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的鏡頭手法有哪些
1,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2,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3,搖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字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它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
『貳』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叄』 電影鏡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通過移動攝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鏡頭與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出多種意義關系,如表達思想感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時空轉換,控制敘事節奏等。而使用較多的是用以抒發感情、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持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
『肆』 請問 電影中的鏡頭 會有多少種
1、建構性鏡頭
(establishingshot)
正如它的名稱所表明的那樣,是一個廣角鏡頭,通過它,觀眾可以知道這一組事件發生在什麼地方。在剪輯的過程當中,它通常是被採用的第一個鏡頭。觀眾由此被帶入到敘事或行動中去。這一技術通常被用來標明系列地點的轉換當中。如《黃靜媽媽的日子》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列印部轉換到屍檢部門前有一個大的廣角鏡頭交代以下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觀眾由此對以後發生的事件有了一個定向性的期待,從而被引入到敘事當中。
2、主鏡頭
(themastershot)
它是一個從客觀觀察者角度來長時間記錄主要,中心事件的一組廣角鏡頭,比如在大型會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主鏡頭是講話人在台上做發言。但是這樣的一組長時間對准一個對象的鏡頭會比較單調,那麼主鏡頭會在間歇中轉換視角,以給觀眾一個不同的視角。同時在剪輯過程中可以切入其他畫面,以彌補主鏡頭本身的缺陷。主鏡頭,如果仔細計劃的話,可以彌補聲音或畫面從存在的連貫性問題。
3、鏡頭切換
(shottransitions)
它是編輯或導演選定的單個鏡頭進行的移動組合來建構敘事的一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它和節目既定的風格相關。現在的數字技術使得節目的製作在這一方面變得非常容易。
直接切入:(straightcut)
這是電影製作當中最常用到的鏡頭比如:城市風景的蒙太奇鏡頭、餐桌上的談話、平行的事件。作為動感的敘事方式,這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影片中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突兀感。
淡化鏡頭(fades)又可以分為淡入(fadeups)和淡出(fadedown),淡入是指畫面由黑色畫面進入彩色畫面,淡出是指畫面由彩色畫面進入黑色畫面。根據導演的意圖和時間壓縮,景色轉換等方面,它可以是快鏡頭,也可以是慢鏡頭。黑色不是採用的唯一的色彩。在故事片中,通常用快速的鏡頭從彩色突然進入白色的方式,來表達恐懼、驚訝和憂傷。
溶(dissolves)
溶是指當一個畫面慢慢消失的時候另外一個畫面同時逐步出現。它可以使得鏡頭的切換變得更加柔和。突兀的東西變得緩慢起來。這就是說當我們在壓縮時間或轉移地點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鏡頭連接,混合起來。比如它可以運用到許多事物的蒙太奇上,比如舞蹈、音樂劇、夢的片斷或從現實進入到回憶中。
編輯本段鏡頭手法分類(一)拉鏡頭
它的作用是為了讓觀眾在看清楚某一重點的基礎上,由點到面,認識人物和環境,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拉鏡頭使人產生寬廣舒展的感覺。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個鏡頭,首先出現的是一朵盛開的苦菜花的特寫鏡頭,然後又出現一隻小手伸入畫面採摘,但觀眾卻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準的手,這是鏡頭拉開了,觀眾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這種拍攝方法,就叫做拉鏡頭。
(二)跟鏡頭
顧名思義,就是鏡頭始終是跟隨一個在行動中的表現對象進行拍攝,以便連續而詳細地表現他的活動情形,或在進行中的動作和表情。
(三)搖鏡頭
這是指攝影機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環顧,搖攝全景,或者跟著拍攝對象的移動進行搖攝。它常用於介紹環境或突出人物行動的意義和目的。
(四)推鏡頭
是指被攝人位置不動,只移動攝影機推成近景或特寫鏡頭。同一個鏡頭內容,緩慢地推近,給人以從容,舒展和細微的感受。快推則產生緊張,急促、慌亂的效果。推拍,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加強氣氛的烘托。
(五)主觀鏡頭
是將電影的鏡頭當做劇中人物的眼睛來觀察和表達客觀事物的,它可以模擬感覺、渲染氣氛。主觀鏡頭比較普遍的是用來表現人物在特殊情況下的精神狀態,也常用來反映人物的幻覺,想像,這在電影中是經常出現的。同時,對於刻劃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故事片〈〈小花》的開頭,有一段小花尋找哥哥的回憶鏡頭,它先用奔跑的鏡頭,引出當年的小花,又用喊哥哥的聲音回到了現實,處理得自然流暢,產生較強的藝術效果。
(六)空鏡頭
這種鏡頭,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面)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雲、月亮、飛鳥等。它是使電影富有詩情畫意的重要手段,從而造成寬廣,深邃的意境。
(七)俯仰鏡頭
俯仰鏡頭可分為俯鏡頭和仰鏡頭。俯鏡頭除鳥瞰全景之外,還可以表現陰郁、壓抑的感情,一般起貶意的作用。仰鏡頭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著褒意的作用。
(八)升降鏡頭
升降鏡頭一般用於大場面的拍攝,它能夠改變鏡頭視角和畫面空間,有助於戲劇氣氛和效果的渲染。例如,故事片《天山的紅花》中,當奧依古麗下了吉普車,走進群眾歡迎她的場面,就是攝影師在直升飛機上高俯拍攝的。這種拍攝方法渲染了氣氛,展示了廣闊的空間。
(九)綜合性鏡頭
綜合性鏡頭,指鏡頭的運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為了使電影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現某一情節,往往在一個電影鏡頭里,將推、拉、升、降、搖、移等鏡頭結合在一起使用。它為畫面造成正、側、仰、俯、平等各種不同的鏡頭角度,既能表現環境的全貌,又能表現某個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使電影更加富有表現力。所以,電影鏡頭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結合、交織在一起使用。這種鏡頭也稱為長鏡頭。
(十)變焦距鏡頭
它是指攝影機的位置不變,通過安裝在影機內的變焦距鏡頭的焦距變化,使拍攝對象在不改變與攝影機的距離的條例下,加速或勻速的拉遠或推近,造成一定的節奏。
蒙太奇:
http://ke..com/view/1636.htm
『伍』 電影鏡頭專業術語解釋及種類有哪些
1.空鏡頭——畫面上沒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鏡頭。空鏡頭也叫景物鏡頭。空鏡頭的內容不「空」,它是影視介紹環境、敘述事件、刻劃人物、傳情達意的重要手段。空鏡頭的在展示故事發生的環境時,往往出現在影片的開頭。2.長鏡頭——指長時間拍攝的、不切割空間、保持時空完整性的一個鏡頭。此鏡頭在同一銀幕畫面內保持了空間、時間的連續性,統一性,能給人一種親切感、真實感;在節奏上比較緩慢,故抒情氣氛較濃。有人把長鏡頭稱作「鏡頭內部蒙太奇」。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是「長鏡頭理論」的倡導者,並總結了長鏡頭在電影中的運用實踐:(1) 長鏡頭和景深鏡頭的運用可以避免嚴格限定觀眾的知覺過程,它是一種潛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過事物的常態和完整的運動揭示動機,保持「透明」和多義的真實;(2) 長鏡頭(鏡頭-段落)保證事件的時間進程受到尊重,景深鏡頭能夠讓觀眾看到現實空間的全貌和事物的實際聯系;(3) 連續性拍攝的鏡頭-段落體現了現代電影的敘事原則,擯棄戲劇的嚴格符合因果邏輯的省略手法,再現現實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實感。後人稱巴贊的理論為「長鏡頭派」。長鏡頭作為一種電影風格和表現手段在展現完整現實景象方面有其獨特的優越性。3.仰俯鏡頭——大多數的鏡頭是平視拍攝的。在電影畫面中,拍攝角度不同,被攝對象在觀眾視覺范圍內的方位、形象就會變化,從而引起觀眾對被攝對象的注意,改變觀眾的心理反應。仰攝就是攝影機由下往上、從低向高的角度拍攝,仰鏡頭代表了觀眾向上仰望的視線,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開闊、崇高、敬仰的感覺。俯攝就是攝影機從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攝,俯攝代表了觀眾向下俯視的視線。俯鏡頭在感情色彩上,使人有陰郁、渺小、壓抑的感覺拍攝角度適宜表現人的悲劇命運或是反而人物的可憎卑劣。在許多影視片中,時常用俯鏡頭拍攝敵人的酒宴、賭場的嘈雜、匪徒的密謀等等。4.快慢鏡頭——按正常情況拍攝的速度,每秒鍾24格畫面。如果攝影機拍攝的速度減低或加快,而不改變按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地么銀幕上就會出現特殊的視覺效果。低於攝影機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鏡頭叫快鏡頭,放映時在銀幕上出現比實際的運動快的效果。快動作的鏡頭運用得當,會產生一種誇張的喜劇性效果。但因在觀眾視覺上停留時間,運用得不多。高於攝影機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鏡頭叫慢鏡頭,放映時在銀幕上出現慢動作。慢鏡頭在影視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義。它能人為「延緩」動作節奏,「延長」動作時間,使觀眾看清在正常情況下看不清的一些動作過程,因此普多夫金稱慢鏡頭是「時間的特寫」是一種有意識引導觀眾注意的方法。5.主觀鏡頭——從鏡頭給觀眾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觀鏡頭和主觀鏡頭兩種。從導演(也是觀眾)的視角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客觀鏡頭。從劇中人物的視點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主觀鏡頭。主觀鏡頭把攝影機的鏡頭當作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劇中人物對人或物的主觀印象,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可難事我觀眾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進而使觀眾和人物進行情緒交流,獲得共同的感受。
『陸』 影視藝術中電影鏡頭是指什麼
電影鏡頭:電影攝影機從開機到停機的過程中,一次性連續拍攝的影像畫面段落,是電影的基本單位。一個鏡頭一般包含若干不同的畫面,從而形成電影視覺感受的豐富性、運動性。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柒』 電影有哪些鏡頭手法
電影的鏡頭手法有:特寫鏡頭、遠景鏡頭、中景鏡頭、俯角鏡頭、斜角鏡頭。
1、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是五個景別鏡頭中最重要的鏡頭,一般著重拍攝演員的表情或者面部特徵,也會放大五官的局部進行拍攝,用意是想通過特寫鏡頭來推動劇情的發展。特寫鏡頭最適合搭配穩定器的變焦功能拍攝使用。
『捌』 影視鏡頭的分類有哪些
不知道你想知道鏡頭種類還是鏡頭景別
關於鏡頭
我沒用過膠片攝像機,我用的是數碼攝像機,好象膠片攝像機鏡頭有廣角\短焦\長焦\標准\,膠片分什麼16毫米\32毫米就不懂了
關於景別
大特寫
一隻流淚的眼睛
特寫
一張憂傷的臉
近景
胸部以上在畫面中
中景
腰部以上在畫面中
全景
整個人在畫面中
遠景
整個人在畫面中,周圍的環境也在畫面中(著重體現大環境)
以上只是從人來分,也可以從物來分~~~~~~~~~~,而且不同的景別有不同含義
主要靠平時實踐機積累.
祝你成功~~~~~~~~~~~~~~~~~
『玖』 數碼相機的鏡頭分為哪三大類分別的用途是什麼
數碼相機的鏡頭根據焦距的范圍不同,分為廣角、長焦和標准三類。這三類鏡頭各有各的優點,在拍攝題材上也各有不同,對應拍攝出的圖像也各有特點。通常來說,在使用長焦鏡頭時,因為體積過大,而且長焦鏡頭的重量很重,手持拍攝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不穩,整個畫面出現模糊,所以攝影者一般在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都會搭配上一個三腳架。使用三腳架固定可以在拍攝的時候盡量快速的按上快門,避免因為手動虛晃而導致拍攝出來的作品模糊。
總的來說,數碼相機的鏡頭主要分為標准鏡頭,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這三大類,每種鏡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什麼樣的鏡頭,要看攝影者想要表現出來的圖片的張力有多大,三種鏡頭拍攝出來的影像,標准鏡頭更加清新,自然廣角鏡頭縱深度較深,長焦鏡頭拍攝出的圖像更靈動,攝影者可根據此來選擇不一樣的鏡頭進行拍攝,以達到攝影的效果。
『拾』 電影中的鏡頭有哪幾種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1、推鏡頭(推):
兩種情況:
A、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
B、採取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調至長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前行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推鏡頭的作用:
①、把觀眾帶入故事環境;(攝影機前行)
②、把被攝主體(人或者物)從眾多的被攝對象中突出出來;
③、突出人物身體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現力,如臉、手、眼睛等。
④、強調、誇張某一被攝物體的局部。(變焦距鏡頭)
⑤、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變焦距鏡頭)
⑥、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變焦距鏡頭)《法國中尉的女人、海邊相遇》。
2、拉鏡頭(拉):
兩種情況:
A、
攝影機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
B、
採取變焦距鏡頭,從長焦距調至短焦距。
兩種方法的區別:
①、變焦距鏡頭往往帶有強調的成分。
②、
變焦距鏡頭的主要特徵是主觀性,攝影機後退的主要特徵則是客觀性。
拉鏡頭的作用:
①、表現被攝主體與它所處環境的關系;
②、結束一個段落或者為全片結尾。
3、搖鏡頭(搖):
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機位不動,只有機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轉等運動。
搖鏡頭的作用主要是:
①、介紹環境。
②、從一個被攝主體轉向另一個被攝主體。
③、表現人物的運動。
④、代表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
⑤、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
4、移動鏡頭(移):
攝影機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動。(「升」、「降」是垂直方向)。
兩種情況:
A、人不動,攝影機動;
B、人和攝影機都動。(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樣)。
5、跟鏡頭(跟):
攝影機跟隨被攝主體一起運動。
「跟」與「移」的區別:
①、攝影機的運動速度與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一致;
②、被攝主體在畫面構圖中的位置基本不變;
③、畫面構圖的景別不變。
6、靜止鏡頭
要樹立大的運動觀念。在這種觀念下,「靜止鏡頭」也是一種電影運動的一種。
如《鳥人》的靜止鏡頭。
如《悲情城市》的靜止景深鏡頭。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實際拍攝中,推、拉、搖、移、跟和靜止,往往是綜合運用的。不應該把它們嚴格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