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一白個人簡介
張一白,中國著名導演及監制,現任北京小馬奔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代表作有《將愛情進行到底》、《秘岸》、《好奇害死貓》、《夜上海》及《開往春天的地鐵》等。
1998年,張一白憑借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一舉捧紅徐靜蕾、李亞鵬等青春偶像,該劇成為了中國都市青春偶像劇的標桿,影響了兩代人的愛情觀。
張一白導演的眾多MV及廣告作品將音樂與影像的共鳴發揮到極致,屢獲大獎。他在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及《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張一白在藝術和商業上的造詣。他被媒體譽為中國最具商業價值和最有商業眼光的導演。
張一白的電影作品風格獨特,注重情感與藝術的結合,深受觀眾喜愛。他的作品影響了兩代人的愛情觀,並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張一白的成功,離不開他對電影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他的作品不僅在藝術上有高度,同時也具有商業價值。他的成功證明了藝術與商業可以完美結合,為電影行業樹立了典範。
張一白的電影作品涵蓋了不同題材和風格,深受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喜愛。他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和贊譽。
張一白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才華和努力,更在於他對電影藝術的熱愛和對觀眾的尊重。他的作品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也給予了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張一白的成功故事,激勵著無數的電影人和藝術家。他的成功證明了只要有才華、有追求、有努力,就一定能夠在電影行業中取得成功。
張一白,重慶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95年成立「同志工作室」,從事MTV、廣告拍攝。2001年組建「深度光線文化傳播公司」。 2002年張一白拍完電影處女作《開往春天的地鐵》後便音訊全無長達三年時間,其間去拍過廣告、拍過MTV給電視劇做過監制。2006年導演電影有《夜·上海》、《好奇害死貓》、《少年》等。憑借《將愛情進行到底》,張一白捧紅了徐靜蕾、李亞鵬等一批青春偶像。張一白被媒體稱為第六代導演。
⑵ 有無導演張一白的作品年表
1 將愛情進行到底 1998
2 開心就好 1999
3 開往春天的地鐵 2002
4 關於愛 2005
5 好奇害死貓 2006
6 大話情聖 2006
7 少年 2007
8 夜 上海 2007
⑶ 張一白導演都有哪些電影作品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 將愛情進行到底 1998 2 開心就好 1999 3 開往春天的地鐵 2002 4 關於愛 2005 5 好奇害死貓 2006 6 大話情聖 2006 7 少年 2007 8夜 上海 2007
⑷ 我國導演,其作品有《好奇害死貓》《秘岸》
張一白 其作品還有夜·上海,主演是趙薇和本木雅弘
⑸ 張一白、田壯壯、侯孝賢、蔡明亮、楊德昌、岩井俊二都有哪些電影
姓名:張一白 職業:導演 演員 編劇 監制 性別:男 國籍:中國大陸 主要作品:MTV:《好大一棵樹》、《祝你平安》、《同一首歌》等。廣告:《海南航空形象系列》、 《聯想FM365》 。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 《開心就好》 。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 中文名: 田壯壯 英文名: Zhuangzhuang Tian 星座:金牛座 角色:導演,演員,編劇 中國電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曾當過兵,做過攝影師。父親田方,曾在影片《英雄兒女》中扮演政委王文清。母親於藍,電影演員,曾出演的影片有《江姐》、《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田壯壯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8年至2002年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與陳凱歌、張藝謀等並稱為第五代導演。2002年回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執教,擔任導演系研究生導師、系主任;同時開啟人生又一段創作高峰期,包括:向大師致敬的「臨摹」之作《小城之春》,以他深深熱愛的雲南土地和雲南人為主題的《德拉姆》,夢想、計劃了多年的《吳清源》和《狼災記》等。 姓名 侯孝賢Hou Hsiao-hsien 生日1947年4月8日 出生地 中國廣東梅縣 現居住地 台灣 國家/地區 中國 職業 導演,編劇 台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生於廣東梅縣,是客家人。1948年移居台灣。1972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影劇科。1974年從影。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 1975年起從事編劇工作,編有《桃花女斗周公》、《早安台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1981)成名。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壇廣泛重視。1983年與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1984年創作劇本《油麻菜籽》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執導《冬冬的假期》獲1985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1985年執導《童年往事》,獲第二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七屆西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及鹿特丹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亞太影展作品獎。1986年執導《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尼羅河的女兒》獲1987年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第五屆國際青年影展影評人特別獎。1989年執導《悲情城市》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台灣中時晚報最佳作品獎、導演特別獎,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執導《戲夢人生》獲台灣中時晚報電影獎最優秀作品獎,1993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其後作品有《好男好女》(1995)、《南國再見,南國》(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時光》(2004)、《最好的時光》(2005)等,亦在金馬獎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斬獲。 蔡明亮主要作品: 天邊一朵雲 Wayward Wind (2005) 不散Good Bye, Dragon Inn (2003) 天橋不見了 Skywalk Is Gone, The (2002) 你那邊幾點 7 to 400 Blows (2001) Fish, Underground (2001) 洞Dong (1998) 河流The River (1997) 愛情萬歲 Aiqing wansui (1995) 青少年哪吒 Ch'ing shaonien na cha (1993) Xiao hai (1991) 編劇作品 天邊一朵雲 Wayward Wind (2005) 不散Good Bye, Dragon Inn (2003) 天橋不見了 Skywalk Is Gone, The (2002) 你那邊幾點 7 to 400 Blows (2001) 洞Dong (1998) 河流The River (1997) 愛情萬歲 Aiqing wansui (1995) 青少年哪吒 Ch'ing shaonien na cha (1993) 生平風格 楊德昌(1947—2007.6.29),台灣電影導演,其電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被稱作「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台灣大師之一」、「台灣社會的手術燈」,在世界影壇享有盛譽。 楊德昌出生於上海,成長於台北,祖籍廣東梅縣。1949年2月,一歲多的楊德昌隨父母遷台,自此成長在台北。 楊德昌1969年畢業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在大學里,受西方思想影響,楊德昌一畢業就出國留學,1970年進入佛羅里達大學研讀計算機碩士,1974年轉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念電影並成為導演,但沒修完課程就離開。後來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附屬海軍國防反潛研究所擔任計算機設計。2007年因大腸癌於美國當地時間6月29日於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住處病逝,享年59歲。他的去世被認為是「台灣獨立電影時代的終結」。 1982年參加拍攝《光陰的故事》,該片被稱作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1983年編導《海灘的一天》。1985年編導《青梅竹馬》,1986年編導《恐怖分子》。1991年編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4年編導《獨立時代》,被評為1994年台灣十大華語片之一。1996年導演《麻將》,2000年導演《一一》。 楊德昌的電影主要描寫台北城市生活,與侯孝賢的鄉土電影形成鮮明對比。楊德昌與台灣知名歌手蔡琴曾有過婚姻,但已離婚。 岩井俊二(Shunji Iwai,日文:いわい しゅんじ),日本電影導演,作家及記錄片導演。日本新電影運動旗手,被譽為日本最有潛質的新近「映像作家」,也有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而北野武、岩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岩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岩井俊二影視作品年表 1991年 《無名的孩子》 《來殺人的男人》 1992年 《鬼湯》《OMELETTE》 《蟹肉罐》《MARIA》 《一個夏至的故事》 1993年 《煙花》《無名地帶》 《雪的國王》 1994年 《愛的捆綁》《夢旅人》 《瘋狂的愛》 1995年 《情書》 1996年 《燕尾蝶》《月亮騎士》 1997年 《空之鏡》 1998年 《四月物語》 1999年 《想從另一個透視觀看煙火的孩子們》 2000年 參演《式日》 2001年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又名「青春電幻物語」) 2002年 《ARITA短片》 2004年 《花與愛麗絲》 2006年 《虹之女神》[岩井擔任製作人] 《市川昆物語》
⑹ 從《匆匆那年》到《相遇》,張一白的電影風格變了嗎
《匆匆那年》,是張一白2014年的作品,拍攝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講述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的故事。從2014年到2019年,5年的時間里張一白的電影風格還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且有了質的飛躍的,他已經能做到在抓住觀影者的共鳴方面把自己的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如果說《匆匆那年》是張一白所拍攝的非常成功的引起觀影者共鳴的青春愛情電影,那《相遇》絕對比《匆匆那年》還要成功的多得多。它不僅能引起觀影者強烈的情感共鳴,還可以給觀影者在靈魂深處烙下深深地烙印。張一白的電影已經不是單純的表達愛情,而是愛國情愛情等等多重感情混在一起的真正的能帶給人沖擊的真感情。
⑺ 張一白的演藝經歷
1998年,張一白執導二十集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該劇由李亞鵬、徐靜蕾主演,是中國內地首部青春愛情偶像劇集,對70後、80後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1999年,張一白和謝東燊聯合執導中央電視台賀歲電視劇《開心就好》,該劇匯聚劉佩琦、斯琴高娃、周迅等演員,獲中國電視飛天獎銀獎 。
2001年,張一白拍攝電影處女作《開往春天的地鐵》。該片由徐靜蕾、耿樂主演,講述了從南方來到北京闖天下的建斌和小慧在經歷了七年的婚姻後,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情感矛盾的故事 。
2004年,張一白與日本導演下山天、台灣導演易智言聯合導演電影《戀愛地圖》。該電影講述了分別發生在東京、台北、上海,三個關於邂逅和心靈交會的三段式愛情故事。
2006年,張一白拍攝由劉嘉玲、胡軍、廖凡、小宋佳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電影《好奇害死貓》。這是國內第一部創作意識比較明確的黑色電影,在同年的國產電影中脫穎而出。劉嘉玲因在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26屆金雞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並獲得了第4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
2007年,張一白執導由趙薇、本木雅弘主演的愛情片《夜·上海》。影片講述了上海一名女計程車司機林夕在偶然機會下與來滬的日本造型師水島直樹相遇,並一起度過了一個奇異浪漫的夜晚的故事,從不同層面表現了現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影片獲第1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及趙薇憑藉此片獲得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獎 。
2009年,張一白拍攝由莫文蔚、曾志偉、陳奕迅、蔣雯麗、檀健次主演的電影《秘岸》,該片延續了《好奇害死貓》的黑色電影因素,講述了一個少年最終破繭成蝶的故事。入圍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競賽單元 。
2010年,張一白拍攝電影版《將愛情進行到底》該片於2011年2月上映,最終票房2.04億元,創了中國電影「情人節檔」的先河 。
2012年年末,張一白拍攝群星賀歲喜劇《越來越好之村晚》 。
2014年,拍攝電影《匆匆那年》,該片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講述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的故事。引發集體共鳴,掀起80後觀眾對青春的懷舊熱潮,更進一步贏得90後觀眾的情感認知。最終以5.88億元的票房成為年度賀歲檔冠軍。張一白也因此片榮獲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稱號 。
⑻ 張一白作為一名導演,他拍攝過哪些令我們難忘的電影
近年來我國的電影事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且有許多演員到了一定年紀也開始轉行做導演來拍電影,那麼老一輩的導演我們認識的有多少呢?就比如其中的張一白,他也是一個導演,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但是知道他的人並不多,可是他卻拍過很多的電影,其中有很多是十分出名的,影響了很多人,那麼他到底拍過哪些令人難忘的電影呢?
第三,《將愛情進行到底》。
《將愛情進行到底》這部電影可能對年輕尤其是90後和00後而言,並可能很多人都是沒有看過的,但是這部電影是我們中國大陸首部青春愛情偶像劇,是一個里程碑級別的影視,開啟了中國大陸青春愛情偶像劇的新時代。在這個方面,張一白導演是我國影視事業的一位開創者。
⑼ 張一白導演的作品有哪些
1998年,拍攝的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是中國大陸首部青春愛情偶像劇集,開啟中國大陸青春愛情偶像劇的新時代。2001年張一白執導電影處女作《開往春天的地鐵》。2004年執導電影《戀愛地圖》。2010年,集合電視劇原班人馬拍攝電影版《將愛情進行到底》。
2014年,拍攝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的電影《匆匆那年》,憑藉此片榮獲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2016年,拍攝改編張嘉佳同名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票房破8億,創下中國愛情電影票房新紀錄。
張一白,1963年出生於重慶,電影導演、監制,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第六屆執委,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9)張一白拍過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張一白導演被奉為「青春片教父」,他的《開往春天的地鐵》、《將愛情進行到底》(包括電視劇和電影版)等一系列作品,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愛情觀。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及《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巨大成功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張一白先生在藝術和商業上的造詣,他本人也被媒體稱為中國具有商業價值和有商業眼光的導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