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電影有哪些
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電影有哪些?我覺得孔子這部電影就是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電影。孔子可以說是一代聖人。為什麼說他是聖人呢?因為孟子說他是聖之聖者也!孔子的自我評價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在70歲的時候。可惜孔子只活到了73歲,如果他再多活10年,那麼他的成就肯定不是這一次的。孔子他在中華文化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他開創了儒家學派就是這種。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Ⅱ 有哪些蘊含中國偉大文化的電影
蘊含中國偉大文化的電影有《黃土地》、《紅高粱》、《小城之春》等。
《黃土地》本片是由柯藍的散文《深谷回聲》改編而成,陳凱歌任導演,張藝謀擔任攝影,當時第五代中包括藝術、錄音等各個工種的大多數中堅力量都參與了創作。《黃土地》最突出的特點是有意識地擺脫60年代起中國電影舞台劇式、樣板戲式的表現模式,突破了第四代電影紀實風格的單一追求,而以造型和情緒來結構影片。
《小城之春》描寫「三角戀」的苦悶影片。本片更多的是闡述人生哲理,站在整個民族的制高點,來述說一種獨屬於中國人的倫理道德。影片將寫意和寫實很好地結合起來,情節、場景、人物設置都盡可能簡約化,騰出更多篇幅來描寫細膩的人物心理和微妙的情感關系,無定性的全知型旁白賦予電影朦朧美,迂迴舒緩的節奏傳達出耐人尋味的含蓄美。整部影片如同靜水微瀾,淡雅而又陳郁,表現出一種優雅的東方氣韻。
Ⅲ 最新的紅色文化電影有哪些
紅色文化電影有《閃閃的紅星》、《地道戰》、《扎西1935》等。
Ⅳ 有哪些可以反映本國文化的電影
張藝謀執導的 黃土地 、大紅燈籠高高掛和活著這些電影都是反映了本國文化的電影,存在於一種人文情懷和文化理念。
Ⅳ 有哪些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電影或電視劇
是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好的影視作品吧,電影:《李時珍》、《倩女幽魂》(1960版)、《董夫人》、《古鏡幽魂》、《山中傳奇》、《張衡》、《天下第一》、《筆中情》、《雙雄會》、《八旗子弟》、《紅樓夢》(1989版)、《畫皮之陰陽法王》、《海上花》(1998版)、《古玩》、《王勃之死》、《柳如是》、《大明劫》
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李法曾版)、《紅樓夢》(1987版)、《王昭君》(1987版)、《聯林珍奇》、《唐明皇》、《孔子》、《楊家將》(1992版)、《東周列國·春秋篇》、《水滸傳》(1998版)、《笑傲江湖》(央視版)、《關漢卿傳奇》、《貞觀之治》、《大盛魁》
Ⅵ 有哪些好看的文化類電影
2)教父(1、2):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5)無主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么牛的電影!
6)活著:也許是中國目前最偉大的電影。
7)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8)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愛中國。
9)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11)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十佳科幻片
1)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一個電影神話。
2)異次元駭客(第十三層):應該說它比黑客帝國的構思更精妙。
3)超人:所有漫畫類科幻電影的代表。
4)終結者(1、2):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5)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電影真不多見。
6)黑客帝國系列:引發了對現實和未來網路發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種黑客文化。
7)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風格另類的科幻片,結尾出人意表。
8)超時空接觸:比較嚴肅地探討外星文明問題的力作。
9)千鈞一發:描寫未來社會人的基因問題的驚險影片,內容和主題俱佳。
10)2001漫遊太空:經典作品,以嚴肅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著稱。
十佳戰爭片:
1)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實反映戰爭和人性的超級巨作。
2)獵殺紅色十月:節奏和人物拿捏准確的潛艇影片代表作。
3)兵臨城下:從獨特的視角描寫二戰的巨片,演員表演到位。
4)大逃殺:歸入戰爭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殘酷。
5)巴頓將軍:全景式展示戰爭的代表作,演員表演出色。
6)u-571:效果出眾的新型海戰片,拍得很有特點。
7)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看過後使人對戰爭產生恐懼。
8)星際艦隊:科幻性質的戰爭片,士兵的訓練和戰斗的描寫很有煽動性和爭議性。
9)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隨時看起來都心潮澎湃的好電影!
10)野戰排:反思越戰的經典影片。
十佳動作片
1)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
2)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
3)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
4)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
5)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
6)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
7)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
8)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
9)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
10)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
十佳恐怖片
1)奪命狂呼系列:校園恐怖片的代表作,對年輕人的胃口。
2)殺出個黎明:另類誇張的恐怖片,不嚇人,反而很搞笑和另類。
3)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惡心的僵屍著稱。
4)驅魔人:畫面陰郁,聲效凄厲,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蟬!
5)見鬼:港式恐怖片代表,有恐怖,也有情感。
6)解剖(1、2):歐洲恐怖片的代表,內容奇怪前衛。
7)壞品味:指環王導演的早期作品,恐怖而搞笑。
8)異形系列:科幻類恐怖片經典,1、2、4都很精彩
9)咒怨:日式恐怖的代表,極其邪惡!
10)活跳屍:罕見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劇片
1)兩桿大煙槍:在英式幽默和一團亂麻中尋找答案的樂趣
2)我為瑪麗狂:美國廁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反斗神鷹系列:美式無厘頭動作喜劇。
4)大話西遊(1、2):經典!
5)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劇片的代表,明星雲集。
6)驚聲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樂的新型喜劇片。
7)虎口脫險:歐式喜劇片經典作,百看不厭。
2給大家推薦好看的電影!~全是經典分類很全
8)金雞:近年少見的優秀香港電影,有很深的內涵。
9)面具:金凱瑞的成名作。
10)喜劇之王:周星弛最有內涵的電影。
十佳武俠片
1)卧虎藏龍:「美」式武俠片的開山之作!
2)新龍門客棧:現在的武俠片製作模式都是照它來的。
3)黃飛鴻系列:捧紅了李連傑啊!!!
4)醉拳:成龍代表作,功夫片黃金時代的作品。
5)少林寺三十六房:劉家輝的成名作,現在來看也趣味無窮。
6)少林寺:不用說了,真功夫的代表。
7)佐羅:法國劍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笑傲江湖:對林青霞扮演的東方不敗印象最深。
9)座頭市:創新的日本劍俠片,很有特點。
10)殺死比爾:呵呵,新派東西方結合的功夫片來啦!!!!
十佳愛情片
1)泰坦尼克:商業大作!
2)漂亮女人:現代版麻雀變鳳凰!
3)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的經典。
4)金玉盟:淡淡的幽怨、一生的承諾!
5)卡薩布蘭卡(北非諜影):經典老片。
6)畢業生:我們還能找到青春時代的純潔愛情嗎?
7)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名片,節奏緩慢。
8)保鏢:輕松健康的愛情電影。
9)克萊默夫婦:對婚姻、兒女進行深入思考的倫理片。
10)陽光燦爛的日子:屬於我們這些人的青春!
十佳魔幻片
1)狼族盟約:法式魔幻片,明星眾多的大製作。
2)印第安納瓊斯(奪寶奇兵)三部曲: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的強大組合!
3)倩女幽魂:中國鬼電影的里程碑!決不輸於外國片!
4)魔戒三部曲:偉大的經典的真正的電影!!!
5)哈利波特系列:新魔幻電影的奇特分支。
6)魔幻屠龍(龍的心):感情真摯。
7)木乃伊:幽默和特技結合的娛樂片。
8)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最有想像力的作品。
9)小飛俠:嶄新的適合兒童的幻想片。
10)大魚:多看兩遍吧,活著要善待自己啊!
十佳動畫片
1)怪物公司:罕見的數碼特技!動人有趣的創意!
2)冰凍星球:雖然賣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場景可是真的漂亮!
3)辛巴達航海記:巧妙結合手繪和3d技術的優秀作品。
4)怪物史萊克:健康的愛情觀和幽默的故事!
5)尋找尼莫(海底總動員):融合溫馨情感和尖端技術的動畫經典。
6)千與千尋:宮岐峻顛峰之作!
7)最終幻想:3d人物數碼化的先驅,技術出眾。
8)吸血鬼獵人:日式風格的華麗吸血鬼大作。
9)蓋娜:歐洲的動畫大作,風格很怪異!
10)恐龍:不用說了,好看!
Ⅶ 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
1、《開場前的猴戲》
《開場前的猴戲》主要講述民間猴戲藝人過去遊走江湖的經歷與當今的生存現狀,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村落的建築環境之美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猴戲藝術的生動人文之美,新野猴鄉是《西遊記》的創作地,這成為本片的文化立足點,重點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旨。
2、《居山》
《居山》以探討現代教育為主題,以終南山為背景,集國學、自然、修行、教育於一體,以紀錄片的手法客觀真實的再現終南山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表達了人們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所做的努力,對當下教育的思考,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以及人們對修行的體悟和對自由的嚮往。
3、《伏藏師》
《伏藏師》採用都市傳說風格,講述了從小在火鍋店長大的孤兒張二娃,被命運選中進入伏藏師組織,學習技能、追捕叛徒,卻在緊要關頭發現自己最信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敵人,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戰勝反派、化解危機,成為伏藏師英雄的故事。
故事從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入手,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如何跨過成長的迷茫,見證友情的可貴,品嘗愛情的甘甜,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希望觀眾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從中受到鼓舞,做自己的英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4、《心燈》
《心燈》真正的內涵是喚醒我們內心的良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讓大家生恭敬之心,懂人知四孝。希望《心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成為一顆小火苗,為助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發出一絲光亮。
5、《那美》
該片圍繞著高二1班,幾位同學和兩位老師組織一次暑期戶外體驗遠行活動。一路上的幾段有趣經歷給大家帶去不同的體悟成長。《那美》帶給人們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孝親尊師、長幼有序、謙虛有禮、真誠信任、分工合作等這些做人做事基本且重要的德能素養。
Ⅷ 關於文化的好電影
俄羅斯民族風情--《西伯利亞的理發師》能看到 沙皇時代的輝煌
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 造成了一系列的故事
從中你能感受到中東文化 日本文化 還有美國文化和墨西哥文化間的碰撞-----《巴別塔》
伊朗人的童年---《我在伊朗長大》
Ⅸ 求能夠反映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電影,謝謝
1、《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吉光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崔林、李濱、高圓圓、周迅等人主演。該片主要圍繞進城打工的農村少年小貴和學生小堅兩人之間關於單車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3、《一出好戲》
《一出好戲》是由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喜劇片,由黃渤執導,黃渤、王寶強、舒淇、張藝興、於和偉、王迅聯袂主演。
該片於2018年8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4月2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公司員工團建出遊遭遇海難,眾人流落在荒島之上,為了生存他們共同生活,並面對一系列人性問題的寓言故事。
4、《我不是葯神》
《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5、《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Ⅹ 有沒有一些關於文化沖擊的電影推薦
喜宴
Wedding Banquet
導演: 李安
出品年:1993
出品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一、重要參與人員:
製片:泰德霍柏、詹姆斯夏慕斯
出品人:江奉琪
副導:Dolly Hall
編劇:李安、馮光遠
攝影:林良忠
演員:金素梅、趙文瑄、郎雄、歸亞蕾、Mitchell Lichtenstein
二、導演作品年表:
1992 推手 Pushing Hands
1993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4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5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7 冰風暴 Ice Storm
1998 與魔鬼共騎 Ride With The Devil
1998 柏林日記 Berlin Diaries,1940-1945
三、導演簡要:
在台灣念的是藝專影劇科,李安赴美後,拿到伊利諾大學戲劇碩士及紐約大學電影製作學位,並與Spikee Lee及Ernest Dickerson合作,為他的學生時代電影贏得不少獎作。一直等候進軍美國電影圈的他,經由「喜宴」這部電影終於獲得國際影展的矚目,也將台灣電影推向世界舞台;擅長處理個人與家庭沖突,李安總將故事背景置放在東、西文化的臨界點上,檢視西方思潮如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釀,而中國文化又是如何自處?他的前三部電影即是很好的例子,其中「飲食男女」榮獲199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當年以俄國片「烈日灼身」贏得此座獎項。
四、劇情簡介:
來自台灣的高偉同,憑著遠見與精明的頭腦在曼哈頓置產,並與戀人賽門在高級住宅區同築愛窩,這種連四周鄰居都不禁投以異樣眼光的同性戀行徑,該如何跨越文化藩籬,在回歸父母親情的擁抱時,仍能以無限的愛與寬容化解一切難題,是本片急欲探討的主題。
耐不住父母來自台灣聲聲催促的熱切與不斷安排相親的叨擾下,偉同決定和房客威威,一位遠從上海赴美留學的女畫家,辦理假結婚;兩人一是為了克盡孝道,一是為了取得綠卡,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威威搬進偉同住處;然而,父母的突然造訪,打斷此番謊言的和諧,更攪亂了三人的關系。寒酸的市府公證婚禮,在遇到高父昔日的部屬老陳後有了轉機,接著是一場隆重的熱鬧婚宴:以竹筷敲碗、強迫新郎喝酒、鬧洞房等西方人眼中的奇異景象,為禮俗繁復的中國文化留下精彩見證。
當然,假戲有真做的可能,當威威發現自己懷孕,一切單純的安排頓時變得復雜起來;偉同禁不住壓力,在父親中風時向母親坦白自己同性戀身份、威威嚷著墮胎、連賽門都因受不了這種變態關系的維系而萌生離開的打算,這一切終究逃不出高父的觀察與直覺,在他私自送給賽門生日大禮時,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五、其他軼事:
榮獲第三十屆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
另獲93』年西雅圖影展最佳影片、雪梨影展影評人評選最佳影片瑞士盧卡諾藍豹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法國Deauville影評人評選最佳影片及義大利Pescara最佳劇本。
由於拍攝其間適逢美國演員工會罷工,使得該片的攝制小組,能以極低的價格租到曾拍攝過《魔鬼終結者Ⅱ》的同型攝影器材。
六、影片分析:(李振亞)
《喜宴》是一部對同性戀情充滿友好態度的電影,不過毫無疑問的,這部電影劇情的主線不是主角高偉同與愛人賽門之間的愛情,吸引我們觀影趣味的重點其實是高偉同如何對親人(尤其是父親)隱藏/表白他的同性戀身分,也就是如何(以及是否要)對家人出櫃的問題。一般的論者已經注意到這麼一部具有高度娛樂性,對電影語言使用也相當流暢的電影,是如何的勾動觀者心中對父親權威的熟悉以及順從,進而合理化這種對父權結構的認同。所以我們看到片中的偉同盡管對自己的同性戀認同抱持著健康自然的態度,但是依舊不願意因此而去挑戰異性戀堅持的男女婚配、傳宗接代的排他性看法。能躲就躲,能騙就騙,不能騙就設局使詐,總而言之,同性戀不能正面挑戰異性戀的中心地位。不過這個態度當然沒有在片中直接的表達出來,《喜宴》將異性/同性的關系放在家庭結構里,轉變成父/子的關系,故事的重心變成兒子不應當挑戰父親的權威,整部電影也就順理成章的以親情的維護、父權的保障、家庭和諧關系的延續作為最終理想的結局。
這當然是討論《喜宴》的意識形態的一種取徑。不過我在下文將繼續分析《喜宴》中的父子家庭關系又如何隱喻另外一個意識形態結構,那就是文化認同以及中國現代化的問題。
首先我們注意到的是在片中的兩位同性戀男主角,只有偉同有一個錯綜復雜、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白種美國人的賽門卻無須為這麼一個「亂七八糟」(偉同在醫院對母親告白時的用語)的關系而向任何其他的親人負責。賽門似乎沒有任何還保持連絡的親人,只有在一段簡單的交代中,觀眾才得知他的父母早已離異,年歲極高的父親住在「德州的亞歷桑那」,母親住在波士頓,兩位姊姊住在舊金山,毫不熟稔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則在越戰中戰死。在偉同耐心地填寫母親寄給他的徵婚表格時,賽門曾經順口要他乾脆對父親(不是對母親)表白,省得麻煩,就像他曾經對他自己的父親表白一樣。我們不知道賽門面對家人出櫃時的詳情如何,但是從他輕描淡寫地提出這個建議的態度,好像對他來說並沒有經歷太多的心理掙扎。或者其實我們應該說得更清楚一點,那就是在《喜宴》這部電影的呈現方式里,賽門對家人的表白並不需要承受像偉同一般輾轉反側的心理壓力。電影文本在這里對兩人的差別待遇很有趣,賽門之沒有家庭束縛的理所當然,正如偉同必須面對家庭壓力之合情合理。所以賽門順口要偉同表白的建議,不但偉同冷漠以對,連賽門自己都顯得不太熱衷,說過便忘。
《喜宴》中偉同與威威弄假成真
這個差別待遇之所以在片中能夠成立,其實是電影在這里援用了另一個我們慣常接受的西方和東方的文化差異。更仔細點說,西方文化是個人主義至上,個人的行為價值由自己確立,無須別人的肯定(包括親人在內);相對之下,東方文化則被塑造成是家庭至上,不容許個人獨斷獨行,破壞了家庭的從屬延續。換句話說,如果《喜宴》是透過同性/異性來談父子家庭,那麼這個父權結構還具有特定的文化義涵,亦即是「東方的」父權結構。《喜宴》從一開始就以國際市場為發行對象的意圖在這里表露無遺,西方的觀眾完全不會對這部大部分是華語發音的東方電影產生疏離感,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賽門取得一個認同的立足點,一方面可以重新肯定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反應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跟隨著賽門對這整個事件的隨和接受態度,而面帶容忍的微笑,接受這種家庭和諧至高無上的「奇風異俗」,從而更加強「他文化」異國情調(exoticism)的刻板印象。
如果說《喜宴》藉著處理性別認同合理化了父權結構,又藉著加強父權認同合理化了文化差異,那麼我們接下來不禁要問:電影中特屬於中國文化的家庭沖突其根源在哪裡?偉同和父親之間沖突的關鍵何在?換句話說,偉同不是因為自己的同性戀身分而和父親之間有所扞格,這種說法太過於籠統。偉同是因為自己的同性戀認同會挑戰父親的人生觀、世界觀,進而瓦解父親的地位,造成後者存在的危機而感到為難。可是偉同到底發生了什麼轉變,造成他與父親之間的巨大差異?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這個家庭內部的危機、父子兩代的齟齬,其實並不源自於家庭內部,因為兩代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個社會歷史的矛盾,它有個模糊但又方便的名字,叫做現代化危機。
李安電影中父親的角色往往是集所有的中國符號於一身,精要的掌握兩千年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他不僅僅精通太極拳、長於書法、熟悉中國詩詞藝術,還能領悟體現於飲食之中的中國文化精義,甚至於連血統都極端純正,因為他的先人曾在前清中過功名,但是這塊綻放著渾圓成熟光芒的古玉,卻與現代社會有些格格不入,他所熟悉的世界觀,遭遇到他的下一代最直接的挑戰。這些西化甚深的子女(偉同已經在美國住了十年,而且有綠卡)一方面表現出對父親的價值觀難以消受,但是同時又不能將後者完全擺脫。在這樣的一個敘事架構里,父親明顯的隱喻傳統中國,但有趣的是這個傳統中國並沒有和西方直接接觸,而是和已經西化,但是心中又充滿矛盾情節的子女,也就是在現代化過程中傷痕累累,但又不能回頭的當代中國相互進行拉扯。在《喜宴》之中,我們看到偉同為了迎接父母到訪,將家中的擺設全部改換,到處掛上父親親手寫的書法;與威威的婚禮采公證結婚,卻惹的父怒母悲,結果只好大肆鋪張,辦了一個傳統的大紅喜宴。接受父親一切安排的偉同,顯然並不樂在其中。盡管如此,導演李安大概是擔心喜氣洋洋的熱鬧婚禮感染力太強,讓觀眾不知道這是在批評傳統中國的不合時宜,所以還安排自己現身說教,告訴觀眾這種鋪張婚禮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分析進行到這里,我們發覺《喜宴》這部電影其實是要透過「喜宴」這個儀式,排演出傳統和現代之間的矛盾危機。
中國知識分子從五四運動以來對傳統文化或捧或放、猶豫不決的態度,以及傳統/現代之間的沖突,在《喜宴》中化身為同性戀,泉涌而出,先是威脅斷絕東方父權的香火,後來又重新端正父權的尊崇地位。繼而對傳統現代的沖突提供想像性的答案。這個答案又是什麼?現代(兒子)對傳統(父親)的態度頗為單純,現代不可能走回頭路,不過只要「大德不逾矩」,那麼「小德出入可也」,所以偉同、賽門重修舊好,威威保留胎兒以換取綠卡,得以如願留在美國,高家兩老也有孫子可抱。真正做了妥協、改變,但於其中又有所體悟的則是傳統中國的父親,此處父親的轉變就頗耐人尋味了。表面看來不合時宜、冥頑不靈的父親,竟然耳聰目明,能明了現代社會的脈動(「I watch, I hear, and I learn.」他對賽門說),顯露出年歲累積的圓融智慧。他接受了同性戀的事實,他肯定了父權結構沒有動搖,但是他也同時明白下一代需要走自己的路。他成了這整個過程中得到啟迪而有所成長的人物,耐人尋味的地方是他一點都不公開自己的轉變,依舊回去過自己原來的生活。《喜宴》面對現代化危機所想像的理想出路於此昭然若揭:傳統在面臨現代化的時候,最好是能夠掌握現代化的方向,但是又不至於迷失自己的路。
通俗大眾文化由於需要讓消費者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往往倚賴大量的文化前提,讓觀者於無形之間就接受了許多形式及內容上的基本設定。越是通俗易懂,看來簡單輕松的電影,有時其中包含的意識形態反而越多層。《喜宴》這一部高娛樂性的典型好萊塢電影正是一個適當的作品。我們由一個同性戀兒子為滿足父親對香火延續的希冀所作的努力出發,輾轉達到多重層次的意識形態:對父權的尊崇,對文化差異的戀物(fetishization),對現代化以及文化認同的焦慮。我們希望以上的嘗試對於如何進行電影的意識形態分析提供了一個適切的例子。
七、討論題目:
試討論片中母親角色的人物個性。
片中的另一個女主角顧威威和家庭的關系如何?影片對威威的角色塑造反應出對中國大陸什麼樣的社會想像?
同屬中國人的威威在高媽媽的眼中是個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威威也面臨現代/傳統的危機嗎?
八、 參考比較電影作品:
李安:《推手》(1992)、《飲食男女》(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