唱片等,人類被自己娛樂至死?會不會再過20多天,舊世界被推倒,一切重來?對於我這個即將跳出科研圈的人來說,都是很好奇的。
我呢,對於科學少了兒時的崇拜,對技術燃起了濃厚的興趣,那種親手構建一個實物的成就感令人享受(不包括做飯),所以我也只是得空總結下自己零散的想法,無他。

㈢ 求一部看過的動畫片的名字,只記得台詞了,說科學的盡頭是電影學,求解答在線等

不是電影學,是神學,或哲學

㈣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

自然界是一個對立統一的世界。對立使我們感應到大千世界的存在,統一則使我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變化。因此,對立統一是我們認識自然界的一個基本法則。

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不存在絕對的唯心或唯物的認識。因為,人類認識的本質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科學理論是人與自然界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相對於已有的現象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

人類的認識也是如此,是由科學與未知共同構成的。只有作為實用部分的科學是有效的,人類的認識才具有現實的意義,並由此獲得了持續發展的動力;然而,人類認識的前提卻是未知的存在,否則的話,人類便失去了認識的目標。

由於自然界是不連續的,存在著質的變化;所以,人類的認識只具有相對性。於是,人類的認識,既有效,但卻又永遠也不能獲得絕對的認識。

因此,這一對相互對立的概念,科學與未知是永遠都共同存在的。雖然,人類的每一次科學進步,都是由部分未知轉化為已知;但是,在科學的對立面,卻永遠站立著未知。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的盡頭是未知。只是,科學永遠也無法達到絕對的認識,其始終給未知留有存在的空間。

閱讀全文

與科學的盡頭有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的劇情電影在線觀看影片 瀏覽:488
如何發去看電影的通知 瀏覽:216
世界第一個電影節是什麼 瀏覽:236
年輕應該看什麼電影 瀏覽:618
萬萬沒想到電影免費高清 瀏覽:370
怎麼選擇電影中不同的音軌 瀏覽:443
電影綠帽子如何觀看 瀏覽:305
外國人參演中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77
電影有雙聲道怎麼辦 瀏覽:373
紅什麼槍電影 瀏覽:119
關於怎麼控制情緒的電影 瀏覽:618
5d3如何做電影效果 瀏覽:209
電影院怎麼不開發票嗎 瀏覽:180
電腦有哪些網站可以看電影 瀏覽:275
好看的電影闖關 瀏覽:471
超好看的科幻巨資電影 瀏覽:651
免費看所有電視電影的軟體 瀏覽:805
帶著面具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
香港版電影凶宅免費播放 瀏覽:2
保密局的槍聲老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