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影片是大製作,但票房不理想的
未來水世界,為大製作低票房之經典案例
大製作 低票房:失敗電影一覽
《埃及艷後》(Cleopatra,1963)
出品:20世紀福克斯公司
投資:4400萬美金
票房:2600萬美金
1963年,伊麗莎白·泰勒、李察·波頓、雷克斯·哈里遜主演的《埃及艷後》是一部描述凱撒、馬克安東尼與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之間愛情的故事,該片拍攝時間長達數年,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為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之一。影片獲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視覺特效四座奧斯卡獎項及包含配樂在內的無數提名。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但在當年,虧空的1800萬美元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簡直是天文數字,該片在當年差點讓福克斯公司關門大吉。
《未來水世界》(Waterworld,1995)
出品:環球電影公司
投資:2億美金
票房:3500萬美金
《未來水世界》可以說是近代電影史上票房慘敗的里程碑。影片還未公映時,就以其拍攝過程中所遇的種種困難而廣受矚目。風暴破壞了布景,天氣影響了取景,總算風平浪靜,突然出現的商船又破壞了拍攝計劃。巨大的攝制組在海上每多停留一天,就要耗費數十萬美元。隨著製片時間的一再拖延,影片的製作費自然也如同滾雪球般不斷增長。但是影片上映後遭到評論界和觀眾的一致批評,認為影片華而不實,缺乏文化。本片幾乎把製片公司逼上絕路,而導演兼主演的凱文·科斯特納也遭遇了從影以來最大的失敗。
《地球戰場》(BattlefieldEarth,2000)
出品:華納公司
投資:8130萬美金
票房:5760萬美金
約翰·屈伏塔這幾年一直行運不佳,參演的電影連連遭遇票房滑鐵盧,本以為能憑借《地球戰場》翻身,不料又被打成片商眼中的「大咸魚」。46歲的屈伏塔說自己是「基督科學教」的中堅分子,拍攝《地球戰場》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向「基督科學教」的創始人哈伯德致敬(據悉,這部電影是根據哈伯德所著的科幻小說改編而來)。顯然,他對這樣一部大製作電影寄予了相當大的期望,不過現在,他心中的郁悶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了。
《最終幻想》(FinalFantacy,2001)
出品:哥倫比亞三星公司
投資:1.4億美金
票房:3210萬美金
《最終幻想》是一部改編自電腦游戲並全部用電腦CG技術製作的動畫巨片,不幸的是,本片虧本1億多美金,簡直是天文數字,僅次於1995年的《未來水世界》。雖然《最終幻想》全部採用動畫場景,但是似乎不符合電影愛好者的口味;而同期上映的也是改編自電腦游戲的《古墓麗影》投資8000萬美金,票房卻達到了1.3億,和《最終幻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糟糕的票房業績迫使製片商退出了商業領域,同時也似乎暗示了日本動畫在美國市場前景堪憂。
《珍珠港》(PearlHarbor,2001)
出品:迪斯尼公司
投資:2.4億美金
票房:1.6億美金
本片可真是迪斯尼公司的珍珠港,影片的直接製作成本高達1.4億美元以上,後期的市場推廣與宣傳費用據稱也超過了1億美元,但自公映以來,該片的票房總額才剛剛超過1.6億美元,離贏利底線相差甚遠。對此負有直接責任的迪斯尼製片公司的主席彼得·施賴德已於近日宣布辭職。
《風語者》(Windtalkers,2002)
出品:米高梅公司
投資:1.2億美金
票房:上映3周僅3300萬美金
吳宇森自1996年以《斷箭》一片打入好萊塢以來,一直呼風喚雨,2000年,其《碟中諜Ⅱ》首映周票房高達7081萬美元,正式奠定了吳宇森作為好萊塢一線導演的地位。但今年的《風語者》一片,雖然有尼古拉斯·凱奇等大牌支撐,口碑仍不理想。3300多萬美元對於一般的好萊塢電影或許算不上失敗,但想想陣容遠不及《風語者》的《富貴先生》首映周票房都有3700多萬,可見吳宇森的影響力的確不比從前。
本片票房失敗導致發行公司米高梅股價大跌,公司世界市場及發行總裁羅伯特·列文也於近日辭職。
《賣火柴少女的降臨》
出品:韓國R&I氣球公司
投資:111億韓元
票房:至今1000萬韓元左右
最近剛上映的張善宇導演的巨作《賣火柴少女的降臨》,投入了「韓國電影史上最高製作費」——111億韓元,但遭到了「韓國電影史上最大的」慘敗。1999年投資僅為30億韓元的影片《生死諜變》賺回了200億韓元,而耗資高出3倍的《賣火柴女孩的降臨》卻要虧損100多億韓元。在2002年的韓國影壇除了有林權澤的《醉花仙》和李昌東的《綠洲》,也有「韓國式巨片」面對票房慘敗的沉重打擊。
《蜀山傳》(2001)
出品:中國星電影公司
投資:9000多萬港幣
票房:1000多萬港幣
本片是徐克繼《青蛇》的失敗後,又一次巨大的失敗。在《蜀山傳》中,徐克原有的武俠精神盪然無存,代之以炫目至極卻毫無內涵的畫面。整部影片不知所雲,那些徐克式的江湖之語、蘊涵中國古典文學的詩詞也全然失去了蹤影,更像是一部科幻片或是一個電腦游戲。《蜀山傳》8000萬港元的虧損直接導致徐克計劃中的下一部影片《書劍恩仇錄》的拍攝計劃擱淺。
《大話西遊》(1994)
出品:彩星電影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
投資:6000萬港幣
票房:4500萬港幣
如今《大話西遊》已經被年輕人奉為寶典,被盜版商稱為「常青樹」。「大話西遊」式的語言也成為一種新的網路語言,成為區分中年、青年的分水嶺,可是誰會想到當年周星馳因本片的票房而傷心欲絕,並決心從此再也不冒險投拍高成本、大製作的影片了。他一定沒有想到,若干年後,這部電影會有如此之高的號召力和地位。《大話西遊》成為他惟一真正的大製作影片,最忠實、最全面地展示了周星馳高超的藝術造詣。
2. 有關於電影製作中遇到的大問題!!!
不可能的,只能配音,其實配音一點都不麻煩,你不一定非要找專業演員,只要咬字清楚就可以了,連周傑倫都可以唱歌……
3. 影視項目都有哪些風險
對於電影投資,小編有必要先解釋一下。電影投資指的是通過向電影出品公司認購電影份額,享受電影後續上映後的院線票房收益,網路播放分紅,電視台播放分紅以及海外票房分紅等等。這是一種投資行為,是存在一定風險性的。
那我們再來聊聊電影投資上面的風險性,也就是大家都說到過,這個行業水很深。小編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大家對這個領域了解的太少了,不夠全面,不夠深入。投資電影,最大的風險有兩個方面:
第一、如何保證你是通過正規,可靠的渠道認購的電影份額?投資電影,一定要認購到真實的份額,才能享受到後續的分紅收益。對此,目前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過貓眼專業版APP上面公開的出品方或者聯合出品方來投資電影,這就是可靠的投資渠道。
新手投資者受到網路上部分人的誤導,單純的覺得只能跟電影主出品方簽約認購,才是正規的電影投資,其實不然。電影版權始終只持有在主出品方手裡,根本無法轉讓,轉讓的只是電影的收益權,收益權只是電影版權其中的部分收益而已。
投資方跟電影出品方簽約的好處是簽約的電影成本更低,但是認購的門檻普遍比較高,最少也是1%起購,大部分都是2%或者3%起購。也就是說哪怕1億成本的電影,最少也是200-300萬起步投資。市場上的頭部項目找不到對的影視關系,根本有錢都拿不到份額。
投資方跟聯合出品方簽約的好處是投資的門檻比較低,幾萬,十幾萬基本都能參與認購,但是認購的成本是聯合出品方經過溢價的成本,不是電影的真實成本。至於電影的真實成本,這個也不是固定的,不是說備案的成本就一直不變的。
第二、如何降低你投資電影的成本,避免溢價?大部分可能無法接受這個溢價的問題,這個小編就有點費解了。難道你出去買一包煙,一瓶酒你會要求商店以出廠價賣給你嗎?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聯合出品方的利潤一部分是來自於電影票房分紅,另外一部分就是賺取電影成本上面的差價。
想要以比較低的成本參與投資,那就要從主出品方去拿電影份額,但是投資的門檻比較高,自己沒有這樣的影視關系,找這樣的投資渠道,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費用的。
只要大家通過正規可靠的電影出品方認購了電影份額,都可以享受到根據票房分賬分得的票房收益的。
4. 請問一部耗資八百萬的電影算不算大製作
耗資八百萬的電影不算大製作,真正的大製作電影都是耗資千萬以上。
在國內電影創作中,投資過億的影片一定是大製作了。那麼作為一個製片人,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要投入如此之大的資金,原因就是投資回報率。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
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所以,若不計算宣傳發行階段的投入,僅考慮製作的話,這一個億的資金分別是花在這三個階段的。
(4)大製作電影都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影視游戲這種視聽類產品都有一個特點,畫面炫,好看,震撼的,能給受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的,都會讓消費者捨得花錢,去體驗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無法體驗到的感受。
所以,類似於冒險,災難,戰爭,魔幻,科幻這種類型,以及任何需要在視聽手段上想辦法的影片,都需要大投資,來撬動高回報。
影視產品還有另一個特點,明星。自從好萊塢建立了明星制度,明星成為了各種影片最能刺激票房的有效手段,因為明星本身的知名度足夠高,能有效調動起觀眾對影片的期望。那麼,根據影片自身氣質,花大價錢去請一些符合這種氣質的明星,對票房的拉動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5. 電影創作你認為有哪些「雷區」
電影創作上,我認為的雷區有在不適宜的電影強加感情戲;注重演員陣容,不注重劇本內容。近幾年,能讓我感覺到好看的電影特別少,大部分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無法多誇獎。
總而言之,我個人對於現在的電影雷區就是亂加感情戲以及電影劇情內容很薄弱的。看似花里胡哨吸引人,但只有自己看了才會知道有多雞肋。
6. 國內有哪些電影雖然是大製作,但是口碑極差
那些所謂的大製作電影,賣力的宣傳,但是電影上映後卻打臉。這一類電影可以稱之為爛片,每年都有幾部這樣的爛片騙票房。或者請一些流量明星來演,靠粉絲的支持賣票房,他這是在過度的消費大家對他的信任。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還是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爛片依然存在。
他們比喻說這部電影,是愛情公寓的主演們集體去盜墓了,掛羊頭賣狗肉。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來騙票房的,非常的令大家失望。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也非常低,可能是觀眾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
還有一部大製作的《澳門風雲3》,現在春節檔上映,本身也有圈錢的嫌疑。從主演到導演,都是大製作。主演有影帝級演技的周潤發,劉德華,張家輝。這些都是老牌的演技派,我以為這部電影會非常好看。但是這一次《澳門風雲》劇情的邏輯混亂,一些搞笑點是強加的,看得讓人都很尷尬。很多人都是沖著劉德華,周潤發這些大牌明星去的,但是卻失望而歸。這部電影在內地的票房也有10多億,但是豆瓣評分卻只有4.0,圈到錢但是口碑掉了。
7. 影視後期製作有哪些誤區
一、影視後期主要是做特效
這種說法主要是各類培訓學校提的比較多,尤其是電腦學校。主要就是說影視節目是做動畫、效果。常規說法是“你看電影,畫面”接來接去“多簡單,誰都會,所以重點在於特效”或者是“你看電視欄目什麼的全都是靠特效”,但實際上”用特效“的電影真心的少,而電視欄目只有改版的時候做“片頭”、“片花”用特效,而改版一年一次就不錯了。
二、後期做的越“花”越好看
片子做的不好看咋辦?加特效,做花點兒!神馬轉場、特效一起上。很多做婚慶節目的朋友持這種觀點。為了花,還衍生出專門的“模板”,但問題在於客戶要看的是內容,“花”其實對客戶來說並不那麼重要。就是有加分也有限,有些花過頭了,內容看不清楚了反而丟分。
三、後期製作軟體就是剪輯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群真心不在少數,很多來學影視後期的朋友學到剪輯才恍然小悟,以前一直以為學會軟體就行。軟體是個工具,固然有好用不好用,用的好或者不好一說,但工具不能自己幹活。即使你把剪輯軟體玩兒的再熟,只能是個技術員,頂多是不錯的技術員。
四、做節目靠創意
這樣是比較流行的一個觀點,加上上面一條,完整內容就是“把軟體用好了,節目怎麼做靠創意就行了”。這個觀點更不靠譜,任何節目都有其定位、風格,這些都是定死的。您來個靠創意,靠譜嗎?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部30集的電視劇投資5000萬,就讓你創意去做,只能說整個劇組瘋掉了。
五、做節目靠技巧
誰節目剪的好,就是他有技巧。這么想其實對自己很有利,為啥?談到技巧就是說高手跟自己的距離很有限。再復雜的技巧,花上幾天功夫學足夠了吧?當然想的挺好,但不現實!要知道蓋房子還得打地基,剪節目也一樣。如果學個三四天就OK,哪其實是侮辱自己,你從事的這個行業未免也太不值錢了。關於這一點,那麼參加過“峰會”、“巡講”的朋友很有體會。
8.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你喜歡看大製作的電影還是小成本的電影為什麼
對於大製作和小成本的電影,各有各的特點,也不能單純的來說哪一種更好,只要是符合觀眾的胃口,避免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都會收到大家的追捧。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大製作的電影,因為大製作的電影無論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比較考究的,也正是因為大製作,才可以讓影片更加的吸引人們的關注,從而來收獲更高的票房。而且大製作電影在細節方面處理的更好,可以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很好的融入其中,而不是看的一頭霧水。
最後我個人覺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商業大片有商業大片的擁蹩,小成本電影有小成本的的粉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難找出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兒來的。我們,只能談談自己的喜好與期盼。
9. 中國電影的創作目前存在什麼樣的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電影總產量200餘部,但是,其中真正精心創作,用膠片拍攝,能在市場上引起反響的,不過二三十部。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年度電影票房收入為15億人民幣,其中一大部分是屬於進口片的,而人口僅為4793萬人的韓國年度電影票房收入達到了1萬億韓元(約等於70億人民幣)。電影似乎正在逐漸失去觀眾;大多數國產片,投放市場後都是虧損的,一國內著名電影製片廠導演對我說,70%的片子連三分之一的投資都收不回;許多電影場次,觀眾還不如工作人員多,上海一家重要影城的經理說,他們那裡,電影票房的收入,有時還不如賣飲料、卡通玩具等的收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電影真的沒落了嗎?非也。這里有體制上的原因,電影投資、融資渠道不暢,投資、製作、發行主體地位不對等,中國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攝制影片許可以及發行許可審查主要是內容審查(電影投資風險不可控),等等。
我認為,中國電影的根本問題是「原創力」低下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電影是反映時代生活的,就想當然地以為電影對時代生活的原創表現力是天生具備的。恰恰相反,和其他藝術樣式相比較,中國電影對時代生活的原創表現力可能是極其低下的,比較而言,也許人們更願意看小說、看電視、聽歌劇,而不願意進電影院,進電影院也更願意看進口片。
一部電影,成功的基礎是什麼?是劇本。但是,中國電影恰恰忘記了這一點,不重視編劇的勞動,許多片子在劇本上的投入低於總投資的3%至5%,許多甚至不到3%,對比一下,征服全世界的好萊塢對好劇本趨之若鶩。
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是:一、中國電影最多隻能在「奇觀模式」里打滾。去年受到所謂好評的《可可西里》其實也是這樣一部片子;二、深度模式「平庸」,電影可以表現老生常談,但是,要對老生常談的東西作深度挖掘,這就產生了電影創作的「深度模式」,比如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就是這種模式的電影,父子情是老生常談,張藝謀繼續老生常談,是因為他想對這個情感做主題和表現方式上的深度挖掘,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張藝謀的深度挖掘是不成功的,他得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表現方式是新的,但對父子情的挖掘依然是平面的,沒有新意;三,「異見模式」缺乏。李安的《斷臂山》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採用的是異見模式,他表現兩個男人的愛,讓女人退場的愛,他對人類長久以來形成的兩性愛情觀定式構成了異見,他把電影對愛的表現推向了一個異見的領域,相比較而言,這個模式要比張藝謀《千里走單騎》的模式,其創新的程度就大得多。「異見模式」是電影創作真正的創新模式,中國電影要走出困境,有待異見模式的真正崛起和繁榮,然而,恰恰是這一點,它正是我們的死穴,異見模式在中國電影中幾乎是空白,不斷觸碰觀念禁區的地方。
一部電影,成功的基礎是什麼?是劇本。但是,中國電影恰恰忘記了這一點,不重視編劇的勞動,許多片子在劇本上的投入低於總投資的3%至5%,許多甚至不到3%,對比一下,征服全世界的好萊塢對好劇本趨之若鶩。
.美國的大片為什麼還看?就是是因為編劇編的好,很多都非常精彩,而再看國內的很多電影,有以下的毛病:
1,矛盾沖突不明顯,電影故事敘述速度過於緩慢;
2,對話太長,很僵硬,缺乏幽默;
3,故事結構鬆散,
4,在思想主題的新意方面挖掘不深;
5.喜歡搞所謂的大片,觀眾不知道是電影的投資大還是電影場景大還是演員名氣大.很多人對「大「的認識進入誤區.
6,故事越來越看不懂,千萬不要在電影里玩深沉,不要忽悠觀眾,觀眾的欣賞力是很高的;
這段時間,我認為<瘋狂的石頭>很不錯,如果大家覺得本片還不錯的話,我認為國產電影還是有希望的.
10. 《八佰》製片環節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對於「《八佰》製片環節遇到的最大難題」,梁靜回應:
在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困難,沒有地方拍,到底應該是實景拍,搭景拍,還是應該棚里拍,怎麼樣才能實現導演要體現的蘇州河南北兩岸的關系。
最終也是在華誼的大力支持下,才完成了我們實景拍攝的夢想。因為我們有機會去靠近夢想已久的工業化製作流程了,雖然離真正的工業化還很遠,但是至少我們每天都在進步,這個是讓人非常興奮的。
2013年去找這個地是找不到的,直到2015年找到了。導演、攝影、美術天天都跟工頭一樣在那待著,就規劃嘛,一塊空地硬給挖出一條河,搭出一比一的四行倉庫和六十多棟的樓房。對他們來講都是第一次嘗試,可以提前把自己想要的,沒有嘗試過的東西都去完成。最終能拍成,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了。
(10)大製作電影都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電影《八佰》的場景道具製作:
該片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拍攝時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
為了追求真實,劇組歷時一年半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還原出一河兩岸戰火連天的「地獄」與聲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淞滬會戰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設置相當於十部大戰爭劇總和的5萬個地面子彈點,打造了一個硝煙彌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
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