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哪裡看
說到張藝謀擔任總監制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非常值得收看的影片,此部影片是由寧浩擔任總導演,這部影片是由5個故事組成的喜劇片,這五個故事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故事的主要內容,主要講述了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此部影片的故事情節描述非常到位,內容緊跟節奏,演員表現非常優秀,這部影片給觀眾們帶來的印象非常深刻,成為觀眾們內心深處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
㈡ 你最喜歡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哪個單元的故事
01
寧浩的《北京好人》要比去年祖國系列的《北京,你好》弱一些。主要是結尾說農村醫保跟北京醫保完全一樣,有點把觀眾當傻子了。但這部短片在家鄉系列裡必須是佼佼者。
無論是祖國還是家鄉,寧浩著重突出的都是「我」,大寫的是如你如我一樣的普通人。在一眾獻禮片中,保留了藝術創作應有的尊嚴和自覺。
黑色幽默混搭平民喜劇,要方方面面妥帖、並不容易。山西出身的寧浩,京味兒拍的挺足。較之其他演而優則導、半路出家的幾位,寧浩擔任整部長片的總導演,既是面子也是底子。
各種來路的喜劇後輩層出不窮,葛大爺自巋然不動。「張北京」是一個能留得下來的銀幕形象,完全可以考慮整一部長片。
短片結尾,張北京和表舅騎著電三輪奔赴之處,或多或少是一個被誇飾了的理想存在,但他和老舅之間的情誼卻是真實可感,沒有半點摻假。
02
《最後一課》好在徐崢的精明和算計,壞在太多算計、過於精明了。
只能說范偉的表演著實精彩,讓人理性上明知導演是在鼓動煽情,感性上又不得不為之落淚。
阿爾茲海默症是不可逆的病症,主人公記憶拼圖的拼湊,真正能安慰到的,恐怕也只能是還擁有著記憶的我們。
在過去與當下的迷失與錯亂中,失憶洪流里僅有的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是師生之間那相隔多年、跨越山海的情感紐帶。
聽上去就是要讓人淚目的故事啊。
唯一的問題是哭過之後稍許回味,還是會心生疑竇:最後一課的那番場景,對小李易峰無疑是重要的,對身為老師的范偉真的那麼重要嗎?一個孩子畫在紙上的未竟夢想,成了老師執著一生的牽掛。范偉因何出國語焉不詳,牽掛至此又為何不能常回來看看?
這些問題想來也無需深究,哭就完事兒了。
03
應該承認鄧超和余白眉這兩位近年來多次搭檔合作的導演,在《回鄉之路》這部短片中,還是進步了。
因為他們的起點確實太低。在《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這類近乎災難的惡俗喜劇之後,去年兩位為觀眾獻上了能力跟不上表達野心的《銀河補習班》。
到《回鄉之路》,表達的野心依舊強烈。有沙地蘋果,生態建設的題材要扣,直播賣貨的時下熱點要湊,鄉村教師的教育情懷要打。
故事算是勉強攢起來了,只可惜「騙子原來是英雄」這種欲揚先抑的敘事手法,最後「揚起來」靠的是小學生上台作演講,到底還是露怯。
至於喜劇效果,兩位離開了惡俗鬧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招。閆妮這條線的教師情懷,又好死不死又放在范偉後面,情感力度削弱了不少。
㈢ 如何評價《我和我的家鄉》里《天上掉下個UFO》這個單元
這部作品看上去是一部寫家鄉的片子,實際上是赤裸裸的「秀肌肉」片子,中國人民幾十年的進步,能把毛烏素沙漠強行變成毛烏素草原,能給廣大人民群眾用上醫保,一年也就花兩百塊錢,就解決了幾萬塊錢的大事兒,能在山高路遠坑深的貴州山地里架起一座又一座的高架橋……
當然,站在我的角度上,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二段《天上掉下個UFO》,原因倒不復雜,因為這一個可能是人感受最深,也是整個中國在這幾十年裡變化最大的地方,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塹變通途」。
別的不說來給一個有趣的數據,國家給貴州修了多少座大橋?
20000多,貴州一共3600萬人,就有20000座橋梁,平均1800人就有一座橋,而這些橋中還有北盤江、鴨池河、清水河、六廣河這些特大的「超級橋梁」。
其中北盤江作為世界第一高橋有565米高,這什麼概念啊,遼寧號才高70米左右,得堆8個遼寧艦,雖然遼寧艦長有305米,那也有兩個遼寧艦了。
而這一切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就是為了解決貴州老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就是為了解決人民群眾的「一公里」問題。
十里不同天,望山跑死馬,這就是以前貴州的情況,這種情況呢,也就造成了哪怕距離非常近,哪怕兩個人在山上對著喊都能聽見對面說話,下去走路也得半天。
這也就是整個故事的基礎,黃大寶和他的愛人,因為貴州山區,一公里的直線距離生生被大山變成了異地戀,作為主角的黃大寶和她的愛人是整個故事的線索,故事就以他們倆的愛情作為起點和結束。
其他幾個角色也是非常鮮明,但非常讓我驚訝的一點就是,除了固有的幾個位置以外,劉昊然在裡面起到的作用和表現出了演技相對於上次看到他又好像進步了不少。
在整個故事裡,雖然主角是黃大寶(黃渤),但是劉昊然在裡面起到用處非常有趣。在總導演-村長、總導演-科學家、科學家-村長、黃大寶-總導演這幾個人當中扮演了一個堪稱全能的潤滑劑角色,一方面,要給看上去不那麼靠譜的「總導演」兜底,總導演在整段劇情里基本上擔任了99%的搞笑擔當,另一方面還要接小科學家的話,把整個線索串起來,最後還得跟村長和書記鬥智斗勇,讓整個事兒給暴露出來。
以前我覺得這個小年輕可能演技還得進步,但這次看完我覺得是真很可以了,尤其是在和幾個角色的互動上基本不見生澀,在總導演「滾蛋」和後面那一段基本上撐起了小半個片子的演技擔當——還有小半個演技擔當在「滾蛋」裡面……
確實是後生可畏。
㈣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簡介
《我和我的家鄉》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電影共分為五個單元,定位為喜劇,集結了「中國喜劇夢之隊」。五個單元分別由寧浩、陳思誠、徐崢、鄧超和俞白眉、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百餘名知名演員參與演出。
1、《北京好人》
張北京(葛優飾)續集,鏡頭對准在北京漂泊的異鄉人。從《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張北京的這頂奧運紀念帽始終沒有摘下,去年還盼著在奧運開幕式上張藝謀能「給咱掃個鏡頭」,如今竟瀟灑放話沒接藝謀拍戲邀約。
2、《天上掉下個UFO》
中秋之夜,貴州黔南的阿福村驚現神秘UFO,距離中國天眼只有15公里,剎那間轟動全村,爆炸性新聞甚至驚動了北京的記者。
3、《最後一課》
伴隨一通國際長途電話打來,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為參照老照片恢復出1992年的一堂課,全體村民齊心協力,甚至模擬還原當年那場瓢潑大雨。望溪村全體村民要幫老范(范偉飾)解決什麼問題 。
4、《回鄉之路》
故事發生在陝西的毛烏素沙漠,這片曾經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已是綠樹蔥蔥。「沙地蘋果」經銷商喬樹林(鄧超飾)幫助家鄉致富尋找買家,卻遭到電商閆飛燕(閆妮飾)的嫌棄,兩人因回母校參加校慶而被迫共同踏上回鄉之路,一路波折不斷、摩擦不停 。
5、《神筆馬亮》
出生在東北山村的馬亮(沈騰飾)感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 。所以放棄了去重點美術學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做了許多好事。為了不讓秋霞(馬麗飾)發現,所以和所有村民共同防止被秋霞發現所發生的事。
(4)我和我的家鄉哪部電影好看擴展閱讀
《我和我的家鄉》算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只不過去年講的是祖國發展壯大,今年說的卻是家鄉的變化。電影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一共有五個故事,,雖然電影是五個獨立的短片,涵蓋了醫療、旅遊、教育、經濟、政治,但都表達了一個宗旨,就是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在家也可以過的很幸福。
影片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喜劇故事,老中青少全明星薈萃,五個故事、九大導演、集結了上百名優秀演員,一起展現近些年農村老家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農村不再是以前的窮鄉僻壤,發展的速度也是日新月異,刷新了很多人對農村的認知。
㈤ 如何看待《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單元故事
最後一課,全程淚點。
如果說其他部分的形態都更接近小品模式,《最後一課》則是最「電影」的作品,今昔對比兩段不同時空之間的轉場、剪輯和調度,有效推動敘事、釋放情感。
昔日離別之時,站在岸邊哭泣的孩子們,如今都成了能獨立支撐一方的棟梁之才,這種善念的傳遞,昔日種下的美好念想結出善果、很溫暖。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謝謝你,讓我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㈥ 我和我的家鄉一共幾個故事
五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共包含五個故事,分別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
1、《北京好人》:這個單元講述了張北京和他表舅的故事,他們決定利用張北京的醫保卡來看病。這個故事非常貼近生活,關注了醫療保險問題,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2、《天上掉下個UFO》:這個單元講述了貴州黔南阿福村出現的神秘UFO,以及北京記者前往村莊采訪過程中發生的趣事。
3、《最後一課》:這個單元講述了一位老教師,范老師,因患老年痴呆症,腦中經常浮現他在鄉村支教時給學生們上的最後一課的情景。
4、《回鄉之路》:這個單元講述了經銷商喬樹林和電商女王閆飛燕因參加母校的校慶活動而踏上回鄉之旅,旅途中遭遇種種波折,兩人之間的摩擦也不斷。
5、《神筆馬亮》:這個單元講述了出生在東北山村的馬亮,他放棄了去重點美術學校的機會,回到家鄉為村民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不讓秋霞發現真相,他和村民們一起努力防止秋霞發現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我和我的家鄉》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延續了去年國慶檔期《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模式,由多位導演各自執導短片單元,再將這些單元組合成長片。與《我和我的祖國》的家國情懷相比,《我和我的家鄉》更加聚焦於「扶貧」這一主題,整體氛圍更為輕松愉快。這部電影貼近生活,深受觀眾喜愛,因為其中的家鄉故事讓每個人在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實現了審美的互動。該片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也達到了讓觀眾笑出聲的效果,令人在對人生和扶貧問題思考的同時,向這個時代致敬。
㈦ 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的這個細節,你注意了嗎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喜劇電影,其次也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其中讓我最為深刻的是范偉老師主演的《最後一課》。
然而,手機鈴聲扯斷了老范的幻想與現實的聯結,兩個時空也再次被撕裂。鏡頭以老范的主觀視角為引導,重新走過為學生冒雨取顏料的道路,最終回到了當下的時空,曾經姜小峰的黑色塗鴉,已變成斑斕的彩色教室。可以說,《最後一課》是五個故事中最具水準的一部,它通過個體記憶與心理困境,精妙地展現出鄉村的發展和變化,即完成了主旋律的訴求,也捕捉到了人物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