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娛樂圈都有哪些不錯的90後導演
如今的娛樂圈市場之中除了“90後”新生代年輕演員成為了大家所關注和熱議的焦點之外,在導演和製片人方向上更是具有著很多的爭議和質疑聲,他們在對於影視作品的創作和發展方向上雖然擁有著一定的成績和作品,但是卻並不能獲得大部分觀眾的認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在近些年時間里有很多“90後”導演開始有了全新的發展,他們主要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王嘉寧、胡峰等人。
導演在一部影視作品的創作和發展歷程上具有著很多的引導作用,一部影視作品的好壞很多部分取決於導演在作品之中的執導能力以及創作能力,如今的“90後”導演開始有了全新的進步和發展,他們在各自的藝術事業發展生涯中都將獲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可。
在我所認可和了解的導演之中,比較不錯的“90後”導演主要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王嘉寧、胡峰等人。
一、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來自於美國好萊塢地區,她在影視作品的創作和製作方向上成就和作品十分之多,她憑借著《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新月》均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而她執導的《來游泳》影視作品更是讓她成為“2017年奧斯卡”成員。
以上三位導演都是近些年時間在導演界比較火的優秀人才,你知道還有哪些不錯的“90後”導演呢?
Ⅱ 最年輕最有名的導演
張藝謀 王家衛 陳凱歌 杜琪峰 馮小剛 劉偉強 陸川
一份中國導演的年薪排行榜單新鮮出爐。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以1億元的年收入高居榜首。在中國,張藝謀似乎是電影界的一個神話,他從來不拍電視劇,只拍電影;而他的電影、不論是城市題材還是農村題材,不論是現代還是當代,總是令人刮目相看。去年他的《黃金甲》更是創造了國產票房的最高紀錄。而香港導演王家衛以7000萬的年收入排名第二;陳凱歌以6000萬排名第三;杜琪峰排名第四;而馮小剛和劉偉強則位列第五和第六。
Ⅲ 第五代導演是指80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誰
第五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李少紅、胡玫等。
第五代導演是指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年輕導演,代表人物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
第五代導演在90年代獲得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即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曾4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迄今為止歷代中國導演中最輝煌的一代。
介紹:
張藝謀的《英雄》還是陳凱歌的《無極》,以全新的商業類型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影片太過於注重形式,而不是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所以和初期相比,並沒有很好通過銀幕這個介質傳遞給觀眾。
第五代導演主要是八十年代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主要代表人物有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顧長衛、黃建新,此外還湧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張軍釗、李少紅、胡玫、寧瀛、劉苗苗等在這一時期也拍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作品。
Ⅳ 青年導演有哪些
王小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青紅》;陸川(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尋槍》;賈樟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三峽好人》《世界》;萬瑪才旦(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靜靜的瑪呢石》;方剛亮(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師)——《上學路上》;顥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青春愛人事件》。
其實大量青年導演如賈樟柯,張元等都並非出身導演系,但是導的片子很不錯的。也具有代表性。
Ⅳ 你覺得哪些年輕的導演是華語電影未來的希望
文牧野導演《我不是葯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包括剛剛上映的商業類型片《雪暴》,他們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
而在影片背後,是文牧野長達兩年的劇本創作,和近乎於偏執的執導方式。譚卓回憶,在演員壓力大的時候,他不會刻意安慰,而是希望演員在表演中自救。那時候譚卓覺得,這出戲一定能成。站在今天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有幸看到了《我不是葯神》,同時中國電影行業也有幸,這部電影的導演文牧野更是未來可期。憑借超強的票房和口碑,文牧野可以說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期待他會有更好的作品。
Ⅵ 國內有哪些知名的90後導演
青年是整個國家的希望,青年代表著創新、希望、奮斗、未來,青年人具有一切可能。現在在我們國家的各個行業都有青年的身影,今天我們來談談影視文化中的90後導演。青年人有擔當,國家有希望。大家還知道有哪些90後的優秀導演呢?或者是還有哪些優秀的青年導演?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
Ⅶ 中國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導演有哪些
1、第一代導演-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2、第二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袁牧之、應雲衛、陳鯉庭、鄭君里、吳永剛、沈浮、湯曉丹、張駿祥、桑弧等。
3、第三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經典打造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中國電影的夾縫生存者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第二次春天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6、第六代導演-中國電影的異軍突起
導演們似乎都極力反對「第六代」這個集體冠名,但是,好事者卻為導演們找到了強行歸納的標准:一是北京電影學院85級學生,二是60年代之後生人,按照上面這些既成准繩,合乎情理的導演就有了一大批,比如張元、王小帥、姜文、婁燁、管虎、章明、路學長、施潤玖、張揚等,都應該是「第六代導演」的生力軍。
Ⅷ 第幾代導演是怎麼分的 各代導演代表人物
1、第一代導演
第一代導演指默片時期的電影導演,大致活躍於上世紀初葉到20年代末。這一代導演約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鄭正秋、張石川的成就為大。
2、第二代導演
中國「第二代導演」主要活動時間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部分導演一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電影崗位上。這一代導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第二代導演」的突出貢獻是完成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片的轉變。
3、第三代導演
建國後走上影壇的導演藝術家,人稱中國電影導演的「第三代」。這一代導演主要有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凌子風、謝晉、王炎、郭維、李俊、於彥夫、魯韌、王蘋、林農等,他們在遵循現實主義原則表現生活的本質,深入展現矛盾沖突,以及在民族風格、地方特色、藝術意蘊等方面,都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第四代導演
第四代電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電影學校畢業生構成的創作群體,他們的創作生命是從1978年以後幾近不惑之年才開始的。在第三、第五兩代人的夾縫中,他們以穩健的創作實力探索奮斗,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並有持久的藝術後勁。
整個第四代的創作高潮是伴隨著電影和戲劇分家的討論和對歷史的反思進行的,農村漸漸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題材。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滕文驥、黃建中、吳天明等。他們與第三代、第五代導演一起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5、第五代導演
第五代是指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導演系學生(後來擴展到攝影系、美術系),包括張軍釗、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張建亞、黃建新等。
第五代導演成長歷程
「第五代」年輕電影人因為歷經文革浩劫,在動亂底層頑強搏擊,重返校園後系統學習電影專業知識,接受當時流行的西方哲學、美學思潮,形成新的價值觀、美學觀——這些反規范的精神品格,與當時整個文藝領域的強烈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
有深厚的生活積淀,他們的影片才如寒冬後嫩草,新鮮獨特。與大陸第五代一樣,香港新浪潮沒有宣言和綱領,也沒有共同組織,正如許鞍華所說,新浪潮導演並沒有一致的意識形態。
但可以從他們的影片中找出一種把現代香港的浮華表面撕去,將真相赤裸裸呈現出來的視界。這種現實視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這批戰後出生的影視人面對都市文化的勃興,勇於表達著本土傳統與外來沖擊下的諸般感受。
Ⅸ 近五年比較引人注目的青年導演都有誰
最有前途的4位青年導演:鄧超墊底,陳思誠僅排第2,第一當之無愧
第一位:吳京
吳京,1974年4月3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電影導演,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199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從而進入演藝圈。2015年自編自導自演軍事戰爭片《戰狼》,並憑借該片獲得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第20屆華鼎獎最最佳新銳導演獎。
2012年賀歲檔,徐崢的導演處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後口碑與人氣一路飆升,最終近13億的票房成績令徐崢這位導演「新人」一鳴驚人,並憑借該片奪得亞洲電影大獎「亞洲最高票房」獎,進一步奠定了其國內極具票房號召力電影導演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