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鏡頭有哪些景別

電影鏡頭有哪些景別

發布時間:2022-12-18 03:32:05

A. 景別鏡頭有哪些怎麼運用的

景別——為了讓人們在銀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現對象不同的距離、不同角度的形態,就產生了鏡頭的不同景別。景別主要是指攝影機同被攝對象間的距離的遠近,而造成畫面上形象的大小。景別的大小也同攝影鏡頭的焦距有關。焦距變動,視距相應發生遠近的變化,取景范圍也就發生大小的變化。景別的運用是影視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手段。為了塑好鮮明的影視形象,要求創作者根據人物的主次、劇情的需要、觀眾的心理,處理好景別的大小、遠近。景別的劃分沒有嚴格的界限,一般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為了使景別的劃分有個較統一的尺度,通常以畫面中人物的大小作為劃分景別的參照物。如畫面中無人物,就按景物與人的比例來參照劃分。
1.遠景——攝影機遠距離拍攝事物的鏡頭。鏡頭離拍攝對象比較遠,畫面就開闊,景深悠遠。此種景別,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可以用來抒發感情,渲染氣氛,創造某種意境。遠景中視距最遠的景別,稱為大遠景。它的取景范圍最大,適宜表現遼闊廣袤的自然景色,能創造深邃的意境。
2.全景——出現人物全身形象或場景全貌的鏡頭。此種景別的視野相對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環境,故可以表現人物的整體動作以及人物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展示一定空間中人物的活動過程。它常常用來拍攝人物在會場。課堂、集市、商場等一定區域范圍中的動作,是塑環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3.中景——顯示人物膝蓋以上部分形象的鏡頭。此種景別的人物佔有空間的比例增大,觀眾能看清人物的形體動作,並比較清楚地觀察到人物的神態表情,從而反映出人物的內心情緒。在影視作品中是使用較多的基本景別。中景在主要表現人物的同時,也提供人一定的活動范圍,如房間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一部影視鏡頭的成功一與否,主要看中景的運用處理。
4.近景——表現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鏡頭。此種景別人像占據大部畫面,環境變得零碎而模糊。觀眾已難於看全人物的動作,注意中心往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所以常用來表現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動,它的作用相當於文學作品呂的肖像描寫,適宜於對人物音容笑貌、儀表神態、衣著服飾的刻畫,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動作,也可用來突出相當的景物,是影視作品中大量運用的景別。
5.特寫——表現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關物體、景緻的細微特徵的鏡頭。它是視距最近的一種景別,能把表現的對象從周圍環境中強調、突出出來,近使觀眾去注意某某關鍵性細節,諸如驚愕的眼睛、欲滴的淚水、顫抖的睫毛、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強烈而清晰的視覺形象。當視距特近時,就稱為大特寫。特寫鏡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介紹人物,突出影片的主體形象;可以突出貫穿的物體,可作轉換時空的手段;還可與其它景別鏡頭反復,使速度節奏加快,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特寫鏡頭不宜毫不無節制的濫用,一般應和全景結合起來使用。

B. 什麼叫景別 , 景別又有哪幾種。

【1】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攝影機尋像器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2】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指人體肩部以上)、近景(指人體胸部以上)、中景(指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

(2)電影鏡頭有哪些景別擴展閱讀:

1、景別的變化帶來的是視點的變化,它能通過攝像造型達到滿足觀眾從不同視距、不同視角全面觀看被攝體的心理要求。

2、景別的變化是實現造型意圖、形成節奏變化的因素之一。

在電視畫面的造型表現和畫面鏡頭中,不同景別體現出不同的造型意圖,不同景別之間的組接則形成了視覺節奏的變化。觀眾不僅在畫面時空和視距的變化中感受到了攝像者的畫面思維,而且也以景別跳度、視點跳度的大小、緩急中具體地感受到整個電視片或電視節目的節奏變化。

3、景別的變化使畫面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性

不同景別的畫麵包括不同的表現時空和內容,實際上是攝制人員在不斷地規范和限制著被攝主體的被認識范圍,決定了觀眾視覺接受畫面信息的取捨藏露,由此引導觀眾去注意和觀看被攝主體的不同方面,使畫面對事物的表現和敘述有了層次、重點和順序。

參考資料:網路-景別

C. 鏡頭中景別的分類有哪些

景別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五種: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

遠景:在遠景中,人物在畫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過畫幅高度的一半,用來表現開闊的場面或廣闊的空間,因此這樣的畫面在視覺感受上更加遼闊深遠,節奏上也比較舒緩,用來表現開闊的場景或遠處的人物。

全景:是表現景物全貌或者人物全身形貌的畫面。它既可以表現單人全貌,也可以同時表現多人。從表現人物情況來說,全景又可以稱作「全身鏡頭」,在畫面中,人物的比例關系大致與畫幅高度相同。

近景: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畫面。在表現人物的時候,近景畫面中人物占據一半以上的畫幅,這時,人物的頭部尤其是眼睛將成為觀眾注意的重點。

特寫:是表現人物身體某個局部細節或者某被攝景物局部細節部分的畫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表現細節」。

景別變化:

1、景別的變化帶來的是視點的變化,它能通過攝像造型達到滿足觀眾從不同視距、不同視角全面觀看被攝體的心理要求。

2、景別的變化是實現造型意圖、形成節奏變化的因素之一。

在電視畫面的造型表現和畫面鏡頭中,不同景別體現出不同的造型意圖,不同景別之間的組接則形成了視覺節奏的變化。觀眾不僅在畫面時空和視距的變化中感受到了攝像者的畫面思維,而且也以景別跳度、視點跳度的大小、緩急中具體地感受到整個電視片或電視節目的節奏變化。

3、景別的變化使畫面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性

不同景別的畫麵包括不同的表現時空和內容,實際上是攝制人員在不斷地規范和限制著被攝主體的被認識范圍,決定了觀眾視覺接受畫面信息的取捨藏露,由此引導觀眾去注意和觀看被攝主體的不同方面,使畫面對事物的表現和敘述有了層次、重點和順序。

D. 科幻片的主要以什麼景別為主

五景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E. 鏡頭的景別有哪些它們各自的表意特點是什麼

1 景別的劃分大致有兩種方法:第一,根據被攝取主體(景物)在畫幅中所佔的畫幅面積比例大小為標准,第二種劃分方法,是以人物為參照系。即以人物在畫面中占據比例的大小來劃分景別。
攝影的景別來分可分成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這是根據攝影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或是攝成的畫面的范圍大小來區分的.
(1)遠景是指拍攝遠距離景物和人物的一種廣闊的畫面.
(2) 全景是攝取較完整的人和場景的全部.
(3)中景一般指攝取人的大半身顯得空間較大而又能展示人物間的相互關系在影視中運用較多.
(4) 近景相對來說視距比中景更近一些了.一般指攝取人物的上半身或景物的局部范圍比較強調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和上半身形體動作對塑造人物起到重要作用.
(5)特寫是指拍攝人的頭部、面部、人體的局部、物景的某一部的鏡頭.這是影視中強調某一局部和細節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攝影手段.
人像攝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景別去拍攝,景別在人像攝影中的使用也是很常見的,不同的景別很拍攝出不同的效果
(1) 遠景景別一般不被用於拍攝寫真人像,主要原因是遠景畫面中環境成分的復雜。
(2) 用全景拍攝人物的過程是最困難的。要給人物的上部和下部留出足夠的空間,建議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應該盡量摒棄多餘的因素,使主體突出,而又能與環境和諧並存。另外,這個景別拍攝畫面的空間分配也相當重要。
(3) 中景是一個只包容物體局部范圍的畫面。就人像攝影來說,通常是指膝蓋以上的部分。這樣就是以被攝體為主,對環境的刻畫就相對減少了。
(4) 近景相對於中景的畫面范圍更小,在拍攝人像時,通常是表現胸部以上的部分。近景的視覺特點主要是拍攝出圖片的場景范圍跟拍攝者面對被攝物體時看到的范圍相當。
(5) 特寫這種景別在影視攝影中經常見到,一般以人物肩部以上的相貌為准。實際上,在比較近的距離上所看到的景物范圍就屬於特寫。特寫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非常清晰地反映事物,但同時在燈光、布局、影調、色彩上會要求比較嚴格。在拍攝特寫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超過鏡頭焦距的允許范圍,如果那樣就會導致圖片模糊,降低畫面質量。

F. 電影中的鏡頭有哪幾種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1、推鏡頭(推):
兩種情況:
A、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
B、採取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調至長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前行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推鏡頭的作用:
①、把觀眾帶入故事環境;(攝影機前行)
②、把被攝主體(人或者物)從眾多的被攝對象中突出出來;
③、突出人物身體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現力,如臉、手、眼睛等。
④、強調、誇張某一被攝物體的局部。(變焦距鏡頭)
⑤、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變焦距鏡頭)
⑥、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變焦距鏡頭)《法國中尉的女人、海邊相遇》。
2、拉鏡頭(拉):
兩種情況:
A、
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
B、
採取變焦距鏡頭,從長焦距調至短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
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後退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拉鏡頭的作用:
①、表現被攝主體與它所處環境的關系;
②、結束一個段落或者為全片結尾。
3、搖鏡頭(搖):
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機位不動,只有機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轉等運動。
搖鏡頭的作用主要是:
①、介紹環境。
②、從一個被攝主體轉向另一個被攝主體。
③、表現人物的運動。
④、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
⑤、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
4、移動鏡頭(移):
攝影機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動。(「升」、「降」是垂直方向)。
兩種情況:
A、人不動,攝影機動;
B、人和攝影機都動。(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樣)。
5、跟鏡頭(跟):
攝影機跟隨被攝主體一起運動。
「跟」與「移」的區別:
①、攝影機的運動速度與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一致;
②、被攝主體在畫面構圖中的位置基本不變;
③、畫面構圖的景別不變。
6、靜止鏡頭
要樹立大的運動觀念。在這種觀念下,「靜止鏡頭」也是一種電影運動的一種。
如《鳥人》的靜止鏡頭。
如《悲情城市》的靜止景深鏡頭。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實際拍攝中,推、拉、搖、移、跟和靜止,往往是綜合運用的。不應該把它們嚴格分開。

G. 在攝像視頻拍攝中的景別分哪幾種

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由近至遠分別為特寫(人體肩部以上)、近景(人體胸部以上)、中景(人體膝部以上)、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

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鏡頭越接近被攝主體,場景越窄,而越遠離被攝主體,場景越寬。取景的距離直接影響電影畫面的容量。攝入畫面景框內的主體形象。

無論人物,動物或景物,都可統稱為「景」。

畫面的景別,取決於攝影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和所用鏡頭焦距的長短兩個因素。不同景別的畫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會產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

景別越大,環境因素越多。景別越小,強調因素越多。

景別的選擇應當和影片實際相結合,服從每部影片的藝術表現要求,要努力把風格同內容結合起來,使每個鏡頭都能夠統一在完整的敘述中。

H. 電影中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區別

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所說的這些統稱為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

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

  1. 特寫是指拍攝的部分為人體肩部以上,主要拍攝人的面部細節,從遠到近拍攝

  2. 近景所指的是拍攝的是人的胸部以上的畫面,主要是拍攝人面部的表情

  3. 中景是指拍攝的人體膝部以上的畫面,著重展示人的姿勢與生態。

  4. 全景指的是拍攝的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能夠表現出人所在的環境。

  5. 遠景指的是被攝體所處環境。

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如果兩者直接組接,會造成視覺上和情緒上大幅度的跳躍,常能收到特有的藝術效果。

(8)電影鏡頭有哪些景別擴展閱讀:

景別就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

這樣,映現於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景別的確定是攝影者創作構思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別運用是否恰當,取決於作者的主題思想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對景物各部分的表現力的理解是否深刻。

比如,拍攝芭蕾舞演員的舞姿,若不遠不近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精心檢驗產品,而手卻不在畫面之內;需要強調神情又遠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強調氣氛的沒有給予舒展的空間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

至於有些人事先不構思好景別的運用,往往先拍下來再說,需要中景、特寫靠放大後再剪裁,這就是不了解拍攝距離對畫面形象的質量和表現力的影響。要保證完美的畫面質量,景別的確定要盡可能在拍攝時一次完成。


I. 編導必知的景別及鏡頭運動知識

編導必知的景別及鏡頭運動知識

編導專業的考生需掌握一定的影視藝術基礎知識,電影畫面與鏡頭即為其中之一,畫面即景別,它是有攝影機從不聽距離對拍攝吾進行拍攝而得到的。

電影需要憑借一定的物質材料,構成特殊的藝術語匯(銀幕畫面),然後再按照電影藝術特有的構成規律,將這些藝術語匯組成為有機整體。這樣,就形成了電影與眾不同的藝術語言——電影語言。

畫面景別

所謂景別,是指“被攝主體在畫面中呈現的范圍”。它是由攝影機從不同距離(包括鏡頭焦距的長短)對拍攝物進行拍攝而得到的。

景別的產生,電影的一大進步,它由固定位置的攝影變成移動攝影,由單一的視點變成多種多樣的視點;大至宏觀世界,小至微觀領域,都能盡收眼底,彷彿見其人,觀其畫,臨其境,察其情,得到審美享受。同時,採用不同的景別,還能創造出各種心理效果。下面擇其主要,分別予以介紹。

1、遠景

鏡頭離開拍攝對象比較遠,畫面開闊,景深悠遠。一般拍攝自然風光、大的場面等,人物在其中變的十分微小,給人一種或登高,或遠眺,氣勢宏偉的感覺。

2、全景

攝影機攝取人物的全身或場景的全貌。它是塑造環境中的人和物的主要手段,人和物可以通過環境的襯托來展現自己。

全景鏡頭在視覺上給觀眾造成的印象,同在劇場里觀看舞台框內的演員演出十分相似。全景往往還是一場戲分鏡頭的基礎,先讓觀眾了解劇中人物在哪裡,使觀眾有一個空間感,以便明白故事的發展。

3、中景

攝影機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或場景的局部。它把人物從環境中劃出來,要求觀眾既注意人物的形體動作,又盯著人物的表情。它在一部影片中往往使用較多。

4、近景

攝影機攝取人物上半身或物體的局部。人物的動作已很難看全,觀眾全力注意的是人物的表情。近景有時也攝取景物的某一部分。有時攝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鏡頭,一般稱為中近景。

近景最主要的特徵是顯示人物的臉,所以,它常用來表現人物在感情交流時的反應,如全神貫注、凝視、欣喜、悲傷、憤怒等等。

5、特寫

拍攝人體肩部以上頭像或物品的一個細部,通稱為特寫。特寫是視距最近的鏡頭。特寫(包括部分近景),其主要功能無非是選擇和放大。

特寫的藝術表現力和美術學價值首先在於它可以直接反映人物內心的變化。

運動鏡頭

攝影機在動動中拍攝的鏡頭,叫運動鏡頭,也叫移動鏡頭。它“既可以使畫面顯得特別真實,而且能使觀眾在與攝影機一同移動的時候,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巴拉茲:《電影美學》)運動鏡頭可以千變萬化,常見的有推、拉、搖、移、跟。

1、推鏡頭

推鏡頭指拍攝對象基本不動,攝影機沿光軸方向由遠而近向主體推進的連續畫面。其作用是描寫細節、突出主體,其所要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出表現出來,赫然在目,十分清楚。推鏡頭能將觀眾慢慢帶入故事情節之中,使觀眾漸漸進入一個“忘我境界”。推鏡頭能表達一個人的內心活動。推鏡頭有快、慢推之異,漸進和突進之別。一般而言,由弱到強,由遠到近,循序漸進。快推則急促有力,猝不及防,產生緊張感、興奮或慌亂感等。

2、拉鏡頭

拉鏡頭方向正好和推鏡頭相反,攝影機向後退,由近景、特寫拉成全景或遠景,主體由大變小。拉鏡頭有時會創造出類似全景的效果,展現人在環境中的位置,給觀眾以情緒的感染和無窮的想像。

3、搖鏡頭

搖鏡頭指攝影機放在固定位置,運用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使機身上下左右搖轉拍攝而成的鏡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攝影機搖的角度已從九十度擴展到三百六十度,甚至可以連續、快速轉動,大大地擴展了鏡頭的視野,表現更為豐富的內容,造成獨特的藝術氣氛。搖鏡頭可以表現環境、縱覽場景全貌,或交待兩個拍攝對象之間的空間關系。

4、移鏡頭

移鏡頭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或升降機上,對被攝體作跟隨、橫移或升降運動的攝影方法。攝影機沿水平方向移動為橫移鏡頭,攝影機上下垂直移動中所拍攝的鏡頭稱為升降鏡頭。無論鏡頭橫向或垂直運動,都能打破畫框四條邊的局限,無限止地擴大空間,擴展視野,同時,又能使畫面構圖不斷變化,從而克服了電影自身的弱點,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動態感以及電影反映生活的能力。橫移鏡頭如同人們在生活中一邊走一邊往側面看、或坐在交通工具上觀看窗外的景緻,不但看清了劇中人的行動,有時甚至有一種跟著劇中人一起行動的感覺。鏡頭的運動往往是不斷變化的,以創造多種形式來造成空間的主體感和延伸性,來表現拍攝主體的各個部分,揭示主體的本質。

5、跟鏡頭

又稱跟攝。攝影機跟蹤運動著的被攝對象進行拍攝的攝影方法。跟鏡頭始終跟隨拍攝一個在行動中的表現對象,可連續而詳盡地表現角色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推、拉、搖、移、跟,各有各的長處,加在一起,其優勢遠遠超過它們本身的總和。所以高明的導演,總是根據內容的需要,綜合運用各種運動鏡頭。同時,十分講究鏡頭的速度、節奏,以表達出編導的主觀情緒。

;

J. 景別的9種分類是什麼

電視攝像畫面景別的分類及各自的作用?
景別是影視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國影視畫面的景別大致劃分以下五種:
⑴遠景畫面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 、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⑵全景畫面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⑶中景畫面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⑷近景畫面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

閱讀全文

與電影鏡頭有哪些景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離超市很遠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瀏覽:854
電影大亨怎麼製作高星級劇本 瀏覽:308
孝順女兒電影票多少錢一張 瀏覽:47
女孩機器人在學校電影有哪些 瀏覽:901
電影配樂如何做的大氣 瀏覽:896
電影院服務費是做什麼用的 瀏覽:309
87最好看電影 瀏覽:770
好看電影推薦榜前十名 瀏覽:973
大不了腿不要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212
好看悲傷的言情電影排行榜 瀏覽:460
良醫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792
城市獵人電影國語版免費觀看 瀏覽:764
電影極限特工終極回歸免費 瀏覽:501
二戰電影完整版國語版免費觀看 瀏覽:657
如何給電影中的反派起名 瀏覽:661
豆瓣電影如何打0分 瀏覽:243
靈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7
有什麼的電影 瀏覽:945
香港有哪些戰爭電影好看 瀏覽:185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電影免費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