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軍教片有哪些
《軍中芳草》(1952年)
《長風萬里》(1958年)
《黃埔軍魂》(1978年)
《成功嶺上》(1978年)
《大地勇士》(1980年)
《天降神兵》(1981年)
《中國女兵》(1981年)
《動員令》(1982年)
《少年十五二十時》(1983年):中視電視劇
《成功嶺上》(1983年):中視電視劇
《金門女兵》(1983年)
報告班長系列
《報告班長》(1987年)
《報告班長2》(1988年)
《報告班長3》(1994年)
《報告班長4 拂曉出擊》(1996年)
《報告班長 女兵報到》(1997年)
《報告班長6 報告總司令》(2000年)
《天才小兵》(1988年)
《壯志豪情》(1989年)
《金馬大兵》(1990年)
《成功嶺2 全面出擊》(1990年)
《少爺當大兵》(1990年)
《大兵日記》(1990年):華視電視劇
《長官好》(1991年):中視電視劇
《軍官與淑女》(1992年):中視電視劇(長官好續集,軍教片當中少數以海軍為背景的作品)
《想飛 傲空神鷹》(1993年)(軍教片當中少數以空軍為背景的作品)
《大地勇士》(1993年):華視電視劇
《號角響起》(1995年)
《超級班長》(1996年)
《狗蛋大兵》(1996年)
《超級三等兵》(1997年)
《超級天兵之機車班長》(1998年)
《新兵日記》(2010年):民視電視劇
《新兵日記之特戰英雄》(2011年):民視電視劇
《勇士們》(2011年):三立、台視電視劇
2. 我從沒看過香港或台灣拍的抗日電影,各位大哥大姐給我推薦一部吧,謝謝
我超喜歡香港的電視電影的看來太多了 所以很想推薦給你一部 但回憶了一下好像港片很少有抗日題材的 電影倒是有一些 上面也極為推薦的 富貴兵團 就是一部 不是是一部搞笑的 還有一部也很有名的是 香港淪陷(下面有簡介)
導演
錢文錡
編劇 陳慶嘉 王晶 演員 :
邱淑貞 葉玉卿 庹宗華
羅家英
陳國邦 谷峰
李華月 徐錦江 葉競生 錢軍 雷達 吳志雄
姚敏 陳少霞
製作人
劉偉強 李兆基 王晶
攝影 Cinematography:
曹萬強 Maan Keung Cho
《香港淪陷》的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
Hong Kong 1994年12月29日 香港
Hong Kong 1994年12月29
[編輯本段]劇情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淪陷,開始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故事中的一家人,是當時香港市民的縮影,羅家英是一家之主,在港島上環開設了一家當鋪,是唯利試圖的典型香港人,他有三個女兒,大女二女都是前妻所生,長女葉玉卿為了維持家庭團結,甘受後母虐待,妹妹邱淑貞性格剛烈,不平則鳴,常周旋於年輕男人之中,香港淪陷後,這家人的命運面臨重大改變。
我幾年前看的 看的時候覺得有點慘 心裡不是太舒服 你自己看看吧
電視劇 我推薦 亂世佳人 這一部我沒有看完 當時在網上看的時候好像是開始演珠光寶氣了 後來就放棄了 不過朋友們都看完了 評價不錯
亂世佳人War And Destiny(2007)
監制:庄偉健
編審:盧美雲、梁恩東
亂世佳人主演:
陳錦鴻 Sunny Chan
胡杏兒 Myolie Wu
吳卓羲 Ron Ng
石修 Shek Sau
唐寧 Leila Tong
曹敏莉 Cho Mandy Lee
劉丹 Lau Dan
國家/地區: 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
發行公司: HKTVB ...
上映日期:2007年3月12日 香港
官方網站:http://tvcity.tvb.com/drama/war_and_destiny/
更多外文片名:Leun sai gai yan
類型:歷史/愛情/戰爭
片長:30集
故事大綱
一九三七年,中國東北已被日軍佔領,平安與孝義均均在東北鄉間長大,孝義自幼喪母,平安母親秀蓮遂將孝義養育成人,孝義更視秀蓮親生母親般看待。雖然平安知道生父在南京是個富有米商,但見秀蓮似乎不想多提,故也識趣地不多問。平安與孝義青梅竹馬,在平安心目中,更視孝義為未來的另一半。
亂世佳人後來秀蓮病重,遂決定往南京找平安生父顧萬齊,希望萬能在自己過身之後,照顧平安及孝義。平安與孝義帶著病重的秀蓮到達南京後,卻被萬齊的原配容玉華從中作梗,令平安無法接觸萬齊,後來又遇上欲染指萬齊米行的奸商潘世昌,時間一再被阻,最終秀蓮在臨終前也無法見到萬齊最後一面,為此,平安與孝義均對世昌痛恨不已。
萬齊雖願意照顧平安,但因碰巧自己要娶鄭月鳳為四姨太,紅白相沖,暫時不便留平安在大宅中居住,在平安心目中,萬齊是個只顧傳宗接代,毫無夫妻感情的人。平安與孝義更遭玉華趕往米行落腳,玉華更冷言冷語侮辱秀蓮,平安不忿母親被辱,決意打工賺錢還給萬齊。平安在辦畢秀蓮的喪事後,便在一間餐廳打工,後來才發現老闆竟是世昌,由於平安已向餐廳借了糧,唯有忍氣吞聲地繼續工作。
喜事過後,平安與孝義終於回到大宅居住,孝義卻然發現四姨太月鳳竟然是個十八出頭的少女,於大宅慘受欺凌,由於二人年紀相若,話題漸多,二人更成好友,由於相對日久,孝義與月鳳竟然暗生情愫,奈何月鳳已為人婦,二人只好將愛意埋藏於心中。時值七七事變,日軍快將攻入南京城,世昌更藉萬齊米行出現經濟危機,提出收購,卻被萬齊斷言拒絕,但世昌卻死心不息,精密布局下,世昌利用平安的身份,巧施妙計,將米行據為己有。萬齊百年基業一朝喪,震怒之餘,遂將平安逐出家門,更因此一病不起。
樓主注意了 這部是香港的 不是大陸的 大陸也拍過一部 是恬妞 湯鎮宗演的 我也看過 不能說不好 連著看也也不錯 可就是有點太啰嗦了有點差強人意
還有一部 也是小時候看的雖然跟抗戰沒有太大關系的 但是也有一點涉及戰爭的 我覺得真的很經典 如果你有時間又喜歡可以看看 是陳秀雯 馬景濤 鄧萃雯的 再見艷陽天
電視劇【再見艷陽天】1996
英文名:the good old days
製作公司:Asia Television Limited (ATV) [香港]
發行公司:Asia Television Limited (ATV) [香港] (1996) (Hong Kong) (TV)
主演:
陳秀雯、馬景濤、鄧萃雯、商天娥、林韋辰、李香琴、秦沛、黃仲昆、林偉
劇情簡介:
故事以兩個不同性格女人的遭遇,貫串中國二十至四十年代的離亂,中間以兩女的角度,穿插了不同的人物,與不同的故事。此劇無論在製作至選角皆非常嚴謹,除由楊紹鴻擔任監制之外,更雲集了一班演技精湛的演藝界精英份子如:陳秀雯、馬景濤、鄧萃雯、商天娥、林韋辰、李香琴、秦沛、黃仲昆、林偉等參與演出。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為觀眾帶來96年的經典鉅制。
謝秀巧(陳秀雯),一個外柔內剛、刻苦朴實的農家女兒,在命運之安排下嫁給地主方世藩(秦沛)之長子方賀生(馬景濤),但在省城求學的生卻早心有所屬,未能忘情於戀人張文鳳(鄧萃雯),與巧的婚姻只為完成病重母親玉卿(南紅)的心願而已。
及後,革命的巨浪如洪流般涌至,燃起生的愛國情操,毅然從軍,參加北伐。當鳳得悉此事大怒,深覺生漠視自己,二人關系惡劣,反之,巧知振興中華大業是生的理想,遂鼓勵生站起來,為理想,為國家奮斗。二人感情大增,並渡過了短暫的甜蜜歲月後,生便毅然上路,臨別前更誓言永不相忘。
生從軍後,巧獨力持家,竟也頭頭是道,甚得藩歡心。此時,鳳懷著生的骨肉,在村中被村民發覺,並堅持執行家法以治「淫亂罪」,但性格剛烈的鳳,決不向惡劣的現實低頭,咬緊牙齦,接受處分。但同屬女性的觸角,巧深信鳳所懷的確是生之骨肉,於是在危急關頭挺身相救,並把她帶進方家;鳳雖心存感激,但倔強與妒恨令她仍視巧為情敵。
期間,眾人對鳳處處杯葛,巧為保鳳胎兒而不慎令自己小產,鳳終誕下一女,寫深覺內疚,與巧化敵為友,然而這段友情,始終糾纏於愛恨之間,貫穿於離亂之世,備受考驗。
巧有一閨中好友石佩佩(商天娥),為地方治安廳長之女,出身良好,心地善良,唯與巧之舅楊學軒(巫奇)相戀,因身份匹配問題,備受各方反對,最後由於懦弱性格,戀情亦無疾而終。更甚者是她屈服於父命,委身下嫁軍閥作妾並誕下一子,其後因時局動盪,慘遭遺棄,最後只好投靠好友巧。其間佩盡受方家上下閑氣,但卻逐漸與藩建立了一份忘年的感情。不知是為報恩,還是為親兒取回一個名份,佩終肯首下嫁藩作填房,並與巧共同努力維持這個家園。三個女人懷著三個希冀,一直默默耕耘,希望陽光燦爛的日子能夠重來。
但考驗不會因此而停下來。一天,一個名洛平(黃仲昆)的人到來,為方家帶來噩耗,就是生已戰死沙場的消息。眾人晴天霹靂,巧與鳳的一切盼望與等待已化為烏有,生唯一剩下的只有一本日記,而當中的一字一句均是對巧的思念,原來生一生中最愛乃巧,鳳得悉此事萬念俱灰,於是把心一橫,決到省城闖天下,後更結識了有名的買辦韋世邦(林偉),並決定與之結婚,全力協助邦的百貨業務。可惜後來邦被誣告與日本人勾結,終在一場暗殺事件中犧牲。
另邊廂,生之弟方賀文(林韋辰)雖為庶出,但一直照顧方家不遺餘力,且對巧之堅強佩服萬分,遂與巧同心合力擴展方家業務。至於感情方面,平及文均分別對巧產生了微妙而又含蓄的感情,但為了生,為了方家,巧卻先後回絕了他們的愛,而平亦只好告辭。
在眾人均以為生陣亡之時,唯有巧仍深信生會回來與之重聚,履行他的諾言。事實果如巧料,生原來仍生存,只是在戰場中受了重傷,以致失憶未能返家。此時,溫柔、富理想的軍護丁敏(邵美琪)一直在生旁照顧,二人因此產生深厚感情。
一日,偶然間,生與巧街中重逢,敏方知巧原是生之原配夫人,並是生一生中最愛。敏唯有毅然離開生,孤身來了上海,並認識了同在報館工作的平,兩人後來更同心為抗日行動而身陷險境。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是太喜歡馬景濤的戲 可能受他早期瓊瑤作品的影響 可是樓主放心小馬在這部戲中的表現真的很謹慎的 而且這部戲是為數不多的ATV拍的戰勝TVB的戲之一 所以真的值得看 不過有點長 呵呵
說了這么多 希望能幫到你
台灣拍得戰爭片,最好的肯定是《賽德克·巴萊》,首先作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經歷的現代戰爭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們戰爭片的拍攝。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盪氣回腸的史詩級戰爭片,導演魏德聖此前最有名的電影是《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光籌劃就有十二年之久,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2萬人。
那麼,《賽德克·巴萊》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部電影分上下兩部,上部叫《賽德克·巴萊:太陽旗》,下部叫《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大陸上映的時候合二為一。個人感覺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陸上映版挺好,時間短了,節奏更加明快。
4. 愛國電影推薦
我看過的愛國電影推薦如下:《鐵道游擊隊》,《地道戰》,《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戰狼》,《金剛川》,《八佰》,《舉起手來》,《中國醫生》,《我們的新生活》,《廚子戲子痞子》,《呂梁英雄》,《南京東1937》,《金陵十三釵》,《紅海行動》,《開國大典》,《我和我的父輩》,《一個都不能少》等等。
我看過的愛國電影大多都是和戰爭年代有關,展現戰爭年代的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我們革命先烈的偉大犧牲,才有了我們如今美好的生活,每看一次都會為我們革命先烈的偉大犧牲而震撼和感動,也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而感到幸福和滿足。
展現和平年代的愛國電影,主要展現的是我們現代的美好生活,我們偉大國家的繁榮昌盛,我們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團結一致,共同奮斗,共同守護我們的祖國家園的決心和勇氣。
5. 愛國影片的簡介
1、《平原游擊隊》蘇里、武兆堤執導,郭振清、方化、張瑩、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的戰爭片,於1955年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根據邢野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2、《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3、《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4、《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王尚信、 張勇手、魯非、白志迪、田寶富 等出演。
該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解放戰爭中,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5、《洪湖赤衛隊》由謝添、陳方千、徐楓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春節開始在中國公映,1977年1月1日重新放映。
該片根據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演出的同名歌劇改編,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6. 請問台灣有沒有什麼的革命題材的好看的電視劇或電影
《八道樓子》,香港的,「支那七勇士」的故事
《八百壯士》,四行倉庫阻擊戰
《英烈千秋》,張自忠傳記
《筧橋英烈傳》,反映國軍空軍的
《海軍突擊隊》,國軍魚雷艇的
《梅花》,抗戰末期台島民眾的愛國故事
《異域》,內戰末期國軍在金三角的孤軍的,共兩部
以上六部是台拍的
《大捷》、《鐵血昆侖關》、《喋血孤城》、《血戰台兒庄》、《浴血疆城》、《七七事變》、《生死千里》、《憤怒的孤島》、《雙棲間諜》都是講正面戰場的大陸電影
7. 台灣有什麼抗日的影視劇
八百壯士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此部影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局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國民黨軍人與包圍的日軍的陣地戰。導演根據一些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熱烈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
影片評價
就影片本身而言,明星雲集的電影,自然帶入了濃厚的商業氣氛。但就歷史本身來說,無論是八百壯士的史詩壯舉,還是電影中那激越的雄魂,都是我輩當頂禮致敬的楷模。影片由著名影星柯俊雄主演,而且扮演楊惠敏的就是日後紅遍華人世界的著名女星林青霞。此片曾經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如1976年在韓國首都漢城第22屆亞太電影節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8. 有關熱愛祖國的電影
1. 《湄公河行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在金三角的湄公河上,兩艘中國商船遭到襲擊,中國船員被誣陷販毒逃亡,但是十三具慘遭殺害的中國船員屍體很快被人發現,中國警方為了將殺人兇手繩之於法,遠赴泰國,深入最危險的地方與販毒分子對決......本片表達了中國警方對侵犯我國公民利益的罪犯,雖遠必誅的決心。這是一群拚命保護我們的人民警察,相信會給你帶來深深的感動和崇拜。
2. 《紅海行動》是林超賢導演挑戰極限之作,故事講述了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之下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且蛟龍突擊隊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營救中國公民的故事。場面極其震撼,表現了中國軍人不顧艱難,誓死營救中國公民,堅決維護祖國的高尚情操,細節感情方面處理得非常細膩,保證讓你熱淚盈眶,燃起滿滿的自豪感!
3. 《戰狼2》是《戰狼》的續作,比起第一部,第二部使用了更多大型武器和裝備,吳京在片頭水下對決的戲份令人拍案叫絕。故事講述被開除軍籍的冷鋒突然被卷進一場非洲國家叛亂之中,在中國公民撤離的時候,單槍匹馬沖回戰亂區域,頑強營救同胞的故事。冷鋒在危難時刻,始終不曾丟失自己軍人的使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掌聲。
4.《沖出亞馬遜》是2002年的電影,但這絲毫不影響讓我看了之後對祖國產生滿滿的自豪感。講述了中國特種兵王輝和胡小龍遠赴拉美的亞馬河流域,堅決捍衛祖國榮譽,接受各種考驗人體極限的挑戰,最終通過智慧和勇敢拯救了危局的故事。祖國的榮譽與尊嚴在他們眼裡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相信你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有強烈的共鳴。
5. 《緊急迫降》講述的是在一次民航客機上,機長李嘉棠發現飛機無法正常降落,面對這種緊急情況,全體機組人員齊心協力完成緊急迫降的故事。而最近完成生死迫降的川航客機,讓我們見識到了機組人員的專業,與這部影片一樣,可以讓你看到中國飛行機組人員的敬業和勇敢,他們都是人民的英雄。
9. 愛國電影名稱三個
一、《八百壯士》:
製作: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導演:丁善璽
領銜主演:柯俊雄 徐 楓 林青霞 黃家達 聞江龍
1937年8月在上海中日「813」之役,八十八師五二四團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殺敵的故事。
二、《英烈千秋》:
導演: 丁善璽
演員: 柯俊雄 、甄珍
特別介紹: 第21屆亞太電影最佳導演/剪輯獎
1975年金馬獎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劇情簡介: 描述抗日戰爭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英勇抗日壯烈殉國的
可歌可泣史實.
三、《我的一九一九》:
導演: 黃健中
編劇: 黃丹 唐婁彝
主演: 陳道明 許晴
出品單位 西安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
攝影單位 西安電影製片廠
獎項 1999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編劇獎 優秀故事片獎第二
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劇情介紹 影片重現了1919年在巴黎和會上,我國以顧維鈞為代表的外交官
員,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權益,置北洋政府喪權辱國之令於不顧,
與列強們展開的唇槍舌戰,以及他們在全國人民和巴黎留法學生、
華工的促使下,拒絕在宰割中國的「和約」上簽字的輝煌一頁。
《我的一九一九》其實不過是「應制」作品,不好。不過陳道明表現不錯~
10.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