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法瓦德可汗有哪些電影

法瓦德可汗有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15 03:32:02

㈠ 誰知道印度電影灰姑娘裡面男主角叫什麼名字

法瓦德·汗
法瓦德·汗(Fawad Afzal Khan,1981 NOV—)是巴基斯坦最受歡迎的男演員。同時也是一名模特和歌手。2001年開始參演電視劇,2007年出演《Khuda Kay Liye》,因其卓越的表演使他家喻戶曉。2014年進軍寶萊塢拍攝了迪士尼浪漫喜劇片《khoobsurat》 (皇室奇遇記 也就是灰姑娘)並於2015年獲得了印度最高頒獎典禮Filmfare Awards[3] 的Best Male Debut(最佳新人獎)。值得一提的是,該獎項的第一位得主是阿米爾·汗。

http://ke..com/item/法瓦德·汗

㈡ 古代皇帝有哪些稱呼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於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註:「先後,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雲:「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註:「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註:「先公,先君也。」 19、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後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後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後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後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後: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後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後。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聖、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聖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乗。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後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後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後,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於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後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 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後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於鮮卑族。 69、單於: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於。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後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後主:後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後主。如南朝陳後主、五代李後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㈢ 一個小男孩和一隻黑豹被老虎追殺的電影名字

電影為《奇幻森林》。該片於2016年4月15日在中國內地、美國同步上映。

拓展資料

《奇幻森林》是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動畫片,由喬恩·費儒執導,尼爾·塞西領銜主演,本·金斯利、伊德瑞斯·艾爾巴、露皮塔·尼永奧、斯嘉麗·約翰遜、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克里斯托弗·沃肯聯合配音。《奇幻森林》根據1967年迪士尼動畫片《森林王子》改編,講述了狼群養大的人類小男孩毛克利,被逼迫放棄賴以為生的森林之家,踏上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冒險的故事。

參考資料網路 奇幻森林

㈣ 和《生死阻擊》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類似的有:美國狙擊手、女狙擊手、狙擊電話亭、雙狙人123、一號通緝令、狙擊精英:重裝上陣、烈血軍魂/最後一顆子彈、神槍手、狙擊手:幽靈射手等。

一、《美國狙擊手》

克里斯·凱爾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奧德薩人,美軍海豹部隊狙擊手,曾四次前往伊拉克參戰,這期間他共射殺160名敵人,有美國「最致命的神射手」稱號。在2008年,凱爾從2100碼(1920米)遠距離外,以狙擊步槍用一發子彈擊斃敵人;這是凱爾最著名的戰績。

二、《女狙擊手》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

三、《狙擊精英:重裝上陣》

傳奇狙擊手托馬斯·貝克特之子、美國海軍陸戰隊布蘭登·貝克特中士受命與戰友們從阿富汗前往非洲剛果,對那裡的政府軍進行培訓以使其能夠反擊叛軍。

上峰為了撤出滯留剛果邊境的白人植物園主,派遣貝克特等人深入叛軍盤踞的邊境,貝克特一行在見到植物園主後遭遇叛軍狙擊手襲擊,戰友全部陣亡,貝克特被獵人馬丁救出,僥幸逃生。

四、《烈血軍魂/最後一顆子彈》

澳軍在婆羅州受到日軍瘋狂自殺式襲擊,經過連番激戰,雙方皆傷亡殆盡,只有一名年輕的澳大利亞士兵史丹利和日軍頭號狙擊手山川僥幸生存。但兩個狙擊手為了家仇國恨,旋即又展開一場比槍法,比耐力,比心理的困獸之戰。最後,兩人都只剩下一發子彈。究竟誰會取得最後勝利?

五、《狙擊手:幽靈射手》

精英狙擊手布蘭登·貝克特(查德·邁克爾·柯林斯)和理查德·米勒(比利·贊恩)負責保護一個重要目標。在與敵人戰斗時被未知目標射擊,誰知道了他們的確切位置? 誰與敵人有聯系?誰與敵人達成了秘密的交易? 誰是幕後黑手?

㈤ 皇帝的稱呼有哪些

1、大家:宮中近臣或後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3、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4、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後成皇帝的尊稱。

5、 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6、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㈥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皇帝有哪些

劉邦:高祖出身農家,早年當過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曾在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服徭役。秦末,為沛縣泗水亭長。送本縣刑徒往驪山(今臨潼東南),因途中一些刑徒陸續逃亡,就釋放其餘刑徒,自匿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反秦。是年九月,受蕭何、曹參等擁戴下,聚眾沛縣反秦,稱沛公,聚兵3000人。第二年四月,投項梁,屢與項羽協同作戰。項梁死,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後九月,奉令收集陳勝、項梁散卒西向攻秦。僅率數千人自碭郡出發,轉戰半年,兵始逾萬。三年七月,克宛城(今南陽)。自此攻撫兼施,順利挺進至灞上(今西安東南)。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陽,滅秦(見秦末農民戰爭)。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主力決戰巨鹿時,劉邦受楚懷王(熊心)的派遣,帶領所部向關中挺進。他迫降宛城,攻佔武關,於公元前206年十月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分兵把關,欲為關中王。因此受到人民的歡迎。

★楚漢戰爭

項羽擊潰秦軍主力後,也引兵入關。 聽說劉邦已定關中,項羽大怒,進駐鴻門,欲攻劉邦。十二月,見項羽擁40萬大軍入關,慮及實力懸殊,乃委屈求全,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至鴻門(今臨潼東北)謝過,項羽謀士范增策劃在宴會上刺殺劉邦未成,此是謂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此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率軍東出,八月,回兵復取關中。二年三月,進至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聲討項羽殺害楚懷王之罪,發動楚漢戰爭。四月,大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其後,親率主力扼守戰略要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滎陽西北),與項羽抗爭兩年余,最終迫使項羽訂鴻溝之盟。五年十二月,圍殲楚軍於垓下(今河南鹿邑東,一說安徽靈璧東南),統一天下。二月即皇帝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漢朝。

據《史記]記載,劉邦原只是個市井無賴,平時好吃懶做,愛說大話,貪酒好色,常借錢不還。但當秦末大亂之際,劉邦奮起草莽,提三尺劍取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起於社會下層的皇帝,驍勇無敵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敗在他的手裡,韓信、彭越、英布等一代英傑,先是為其驅使,效命戰場,功成之後,兔死狗烹,又一一喪命於其刀下。

曾與諸將論楚漢戰爭得失,認為自己之所以獲勝,主要在於重用張良、韓信、蕭何。為帝七載,屢次親征,陸續平定燕王臧荼、楚將利幾、韓王信、陽夏侯陳豨、淮南王英布、燕王盧綰等反叛,並剿滅韓信、彭越兩大功臣。以和親之策結好匈奴,對南越割據政權實行安撫,重視農耕,休兵養民,使社會趨向安定、發展。

曾作《大風歌》,乃千古絕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位政績】

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干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占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於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劉邦年輕時放盪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他命蕭何重新制訂律令,即「漢律九章」。劉邦晚年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疏遠呂後,幾次想廢黜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對,只好作罷。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而逝世。

【漢朝大一統的的歷史意義】
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劉備: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官職:皇帝 皇叔 左將軍 宜城亭侯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漢昭烈帝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武器:雙股劍

桃園結義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後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生平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十五歲時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並與公孫瓚結為好友。

184年,黃巾民變爆發,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劉備組織起義兵,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後因不滿因公到來的督郵行事,將其捉拿,又痛打一頓,然後棄官逃亡。

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毋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賊戰斗有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190年,再被任為高唐縣尉、縣令,更加入了討伐董卓戰役。不久,被賊兵打敗,投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與田楷一同防禦袁紹,因功被封為平原縣令、平原相。

194年,曹操攻打陶謙,陶謙求救於田楷,田楷帶同劉備一起前往相救並擊退曹軍,陶謙特意送四千丹楊兵給劉備,劉備便依附陶謙,屯於小沛,並被表為豫州刺史。194年,陶謙病死,麋竺、陳登迎劉備入主徐州。後被朝廷拜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195年,被曹操打敗的呂布來投,劉備准他屯於小沛。

第二年,袁術攻打劉備,劉備迎擊,但呂布乘機偷襲下邳,劉備惟有改駐海西,途中打敗了楊奉、韓暹、冠徐、揚閑等人。後來呂布迎回劉備,還其妻子,准他屯小沛,不久又聚合萬余兵。呂布感到危險,出兵攻打小沛,劉備敗走,投奔曹操。後曾想再占回小沛,但被高順所敗。198年,劉備跟隨曹操成功消滅呂布。後還許昌,劉備被表為左將軍,曹操對其禮遇有嘉,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漢獻帝因不滿曹操,令其岳父董承帶詔要誅殺曹操,劉備也加入行動,日常在家種菜,減小曹操的壓力。一日,曹操宴請劉備,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聽後,嚇得筷子也跌了,此時剛好打雷,劉備便對曹操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術想北投袁紹,曹操便派劉備攻擊袁術,但軍未到,袁術已病死。

199年,劉備乘機占據下邳,並殺死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一方面派遣孫干與袁紹連合,並再連同多個地方勢力起兵反曹。曹操曾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但不成功。200年,董承事敗被殺,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大敗,曹操虜獲劉備妻子,及生擒關羽。

劉備逃至青州,青州刺史袁譚親自迎接,並報知袁紹,袁紹也親到鄴城外迎接。待了一個多月後,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會。不久,曹操與袁紹於發生戰爭,汝南黃巾余軍劉辟等向應袁紹叛曹。袁紹便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劉備惟有還軍袁紹。劉備正想離開袁紹,便說服袁紹應南連劉表。袁紹派劉備再到汝南與龔都會合。曹操再派蔡陽攻擊劉備,為劉備所殺。

201年,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的曹操南攻汝南,劉備敗走棄城,並派麋竺、孫干與劉表會面,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准他屯於新野。劉表雖禮待劉備,但對其有所顧忌,而且劉備與荊州很多豪傑結交,所以對他不甚信用,也不接受其北伐意見。202年,曹將夏侯敦、於禁等南侵至博望,相方對持,劉備設下伏兵,火燒自營偽退,夏侯敦敦等追殺,為伏兵所破。

207年,三顧草蘆請得諸葛亮加入,得出隆中對的戰略方針。208年,曹操南下,8月劉表病卒, 次子劉琮即位,遣使曹操投降。劉備知道曹操南下後,棄樊城南逃。劉琮的人馬及荊州人都跟隨劉備南逃,到達當陽時,已集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十餘里,便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先走,到江陵會合。曹操怕劉備先佔領江陵,派五千精騎追趕,兩軍於當陽的長坂遇上,劉備棄妻子先逃,與大軍失散,幸而於漢津遇上關羽船隊,與劉表長子劉琦的萬餘人,一起逃到夏口。剛好魯肅來探聽消息,劉備便派諸葛亮出使孫權,與孫權結盟,並與孫權將領周瑜、程普的部隊戰於烏林,大破敵軍。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又征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武陵太守金玄被劉備攻劫死,降者疑為其部下。雷緒也率部曲數萬口人投效。後劉琦病死,諸將推舉劉備為荊州牧,孫權也將其妹嫁給劉備。211年,益州牧劉璋為防衛曹操進攻益州,接受張松建議,邀請劉備入蜀幫忙。派法正帶四千人及巨款送給劉備,劉備便親自率軍入蜀。到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張松、法正及龐統都提議劉備可乘機殺了劉璋,但劉備不從。劉璋推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璋配給劉備士兵,令他攻擊張魯,但劉備卻未有出兵,而是收買民心。

212年,劉備要求劉璋借兵、借糧還軍荊州,援助孫權,但劉璋只給他一半。而劉璋又發現部下張松私通劉備取蜀,雙方決裂。劉備斬殺楊懷,進逼劉璋,劉�、冷苞、張任、鄧賢等堅守涪城對抗劉備,但被攻克。攻至綿竹關,守將李嚴投降。214年,於雒城被劉循擋攻勢,戰事長達一年,幸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援助,最終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主。215年,孫劉開始爭奪荊州,最後決定將其平分,但雙方關系已經惡化。

217年,劉備率軍北上,並於219年夏天,占據漢中,自稱漢中王,同時佔領上庸。同一年冬天,關羽被孫權所殺,相方正式決裂。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劉備也於第二年自立為帝,建立蜀漢。221年,劉備稱為關羽報仇,發兵東吳,但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與李嚴。於223年4月病死,謚號為昭烈帝,5月,將屍首由永安運返成都,八月下葬。

劉備現有兩個墳墓。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特徵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172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少時的劉備已夢想有日能坐天子的車。劉備雖然有仁德,但他也是有一個野心的群雄。如劉備住在荊州數年,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到廁所時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四處、身不離鞍,但現在征戰不在,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家庭

祖父

* 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 劉弘,東漢末年官吏。



* 昭烈皇後,甘氏,沛人,劉禪生母,曾於長阪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謚皇思夫人,後再追謚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

* 麋夫人,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錄。

* 穆皇後,吳氏,吳壹之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後。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後,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後因不援助關羽而令他被擒殺,劉備將他問罪,賜死。

* 劉禪,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

* 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謚為悼王。



* 劉璇,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被劉禪逐出宮,蜀亡後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胤,劉理長子,封為哀王。十九歲卒。

*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曾孫

* 劉承,劉胤之子,封為殤王,二十歲卒。

* 劉玄,劉永之孫,蜀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元:「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三國志先主傳》中對劉備的描述: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備語錄:

劉備脫孤時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曹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劉備(161~223)

中國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 。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朝皇室疏宗。早年販履織席為業 ,好交結豪俠。靈帝末年,從官府進行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任安喜尉。後投靠公孫瓚。徐州牧陶謙為曹操所攻,備率兵相救,陶謙死,劉備據其遺命,代為徐州牧。與盤踞壽春的袁術相拒,為另一軍閥呂布所乘,敗歸曹操。很為曹操看重 。因謀殺曹操事泄,逃到徐州,統眾數萬人。建安五年(200),被曹操擊破,往依袁紹。官渡之戰後南奔劉表。因聲望日高,劉表對他有所防備。十三年,曹操南伐,劉表去世,子劉琮降。劉備逃至夏口,採納諸葛亮之議,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見赤壁之戰),據有荊州之地。十六年,率軍數萬人應益州牧劉璋之請,西入蜀。後劉備攻下成都,推翻劉璋統治,奪得益州。二十四年,擊斬曹操大將夏侯淵,曹操率軍親征,無功而還。劉備遂佔領漢中,為漢中王。同年 ,關羽被殺,荊州為孫權奪去。蜀國規模自此基本確定。
劉備知人善任,有名將關羽、張飛為左右手;自得諸葛亮,信任專一,言聽計從,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狹民少的蜀地,開創與魏、吳鼎立局面。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都成都。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因戰略錯誤,且相持七八個月,蜀軍疲憊,士氣低落,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 ,損失慘重。劉備逃歸白帝城。第二年病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不久卒。
劉秀:中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公元25~57年在位。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劉演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此後,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立劉秀為蕭王,派使者召他去長安。耿弇對劉秀說:「如今劉玄當皇帝,山東(指崤山以東)諸將各干各的,劉玄的皇親國戚在長安橫行霸道,百姓反而懷念王莽,由此可見劉玄必敗。應當由您來定天下。」劉秀很欣賞這一建議,於是托詞河北未平而不去長安,從此同劉玄分手。隨後,耿弇協助劉秀鎮壓銅馬、青犢等農民起義軍。劉秀稱帝後,授建威大將軍、封好疇侯,率部擊敗鄧奉、延岑等割據勢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請求攻齊,並保證平齊。五年,奉命討伐齊地的張步。以劇縣(今山東昌樂西)為都城的張步命其將費邑率軍駐歷下(今山東濟南),分一部駐祝阿(今濟南西),在泰山至鍾城(今泰山北)一線列營數十,准備迎擊耿弇。耿弇避開張步的泰山防線,渡過黃河,進攻祝阿,破城前網開一面,讓守軍逃向鍾城。鍾城守軍也跟著潰逃,費邑命其弟費敢退守巨里(今屬濟南)。耿弇兵臨巨里城下,命令加緊准備攻城器械,揚言三日後攻下巨里。又在從歷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設伏兵,准備圍城打援。三日後,費邑果然來援。耿弇聞訊大喜,率部居高臨下襲擊援軍,陣斬費邑,取其首級向巨里城內示威。費敢及其部屬嚇得棄城逃歸劇縣。耿弇將守軍四十餘營壘全部攻佔。張步令其弟張藍率精兵兩萬守西安(今山東淄博東北),另派萬餘人守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耿弇進軍西安和臨淄之間的畫中。西安城小而堅,臨淄大而難守。耿弇揚言五日後攻西安,到時卻突然襲擊臨淄,半日而下。張藍棄西安而撤回劇縣。張步見臨淄一失,劇縣難守,便集中 20萬軍隊進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穩,收復臨淄。耿弇聞訊後上書已到達魯(今山東曲阜)的光武帝說:「臣據臨淄,深溝高壘。張步從劇縣來攻,疲勞飢渴。欲進,誘而攻之,欲去,隨而擊之。臣依營而戰,精銳百倍,以逸待勞,以實擊虛,旬日之間,步首可獲。」隨即派一支部隊到淄河引誘張步來攻。張步追至臨淄東門外,耿弇乘其與守軍激戰時,自率精兵側擊張步營壘,予以重創。戰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揮刀斷矢,繼續戰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張步要撤,事先設伏兵於張步的退路,掩殺張步軍,一直追到鉅洋水(今山東壽光西)。此時,光武帝來到前線慰勞,大會群臣說:「過去韓信破歷下,現在耿將軍攻祝阿,這都是齊地的西面,功勞相當。但韓信襲擊已降,耿將軍獨拔勁敵,其功又難於韓信。三年前耿將軍就下此決心,可謂有志者事竟成。」會後,耿弇繼續追擊張步,迫使張率10萬人投降。耿弇戰功卓著,先後攻克46郡300餘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建武六年統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後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

善於識人的光武帝將運籌帷幄的鄧禹比喻成張良,將秉公執法、長期鎮守後方的寇恂比喻成蕭何,將性格剛毅、文武雙全的賈復比喻成曹參,將忠勇無敵與殺罰果斷的吳漢比喻成周勃,而在他心中,功高蓋主的戰神將軍韓信的位置非耿弇莫屬了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台,最後總攬於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許可權和地位。又令全國共並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後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他統治的時期,史稱中興。

建武十五年,劉秀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全國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對於農民的反抗斗爭是進行分化和鎮壓,對於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十幾名郡守之後,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布圖讖於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

------------------------------

統一政權的重建

東漢政權建立後,立即出動大軍渡河南征。首先是掃盪更始政權在各地的殘余勢力,然後集中主力鎮壓赤眉軍。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陽。這年十月,劉秀由河北至洛陽,遂定都於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鄧禹率部到達關中地區,趁赤眉軍撤離長安到扶風(今陝西興平)的時機進入長安。不久,赤眉軍復還長安,擊敗鄧禹軍,迫使其撤出關中。但這時赤眉軍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關中地

㈦ 請問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的皇帝有哪些

所有皇帝共494個,第一個是秦始皇,最後一個是溥儀,夏朝時稱王,不是皇帝
中國皇帝(君王)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漢武帝劉徹、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其中雲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和東夏(大真)的君主稱皇帝;南越(呂後時)、於闐(五代時)的君主一度稱皇帝;南越、東越、閩越、東甌、高昌、於闐、吐谷渾、渤海國(大震)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君主稱王;匈奴的君主稱單於;回紇(回鶻)、柔然的君主稱可汗;吐蕃的君主稱贊普。
十六國時期:漢趙、後趙、成漢、前燕、後燕、南燕、前秦、後秦、胡夏9個政權稱皇帝,後涼、北燕2個政權稱天王,前涼、西秦、南涼、北涼、西涼5個半獨立政權稱王。
其中:
漢趙劉淵304年—308年稱漢王;
後趙石勒319年—328年稱趙王,328年—330年稱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稱天王;
成漢李雄304年—306年稱成都王;
前燕慕容皝337年—348年、慕容儁348年—352年稱燕王;
後燕慕容垂384年—386年稱燕王,慕容盛400年—401年、慕容熙401年—407年稱天王;
南燕慕容德398年—400年稱燕王;
前秦苻健351年—352年、苻堅357年—385年稱天王;
後秦姚萇384年—386年稱萬年秦王,姚興399年—416年稱天王;
胡夏赫連勃勃407年—418年稱天王。
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後蜀(934—965,之前是後唐的蜀王)、吳(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吳王,919—927年稱大吳國王)、南唐(937—958,之後是稱國主)、閩(933—945,之前是後梁、後唐的閩王)、南漢(917—971,之前是後梁的南海王)、北漢的君主稱皇帝,吳越、楚、南平3個半獨立政權的君主稱王。
說文曰:「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皇帝之制,始於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稱「朕」,其下皆稱「陛下」。皇帝之言曰「諭」,皇帝之命曰「詔」。滿蒙入主中原,雖得天下,但不法古聖,殺戮甚眾,禮曰:「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人尚如此,況皇帝乎?故以下之表,無滿蒙之君號。至於鮮卑之北魏,雖法中原,但吾無典可考,不敢造次,留此以待後來之君子。
秦 趙氏(皇帝之名由此始)
始皇帝 諱 政
二世皇帝 諱 胡亥
三世皇帝 諱 子嬰
漢 劉氏
太祖高皇帝 諱 邦
孝惠皇帝 諱 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 恆
高宗孝景皇帝 諱 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 徹
孝昭皇帝 諱 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 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 奭
統宗孝成皇帝 諱 驁
孝哀皇帝 諱 欣
元宗孝平皇帝 諱 衎
世祖光武皇帝 諱 秀
顯宗孝明皇帝 諱 庄
肅宗孝章皇帝 諱 炟
穆宗孝和皇帝 諱 肇
孝殤皇帝 諱 隆
恭宗孝安皇帝 諱 祜
敬宗孝順皇帝 諱 保
孝沖皇帝 諱 炳
孝質皇帝 諱 纘
威宗孝桓皇帝 諱 志
孝靈皇帝 諱 宏
孝獻皇帝 諱 協
魏 曹氏
太祖武皇帝 諱 操
祖文皇帝 諱 丕
烈祖明皇帝 諱 睿
邵陵縣公 諱 芳
高貴鄉公 諱 髦
元皇帝 諱 奐
蜀漢 劉氏
昭烈皇帝 諱 備
孝懷皇帝 諱 禪

高祖武烈皇帝 諱 堅
世宗桓皇帝 諱 策
太祖大皇帝 諱 權
會稽王 諱 亮
景皇帝 諱 休
末皇帝 諱 晧
晉 司馬氏
太祖高皇帝 諱 懿
世宗景皇帝 諱 師
太宗文皇帝 諱 昭
世祖武皇帝 諱 炎
孝惠皇帝 諱 衷
孝懷皇帝 諱 熾
孝閔皇帝 諱 鄴
中宗元皇帝 諱 睿
肅宗明皇帝 諱 紹
顯宗成皇帝 諱 衍
康皇帝 諱 岳
孝宗穆皇帝 諱 聃
哀皇帝 諱 丕
廢皇帝 諱 奕
太宗簡文皇帝 諱 昱
烈宗孝武皇帝 諱 曜
安皇帝 諱 德宗
恭皇帝 諱 德文
南朝 宋 劉氏
高祖武皇帝 諱 裕
少帝 諱 義符
太祖文皇帝 諱 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諱 駿
前廢帝 諱 子業
太宗明皇帝 諱 彧
後廢帝 諱 昱
順皇帝 諱 准
南朝 齊 蕭氏
太祖高皇帝 諱 道成
南齊世祖武皇帝諱賾
前廢帝 諱 昭業
後廢帝 諱 昭文
高宗明皇帝 諱 鸞
煬皇帝 諱 寶卷
和皇帝 諱 寶融
南朝 梁 蕭氏
高祖武皇帝 諱 衍
太宗簡文皇帝 諱 綱
元皇帝 諱 繹
敬皇帝 諱 方智
南朝 陳 陳氏
高祖武皇帝 諱 霸先
世祖文皇帝 諱 蒨
廢帝 諱 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諱頊
後主 諱 叔寶
隋 楊氏
高祖文皇帝 諱 堅
煬皇帝 諱 廣
恭皇帝 諱 侑
唐 李氏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諱 淵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諱 世民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諱 治
則天順聖皇後/武周聖神皇帝 諱 曌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諱 顯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諱 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諱 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諱 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諱 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 諱 適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諱 誦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諱 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諱 恆
敬宗睿武昭閔孝皇帝 諱 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諱 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諱 炎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諱 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諱 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諱 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諱 曄
昭宣光烈孝皇帝 諱 祝
宋 趙氏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諱 匡胤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諱炅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諱 恆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諱 禎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 曙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諱 頊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 煦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諱 佶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諱 桓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 構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 諱 昚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諱 敦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諱 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諱 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諱 禥
恭宗懿聖皇帝 諱 顯
端宗裕文昭武閔孝皇帝 諱 昰
金 完顏氏
(1) 金太祖 完顏旻 (本名阿骨打,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顏晟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顏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顏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顏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顏璟 (1189-1208)
(7) 金衛紹王 完顏允濟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顏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顏守緒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234)
元 孛兒只斤氏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統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2年~1320年 (皇慶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無 (泰定帝) 也孫鐵木耳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1328年 泰定
無 (元順帝) 阿里加巴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1368年 (至順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明 朱氏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諱 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諱 允炆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諱 棣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諱 高熾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諱 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諱 祁鎮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諱 祁鈺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諱 見深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諱 佑樘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諱 厚照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諱 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諱 載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諱 翊鈞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諱 常洛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諱 由校
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諱 由檢
安宗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諱 由崧
紹宗襄皇帝 諱 聿鍵
昭宗匡皇帝 諱 由榔
清 愛新覺羅氏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1627年~1643年 (在位17年)天聰/ 崇德 昭陵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順治 孝陵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愛新覺羅永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慶 昌陵
宣宗:愛新覺羅綿寧 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1851年~1861年 (在位11年)咸豐 定陵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光緒 崇陵
恭宗:愛新覺羅溥儀 1909年~1912年(在位3年) 宣統 獻陵
中華帝國 袁氏
洪憲皇帝:袁世凱 1915年~1916年(在位不到1年)洪憲 袁林

閱讀全文

與法瓦德可汗有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盜墓的都有哪些電影 瀏覽:110
婦聯3多久在電影天堂上映 瀏覽:181
優酷錄電影怎麼卡 瀏覽:801
有什麼好看的西遊電影 瀏覽:127
電影陰地講什麼 瀏覽:51
電影院雙人座位怎麼抱 瀏覽:559
好看的阻擊電影 瀏覽:26
又一個演女人在茶室什麼電影 瀏覽:454
關於抗日的少兒電影有哪些 瀏覽:559
2019年6月上映的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449
像殺戮都市3D電影有哪些 瀏覽:148
色戒電影還有什麼內似的好看電影 瀏覽:490
瑞典電影側重什麼 瀏覽:54
沁水電影院怎麼訂票 瀏覽:52
哪吒復活大電影免費 瀏覽:909
宮崎駿電影在線看高清免費 瀏覽:175
怪獸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782
電影仇什麼 瀏覽:955
愛奇藝多久可看上映的電影 瀏覽:558
寶來飆蘭博基尼是什麼電影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