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兒女報效祖國的電影有哪些

兒女報效祖國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5 12:56:36

Ⅰ 找關於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故事

容國團(1937~1968),祖籍廣東中山(今珠海南屏鎮)。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中國乒壇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
1956年容國團以2∶0擊敗來港訪問的世界乒乓球團體冠軍日本隊的主力隊員荻村伊智朗。次年,他代表工聯乒乓球隊參加全港比賽,一舉奪得了男子單打、雙打和男子團體三項冠軍。這一年他隨父親回廣州定居,考進廣州體育學院。1958年他代表廣州參加全國九城市乒乓球錦標賽,獲全國男子單打冠軍。在技術方法上,容國團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創造了發轉與不轉球、搓轉與不轉球的新技術。入選國家隊後,苦心練就了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廣,尤精於發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術均佳,並很快形成了「快、准、狠、變」的技術風格。1959年3月,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西德多特蒙德拉舉行。容國團在男子單打中,最後與九獲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爭奪桂冠。針對西多肥胖的身材,他發球長短兼施,配合拉側上旋,把拉殺的角度加大,在先輸一局情況下連勝三局,戰勝西多。容國團的名字第一次刻在聖•勃萊德杯上,為中華乒壇健兒首獲世界冠軍者。 1961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決賽上,中國隊在3∶4的不利情況下,容國團淌下了眼淚。女隊員丘鍾惠見了就問他,他回答說已負了兩局,隨即激動地說:「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振奮精神,揮拍上陣,力挫素有「兇猛雄獅」之稱的日本隊員星野,以5∶3戰勝日本隊而首次問鼎斯韋思林杯,為我國立下戰功。從此「人生難得幾回搏」這句名言便流傳開了。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Jeme Tien Yow),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劉翔,上海人 ,1983.7.13生於

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劉翔的一跑,說明黃人也能飛。「人種論」就像麻醉劑,當日本足球、韓國足球、日本的男子游泳、馬拉松等項目悄悄地大踏步地向前邁進的時候,中國足球、田徑、男子游泳等很多項目還在這麻醉劑的安慰下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劉翔對中國體育的貢獻是田徑短距離徑賽項目的突破;對於世界體育界,他的貢獻在於突破了「人種論」的偏見,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誰說中國人不能進入世界前8名,我,是世界冠軍!」 而且針對劉翔平了世界紀錄這一點,還說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一樣快。而且劉翔因為年輕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特別是2008,我們期待劉翔再突破0.01秒——看來這是很快很容易的事情——那麼就是黃人不僅能飛且飛的更快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江西省德安縣人。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下農村生產實習,目睹了農村糧食短缺、群眾生活困難的現狀,決心從農作物品種改良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飢餓和災荒作斗爭。
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無性雜交」學說進行教學和科學試驗。按照他們經典的理論,以及當時國際上的普遍觀點,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對這些學說產生了懷疑,而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休學說進行探索,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優勢非常強,這給了他很大啟發。
他設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方法,來代替人工去雄雜交,生產雜交種子,並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通訊》1966年4期雜志上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對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Ⅱ 反映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

捨身堵槍眼----特級英雄黃繼光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裡。他幼年喪父,家境貧苦。1949年他的家鄉解放了,他積級參加農協會和民兵,工作非常積極,兩次揭發地主謊報土地和偷改佃約,並活捉了一個逃亡地主,收繳了偽保長隱藏的兩支手槍。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黃繼光於1951年3月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當要離開家鄉的時候,母親高興地把一朵大紅花帶到了他的胸前,並對他說:「到了朝鮮,要多多殺敵,報答祖國和人民。」帶著母親的囑托和人民的期望,黃繼光來到了朝鮮前線,被分配到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第2營當通信員。雖然是當通信員,他時刻想著要多學本領,刻苦地鍛煉自己。他工作積極,學習認真,進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2年10月14日,美國侵略軍開始向上甘嶺597.9和537.7北山高地發動瘋狂進攻。上甘嶺位於朝鮮中部五聖山上,它是志願軍中線的大門,也是扎進敵人心窩的一把鋼刀。尤其是上甘嶺地區北山的兩個高地,像楔子一樣打入敵人陣地前沿,給敵人造成極大威脅。敵人在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嶺小高地上,動用了兩個多師的兵力,在大量的飛機、坦克和大炮配合下,連續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瘋狂進犯,月夜炮聲隆隆,硝煙彌漫,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黃繼光在戰鬥打響後,擔負在炮火下送信,傳達命令,接電話線,背傷員的任務。連續在敵人的炮火封鎖下度過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第6連奉命事先奪下6號陣地,再奪取5號、4號陣地,必須在天亮以前拿下0號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戰斗開始後,進展情況比預想的要順利。這時,突然發現山頂上有一個敵人的集團火力點,使志願軍部隊受到壓制不能前進。營參謀長立即命令第6連必須炸掉它,同時組織爆破組。從黃昏7時30分到夜晚10時30分,6連已經向敵人發起了5次沖鋒,仍未催毀敵人的火力點,許多戰士都壯烈犧牲。這時離天亮只有40多分鍾了,不拿下0號陣地,就等於沒有按計劃完成戰斗任務,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就會受到影響。在這關鍵時刻,站在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站出來堅定地要求: 「把任務給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氣,我保證完成任務。」 參謀長非常信任地說:「黃繼光,這次任務就交給你,現在我命令你為第6連第6班代理班長。一定要完成任務!」 接受任務後,他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友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他們趁照明彈的亮光巧妙地前進,開始敵人沒有發現他們,當離敵人火力點只有30多米的時候,兩名戰友相繼倒下了。黃繼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兩彈,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人中心火力點前進。只剩下八九米的時候,他挺起胸膛,舉起右手向敵人投去手雷,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毀了半邊,未被炸毀的兩挺機槍,又從殘存的射擊孔里伸出來,死命地吼叫著,志願軍的沖鋒又受到阻止。黃繼光再次受傷倒下。這時天就要亮了,40分鍾的期限就要到了,黃繼光躍身而起,沖著那狂噴火舌的槍口,沖著那侵略者的頑固堡壘,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正在噴吐的火舌突然熄滅,正在死命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他那年輕的生命,開辟了志願軍勝利前進的道路。

剎時,但任攻擊任務的戰友們,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高聲呼喊「沖啊!為黃繼光報仇」!他們踏著黃繼光爬行的道路,很快佔領了0號陣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敵軍兩個營——1200多人,全部被殲滅。

為了表彰黃繼光的偉大精神和不朽功勛,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發布命令,為黃繼光追記特等功一次,並授於「 特級英雄」稱號。中國共產黨志願軍第15軍委員會在追認他為「模範團員」的同時,追認黃繼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黃繼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追授他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黃繼光的名字和光榮事跡銘刻在上甘嶺背後的五聖山上,英雄的壯舉和不朽的業績,像巍然屹立的五聖山永世長存
永恆

獻給黃繼光

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牆。

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

你死得那樣年輕,

卻活得那樣久長。

誰說庄嚴的剎那不就是永恆!

……

你響亮的名字永遠不會磨滅,

和平塔將刻下你不朽的功勛。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類的歷史上,

也同那些輝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嚴辰

電影《上甘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上甘嶺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國幾代人。在那場殘酷的戰役中,志願軍涌現出眾多的英雄,黃繼光又是兩名特級英雄中的一位。在戰斗的關鍵時刻,他撲向敵人地堡,用血肉之軀堵住機槍射孔,奏響了一曲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贊歌。

生平

■志願軍在中江縣徵集新兵,黃繼光 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因身材較矮 開始未被選中

■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 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主動請戰。

■彈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敵 人槍眼。其壯舉贏得抗美援朝最高 榮譽——特級英雄

黃繼光,1930年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裡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裡的民兵。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還加入了共青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黃繼光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背景

■上甘嶺戰役的火力密度在戰爭史 上是空前的;志願軍獲「朝鮮英雄」 稱號的12人中,上甘嶺佔4人—— 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占元

■一些西方軍事家認為,只有弄清楚 上甘嶺防線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國軍隊

空前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在當時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紀錄。

在僅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先後投入6萬人的兵力,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航彈,最多的一天達30萬發。志願軍也陸續投入兵力4萬餘人,發射炮彈40萬發。陣地上草木盪然無存,岩石構成的山頭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這樣的常人難以想像的火海彈雨中,志願軍能夠打退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於有無數黃繼光這樣的英雄。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戰爭中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的12人當中,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就有4人,他們是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占元;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功臣和英雄集體。在這種氛圍中,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時刻激勵和感染著參戰的同志們,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

黃繼光雖然入伍僅一年多,但在黨組織的教育以及老戰士們的言傳身教下,很快學到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及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名優秀戰士。關鍵時刻他能捨身堵槍眼,正是人民軍隊培養和黨教育的結果。一些西方軍事家認為,只有弄清楚上甘嶺防線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隊。五十多年來,「上甘嶺」一詞已成為我軍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精神永遠值得發揚光大!

故事

■由於黃繼光工作出色,人又機靈, 營長點名調他到營部當通訊員

■黃繼光撲向敵地堡前,腿已被打 斷,身上有七處重傷,身後有一道 十多米長的血印,其驚人的毅力 令人贊嘆

在家鄉當民兵時,黃繼光就曾機智勇敢地抓獲過一名逃亡地主,轟動全村。他從參軍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殺敵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訊員工作,還經常到班裡向戰士們學習手榴彈、手雷、自動步槍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連長表揚。由於他工作出色,人又機靈,營長點名調黃繼光到營部當通訊員。

在1952年10月19日那個彈雨紛飛的夜晚,黃繼光跟隨營參謀長指揮六連在上甘嶺進行反擊。當時,營參謀長和連長、指導員焦急萬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敵陣地,一夜的戰果將付諸東流。在緊要關頭,黃繼光挺身而出,與連里兩名通訊員一起請戰。不久,兩名戰友相繼中彈倒下,黃繼光也負了傷。當他爬到離敵人中心火力點十餘米時,用力扔出了最後一顆手雷,只炸塌了半個地堡,敵人的機槍仍在噴出火舌。黃繼光此刻身上已沒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後面的戰友們,借著照明彈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氣壯山河的一幕:黃繼光搖晃著站起身,張開雙臂,向敵機槍射孔撲去……

戰友們沖上「零號」陣地時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著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著敵人的槍口……人們看到,黃繼光的腿已被打斷,身上有七處重傷,他的身後有一道十多米長的血印。可以想見,在最後時刻,黃繼光是以何等堅強的毅力,拖著重傷的身軀,爬到敵人的地堡前,又一躍而起的。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黃繼光從小 家境貧寒無錢照相,他沒有留下 一張照片,犧牲後拍下的照片又 極其慘烈,且面部形象難辨

■如今上甘嶺戰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紀念物,就是黃繼光烈士紀念碑, 這是根據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黃繼光從小家境貧寒,從來沒有去照過一次相。犧牲後雖有人拍照過遺體,形象卻十分慘烈且面容難辨。在宣傳英雄事跡的時候,因找不到一張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捨身堵槍眼的素描畫來代替。後來,杭州美院的老師們根據黃繼光的連長萬福來的回憶,經反復琢磨畫出了黃繼光的正面標准像。上甘嶺戰役勝利10周年時,雕塑專家根據這張畫像鑄造了三尊銅像,分別珍藏在部隊和中江縣的黃繼光紀念館以及他生前所在連俱樂部。

1953年4月,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作為代表出席了全國婦女大會。毛澤東還請鄧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對英雄的敬意。

戰役結束後,中朝兩國戰士在五聖山主峰背後一塊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黃繼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嶺戰役留在陣地上唯一的有形紀念物就是黃繼光烈士紀念碑,這是根據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這塊大理石紀念碑的旁邊,保留著烈士用胸膛堵過的地堡槍眼,周圍盛開著美麗的金達萊。

Ⅲ 《小兵張嘎》算不算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電影

當然算了
小兵張嘎雖然是翻拍劇,但是沒有讓它變色,並且紅得很純正。它也沒有像其他翻拍的紅色經典那樣,搞"前衛",在故事中添加愛情戲。(金羊網評)《小兵張嘎》是一部兒童電視劇。它充滿那個烽火年代少年兒童應有的特質---如鮮活頑強的生命力、質朴得近乎執拗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面對苦難時的樂觀和勇敢、面對艱險時的鎮定和從容,當然也少不了他們所特有的智慧與幽默;同時它也是一部嚴肅的抗戰史詩,它場面並不宏大、哲理也不那麼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獨有的方式刻畫了中國抗日戰爭大背景下幾個少年兒童艱難的成長史,並用它獨有的筆墨准確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樑和各色人等在特定歷史境遇中的心路歷程。(北方網評)

Ⅳ 描寫中華兒女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文章或影視劇

我拿出一本書,含著感情,讀完了《黃繼光》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讀完這篇文章,黃繼光那光輝的形象怎麼也揮之不去,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為了保衛祖國,為了保衛家鄉,我們的先輩去朝鮮打仗.
黃繼光是無數雄糾糾跨過鴨綠江的中國好兒女中的一員.為了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地,負傷的他像巨人一樣頑強地站起來,沖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英勇的志願軍戰士趁勢攻克了敵人的陣地,這是多麼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啊!
當我讀到「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指導員說:『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這時,我想,他做事情是多麼主動呀,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我呢,連媽媽要我做一點點家務都不願意.一天,媽媽叫我掃地,我隨便掃了一下,很不幹凈,媽媽見了,批評我說:「瑩瑩,你連這點家務都做不好,還能幹什麼?」媽媽要我重新掃過,我本來想不掃了,但轉而想到了黃繼光,於是馬上認真地掃起地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是多麼不對啊!
當我讀到「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黃繼光是一個普通戰士,卻有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究竟是什麼力量鼓舞著他呢?是最光榮的愛國主義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將生死置之度外!而我呢,卻連一點小小的磨難都經受不起.那一次,我在改正做錯的試題,我做錯了好幾道,馬虎修改一下就拿給爸爸看,爸爸耐心地講解,我不耐煩地說:「我懂了!」爸爸嚴厲地說:「遇到難題就繞道走,你這是逃避困難.和革命先烈相比,你還差得遠呢!」聽了爸爸的話,我非常慚愧!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青少年要像黃繼光那樣有強烈的愛國心,為祖國、家鄉的富強而奮斗,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Ⅳ 反映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資料

1、鄭和

鄭和(1371年?- 1433年?),本姓馬,後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氏,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1405年(永樂三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

1425年(洪熙元年)後鄭和任南京守備太監,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說在途中於1433年(宣德八年)卒於古里國,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晚清以降,鄭和研究獲得迅速發展,但不少重要課題仍無定論。

2、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

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3、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4、趙一曼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今四川省翠屏區白花鎮)。

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斗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

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5、朱光亞

朱光亞是湖北宜昌人,生於1924年12月25日。1945年,蔣介石國民政府提出做原子彈的構想,派出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朱光亞以吳大猷助手的名義一同赴美。

1950年2月,朱光亞拒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的旅費,與華羅庚等科學家一道經香港回到祖國。抗美援朝時,朱光亞在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秘書處任英文翻譯。隨後,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爆炸、中國首次地下核試驗、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籌建。

Ⅵ 中華兒女報效祖國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閱讀全文

與兒女報效祖國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盲山電影免費觀看完整字幕版 瀏覽:540
一張電影票電影院抽多少錢 瀏覽:651
黑莓電影怎麼看重播 瀏覽:85
索尼照相機怎麼看電影 瀏覽:166
如何將電影里的字幕導出來 瀏覽:390
我看電影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128
在電影院看電影無聊怎麼辦 瀏覽:288
推薦好看印度電影 瀏覽:411
趙震雄好看電影 瀏覽:428
電影聲音的忠實度指什麼 瀏覽:204
致命呼叫電影免費看 瀏覽:581
免費看電影指環王 瀏覽:822
洛麗塔電影免費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729
反映奴隸社會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16
日本電影如何永久保存 瀏覽:111
好看動畫電影90年 瀏覽:884
推介一些外國好看的電影 瀏覽:285
閃電骷髏箭頭狗什麼電影名字 瀏覽:788
印度好看電影動作大片 瀏覽:15
娘子關戰役電影免費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