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子牙》爛嗎爛的明明白白
作為很有中國風的神話故事,脫胎於《封神演義》的《姜子牙》被給予了太多的厚望,但如果要拿它作為弘揚中國文化的影視作品,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因為它不夠格,而且無論從原著角度,還是拋開原著的角度,本片都不優秀,甚至存在太多敗筆。以下僅為個人感受,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首先,本人並不排斥顛覆原著,只要顛覆的好,照樣是好電影。比如「美版西遊記」連續劇《荒原》,就等於是對原著的重新解讀,但卻拍出了別樣的韻味;換成之前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也存在顛覆性設計,且不說靈丸和魔丸,單說李靖這個人物和故事原本核心的反抗父權,就已經被顛覆了,但影片還是相當好看。
這種顛覆,要不是在於原著的基礎設計之上,加入新的東西,要不就是直接推倒重建,並通過劇情把重建的信息告訴給觀眾,從而讓觀眾理解這個新世界。可是本片呢,講的是封神之後的事,有些默認觀眾了解原故事的基礎設定,應該是想在這些基礎設定上加入新的元素,但成片內容卻又是完全打破了原基礎設定,還沒給出足夠的解釋也展開,這對於了解或看過《封神演義》的觀眾相當不友好,甚至某些地方也讓人難以沉浸,甚至會給人感覺,導演編劇完全沒看過《封神演義》,就瞎寫胡寫了一通後傳,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避掉容易被打臉的地方,但還是打臉打的生疼。
其次,拋開原著不談,單從一部電影角度來看,最重要的不外乎是人物和劇情,只要人物立得住,劇情不拉胯,哪怕特效稍微差一點,也基本上都能讓人接受,就比如《新白娘子傳奇》,它的特效現在看來就很簡陋,但它好看嗎?好看!太經典了!可惜本片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都很不OK,尤其是人物的動機和邏輯,完全不知所雲。
以下就根據出場的每個人物,來聊聊劇情以及整部電影都失敗在什麼地方,整體敘事依然會和原著進行對比,而後拋棄原著,單聊影片中的重塑。
一、元始天尊與十二金仙
影片最莫名其妙的就是讓元始天尊張口閉口都稱他們為「神」,但無論是元始天尊還是十二金仙,他們都是「仙」啊,編劇是不是完全不了解「神」和「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呢?
我們都說「得道成仙」,由此可見「仙」都是自由的大能,是很高級的存在,應該都聽過「大羅金仙」吧,從沒出現過「大羅金神」吧,「十二金仙」也沒有被稱為「十二金神」吧,所以「仙」的地位按理來說本身是要比「神」更高級的。那「神」又是什麼呢?按照現在的職業劃分,那就是公務員。
按照封神演義的設定,天帝打算招募元始天尊旗下的十二金仙作為天庭的公務員,吃官家飯,做官家事,同樣也被天庭的條條框框限制,但這十二金仙誰又想成為體制內的存在呢,於是便有了封神榜。封神榜是由三清簽署,說白了就是給天帝應聘公務員的應聘書,只不過闡教和截教等都被捲入其中,但他們又都有躲避的策略。
元始天尊帶領的闡教順應天時,助周伐紂,還給了一堆法寶,同時讓十二金仙廣收門徒,讓徒弟代師封神,躲過一劫,還有就是讓一些門人在一些像「九曲黃河陣」中重回肉體凡胎,自然留不在榜上;而通天教主則告訴門人任何事情都不要出山,只要不出山,自然可以避劫,只是他的門人大多和他性子很像,抱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加上申公豹這個從闡教派來的卧底當攪屎棍,自然大部分截教人都難逃最終上榜的命運。另外就是這封神一戰,也給了一些本身沒機會往上爬的凡人,和一些能力不足的仙人,一個上升的渠道,比如十絕陣死的闡教那些人,還有像土行孫這些十二金仙門下弟子等。
所以,當元始天尊自降為「神」時,就真的很違和了。而且整個封神之戰,也變成了是元始天尊挑起來的,這就更讓人覺得莫名奇妙了。
那拋棄原著來看,這個人物又如何呢?
首先,他的人物行為動機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他口口聲聲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拯救蒼生,但問題是狐妖就不屬於蒼生了?為啥一定要滅了狐妖,他們到底是做錯了什麼,還是要做什麼,所以要被滅?完全沒給出相應的解釋啊。或許有人說,就是因為狐妖蘇妲己禍害天下才要如此,但按照故事本身的邏輯,明明就是元始天尊想要誅殺所有狐妖才設的這個局,所以狐狸蘇妲己才開始禍害天下,這因果可不能反啊。
就算妖狐一族真的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元始天尊真的要拯救世人而滅狐妖,但從戰力而言,他一個斧子下去,狐妖集團全滅,為什麼要搞這么多事呢?還非要人類和狐族綁定才下手,這確定不是脫褲子放屁?麻煩導演編劇告訴我們一下確切原因可以嗎?
其次,影片中的封神一戰,其目的到底是什麼?按照它的表達,肯定不是選公務員,那是拯救蒼生嗎?可為什麼整個封神一戰後,反而民不聊生了?影片中小九降生的村落,以及她和姜子牙一路的所見所聞,都暗示這個世界的破敗不堪,那元始天尊到底怎樣拯救蒼生了?他就只是喊喊口號?還是想塑造他就是一個大騙子?而且在狐妖全被鎮壓(影片中經常提到這世間已難有狐妖)的情況下,到底又是什麼導致現在反而更糟糕了?完全沒解釋!在姜子牙斷了天梯之後,突然就國泰民安了,這又是怎麼回事?毀了一個天梯怎麼就讓平民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就算可以說這是元始想要控制三界,所以創造了天梯,才導致三界秩序混亂,但那天梯是凡人上爬之路,而非上面神仙下滑之路吧,他想要管理和統治三界,需要天梯嗎?還是說有了天梯,就有了慾望,所以生靈之間互相競爭,才導致悲劇,所以天梯毀了,就沒有慾望了,萬物都無欲無求了?如果有人能理解的,麻煩告訴我,我真沒從影片中得到任何的答案,連暗示都沒看到。
再者,毀了一個天梯就不能再造一個嗎?而且最後結尾處說元始天尊要去受罰,那他到底是犯了哪些罪過,能不能給些明確的解釋呢!另外這個懲罰和姜子牙整部電影的所作所為到底有什麼關系了,只是因為他打斷天梯就要降罪元始天尊?那到底是因為元始天尊擾亂三界而受罰,還是他教的徒弟毀了天梯而受罰呢?如果是後者的話,說明什麼都沒有改變。別忘了,姜子牙也去受罰了。這一切都感覺太詭異了。
而哪十二金仙在片中就完全是符號化的工具人,沒有任何存在感不說,人物造型也很詭異,一點「仙」的味道也沒有,說是妖魔也不為過,可能這是想表現這些「仙」其實都不是好東西,而刻意做的造型吧。
二、姜子牙與四不像
作為影片中的第一男主,姜子牙的造型十分骨感,尤其是腿與腳比例真的有些滲人,很難想像這么瘦的小腿和腳踝,能夠托起這么大的腳掌。而且從氣質上說,他本身應該是那種成熟穩重的不得志的將軍氣概,完全可以參照《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里昂和《金剛狼3》的羅根,但本片給人的質感就是不會說話、整天扮成熟中二小鮮肉,從氣質上本身就有些怪。
說回正題,影片一直在說姜子牙本應被封神,但只要看過原著都知道,姜子牙絕對沒有被封神!按照原著來說,他沒被封神原因有三,第一是因為慧根不足,能力有限(元始天尊曾經讓他和申公豹進「天書」來看二人心性),不適合成神;第二是因為封神榜是三清敲定,都要有一定能力,而且多一個人都放不進去,姜子牙不過是元始天尊旗下一不夠格的小徒(最多算是元始天尊的信使),本身就被排除在外;第三則是被封神之人必須死過一回,魂歸封神台才能封神,姜子牙根本就沒有真正死透過。而他擁有的打神鞭,也是在封神之後才對那些神有奇效,讓他雖是人類,卻也是眾神之長(元始天尊沒有收回,也算是彌補姜子牙無法成神成仙),之前封神一戰時還只是常規武器而已。
本片對這個設定大刀闊斧進行了修改,不單單讓姜子牙成為了元始天尊的大弟子,還讓他文韜武略強的沒邊,雖然屬於有些魔改了,但在不影響正常劇情下,還算可以接受,可關於他的劇情,真的就沒問題了嗎?
在封神台上,九尾狐威能爆發,姜子牙讓所有人氣定神閑,不要受幻覺蠱惑,下一秒自己就被幻覺迷了心智,這打臉也打的太快了吧;他被貶下凡,在酒館被一群妖怪嘲諷,這些妖怪是有多大心眼才敢如此啊,而且小學生吵架也沒有說話這么弱的吧;同時他在凡間思過,但到底思了什麼完全沒能讓觀眾感受到,按照元始天尊的說法,是讓他不再受妖狐幻術蠱惑,但怎樣才能看破,怎樣才算看破,都沒能給出明確的方向與定位,是真的只靠他自己修煉啊;另外就是為什麼思過的這些年,他的法力會倒退,是思考真相需要消耗法力本源,還是他荒廢了練法?當然,片中有說他的法力被封印了,但為何他還可以使用法術?而且這封印不是元始天尊封印的嗎,怎麼最後他想沖破封印覺醒就能覺醒了?
之後他與小九一路前行,口口聲聲說著「不能救一人,何以救天下」,但卻犧牲掉了四不像和申公豹。哦,原來在他看來,四不像和申公豹都不是「一人」。不過也是,他們一個是寵物,一個是豹子精。但是死了這么多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就是為了解開他的心結?為了他自己得道?為什麼他自己不去死呢?犧牲自我救一人或以救蒼生不是更有B格嗎?感覺他好渣啊!最後他為救小九而法力覺醒,可之後為何要毀天梯,天梯怎麼就成了一切罪過的源頭了,只是因為他是元始天尊造的?另外就是關於他抱著小九去投胎的戲,那穩定的畫面可以再假一點嗎?
而關於他最核心的「不能救一人,何以救天下」,元始天尊給的是他太過於悲天憫人,所以不能成神,成神不能有七情六慾?這是為什麼啊?沒有解釋!之後他又給了姜子牙一個看上去是「電車難題」的選擇,要麼小九活而天下亡,要麼小九死而天下興,但回到最初的問題,到底狐妖和天下命運有什麼掛鉤的地方啊?!從頭到尾都沒個解釋,你讓觀眾怎麼去理解你這個核心?!
而且「電車難題」本身是一個二選一的命題,而本片明明有第三個選擇,就是元始天尊給小九與九尾狐解鎖,然後斬殺九尾狐便可以行(無論是他自己動手還是讓姜子牙動手),為什麼他們不試試呢?就因為元始天尊自己說這鎖解不了?解不了的話之前為啥姜子牙還想用法力打破這鎖?他被降智了?或者用第四個選擇,封印九尾狐,讓小九好好活著,比如《火影忍者》裡面九尾狐和漩渦鳴人的關系,但為為什麼沒有人考慮過這個可能呢?都被降智了?這矛盾沖突實在是有些太刻意了吧。
所以整個故事核心的矛盾沖突,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姜子牙從頭到尾都沒能打動我的原因,因為他不是沒的選擇。另外就是,整部電影里,你能看到姜子牙有什麼糾結和掙扎的地方嗎?他一直都很心如止水,一直處於「看我多面無表情的冷艷」狀態,這也讓他缺乏成長和人物弧光。
而他強迫症的屬性,能看出來是想用這個做一些笑點的,尤其是在片尾彩蛋運用最多,但這個屬性對故事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本身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片風格,那強行加這個屬性是為什麼呢?能看出來導演編劇本身就對故事不自信,想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調味劑來保住票房,卻讓這一屬性,跟全片風格都很脫節。
還有就是四不像,按照姜子牙的說法,它是放棄了靜虛宮的庇佑,所以變得了小不點,那為什麼在面對九尾狐時,它突然就回歸真身了,也是完全沒有理由。而且在一般的動畫電影中,有萌寵這樣的形象時,它都會起到調味劑的作用,甚至很多人都會因為喜歡萌寵而喜歡電影,比如《卑鄙的我》中的小黃人,或者是《飛屋環游記》和《尋夢環游記》里的狗狗,都是這樣,而它們也都有同樣的屬性:不會死,可本片竟然讓四不像死了!重點是,用它死亡來推動劇情也不是不行,但它的死亡到底推動了什麼劇情?它的死到底有什麼必要性?完全看不來!感覺就是導演編劇覺得,這個時候應該煽情了,就把萌寵寫死,逼觀眾哭,沒這個必要吧!
當看到四不像死時,看得真是一臉問號,真想說一聲,就這樣吧,讓這部電影毀滅吧!
三、小九(蘇妲己)和玄鳥
小九的人物形象是討喜的,雖然這種幼女的質感,和傾國傾城的天下第一美女去比,實在是有些違和,同時一想到紂王竟然和幼女那啥就感到非常不適(畢竟回憶里小九被送進宮時也是幼女啊!),但很野又很可憐的性子與有主見的人設,是比較符合現代人審美和價值觀的,而且本身對於主線劇情來說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可惜劇情完全沒撐住她。
首先是她為什麼自稱「小九」,作為一個失憶的人,為啥稱呼還要和九尾狐扯關系,而且就算她有一點生前記憶,叫「蘇蘇」或「妲妲」不行嗎,或者起個其他的名字也行啊。如果這是編劇想在前期製造懸念,讓她的身世更成迷,或者讓大家誤以為她就是九尾狐,那預告片找劇透了,故事開篇的封神台劇情也劇透了,所以到底是為什麼一定要起一個這么刻意的名字呢?
其次就是她與姜子牙之間的羈絆是沒能撐住的,作為原本被人類所傷之人,她對姜子牙本就沒有什麼好感,結果在經歷士兵亡魂之後,兩人的 情感 迅速升溫,實在是缺乏鋪墊和延展不夠,讓人難以信服。
然後就是她在本片的究極任務是要證明自己是人,可電影自始至終就沒能解釋,為什麼她找到了阿父,就能證明她是人類了,是要全靠阿父口頭肯定她原本是人,而後其他所有生靈就會對她的狐狸耳朵視而不見,認為她就是人了?完全沒有道理。而且她與阿父的 情感 紐帶,也是本片的一大敗筆。
按照原著去說,蘇妲己和父親蘇護確實關系十分之好,當初紂王要蘇妲己時,蘇護和其子蘇全忠還極力維護,甚至不惜開打也不想讓她進宮,直到最後沒了辦法,蘇妲己才自願獻給紂王,但卻在路上被九尾狐殺死,最後封神也沒有其名(也只有在民間傳說之中,讓她成為了貪狼星中的桃花星),可以說是絕對的悲劇人物。而本片是如何塑造她和父親之間的恩愛關系呢?沒有!全片中唯一講他倆關系的,就是蘇護把她獻給紂王,還搶走了她的娃娃,沒有關愛,沒有不舍,有的只是無情,而小九也是在之後,因為絕望而被九尾狐蠱惑,與其牽上了鎖。那小九為什麼心心念念的一定要找父親,她確定這樣的父親能願意給她想要的答案?這已經不是幻想主義或浪漫主義了吧,這是無腦主義或腦can主義了吧!
如果說這是一種顛覆,那你顛覆的合理也行,就像溫碧霞版的01年《封神榜》,蘇妲己和九尾狐變成了亦師亦友,還加入了蘇妲己入宮被迫害的戲份,給了她一個黑化的動機,這也是完全的顛覆,但它很好的鋪墊了她心境的變化,對於她為何於與狐妖成為一體給了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和本片去比,高了真不知道有多少個檔次。
唉,原本所有的淚點都應該從她身上來的,但也因為她人物背景設計的草率,而讓人難以感動,只剩下大寫的「尷尬」二字。
而玄鳥的設計,以及古風鈴和士兵亡魂的設計,本身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它和整個故事的主線到底有什麼關系?!難道是想表達,因為封神之戰,所以亡魂都沒得到超度,然後讓元始天尊背鍋?或者讓觀眾覺得這很凄涼,要懂得去紀念亡者?呵呵,我只想送給編劇三個字:神經病。
反戰主題本身是無過的,但在這里出現,與主線劇情完全沒有任何融合點存在,而如果拋棄這一層隱喻,從明面上這一段戲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小九和姜子牙一戰成朋友,這作用也是夠尷尬的了。而且前一秒姜子牙就說玄鳥很久未出世了,下一秒玄鳥就出來了,這打臉打的也太突然了吧,那它不出世和突然出世是因為什麼?就是為了給小九他們製造美美的畫面?同時為什麼小九在這次經歷之後,就完全信任姜子牙了,是因為她自己很傻很天真?從正常的邏輯去看,她經歷了那麼多迫害,她真的會這么容易信任別人嗎?
另外,小九說她原本有個娃娃,上面也系著兩個石頭,經常發出叮當的響聲,這一段真的是太詭異了。如果說這里的石頭真的是石頭,那我真想知道,為什麼要給娃娃系石頭,而且要怎麼系,才能系的穩,而且石頭做的鈴鐺能發出鈴鐺響嗎;而如果這里的石頭是有引號的,也是骨頭做的,那這也太恐怖了吧,想想給孩子的玩具上面竟然有……而且這還是給達官貴人的玩具啊!但是回憶里的娃娃哪有系什麼石頭,結尾出現的那布娃娃也真的不符合朝代,商朝或周朝就有棉花了?說實話,這真有種強和要和骨鈴、玄鳥扯關系的架勢
四、九尾狐和狐族
按照原著,九尾狐、雉雞精和琵琶精都是女媧娘娘派來針對商朝的,一方面是因為女媧娘娘被紂王調戲,心裡那個氣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乃天數,九尾狐也是因為知道之後可以成神,所以欣然接受。而她最後被斬,沒能入了封神榜,一方面可能有著女媧娘娘的食言,而更多的則是她過於殘暴,天地容不得才無法成神(這是女媧娘娘的解釋),雖然也可憐,但這一切也算是她自己可惡造的孽。而她的狐子狐孫是因為比干在鹿台上識破眾仙是狐狸假扮,才放火燒了狐狸洞,甚至將其扒皮做襖,再獻給九尾狐(蘇妲己),這才惹得九尾狐大怒,有了之後的比干被挖七竅玲瓏心。
本片沒有雉雞精和琵琶精倒無所謂,同時挖掘其被利用的屬性也不是問題,但這口大鍋甩到了元始天尊頭上,這就有些莫名其妙了。而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九尾狐就成了三界最大的反派,她這是何德何能啊!而且她們狐族到底做了什麼,要元始天尊如此算計,甚至可以理解為整個封神之戰都是為了算計狐族、消滅狐族才發動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啊?!全片一點解釋都沒有。特別想問問導演和編劇,如果狐妖都這么不容於天地,那之後聊齋里的狐妖是不是也都不要存在的好?真的很想為她們抱不平啊。
而且同樣是妖,其他的妖就可以安居樂業,就只有狐妖被這樣區別對待,甚至全世界的生靈都要殺狐妖來博取元始天尊的認可,元始天尊到底和狐妖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且明明正常情況就能擊殺狐妖,為什麼一定要讓狐妖和人類綁定才擊殺,是人類招誰惹誰了,還是狐妖能力太強大,所以要讓它們綁定一個最弱的生靈再殺?完全沒有理由啊。
還有就是狐族被封印之地為何九尾狐不提前來破,這地方應該不是找不到吧,難道只有元始天尊開啟,那個大圓盤才會出現,九尾狐才能破壞?也完全沒有解釋。而且救了那些狐子狐孫,它們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先養精蓄銳,而是直接和元始天尊開干,真的想給它們鼓鼓掌,它們太六了!而且為什麼被封印的還有很多人類亡魂,是因為他們都和狐妖綁定了?還是說他們都和狐族合二唯一了?畫面里是一會兒有狐妖形象,一會兒有人類冤魂形象,完全搞不清楚狀況,而且他們被綁定了為啥都要纏著小九呢?小九又不能釋放他們。對於起,關於九尾狐和她們狐族的劇情,我真的完全沒搞明白。
另外,帶面具的九尾狐真的很不好看,而且九尾狐寬大的肩膀和嘗嘗脖子的比例,也讓人不太舒服。
五、申公豹和紂王
最後,先聊聊本片另一顛覆性的角色,申公豹。
不管是在原著中,還是在眾多封神的影視作品中,他都不是一個偉光正的形象。按照原著來看,他其實是元始天尊埋下的一顆棋子,一直尊於師命,四處攪局,但同時他確實看姜子牙不順眼,畢竟和姜子牙的鐵憨憨屬性相比,他要聰明太多,屬於智將,而姜子牙卻能得到「封神榜」,他還需要經常用小聰明幫姜子牙擦屁股,這讓他對姜子牙會有嫉妒、有不爽,只是師命難違,他畢竟要完成元始天尊下達的任務,但也不介意給姜子牙使絆子,甚至還站在了他的對立面,最後登上封神榜也是必然的事。
當然,關於他豹子成精的說法確實是有相應的傳說,所以他本身在闡教是有些不受待見也能解釋,畢竟闡教之人基本都是以人成仙,認為此才是正道,反而不喜截教那種萬物皆可成仙,這也是闡教和截教的區別之一。
那本片對這個人物的處理呢?他成了姜子牙的迷弟且不說,腦子是真的不好用,甚至還公然質疑師父元始天尊,這還是在什麼證據都沒有,全憑大家口胡,他便完全信任姜子牙和小九,這真的不是二傻子嗎?能感覺編劇導演是想把他塑造成一個鐵憨憨形象,一方面可以和智商明顯被提高的姜子牙文弱形象作對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他製造笑點,但本片不是喜劇啊,整體還是有些過了,尤其是開篇封神台的那一幕,就差直接和姜子牙表白了,這確定不是惡意賣腐?而且最後他為了姜子牙犧牲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想成就姜子牙嗎?問題是姜子牙以前到底怎麼成就你了,讓你拼的性命都不要,能不能給些鋪墊講清楚啊,否則以觀眾對封神演義原本的了解,真的會對這個人物非常費解!而且真的一點感動的味道都沒有!
還有另一個人物,也同樣讓人費解,那就是工具人紂王。
是的,他就是工具人,他的出場目的只是為了展示一下小九和九尾狐牽上了鎖,然後就狗帶了,這種用完就殺的角色……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紂王在原著當中確實腦子不夠好使,而且殘暴好色,本片將他塑造成一個痴情種和神經病並不是什麼問題,但他口口聲聲說「還我愛妃」就是問題了,因為不管是根據原著還是本片的敘事來看,他的愛妃在進宮前就是九尾狐幻化的了,所以他要的愛妃就是九尾狐,那他到底在找哪個愛妃啊,可以再 搞笑 一點嗎?
另外,按照原著來看,他最後被封為掌婚事與生育的天喜星,這和月老的連姻緣是有不同的,給他的寢宮搞那麼多紅線,還讓他來牽紅線,真的好違和啊。而且小九明明是來尋父的,父親下落如何完全沒有交代,反而變成找到了紂王,而後便解釋了所有事情,那鋪墊她尋父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煽一下煽不動的情?還不如她覺得這里有她身世之謎的答案,但她並不知道是什麼呢。
總的來說,本片給人感覺根本沒有正兒八經的研究過《封神演義》的人物和背景設定等,完全只是借了它的一個殼子,然後拍攝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可原本這種借鑒再創造的手法並沒有大問題,但人物的動機和邏輯幾乎沒有一個是通暢的,甚至很多人物存在的價值也很尷尬,人物的設定與死亡各種草率,最終導致劇情的全面崩塌,完全不能自圓其說,讓整個故事都顯得得過且過,還把各種大道理沒有來由的硬拼接在一起,沒有真正的中心思想,只有假大空、不接地氣、看似很高深莫測很有B格的理論,並怕觀眾沒看懂的很直白的用台詞全告訴了你,好像在告訴你不要帶腦子來看這部電影一樣。
說白了,這和那些胡寫亂寫的抗日神劇,還有那些明明是職場劇,實際上卻是偶像戀愛劇的劇情有什麼不同?哪怕它的畫面做的再好再美,也遮不住它糟糕的本來面容。
(豆瓣作者名:空瓶子)
2. 動畫電影《姜子牙》中有哪些槽點
01、劇本敷衍是硬傷
《姜子牙》使用《哪吒》做宣傳,劇情仍然沿用老套路,編劇敷衍立意台詞不夠創新,開頭結尾均落入俗套,甚至讓人懷疑是有意敷衍。
在三界全都唾棄背叛他時,申公豹毅然決然的支持姜子牙,讓人覺得申公豹是正義與善良的化身。
或許是因為該部影片的主要人物少得可憐,於是導演覺得哪裡需要煽情,用申公豹,哪裡需要台詞交代環境,用申公豹,哪裡需要比較刻畫人物,申公豹出場。
果然是導演的工具人。
既然你把姜子牙當作自己的偶像,逆世英雄,為什麼一直要帶他逃離危險,要帶他回靜虛宮啊,為什麼人家要去追逐真相的時候你要攔住不讓他出北海啊?
你只是一個狂熱粉絲,元始天尊的底層學徒,你有什麼資格?
3. 《姜子牙》口碑崩盤,豆瓣評分暫低《哪吒》1.4分,劇情槽點有哪些
《姜子牙》的槽點有三,分別是人物刻畫潦草、劇情跨度過大以及內核說的雲里霧里。
《姜子牙》最大的槽點就是編劇的功夫不到家,內核和電影劇情連接失敗,敘述尷尬程度就像是在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姜子牙》的電影內核探討的是“天道”與“自由”,非常宏大的主題,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野心,即它用著頂級特效畫面卻不追求商業電影的簡單內核。太遺憾了,但凡它故事說的順暢些,我便願意給個五星了。
4. 為什麼感覺《姜子牙》不好看
#電影姜子牙# 等了大半年,《姜子牙》終於上映了,但是總感覺不好看。
1、劇情老套
伐紂之戰後,姜子牙一戰封神,九尾妖狐被公開處刑。行刑前,姜子牙在九尾狐體內看到一個沉睡的小女孩,殺死九尾狐,小女孩必死。危急關頭,姜子牙拉了九尾狐一把,被神族流放北海思過。
說實話,這個框架不新了。
看到九尾狐體內的小女孩和姜子牙的遲疑,就能猜到後續:肯定是要救這個孩子留九尾一命,追尋這份遲疑直到找到答案。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不留一命,電影也就結束了。
追尋的過程中,九尾狐總是暗示師尊跟九尾狐魅惑紂王有關,一下就能猜到師尊是幕後大boss。最正亦最邪的設定早就沒有新意了。
主創團隊說姜子牙是個隱忍的中年人。但就像網友說的,姜子牙已經是一個從屍山血海陰謀詭計里翻出來的boss級人物,卻還會因為師尊可能是幕後boss這一猜想導致信仰崩塌,被困北海10年只為參透師尊一句"那是狐妖的幻像",面對師尊他的智商就負數了?莫非他是"傻白甜"?
姜子牙被困北海,釣了10年魚,用坐禪的方式來參悟師尊的話和心中的疑惑。若不是小九的出現,怕是要用意志力來解救蒼生了。
但解救蒼生不是靠說和參禪,要用實際行動啊。小九跟九尾狐有關,他行動了。那些被困北海的妖,他卻視若無睹。難道他們不是蒼生中的一部分?
我明白電影想要將解救蒼生和解救一人對立起來,但是好像姜子牙也並沒有為蒼生做什麼實事。只在跟九尾狐有關的事上,他才有興趣行動。就像網友說的,一個講蒼生的電影,通篇只見鬼神,不見蒼生。
2、不夠熱血
《姜子牙》的定位是一個隱忍的中年人,這個設定,就沒法燃起來。
隱忍的中年人,很難熱血,更不會像哪吒那樣,嘰嘰喳喳,吵吵鬧鬧,更不會叫囂著不服來戰。他的情緒是內斂的,這就不容易被觀眾捕捉到。
他法力高強,雖然因為流放被妖怪們奚落嘲諷,但仍有不怒而威之勢。要動手也不在怕的。但是真動起手來,他也沒給觀眾心裡留下一團火。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敖丙水淹陳塘關,哪吒化身三頭六臂托起水幕,強烈的情感碰撞和精美的視覺效果相融合,高潮迭起,震懾得觀眾都說不出話來。堪稱經典。《姜子牙》里缺少這樣的鏡頭。
電影最後揭穿師尊是幕後boss,姜子牙自斷天梯完成涅槃,這里應該是最後的高潮部分,但是因為能猜到劇情,所以沒被震撼到。
3、期望太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轟動一時。故事新穎,畫面精美,導致大家對《姜子牙》的期待值直接Max。
尤其《哪吒》末尾的聯動預告片,讓人以為姜子牙是哪吒故事續篇,哪吒也會出現在《姜子牙》里,結果只有最後的彩蛋才出現。彩蛋是全劇的笑點擔當無疑了。
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豆瓣上,《哪吒》評分8.4,《姜子牙》目前才6.9分,比《哪吒》低了不少。而且還在下降,前兩天看到時候還有7分。說明大部分網友不是那麼買《姜子牙》的賬。
《哪吒》新穎、高燃、溫馨感動並融,很多觀眾是帶著想看《哪吒》這樣的電影的心情進去電影院的,但是看了半天,既不爽,也沒笑點,還有點糾結,評分自然高不了。
有《哪吒》珠玉在前做對比,《姜子牙》這樣的故事真的不討喜。
也不是說《姜子牙》哪哪都不好,不然豆瓣評分哪能及格。只是說,跟《哪吒》比起來,顯得沒那麼驚艷。所以覺得不好看了。
5. 電影《姜子牙》遭遇一些差評,你怎麼看
搜羅了一圈,發現網友居然對電影《姜子牙》有些差評,集中點主要在“故事格局小”、“劇情邏輯不清內涵混亂”、“畫面一般”、“黑色恐怖元素不適合孩子觀看”這幾個點。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里涉及的環保元素,歷史元素,甚至《千與千尋》的劇情本身,都不是小孩子可以完全理解的,但不妨礙它成為世界動畫電影的豐碑。如果照國內某些人對“暗黑元素”的理解,《名偵探柯南》和《霧山五行》之流,一定會被歸為失敗的動畫作品。
6. 《姜子牙》口碑崩盤,是劇情太爛還是觀眾不懂欣賞
姜子牙口碑崩盤是劇情太爛還是觀眾不懂欣賞電影《姜子牙》開始的票房飄紅,完全依賴於未上映前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大聖歸來》的聯動,這些聯動小短片,為《姜子牙》的初始票房貢獻了很多粉絲票房,而後期的豆瓣評分下跌,影院排片下降,票房下降則是又《姜子牙》本身的內容不夠優質導致的,短暫的輝煌來自於觀眾的不了解與好奇心,一旦影片上映揭開神秘的面紗,一部動畫電影,能否被市場高度接受,其決定性的還是其內容質量,毫無疑問《姜子牙》的內容還不夠好,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的電影觀眾,品味越來越高,已經不是多年前只要上映就一定賺錢的時代了,質量為王,哪怕電影前期沒有宣發,靠著不俗的口碑,依舊能夠成為票房黑馬,而打著幌子蒙騙著,被棄之如敝履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歸根結底,中國傳統文化向來寬容,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都是一部宏達的整合史,這幾年,影響相對比較大的國產動漫,都是有對國外動漫的效仿和整合,大家對差異文化融合沒有必要太過於防備,前提是大家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藝術,要有充分的了解,歸根結底,還是影片拍得不是很好,只要是拍的好,《姜子牙》即使算不上是里程碑,但也算國漫創新性的一步,光線倘若真正要搞封神宇宙電影,超級史詩是躲不了的,如何尋找到藝術和商業間的均衡,盡早的積累經驗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