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羅漢
我欽點的最佳偷盜電影。
十一羅漢因為金錢走到一起,最後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他們要完成最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們不孤單。
續集《十二羅漢》很爛,可以直接跳過看《十三羅漢》。
這部片子是文中的女主角推薦給我的:
如何在火車上向身邊的陌生人搭訕? - 皇太極的回答 - 知乎
2. 走到盡頭
韓語片中最好看的一部,全片無尿點,劇情Bug也都是為了更刺激的節奏而服務。
導演應該是《絕命毒師》的粉絲。
3. Leon
說《Leon》沒深度肯定有影迷反對,稍作一下解釋。
一部電影想拍得好看,劇本、表演、剪輯、音樂等基本功都必須扎實,而電影一旦好看到一定程度,就算導演對深度本無追求,電影本身在「好看」的維度上也有了自己的深度。
這就是《Leon》在豆瓣和IMDB都能排進影史top30的原因。
呂克貝松自己也說過,電影就是頭疼葯,觀眾們頭疼時看看他拍的電影,看完不頭疼了就好。
4. 後窗
一部電影好看到一定程度,在「好看」的維度上就有了的深度,而一個導演一輩子拍出幾十部好看的電影,電影史上自然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而希區柯克的一席之地還高的嚇人,他是被評為「影史最偉大導演」次數最多的那個。
《後窗》也是各種影史top10的常客。
同理我可以推斷金庸以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會如神一般。
所有藝術家都應明白,做藝術時不要去想自己的藝術是雅還是俗,把擅長的武功練到最好,你就能站到華山之巔。
5. 王牌對王牌
談判專家題材電影,主角延續了他在《低俗小說》中的語言風格。
嬉笑怒罵,不積口德。
總統這次演正派。
6. 恐怖直播
豆瓣青年們在思想上把此片抬的很高,我覺得吹過了,導演確實有野心,但電影中對社會的反思都是不成立的,不過不要緊,好看就好。
全片絕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個房間里,堪稱最刺激的單人電影。
7. 真實的謊言
「美國大片」中最佳的一部,好萊塢的所有元素裡面都有,後來很多模仿者都模成了爛片,這也提醒了中國電影人:劇本,剪輯,音樂,表演這些基本功不過關,砸再多錢都拍不出大片。
8. 黑衣人系列
科幻片中最好笑的一部,想像力極為豐富,笑點密集又不僵硬。
片中很多聽不懂的外星話都被化腐朽為神奇,弄成了笑點。
9. 銀行大劫案
嚴肅的偷盜電影,劇情略遜於《十一羅漢》,加分點在於改編自真實故事。
他們幾個人到底偷了什麼驚動到英國政府,到現在都是個謎。
10. 電話亭
《恐怖直播》借鑒於此片,青出了於藍,《電話亭》全片的矛盾集中在一個電話亭中,《恐怖直播》則在演播室里。
②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香港電影
提起香港電影,有很多經典之作。很多演員是從香港電影中走紅的,也有很多經典形象是這些優秀的演員塑造的。比如張國榮哥哥的《倩女幽魂》。下面推薦幾部經典的香港電影。
1.《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成就了張國榮和王祖賢,也是張國榮和王祖賢成就了經典的倩女幽魂。人鬼殊途,全靠特技,這部影片也開創了特技演繹鬼片的先河,影片中也演繹了一場充滿傳奇色彩的武俠愛情故事。
2.《警察故事》
大話西遊中的那些經典鏡頭和經典台詞已經讓觀眾記得滾瓜爛熟了,紫霞、至尊寶的愛情結局,也讓人看一遍落一遍的淚。雖然當時這樣的無厘頭式搞怪有一些難懂,但後來也逐漸的風靡,顛覆了我們傳統的審美和觀影習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觀感直到現在。
③ 《大內密探零零狗》影評
所謂草台班子,這里特指那些混跡於民間的流動演出團體,類似浪跡天涯的吉普賽人,他們的演出場所也許是農村的場院,也許是城鄉結合部的廟會集市,也可能是市井間的茶樓瓦肆洗浴中心,他們的表演形式多樣,藝貫中西,以山寨為特色,以低俗為噱頭,以最大程度地取悅觀眾為己任,所以如果偶爾地出現點類似半真半假的粗口、點到即止的殘虐、意會言傳的色情的話,心花怒放到春心盪漾的看官們也不要驚詫,更不要去打舉報電話,不見血、不露點的尺度我們還是嚴格把握的。我是在看了《竊聽風雲》兩小時後看的《大內密探靈靈狗》,直觀的感受就是在看了一場實力歌星演唱會之後緊接著又看了一場的草台班子的群魔秀。但我向毛主席保證,我絕對沒有貶低草台班子的意思,看縱貫線的演唱會和看小沈陽的演出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娛樂手段而已,就跟芭蕾舞和脫衣舞都屬於舞蹈藝術一樣,只是訴求點不同,手段也不同,於是類屬於不同的范疇,所謂只是同樣的手段有水平高低之分,水平低的只能撂地,水平高的可以上劉老根大舞台。
《靈靈狗》這個班子的班主是王晶,一個為了取悅觀眾無所不用的的導演,港片興盛的時候,他的三級片和賭片一度獨步江湖,只是到了香港電影沒落、內地市場坐大的時候了,王班主就有點迷茫,有點失落了,他招牌式的咸濕微笑就帶了那麼點苦澀了。在用《金錢帝國》表忠心之後,王晶決議用《靈靈狗》打個翻身仗,看了電影之後,感覺王胖子此次上天入地的用力很猛,還拉來了韓三平來給他坐鎮,誓要在內地市場為他的王氏喜劇打出一片天來。
所謂厚積薄發這樣的詞向來和王晶是聯系不上的,他出片速度很快,反正都是一些爛熟的招數在不同題材中不同的排列組合,他自己定位於一個電影匠人,也不介意人們把他和王家衛列為香港電影俗和雅的兩極,但他能夠很聰明地在自己的電影中做與時俱進的融匯和貫通,如果把電影作為一種流水線上的產品來研發生產的話,電影導演的確是可以成為一個熟練工種的。
首先我承認《靈靈狗》不是我的那杯茶,但我相信很多人會喜歡,因為這是一部很純粹的王晶電影,低俗也罷,老套也好,但只要認真去做,不怕搔不到某些觀眾的癢處。王晶的喜劇電影一向是靠將人物性格極致化來搞笑的,於是古天樂扮演的靈靈狗身上的木訥忠誠和大智若愚被無限放大,再搭配上大S扮演的性格火爆的全武行花痴女友,於是化學反應就出來了。這樣的橋段眼熟嗎?當然,不說《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什麼的,這樣的套路王晶自己就克隆過幾次了,但對某些人依舊有效,那就放手去用。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大S要比在《保持通話》中裝可憐可愛多了,我還是很喜歡她嗲嗲的台灣腔的,不過演得有點過火,一過火就顯得假,這也是王晶電影里人物的通病了,總是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只要你沒有推敲小品人物和情節邏輯的合理性的習慣,這里的不合理也是可以大致忽略掉的。藝術片導演希望看自己電影的觀眾都變成智者甚至哲學家,可以理解其中所有的微言大義;商業片導演希望觀眾看自己電影的時候都變白痴,可以忽略掉一切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牽強和bug。
另一個被極致化的人物是吳君如扮演的皇後,又見到那個熟悉的吳君如感覺很親切,彷彿又看到了20年前的醜女霸王花,好久沒看過她這么肆無忌憚的鬼馬表演了,看她出醜曾經是一種很簡單但很直接的快樂,雖然她的能量依舊很足,表演也很賣力,但現在的觀眾已經不像當年那麼容易被逗笑了。看到她被搞成香蕉的嘴唇,還有她面對魔鏡喃喃自語的場面,想起了《東成西就》里的梁朝偉和張曼玉……
還有一個常用的搞笑手段是製造和利用人物反差,這涉及到《靈靈狗》中另外兩個重要的人物。一個是劉儀偉扮演的皇帝,與人們心目中威嚴、冷酷、殘暴的標准皇帝形象比起來,這個皇帝實在是太親民太寬厚了,甚至可以任由自己的手下把自己打扮成變形金剛放人肉風箏。不過明朝的皇帝本來就有很多不靠譜的,有沉迷做木匠的,有在宮里開菜市場的,所以這樣的皇帝也並非完全不靠譜。而樊少皇扮演的大反派曹公公(怎麼又是姓曹的太監?)則是另一種反差效果,樊少皇一向是以硬朗勇武的形象著稱的,除了《天龍八部》里的虛竹有點憨直,但總體來說還是陽剛氣十足的,尤以《葉問》中的金山找最為突出,當年在這里,樊少俠扮演了一個陰柔狠毒的大太監,舉手投足間還是蠻有意思的。涉及武俠的電影中的大太監通常都是武功高強,這里也不例外,又是寒冰又是烈火的,我看這里的武打場面也就是樊少皇不用替身吧。
其實這裡面還是內地演員佔了大多數,但在這樣的電影中總是顯得拘謹,也許佟大為的表演更有條理和層次,但顯得游離,比較難受,小宋佳的剩女公主還算放得開。
其實喜劇電影把人物立住了,基本上也就成功了大半了,剩下的就是些花活了,武打場面基本不失水準,亂七八糟的山寨發明也挺有趣,還有就是台詞中的自我穿越,連「你以為你是牙買加的博爾特」都出來了。這部電影就是這么一鍋雜燴,除了軟色情,王晶電影中該有的東西全都有,他能力所及能借鑒的東西也有,沒什麼新鮮的,但覺得王晶還是下了番心思的,當然你想在這里看到馮小剛式的話癆段子或寧浩式的黑色幽默那是沒有,港式喜劇就是這樣的套路,癲狂,無厘頭,有點不可理喻,但畢竟在文化貧瘠年代這些人所引發的笑聲伴隨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它也沒有消亡的理由。就《靈靈狗》這部電影本身與香港喜劇做縱向比較的話,尚屬中上之作,這也就是我題目中所說的「超水平發揮」的原因。
但不管怎麼說,這還是一個草台班子的套路化表演,也沒法和周星馳喜劇比,那是自成體系的一套東西,通過《竊聽風雲》和《大內密探靈靈狗》,我看到了一些港片復甦的跡象,畢竟隨著斗爭經驗的豐富,香港導演越來越可以在自如應付內地電檢制度的同時堅持自己的創作特色了,但要真正復興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也不是幾個導演的幾部片子可以做到的,基本上有一個規律是越大的製作香港特色越淡薄,畢竟越大的盤子就越倚重於內地市場,被內地創作風格同化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五千萬以內的中小製作是香港電影風格得以延續的關鍵,而對這樣的電影,內地電影市場應當更多地予以接納和扶持。
④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天下的眾多武功里,只有「快」找不到克制它的方法。當武功的速度達到極致的時候,有時候不需要復雜招式,只是簡單的一招就可以克敵。
具體例子,比如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里的阿飛,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劍,卻因為其速度達到了極致而躋身頂級高手行列。
中國的武功:
武當拳、少林拳、峨嵋拳、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心意拳、意拳(大成拳)、八極拳、南拳、洪拳、詠春拳、截拳道、蔡李佛拳、通臂拳、螳螂拳、鷹爪拳、三皇炮錘拳、戳腳、譚腿、地躺拳、迷蹤拳、木蘭拳、梅花拳、查拳。
李小龍是一代功夫巨星和武術宗師,他一生許下並實現了三樁宏願:讓中國功夫走向世界,將中國電影帶入世界市場,自創一門武術。
現代西方人對中國武術與中國電影的認識幾乎都是從李小龍開始。 作為一個武者,李小龍終其一生都在為研究和發揚武術傾情盡力。
李小龍的傳奇人生和他的武術電影,向外國人傳播了愛國團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博大寬和、兼容並蓄、勤奮睿智、剛健有為、堅忍不拔等為內涵的中華民族精神。
⑤ 為什麼都在說晴雅集是一部爛片
天下爛片共十斗,郭敬明獨佔八斗。
十二月二十四日,改編自夢枕貘小說《陰陽師》,由郭敬明作為編劇和導演的電影,《晴雅集》提前一天上線。
小編作為一個忠實的陰陽師手遊玩家,對夢枕貘的原著也略有了解,於是本著看熱鬧的想法,早早買票坐進了電影院。
在用"地鐵老人手機"的表情在電影院僵坐了兩個小時以後,小編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爛片還是不要花錢看的好。
為什麼不說兩個男主的演技呢?因為這個電影的所有場景裡面,沒有一個場景,特別需要趙又廷和鄧倫兩個男主詮釋"演技"這個詞語。
非要強行掰的話或許有一個,就是開頭清明他師傅死的時候,趙又廷那場哭戲。但是趙又廷的表情,還有電影拍攝角度,都和他在《三生三世十里抄襲》裡面挖女主眼睛的時候,那個表情和拍攝角度,一模一樣。
⑥ 你覺得最好看的賀歲片是哪一部
春節檔最好看的是它!
《狙擊手》
先說說「沒想到」。
這部電影,沒想到的不止是質量,有很多電影之外值得探討和惋惜的視點。
首先是排片檔期,《狙擊手》相比同類型的戰爭片《長津湖之水門橋》,影院排片量簡直相形見絀,寥寥無幾。
基本上都是「陰陽場」,早上7、8點鍾,或者凌晨1、2點鍾...
其次是票房,到今天《狙擊手》上映6天,累計票房只有2億多,排名最低,首日票房甚至還不及《熊出沒》的票房一半。
最後,就是這么慘的《狙擊手》還是封神數次的「國師」張藝謀拍的。
張藝謀的藝術造詣不用多說,戛納評委,10座金雞,雙奧總導演...早期的輝煌更是毋庸置疑。
沒看之前,我以為《狙擊手》如此慘烈的成績,是因為和《四海》一樣,拍的太差,太爛,畢竟老謀子之前也不是沒踩過雷:4.9分的《長城》
但直到看完後,才發現,沒人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拍的太好看了!
因為相比《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的故事線很簡單,也很小,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
前者展現更多的是一個連隊的群像,而《狙擊手》則將刻畫點,落在了每個鮮活的個體。
電影中的每個士兵,無論是神槍手主角,還是其他輔佐的配角,都充滿骨血,甚至連對陣的敵軍都羽翼豐滿。
有害怕戰爭怯懦的愛哭鬼,有無畏且心細的神槍手,也有自大且狡黠的美軍...
戰斗場景只有一個很小的陣地,小到只有兩個小隊,幾把槍,一個不能拋棄的隊友,以及一份不知道的情報...
最讓我喜歡的一點,是電影沒有過分誇大志願軍的英勇,也沒有過分貶低美軍的無能,呈現出的只有雪地上的瘮骨之冷,以及戰場下的真實和殘酷。
有智商對決,但沒有主角光環,會被子彈打中,也會流血會死...
用一個狙擊班,一個神槍手,一個個渺小普通的士兵的血與肉,譜寫出的是戰爭背後真正的大精神。
克制的情感
《狙擊手》原來的電影名叫《最冷的槍》,故事背景落在1952-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冷槍冷炮」運動。
指的是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發起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襲擊和狙擊戰斗。
值得一說的是,志願軍集中大量狙擊手和神炮手積極作戰,截至朝鮮戰爭結束冷槍冷炮運動共斃傷美韓等聯合國軍5.2萬人,其效果不亞於發動一場戰役。
正因為「冷槍冷炮」,電影衍生出了最克制的情感。
片中的關鍵戲是救隊友,開場10分鍾高潮就拋了下來,面對敵軍的優勢射殺,隊員盡管心急如焚,但始終沒有被感性所吞噬。
永遠是以任務為重,將情感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內化在戰場之上。
是讓觀眾一點一點感知到的,而不是故意放大到熒幕上,被看到。
不是特地拉踩隔壁的《水門橋》,對比吳京作為主角死去時,360度的聚焦煽情,《狙擊手》里章宇扮演的班長死的十分平淡。
不可以,不浮誇,不做作...
仔細一點,你會發現,甚至都沒有泛濫的配樂,只在一聲聲「到」後,接上了一首片尾曲《回家》
最冷的槍,最熱的血,不是簡單的對比,兩者都藏著的都是最克制的熾熱情感。
當然,《狙擊手》也不是沒有缺點。
有網友差評:「這不是戰爭片,是煽情片,就不能煽的含蓄點嘛。
」
我理解也贊同,因為《狙擊手》和很多主旋律電影一樣,結尾最終還是走向了同質化的煽情升華。
但除卻影片,回溯導演張藝謀,今年已經72歲了,面對一份「命題」試卷,仍然不遺餘力,答出個第一名。
放眼如今中國電影界,何其難得!
至於,為什麼拍的好看,卻沒人看?
這個問題,正如當初《活著》上映後票房慘敗一個道理。
畢竟,如今一部浮誇做作,插科打諢的翻拍喜劇片,放到當下,都是票房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