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Ⅱ 投資一部電影,電影的收益主要是分幾項
與其它投資產品不同的是,電影作為一種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其擁有更多的收益來源和收益渠道。以電影《靚麗人生》為例,在國內和海外院線及網路三方發行,那麼電影收益至少包含了以下6種:
① 院線票房收益
這個顯然是毫無疑問的,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也是電影的主要收益之一,這是電影主要的盈利渠道,在電影市場日益繁榮的當下,動不動上億上十億的票房,一定是會吸引很多投資者的注意的,如果運氣好投資了一部成本只有幾千萬,票房卻高達上十億的片子,估計都得偷著樂。
② 廣告收益
目前市場上投資收益高的院線電影,大部分都是商業片,而商業片,基本上都少不了贊助商。一般一部大製作的商業片會有很多贊助商排隊等著打廣告,這些廠商為了品牌能夠在電影中露面,往往都要向電影製片方支付高昂費用,而這些,也是電影的收益之一。
③ 網路版權收益
一部院線電影主要收入除了院線票房收益外,還包括在網路平台播放的版權收益。
一般來說,影片下映後,都會在各個視頻網站及相關APP上播放,而這些都會產生一定的收益。視頻網站一般會根據點擊量進行付費分成。有些認購合同中,投資人也可以享有這部電影的視頻網站的分成收益。
④ 電視台版權收益
和網路版權收益類似,院線影片下映後,若電影版權賣給電視台,投資人按照認購合同約定,還會享有這部分收益。
⑤ 海外版權收益
這部分收益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對於大陸電影的發行收入和版權收入。雖然目前這部分收入不高,但同樣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Ⅲ 電影院是怎麼賺錢的
電影院賣票就是電影院賺的咯。
不過也分買斷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買下電影播放權,然後我這邊播放多少賣多少門票就與電影公司無關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歸電影公司所有。
電影公司一般播放權賣一次,碟的銷售也會賣一次,可能海外也會賣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買票去看電影。而好的導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觀眾和影響,會讓喜歡這些導演和明星的人買票看電影,從而提高了票房。當然,賣斷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導演沒關系了,因為電影公司獲得收入是固定的,導演和明星拿的工資也是開拍的時候就說好的。恩,高票房對導演和明星的聲譽會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戲的時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電影院票的多少取決於電影院想多賺還是少賺,這是電影院自己的商業決策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談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線談的,各家的價格不同。恩,其實多個電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線,比如太平洋、中影經典、奧納等等,他們都擁有很多家電影院,電影公司和他們談判以後,他們自己擁有的電影院票價就是相同的。電影公司應該是沒有統一收費的。不過各家價格應該相差不大,因為電影放映是有時間性和檔期的。
Ⅳ 電影院一年營業收入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2-16
Ⅳ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Ⅵ 電影院是怎麼賺錢的
影院的收入主要來源是票房的分賬,影院和院線之間在價格上五五分賬。院線在下發一部電影的時候會規定一個影票的最低售價,也就是說電影院在任何的促銷基礎上不得低於這個價格。其次影院的收入是電影的貼片廣告,每部電影前面的廣告有一部分是院線植入的,這個部分也是要給影院一些分賬的,另外的部分是影院自己所拉來的廣告植入。一般電影前面都會有貼片,離正式影片越近的廣告越貴。再有影院的100%完全收入就是賣品部,所以現在影院很多小賣部都是影院收入的大頭,包括一些後產品。這些都是每家影院自主獨立經營的內容。以上基本是影院的三大收入點。當然還有一些場地的出租,和影廳的包場會議、活動等。
Ⅶ 電影院收入來源
首先要說下中國目前的票房分賬體系:國家對於票房是有一定的抽成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營業稅3.3%,剩餘91.2%的票房收入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至62%分成,如果導演的號召力很強,那麼影院就分的少一些。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實際上院線為了拉攏更多影院,實際的分成會更少一些。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至43%分成,其中發行一般分5%。類似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因此目前來看,票房收入仍舊是影院的最大資金來源。
上面提到影院和院線,其實兩者屬於合作的關系,也有一定的上下級關系的性質。院線是指由一個發行主體(如電影公司或製片公司)和若干電影院組合形成,實行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發行機制。
影院則是通過商業選址、投資、設計、建設和運營電影院的專業影院公司,它是同一品牌影院的連鎖化,相當於「KFC、麥當勞」這樣的直營連鎖店的公司。影院加入院線,院線供片並且收一定的管理費。
Ⅷ 電影院一般都是靠什麼賺錢的
電影院一般都是靠賣票賺錢,除此之外還會售賣一些飲料,爆米花等,靠賣零食和飲品賺的錢會比賣票掙的錢更多一些。現在很多電影院都陸陸續續開業了,而且最近也上映了很多部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時間允許的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樣感覺才好。2020年,我還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呢,因為最近工作很忙,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接下來能抽出時間和愛人一起去看場電影。
Ⅸ 電影院盈利模式包括什麼
1、每一部上映影片在你影城放映的票房的57%是影城的盈利
2、影城的噴繪硬廣位置(廣告位),都是片方發行方會爭奪的位置(視影城規模,以及票房成績,廣告位置來覺得有無片方爭奪),可獲取盈利
3、影城內部的場地會租給一些活動方,如什麼什麼辦卡什麼的,可獲取盈利
4、影城本身爆米花飲料的售賣,盈利也很大
Ⅹ 開電影院有哪些收入
一般主要就是票款拆帳收入;電影放映前插播廣告可以有一些廣告費收入;還可以在售票處邊上,附帶設一些零食賣品櫃,可以有賣品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