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紅色沙漠電影刪減鏡頭有哪些

紅色沙漠電影刪減鏡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19 02:15:32

❶ 紅色沙漠的簡介

長江流域是我國人口集中、工農業和內河運輸最發達的地區。每年長江每立方米水中的含沙量不及黃河的1/30。本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且多為較薄地表疏鬆物覆蓋的石質山地。長期以來,由於濫伐森林、陡坡開荒,即人們向大自然強取薪柴和耕地等原因使長江中上游地區森林植被大量減少;另外本區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並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現,流水的侵蝕作用非常嚴重,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加劇,江河湖泊嚴重淤積。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淤積泥沙1億多立方米,湖面比1930年時縮小了43%。沿江平原夏季常受到洪水威脅。有些裸露的紅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塊地流失,被人們稱為「紅色沙漠」。

電影《紅色沙漠》簡介
和安東尼奧尼的其他影片一樣,這里並沒有確定的故事,只是一個女人在一個工業城市裡的漫遊過程。工程師烏果之妻朱莉婭娜和丈夫、兒子同住在一個污染嚴重的工業區。她患有嚴重的心理症。她要開設一家店鋪,卻不知要賣什麼,甚至無法決定牆壁該刷什麼顏色。此時,她丈夫的朋友克拉多來到此地,他要召募工人前往海外。克拉多似乎愛上了朱莉婭娜。他不似烏果那樣冷漠,他給她帶來一絲暖意。他們一起在工業區中漫遊,與朋友舉行無聊的聚會。一天,在烏果外出時,兒子突然癱瘓了,朱莉婭娜心急如焚。可她在無意中發現這不過是兒子的一個小騙局。她不想忍受這一切,投入了克拉多的懷抱,但這並未給她帶來慰藉。她終於明白只能接受現實,直面命運。

❷ 這部電影叫什麼.. (200分問題!)

《紅色沙漠》1964年 2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主演:莫尼卡·維蒂 查理德·哈里斯 卡洛·吉奧內蒂
在該片之前,安東尼奧尼有意識地擯棄色彩,他認為自己身處一片黯淡,無所謂紅藍綠紫。在影片中,他也並沒有意識到紅的熱情和藍的冷靜。絢爛的顏色僅僅是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們經過城市異化和扭曲的內心後看到的被扭曲的世界。安東尼奧尼改
變了景物的自然顏色,大量的把建築物塗成紅、黃和灰色。紅色是出現最多的刺目的顏色,象徵恐懼、神經質的女主角朱麗婭娜內心想掙脫,渴望新生活和自由的願望,然而在和丈夫的朋友偷情之後,似乎她的希望又從這場感情的逃亡中破滅了,她明白這不過又是一次重復而已。於是她沒有搭上那條紅色的輪船,而告訴兒子小鳥不會再往有毒的地方飛。
《紅色沙漠》為世界塗上顏色,被譽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影片。但人們面對它斑斕的色彩時只會感到壓抑和冷,女主角莫尼卡·維蒂驚慌無助的傳神表情濃縮了所有安氏影片的主題:徘徊在封閉的內心,失落了被拯救的可能的世界。
批判和真實

❸ 《紅色沙漠》的專家影評

可以說,《紅色沙漠》是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探索方向的一個轉折。在它之前,導演已經參與了21部電影的拍攝,有了相當的經驗,並於1960年前後拍攝出「現代愛情三部曲」《奇遇》、《夜》與《蝕》,探討了「愛情的困難——說得准確些,是愛和被愛的困難」[1]而這部1964年的作品就好像是前面幾部成功之作的一個小結。之後,安東尼奧尼開始感到義大利社會的束縛,其探索目標開始轉向國外。十年間,他的足跡遍布全球,從倫敦(《放大》1967)到加利福尼亞(《扎布里斯基角》1970),從中國(《中國》1972)到非洲和西班牙(《職業:記者》1975)正是通過在不同文化領域中的探索,他表現出對隱喻手法的偏好,但這些影片大都得不到眾人的認同。從情感上,我更容易接受安東尼奧尼60年代的這幾部關於愛、痛苦、虛無、無益與脆弱等生存狀態的影片,《紅色沙漠》就是其代表。
影片講述了一個精神似乎異常的女人朱莉亞娜,在現代工業社會環境污染與人情冷漠的世界中掙扎、逃離與回歸(最後導演或許暗示我們她回歸了)。她的生活除了被一些巨大冰冷的帶有隱喻性的工廠輪船機器所包圍,還有她的丈夫、兒子、丈夫的朋友(她後來的情人)科拉多以及一些其他的朋友,他們組成了一個對朱莉亞娜來說難以理解的關系的網路。但是,在這張網中,朱莉亞娜並非網上的某個結,她游離於網的空隙中,她不屬於這種實際的關系又與這種關系有著復雜而矛盾的牽連。她無法滿足又無法逃脫,精神處於極度敏感與脆弱的邊緣,那就是別人眼中的瘋癲。
埃米爾·馬爾說:「瘋癲就是已經到場的死亡。」[2]在這部關於探討現代工業社會對人的異化的影片中,我更想探討的是這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朱莉亞娜的情感世界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墜入「死亡」深淵的。一種感同身受的女性經驗的親和力指引著我的目光。

被給予的不滿足

福柯說,有一種瘋癲是由於愛得過度而失望,「別無出路,只有訴諸瘋癲」。[3] 朱莉亞娜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的愛與她所愛的世界充滿著悲哀的矛盾。她愛她的家,但是找不到平靜與關懷;她愛她的丈夫,得到的卻總是敷衍;她愛她的孩子,可孩子卻能輕易地捉弄戲耍她的情感……「只要有一個對象,瘋狂的愛就是愛而不是瘋癲,而一旦徒有此愛,瘋狂的愛便會在譫妄的空隙中追逐自身。」[4]她的愛在冷漠的現實中找不到對應物,朱莉亞娜就是這樣陷入迷惑與困頓的。
影片通過朱莉亞娜的丈夫烏戈的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模糊的背景,那就是朱莉亞娜曾經出過車禍,受到過驚嚇。但是,朱莉亞娜在和烏戈的朋友科拉多的對話中,曾經描述過她在住院期間遇到的一個女孩的體會(影片的後面,她承認那個女孩就是她自己)。她說:「她想到一切……醫生告訴她,你要學會去愛,愛某個人或某樣東西,你的丈夫、兒子、工作,甚至一條狗……」但是,愛的結局是什麼呢? 「整層樓好像在動,像要倒下來,有被淹的感覺,沒人幫她,她丈夫也不幫她。」 朱莉亞娜的世界是孤獨的,不滿足的。她的這種不滿足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而是「被給予的不滿足」。影片中,她有家有丈夫有孩子,還有一個看似能與她溝通的情人,但這些都是虛無而不可把握的。當她真的需要時,所有的手都會抽回去,沒有人能受得了她,也只有她在和生活較真兒。我們都已經習慣去忽略一些東西,丈夫(妻子)的敷衍與忽視、孩子的不體諒和不尊重、愛情的虛偽性……我們對這些人或事表現出不在乎的姿態以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認真地質疑與反思只會使生活出現不和諧的音符。朱莉亞娜不是這樣的,她被給予了一切形式,卻得不到真正的愛與關懷。她的內在是無法滿足的。

關於斥力

朱莉亞娜與她身邊的男性是有斥力的,它主要表現為語言和身體上的斥力。
語言可以幫助我們洞穿一切隱藏在語言之下的人們的真實思想與情感。比如科拉多在得知朱莉亞娜要開商店時特地開車去找她,但見面時卻說自己只是剛巧經過。但他又馬上感到了不自然,於是他說(請注意,這時的語言很有意思):「不,我不想開始就說謊」「開始什麼?」朱莉亞娜很直接地問。顯然,科拉多被問住了。「開始」意味隱藏著一種目的,而朱莉亞娜此時比任何女人都冷靜而不給對方留有餘地。所以有些人認為他們一見鍾情的看法是不可信的,那隻是科拉多一廂情願而已,因為他被對朱莉亞娜的好感與好奇沖昏了頭腦,才會讓朱莉亞娜抓住漏洞。之後,他還是自以為是地想走進朱莉亞娜的世界,想同她交流。但是,他們的語言通常表現為自說自話或是科拉多的一種明顯的拉攏。他想博得朱莉亞娜的芳心,所以在得到之前,他可以耐心的傾聽和附和。以下是他們之間的另一段對話:
朱:「永遠不會平靜。不會。」
科:「我時常懷疑工作是為了什麼?」
朱:「我的眼睛濕了。我用眼睛看什麼,用來看什麼?」
科:「你不知道要看什麼,我不知道如何生活。我們一樣。」
朱莉亞娜在影片中時常被許多不尋常的噪音包圍著,工廠的機器聲,輪船的汽笛,家中孩子的玩具,以及一些莫名其妙卻暗示了她的精神開始出現緊張與異常的像耳鳴一般的聲音……所有這些都暗合了朱莉亞娜混亂復雜的心緒與異化的主題。所以她說,永遠不會平靜。但是科拉多卻提及現實的工作,兩人考慮的事情完全不同。接著,科拉多把朱莉亞娜的「眼睛看什麼」的問題類比於他的現實「如何生活」的問題,並且自以為合理地說,「我們一樣」。這是一種明顯地拉攏,以表明自己與朱莉亞娜是一樣的,是親近的。然而可惜的是,他完全不了解朱莉亞娜的痛苦,即便她已經將自己的痛苦與害怕最後都告訴了他,他也不能理解,他只是傾聽並且或許正在思考該怎樣才能最終地得到這個女人(肉體)。所以,當朱莉亞娜趴在世界地圖前問這個世界究竟有沒有好地方的時候,科拉多卻貼在她的身後,把手漸漸地摸上了她裸露的脖子。他在實在無法應答朱莉亞娜的問題時,只能說,「我們都受過折磨,多少而已,我們需要幫助」這樣籠統的應和是另一種敷衍。在肉體的滿足未實現前,他還能忍耐和敷衍。但是當他強行佔有了迷茫中的朱莉亞娜後(非常無恥),他便露出了本相:「朱莉亞娜,你想干什麼?太荒唐!」他口氣生硬並且理直氣壯地呵斥著。可憐的朱莉亞娜站在那面她想塗成藍色(或許象徵著壓抑、冷漠與孤獨)的牆壁前,似乎沒有聽見科拉多的話,其實那個人在她的心中從來就沒有很重要過,重要的是她的丈夫和孩子,他們給她的失望才真正讓她難過。於是,她平靜地對科拉多說:「我完成了一切,去改變現實。我似乎成功了,我已經努力了。有些現實是可怕的,但沒人告訴我。你也幫不了我。」科拉多聽後氣憤地離開了,這段戀情隨著肉體佔有的完成,在男性心中終於可以圓滿地畫一個結。但是,他最大的失敗是,這個女人從來就沒有被他的意志征服過,這個女人的痛苦與深刻,只會使他在鏡頭前更加的膚淺而可笑。
表現在身體上的斥力,成為視覺上的一種極為不和諧。比如當丈夫烏戈在抱朱莉亞娜的時候,朱莉亞娜的身體是冷淡而略帶拒斥的。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和科拉多在賓館中的情景。當朱莉亞娜顫抖地跪在床邊說著「我害怕。街道、工廠、顏色,怕人們和一切」時,科拉多立刻趁勢抱住她。或許他以為擁抱與性愛就可以解決一個女人內心的恐懼與焦慮,給她需要的安全。可是導演展現給我們的並不是那個女人的滿足,而是加倍的恐懼。朱莉亞娜被科拉多抱著、壓著、吻著,但她的姿勢卻因為緊張和痛苦而扭曲,手臂外拐,手指屈張,像是沙漠中的仙人掌,十分恐怖。她以為那個男人是愛她的,需要她的,但是她錯了,她又一次被傷害了。

情感的沙漠

朱莉亞娜在排斥的同時,精神上仍然展現著極強的傾向性: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愛與需要。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這一點。
小木屋一段最精彩,朱莉亞娜和她的丈夫以及男男女女幾個朋友一起在小木屋中逗笑調情。他的丈夫伏在一個女人的身旁,把手放在那女人雪白的大腿上,撫摸。朱莉亞娜吃了碗中的蛋,在小屋中投入地跳著艷舞,隨後,她兩次對她的丈夫說:「我想做愛」,「你知道嗎?我真的想做愛」。朱莉亞娜的眼中第一次有了異樣的光彩。可他的丈夫沒有反應,那是一種權利,性的權利。朱莉亞娜感到失落,似乎小木屋也漸漸冷了,越來越冷。女人們的表現最明顯,她們冷(或許不只是身體上的),但她們的男人卻無法解除她們的痛苦,於是,女人們便開始嘗試燒火取暖。這是一種更為實際的方式,或許做愛可以帶來溫暖,但並不能獨立地自主地得到滿足。後來,他們把小屋的紅色木板拆下來,把椅子砸爛,都當作柴禾熱熱鬧鬧地燒了,電影也終於不再沉悶,有了大面積的笑聲和歡呼聲,所有的人似乎都醉了。而那鮮紅色(或許象徵一種原始的熱情與渴望)的木板,就像人們的愛情一樣,在功利而直接的取暖過程中,化為灰燼。
影片中,朱莉亞娜的兒子也與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朱莉亞娜到旅館找科拉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兒子假裝生病站不起來,對母親冷淡而漠然。朱莉亞娜一進門,科拉多就問:「你兒子呢?」 朱莉亞娜站在門口失魂落魄地說:「他很好。他不需要我,我需要他。」多麼可憐的母親。所有令她不安的東西都是孩子認為有趣的,所有託付給孩子和丈夫的愛都只能在虛無的空中的漂浮,他們是另一個世界的熟悉的人又或者是同一個世界的陌生人。
朱莉亞娜從理性的丈夫逃到不能體諒愛護她的孩子身邊,又從孩子逃到自以為愛她的科拉多的身邊,從科拉多的寓所,她再一次驚慌逃離。這一次,她無路可走了,她在黑暗中失去了光明與方向。她走到一艘輪船前,對著一個陌生的船員(也就是對著觀眾),說出了作為一個女性內心真正的失落——
「我決定不了。我不是一個單身女人,但我總是感到孤獨。
不,不關我丈夫的事。我是指我的身體感到孤獨。
我一直很痛苦,但是……我要忘記它們。
我必須想到發生的這一切,就是我的生活。」
鏡頭中的朱莉亞娜在一片深藍色的背景映襯下,瘦弱而無助。在情感的荒漠中,她如同行將枯死的小樹。而影片的結尾似乎又在暗示她的「回歸」,這體現在她和孩子的對話上。孩子指著煙囪問:「為什麼煙是黃色的?」 朱莉亞娜說:「因為有毒。」孩子又說:「飛過的小鳥都死了。」答:「但是現在小鳥知道了,它們不會再飛過去了。走吧。」 朱莉亞娜領著孩子走開了,她又穿上了或許象徵重生的綠色外套。但是,她真的可以像鳥兒那樣解決自己的問題嗎?她可以在知道「有毒」之後逃離嗎?她是成功地逃離了還是無奈地被湮沒了?顯然,導演在影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開放的收筆。或許,影片沒有結尾會更好,因為,在現實中,我們確實不會總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對於女性,更是如此。女性的生存,是一種脅迫,一種擠壓,一種將女性的血肉之軀變為釘死的蝴蝶的文明暴行。
我們哪也逃不掉,我們只能忍受。要麼,把它忘掉,要麼,就在紅色沙漠中走向瘋狂。

希望能幫到你

❹ 紅色沙漠高清完整版電影

紅色沙漠.Il.Deserto.Rosso.1964.BD.CC.MiniSD-TLF.mkv

❺ 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

1942年,他與羅伯托·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合作寫出《飛行員的歸來》(Un pilota ritorna)的劇本,也在Enrico Fulchignoni的電影《I e Foscari》之中擔任助理導演。1943年,安東尼奧尼去法國協助馬賽爾·卡爾內拍攝《夜來惡魔》(Les Visiteurs soir,又譯為《夜間訪客》或《夜間來客》)。安東尼奧尼在1940年代開始拍攝短片,《波河的人們》(Gente del Po)是說在波河貧窮漁夫的故事(安東尼奧尼自1943年到1947年在波河工作)。這些短片是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的風格,有著對當地居民的生活作半紀錄片的研究。
然而,安東尼奧尼的第一部長片《愛情編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譯為《愛情紀錄》、《愛情故事》、《愛的故事》、《愛情紀事錄》或《某種愛的記錄》,1950年)藉由描寫中產階級而逃脫了新寫實主義。他繼續創作一系列的影片:《失敗者》(I Vinti,1953年),是敘說在不同國家(法國、義大利與英國)所發生的青少年犯罪系列故事;《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年)描述一個年輕的電影明星與她的墮落;以及《女朋友》(Le Amiche,1955年)敘述都靈的中產階級婦女。《公路之王》(Il Grido,又譯為《喊叫》、《流浪者》、《吶喊》,1957年 )重新回到工人階級的故事,敘述一個工廠的工人和他的女兒。每一個故事都與社會異化(social alienation)相關。

1972年,在《無限春光在險峰》與《過客》之間,安東尼奧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邀請,在文革結束之後訪問中國。他拍了紀錄片《中國》(Chung Kuo - Cina),但是該片卻被中國當局以「反華」與「反共」為理由嚴厲譴責。這部紀錄片在中國的第一次放映是2004年11月25日在北京,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一個紀念安東尼奧尼貢獻的影展之中。

1980年,安東尼奧尼拍了《奧伯瓦爾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這是一部在色彩電子處理上的實驗:先用電視攝影機拍攝(使用625線、50圖場的格式),再轉成膠卷,跟一般直接用膠卷底片拍攝的手法不同。這也是首度用電視攝影機(video)拍攝一部長片,可說是數位電影的先鋒。該片由時常與安東尼奧尼合作的女星莫妮卡·維蒂(Monica Vitti)主演,改編自尚·科克托(Jean Cocteau)的故事《雙頭鷹之死》(L'aigle à deux têtes)(尚·科克托於1948年拍過同名電影《雙頭鷹之死》)。
電影《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年 )在義大利拍攝,主題又再次處理三部曲系列的相同議題。
1985年,安東尼奧尼中風,讓他半身癱瘓,無法言語。然而,他繼續拍片,包括與文.溫德斯(Wim Wenders)合拍的《雲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譯為《在雲端上的情與欲》,1995年),將他的四個短篇故事改編搬上銀幕。文.溫德斯擔任候補導演,並負責拍攝四段影片中的橋段。這部影片在威尼斯影展中與《三輪車夫》(Cyclo)同時獲得影評人費比西獎(FIPRESCI Prize)。
同年,他獲得美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給他的是傑克·尼科爾森。數月之後,小金人被夜賊偷走,後來又被償還。在這之前,他曾因《春光乍現》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與最佳劇本獎。
安東尼奧尼最後一部電影,是在他90多歲時拍的,是一部電電視系列劇(anthology film)《愛神》(Eros,2004年)的其中一段〈欲〉(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本片製作的原始動機是向安東尼奧尼致敬,最終由三部短片構成;公開表明深受安東尼奧尼影響的導演王家衛和史蒂文·索德伯格各拍了一段,加上安東尼奧尼自己的注腳。這個短片集是由許多朦朧的構圖與卡耶塔諾·維羅索(Caetano Veloso)所作曲並演唱的歌曲〈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所架構而成。
這部影片的美國DVD發行時包含了安東尼奧尼另一部在2004年拍的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
安東尼奧尼於2007年7月30日逝世於羅馬,享年94歲,另一個偉大的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也在同一天過世。安東尼奧尼的遺體目前放置在羅馬市政府,直到2007年8月2日的喪禮。市政府也在靈堂設了大螢幕呈現安東尼奧尼黑白的連續畫面,包括了影片的背景與後台。

電影歷史學家弗吉尼亞·萊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敘述安東尼奧尼對於世界的觀點,是一種「後馬克思主義(postreligious Marxism)與存在主義知識份子」的方式。[10] 安東尼奧尼在戛納的一段致詞說到關於《情事》(L'Avventura,1960年)。他說在這個理性與科學的現代世代,人類始終藉由著「苛刻且死板的道德被認為且承擔了懦弱與全然的怠惰」存活。他說電影能夠洞悉矛盾-我們非常仔細的去審視那些道德看法,我們細心研究且分析他們直到筋疲力盡。我們有能力作,但我們沒有能力去發現新的方式。[11]九年後他在一個訪談上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說,他蹭恨道德這個字:當人變得安於自然,當精神空間變成他真正的背景,這些字和看法(指道德)將會失去它們的意義,而且我們也不再需要使用它們。
因此,安東尼奧尼電影當中循環的主題之一,就是忍受倦怠(ennui)的主角們的生活除了聲色之娛的滿足或物質財富的追求之外,皆空虛且毫無目標。電影史家大衛·鮑得威爾(David Bordwell)寫說,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假期、派對、以及藝術的消遣追求,都無法掩飾主角目標與情感的缺乏。性行為是隨意的誘惑,且主角不惜任何代價地追求財富。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傾向於省略情節與對話,且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徘徊特定的境景,例如在《過客》(Professione: reporter,1975年) 中十分鍾的長鏡頭,或者在《慾海含羞花》(L'Eclisse,1962年)中莫妮卡·維蒂(Monica Vitti)好奇的瞪著電子看板,搭配著環境音與電路當啷聲。弗吉尼亞·萊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是如此解釋他的風格的:
「...攝影機放置在中景遠比特寫多,頻繁地緩慢移動,鏡頭容許藉由著剪接以延長連續性。如此一來每個畫面會更復雜,比一般較小環境被構築的那種風格,能夠乘載更多的資訊…在安東尼奧尼的作品中我們必須詳細的了解他的畫面,他迫使我們所有的注意力藉由著持續的鏡頭,直到鏡頭被剪斷...」
安東尼奧尼也被受矚目,因其在他的電影風格中開發了色彩為重要的表現元素,特別在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片中。

大衛·鮑得威爾(David Bordwell)認為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在藝術電影有巨大的影響力:「比起其他導演,他更能鼓勵電影工作者去探索簡約風格且開放結局的敘事方式」。
安東尼奧尼的簡約風格與無目的的角色並不被所有的評論者所欣賞。英格瑪·伯格曼曾說他欣賞一部分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因為影片中不帶感情且有時帶有朦朧的特質。然而當他想到《春光乍現》與《夜》時,他稱安東尼奧尼其他的電影很無聊,並說他不了解為什麼安東尼奧尼這么受尊敬。

❻ 紅色沙漠高清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FVL0k9ODvsLH9opzNjxD4w

提取碼:bi0h

《紅色沙漠》是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於1964年拍攝的劇情片,由莫尼卡·維蒂、理查德·哈里斯主演。影片講述了現代工業文明之下一個名為吉蓮娜的女子的精神狀態和混亂的內心。

❼ 《紅色沙漠》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紅色沙漠》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9EKCS1Wsf32sTodX-o68Jw

提取碼:1gc8
《紅色沙漠》
導演: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編劇: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托尼諾·格拉
主演: 莫尼卡·維蒂、理查德·哈里斯、Carlo Chionetti、Xenia Valderi、里塔·勒努瓦、Lili Rheims、Aldo Grotti、Valerio Bartoleschi、Emanuela Pala Carboni、Bruno Borghi、Beppe Conti、Giulio Cotignoli、Giovanni Lolli、Hiram Mino Madonia、Giuliano Missirini、Ivo Scherpiani、布魯諾·希皮約勒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土耳其語
上映日期: 1964-10-29(義大利)
片長: 117分鍾
又名: 紅色荒漠、Red Desert
義大利北部工業城市拉文納,無處不在的工廠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涼的郊外、冷清的街道,一片人間煉獄的模樣。遠處,一個身著綠衣的年輕女子,在巨型高聳的煙囪和吞吐著迷霧的管道中駐足。在這污濁荒廢之地,她顯得煩躁不安又神思恍惚。原來這個略顯神經質的女人朱莉安娜(莫尼卡·維蒂 Monica Vitti飾)的丈夫正是這家冶煉廠的經理烏戈(卡洛·吉奧內蒂 Carlo Chionetti飾)。烏戈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同事科拉德·澤勒(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飾)。兩人相互吸引,朱莉安娜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與澤勒發生了肉體關系。漸漸地,她發覺自己已經難以同丈夫和兒子恢復以往的親密感情。澤勒對她的感情,也依舊無法撫慰她寂寞的心靈。這條淌滿血的紅色沙漠,是機器工業時代將人性摧殘得無以復加的血淋淋的荒漠。
這部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安東尼奧尼執導的他第一部彩色片《紅色沙漠》,榮獲1964年第2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影片用極為大膽的色彩,描繪出一副野蠻的工業社會對人類精神的壓抑和異化之景。作品簡化甚至舍棄敘事和戲劇沖突,使得影片得到兩極化的評價。


❽ 人們常說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是什麼

《紅色沙漠》

相關介紹:

1964年安東尼奧尼執導了他的第一部彩色片《紅色沙漠》並獲得威尼斯金獅獎。在這部影片中,安東尼奧尼創造性的運用色彩作為影片的一個元素,用色彩和調子來傳達人物情緒,營造影片氛圍。權威的《電影筆記》認為,《紅色沙漠》問世後,電影世界才算有了真正的彩色電影。

(8)紅色沙漠電影刪減鏡頭有哪些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影片講述了現代工業文明之下一個名為吉蓮娜的女子的精神狀態和混亂的內心。女人和她的丈夫共同生活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工業城市,丈夫是一個大型企業的經理,這座城市的上空常常是煙霧籠罩,這使女人感到非常郁悶,整天焦躁不安而且神情恍惚。

而女人的反常似乎只是因為在一次車禍中受到了驚嚇。時間長了,女人發現以前同丈夫和兒子之間的那份親密再也不可能存在了,那位丈夫的同事對她的感情也無法撫慰她寂寞的心靈。

女人想找到理解,找到感情,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在這樣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豐富的物質生活里,女人徹底的迷失了,內心空虛孤獨猶如一片荒蕪的沙漠。

❾ 求紅色沙漠Ildesertorosso(1964)的高清百度雲資源鏈接,求免費分享

《紅色沙漠》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IMJpbxe3c_fMEPjv7IlgYQ

提取碼:i9dn

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編劇: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托尼諾·格拉

主演:莫尼卡·維蒂/理查德·哈里斯/CarloChionetti/XeniaValderi/里塔·勒努瓦/LiliRheims/AldoGrotti/ValerioBartoleschi/EmanuelaPalaCarboni/BrunoBorghi/BeppeConti/GiulioCotignoli/GiovanniLolli/HiramMinoMadonia/GiulianoMissirini/IvoScherpiani/布魯諾·希皮約勒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法國

語言:義大利語/土耳其語

上映日期:1964-10-29(義大利)

片長:117分鍾

又名:紅色荒漠/RedDesert

義大利北部工業城市拉文納,無處不在的工廠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涼的郊外、冷清的街道,一片人間煉獄的模樣。遠處,一個身著綠衣的年輕女子,在巨型高聳的煙囪和吞吐著迷霧的管道中駐足。在這污濁荒廢之地,她顯得煩躁不安又神思恍惚。原來這個略顯神經質的女人朱莉安娜(莫尼卡·維蒂MonicaVitti飾)的丈夫正是這家冶煉廠的經理烏戈(卡洛·吉奧內蒂CarloChionetti飾)。烏戈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同事科拉德·澤勒(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Harris飾)。兩人相互吸引,朱莉安娜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與澤勒發生了肉體關系。漸漸地,她發覺自己已經難以同丈夫和兒子恢復以往的親密感情。澤勒對她的感情,也依舊無法撫慰她寂寞的心靈。這條淌滿血的紅色沙漠,是機器工業時代將人性摧殘得無以復加的血淋淋的荒漠。這部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安東尼奧尼執導的他第一部彩色片《紅色沙漠》,榮獲1964年第2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影片用極為大膽的色彩,描繪出一副野蠻的工業社會對人類精神的壓抑和異化之景。作品簡化甚至舍棄敘事和戲劇沖突,使得影片得到兩極化的評價。

❿ 下列哪部電影的內容中,隱喻過教會控制電影的這段歷史a雨中曲 b紅色沙漠 c藝術家 d天堂電影院

答案是D,《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隱喻過教會控制電影的這段歷史。這部電影的劇情中表現了在40年代的義大利小鎮上,電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經由牧師檢查,把認為觀眾不宜的鏡頭(比如接吻戲)嚴格地剪掉之後,才可以放映。

(10)紅色沙漠電影刪減鏡頭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堂電影院》是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主演的故事片,該片講述了由薩瓦特利·卡西歐扮演的多多,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該片獲1990年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影片所講述的是一個成長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費多則是「天堂樂園戲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的感情。放映師所扮演的是個引領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帶領著多多成長。在他死後,他留給多多一盒膠卷,重新串連起多多遺失了三十年的回憶與情感。

閱讀全文

與紅色沙漠電影刪減鏡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曼玉曾志偉演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0
富春山居圖電影怎麼 瀏覽:145
重啟之極海聽雷電影免費看 瀏覽:897
放牛引水怪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640
我和我的家鄉哪部電影好看 瀏覽:867
聖丹斯電影節如何參賽 瀏覽:483
私人影院電影怎麼下載 瀏覽:124
六欲天電影好看站 瀏覽:579
抖音上傳電影怎麼弄全屏 瀏覽:595
2019年好看國產電影 瀏覽:434
有個什麼電影叫做世界 瀏覽:561
狼狽電影多少分鍾 瀏覽:569
好看歐美愛情的電影推薦 瀏覽:640
都有哪些抗戰電影老電影 瀏覽:807
上海電影院怎麼買票 瀏覽:372
vip好看的電影 瀏覽:17
黃曉明在法國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44
愛情公寓免費完整電影版 瀏覽:705
最新美漫英雄電影有哪些 瀏覽:972
電影聯盟免費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