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介紹經濟全球化的電影有哪些

介紹經濟全球化的電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3 08:25:46

Ⅰ 關於金融投資的經典電影、書籍有哪些

我向你推薦幾本你可以去看看
《富人的28個理財習慣》

該吃的不吃,該喝的不喝,勒緊褲腰帶努力賺錢,終於攢得一份令他人羨慕的家產——在以前,我們將這樣的人稱為「富人」。如今,衡量富人的標准有了新的變化,不犧牲生活的「質」與「量」,通過理性投資,年紀輕輕即積攢了豐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本書作者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富豪。在理財之餘,他以681位30~40歲左右,靠投資房地產、海外基金、股票、債券、外匯、消費信貸等多樣化的領域積累了幾十億韓元身家的新生代富豪為對象,通過設問調查和深入交談,對他們的投資戰略進行了深層取材,揭示了要想在新時代迅速致富的28個投資秘訣。

《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本書以簡易流暢的文字和生動的故事,將一些簡單有用的致富和理財法則教導給你,如:將自己收入的1/10儲蓄起來;每隔6個月,將儲蓄和所得再投資一次;不要在自己不大熟悉的行業進行投資等,這些原則在6000年以後的現代人看來,也仍是種種諄諄教導。這些原則和忠告,能夠讓那些追求財富者更好地了解金錢的本質,以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財富,並更好地保有財富。

《成功理財的16堂課》

《成功理財的16堂課》以實用簡潔的內容幫助每一個工薪族成為理財專家,運用《成功理財的16堂課》介紹的理財方案,你可以成為金錢的主人。只要理財得當,則錢不僅是錢,而成為生錢的工具,一生十,十生百,百生財富。《成功理財的16堂課》告訴讀者一個淺顯但充滿智慧的道理,努力工作不單純是為了賺錢,僅僅存錢並不能富有,但錢不是純粹用來消費的,也不是純粹用來投資的,金錢只是生活的工具,正確的理財觀是:合理消費+精明儲蓄+理性投資=富裕而舒適的生活。舒適的生活會使你工作更努力,從而賺到更多的錢。只有這樣規劃金錢,生活才會進入一個良性運轉的軌道。這就是簡單而有效的理財方案,它會幫你理性且有效地理財,加入財富新貴的行列,以自己的個性譜寫優雅的生活。

《拱出銀行的小豬》

《拱出銀行的小豬》是一本關於家庭、個人理財的知識的普及讀本。與時下充滿專業術語的投資理財書不同,本書彩了講故事的形式,通過善財童子拜訪財神的十二弟子之旅,逐篇介紹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信託、保險、房地產、期貨期權、外匯、貴金屬、收藏品、實煨投資和健康等十二投資品種,並分別提示了其不同的「財性」投資理財其實並不復雜,關鍵在於扼其要領。書中介紹的各種投資竅門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你將知道一般通用的存款組合是什麼樣的;投資股票應注意什麼;在什麼時候買基金最合適;甚至如何養生。

《傻瓜書系列-個人理財》

《傻瓜書系列》是英美發行的系列知識入門書籍,內容深入淺出,目的在於開闊讀者視野,為讀者普及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

《第一流的投資理財》

本書論述介紹了投資與理財的理念、方式、方法,內容豐富、論述精闢,讀者從中會有一些投資理財的啟發。

《百姓理財900問》

全球化經濟時代,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分享經濟增長的果實。這導致理財時代的到來,若想持久地守富、增富,掌握「知本」必不可少。本書是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城市服務管理廣播(FM107.3,AM1026)的節目——《財富星空》衍生而來。《財富星空》是一檔頗受聽友喜愛的投資理財節目,節目邀請專業的投資理財機構和個人投資理財者直接參與;以電話或簡訊互動的方式,全面而專業地向聽友介紹各種投資理財知識。

《華爾街理財實踐記》

華爾街理財實踐記》作者唐慶華1983年畢業於金融會計專業,獲經濟學理學士學位。旋又赴美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1985年畢業,為1949年後第一位獲得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的中國大陸學生。望採納

Ⅱ 有哪些關於東京的電影

必然是《速度與激情三:東京漂移》!

《速度與激情3》是《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外傳,是《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的第三部,同時也是《速度與激情》系列4、5、6的後傳。在2006年上映,由林詣彬執導。與前兩部電影不同,本片啟用了全新的角色和演員盧卡斯·布萊克、布萊恩·泰等,並將場景設定在日本東京。

這部片子講述了街頭賽車手肖恩被送往東京,投靠多年未見的父親,在東京喧鬧的街頭,肖恩目睹這里的街頭賽車手展露驚人的「漂移」技術,自己也逐漸參與其中。他遇到號稱「漂移之王」的DK,一名與日本犯罪集團有緊密聯系的青年車手。肖恩捲入了其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不得不在為自己賭上一次,這一次比賽的方式就是漂移,

這部電影給我最初的感覺像是這個系列電影的番外篇,雖然「速激」系列每部之間並不存在影響觀看的重要關聯,通過後續作品的簡介才發現,第三部的故事時間發生在第六部與第七部之間。第三部比較偏重賽車本身,顯得更加的純粹,電影同時向觀眾呈現了一番日本的街頭文化,只不過本片的選角確實略坑,特別是男主,一副大叔的面孔飾演的卻是一個高中生,不過風度翩翩的「漢」應該為本片贏回了不少好感。漢說:我有錢,我需要的是可信任的人。讓別人靠近你,知道你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他開著車打圈,目不轉睛的盯著漂亮女孩子的臉。他說,生活其實很簡單。選擇一條路,走下去,不回頭。他這樣突如其來的葬身在火海里,來不及讓人看清他的真實。這是我看這部片子,最大的遺憾。


Ⅲ 請介紹好萊塢各檔期的電影類型

<<美國麗人>>,

或者<<美國往事>>.

這些電影都可以.

還有,<<勇敢的心>>也好看

但是我覺得如果你喜歡叛逆點叻可以看下<<猜火車>>

這些電影都可以.

還有反映美國文化的可能就只是略帶點點的.

我還喜歡<<黑色大麗花>>,<<偷心>>,<<死亡詩社>>,

<<香草天空>>,<<深深的海洋>>.

但是我給你的建議是來者不拒,這個樣子才找得到好電影.

要看反映社會現實的我始終覺得還是香港早,中期叻電影好!

雖說小資,但是不是粗製濫造.

好萊塢的電影可能就是劇情片和科幻片好點.

但是你要反映文化的有點難得找就是了.

大家都是愛電影的人,我給你說得可以我最喜歡的喔.
回答者: LeSssOuL - 魔法學徒 一級 10-20 22:32
現在的年輕一代都追逐好萊塢的大片,更有甚者,非好萊塢的電影不看。的確,好萊塢的大製作給我們帶來的強烈的視覺震撼沖擊和無限的想像空間,充分滿足了我們的感官慾望,即使是在步出影院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仍然還停留在好萊塢大片的情景里,或為《真實的謊言》中阿諾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崇拜與喝彩;或為《泰坦尼克號》凄美的愛情故事而留戀與感傷;或對《星球大戰》雄壯場面的無限嚮往與期望;又或者是為《侏羅紀公園》而情迷與渴望……好萊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光榮與夢想。

聽HIP POP、喝可口可樂、吃麥當勞、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年輕一代,無不對美國這個繁華、自由的國域充滿了渴望與嚮往,在中國日益融入全球化的進程當中,年輕一代無疑充當了先鋒角色。他們年輕張揚,標榜自我,追求個性,生活中充滿了張揚、自我、個性、叛逆、自由、新鮮、刺激、時尚、潮流、好玩、極限、酷、爽……玩的就是心跳。

他們崇拜與追求美國的生活方式,好萊塢的電影充分滿足了他們的心理渴望。在好萊塢的電影里,他們瘋狂地追求甚至模仿電影人物的言行舉止或是生活方式。但是很可惜,他們不但沒有理解美國的民主、自由、平等、尊嚴等精神,反而在享受好萊塢大片之前,沾染了太多中國式的實用功利主義的不良風氣,在這種畸形的心態影響下,他們越來越迷失了自我。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年輕一代們排斥甚至是拒絕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五千年歷史文化精髓,他們追求的只是美國的好萊塢夢而已,全球化在他們眼中就是單純的美國化,但是,他們永遠也到達不了他們心中的好萊塢。

他們張揚叛逆,標榜自我,推崇美國的英雄個人主義,但是,他們只看到了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表面,卻沒有看到也沒能理解個人英雄主義在美國得以存在甚至被推崇的深層原因。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實質上是在民主、自由、平等、尊嚴、尊重他人且被他人尊重的社會氛圍中鼓勵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表現。好萊塢的電影有很多關於個人英雄主義的題材,例如《真實的謊言》、《懲罰者》、《007》……幾乎所有關於正邪雙方對峙的必定是渲染個人英雄主義的,在這些影片中,主人公們憑借著自己的高智慧,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不斷地宣揚著人間的正義所在。但是,反觀我們的年輕一代們,他們非但沒有理解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存在的社會因素以及當事人的言行舉止的界限性,反而在自身狹隘的思想意識指導下張揚地模仿著個人英雄主義——他們把叛逆稱之為個性,偏激地把否定一切視為標榜自我的標簽,在他們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舉止中,根本不存在他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沒有任何能體現尊重他人以及被他人尊重的氛圍,這樣的「個人英雄主義」,充其量只是一種膚淺的極端個人主義而已。

美國人的尊嚴也不是年輕一代所能完全理解的。在美國,人們會因為你的言行舉止而鄙視你,但絕對不會因為你的社會地位而看不起你。無論你是富可敵國的高官貴人,還是失魂落魄的流浪漢,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國度里,你都會有機會出人頭地,只要你足夠地努力。即使是在奢華的五星級大酒店門口負責開車門的服務員,他也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這些高官貴人面前照樣表現得不卑不亢。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職業也一樣,我並不會因為我的工作是為他人服務而覺得自卑,這是我的工作,我熱愛它並努力把它做好——這就是美國人尊嚴的精髓所在。

1999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先生到清華大學演講,一名幸運的清華學子向柯林頓先生提問——關於美國文化,問題本身很好,但很令人失望,他問題的來源居然是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盡管好萊塢電影文化也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好萊塢電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揚著美國文化,但好萊塢文化絕不等同於美國文化。中國的年輕一代,要想理解美國文化的民主、自由、平等、尊嚴等精神,除了好萊塢的大片之外,他們還應該了解一下人權宣言、讀讀富蘭克林自傳、感受美國人西部開發的激情、體驗海明威的生命尊嚴……更多的還是要理解美國民眾言行舉止中所體現的民主、自由、平等、尊嚴等精神。

Ⅳ 有人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嗎

《生命的證據》

不是中東,是南美。

片名:生命的證據(Proof of Life)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s., USA)2000年出品

主演: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
梅格-瑞恩(Meg Ryan)
大衛-卡魯索(David Caruso)
大衛-摩斯(David Morse)
帕米拉-里德(Pamela Reed)

導演:泰勒-海福德(Taylor Hackford)

類型:驚險/動作片

這是一部富有濃厚浪漫氣息的驚險影片。

一個在某拉丁美洲國家任職的美國人--工程師彼得-鮑曼(戴維-莫爾斯飾)被當地的一支反政府武裝強行綁架了。當叛軍們得知了他的真實身份後,認定這個該死的美國人一定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質,於是便開口索要六百萬美元的贖金來換取他的自由。然而,工程師並不是一個走運的人質,由於他的美國老闆經營情況不佳,公司正處在破產的邊緣,他根本無力向綁架者提供這筆昂貴的贖金。

在萬般無奈之際,彼得的妻子愛麗絲(梅格-瑞恩飾)這位「弱女子」不得不走上前台親自出面為她那倒霉的丈夫四處奔走。她求助於一位專門從事人質危機談判的專家特里-索恩(拉塞爾-克羅飾)。特里在他得力屬下迪諾(戴維-卡魯索飾)以及三位受過專門訓練的僱傭軍的全力幫助下,決定採取大膽的舉措,營救彼得。

就在這個援救計劃的實施過程中特里與愛麗絲之間萌發愛意,這使這個美人救夫的故事開始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了......

本片的演員陣容有好萊塢著名影星梅格-瑞恩(曾主演《網路情緣》、《西雅圖未眠夜》等)以及拉塞爾-克羅(曾主演《角鬥士》和《知情者》)和戴維-莫爾斯(主演《綠里》)、戴維-卡魯索及帕梅拉-里德等。

Ⅳ 全球化時代下中國電影如何發展 詳細

就電影學界而言,在最近的二十年裡,一大批優秀的中國電影先後獲得了各種國際電影節大獎,從而使得中國電影的「全球化」大大地先於中國文學的「全球化」。確實,隨著中國的日益走向世界,中國電影的世界性和全球性進程已經大大地早於文學走向世界的進程,因為理解電影文本較之理解文學文本要容易得多。雖然我已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論述過全球化及其對文化和文學研究的影響,但本文仍將首先再次追溯一下全球化的起源,然後由此出發將中國電影文化置於一個廣闊的全球化語境下,並對新世紀的中國電影的現狀以及電影研究所受到的挑戰提出一些積極的、切實可行的對策。當代電影和文化工業的「全球化」在這一部分,首先我將重申我在其他場合對全球化的不同形式作過的評述。 ( 1 ) 在我看來,在這樣一個被描述為「全球化」的時代,隨著經濟、文化和信息資本的迅速流動,傳統的時空觀念也大大地改變了。在這一碩大的「地球村」里,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已經變得越來越便利。對於這一點,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左派知識分子已經作了仔細的研究並寫下了不少批評文字。確實,在全球化的時代,政府的職能將在某種程度上為一種隱形「帝國」的全球治理 ( g l o b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所取代。這個帝國就是全球化:「雖然它掌握著巨大的壓迫和破壞的權力,但這一事實也不應當促使我們去緬懷過去的那些老的主宰形式。通向帝國的道路以及全球化的過程提供了各種解放力量的新的可能性。當然,全球化並不只是一樣東西,被我們認可為全球化的多重過程並不是一個統一體或一種聲音。我們將論證道,我們的政治任務並不是簡單地抵制這些過程,而是要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並將其引向新的終端。支撐帝國的有著創造力的芸芸眾生同樣也有能力自發地建構起一個反帝國的力量,以及另一種全球流動和交往的政治組織。」 ( 2 ) 也就是說,我們在提出應對其挑戰的策略之前,應該首先承認這一現象的客觀存在。毫無疑問,在全球化的時代,所有人為的中心結構均被資本的流動和新的國際勞動分工所消解。一種新的身份認同危機隨著(處於帝國之中心的)西方理論的向(處於邊緣地帶的)東方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運動而出現在民族文化的機制中。較之文化的其他形式,電影是僅次於電視的另一種最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波及的藝術形式。既然電影產業最容易得益同時也最先受到全球化的波及,因此,中國電影便不僅受到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影響和滲透,同時也受制於多種國內的因素,如電視和網路的崛起和挑戰等。面臨這一境況,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這一具有威懾力的挑戰我們應該採取何種對策?難道我們將坐等幽靈般的全球化將我們的民族文化吞噬嗎?或者說我們在新的世紀將仍然像以往那樣固執地抵制這一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的沖擊嗎?這些均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盡管全球化確實如同幽靈一般威脅著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機制,特別是電影更加如此,但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誠然,面對上述所有這些不利的條件,我們首先應該承認,全球化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普遍主義特殊化」與「特殊主義普遍化」的雙向滲透過程。 ( 3 ) 也即全球化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兩個極致:它的影響從西方運動到東方,同時也從東方向西方反向運動。或者說,誠如弗雷德里克 . 詹姆遜 ( F r e d r i c J a m e s o n ) 所指出的,「我們在這一具體例子中注意到了認同和差異的對立的抽象性被賦予了一種整體與多元之對立的具體內容。」 ( 4 ) 顯然,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教導我們,不要把自己局限於事物的任何單一的方面,因為全球化的過程始終是與另一種力量並行不悖的:本土化。在世界文化的進程中,時而全球化顯得強大有力,時而本土化又從另一方面制約了它的權力。因此,全球化若不落實到某個特定的本土情境是無法實現的。也就是說,用以解決這種悖論的也許是一種妥協和變形了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只有這樣,我們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才能始終處於發展之中。既然全球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那麼我首先將其視為一個遠遠早於 2 0 世紀的漫長過程。在這方面,重讀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百五十多年前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論述將有助於我們深刻地認識全球化過程的起源及發展。按照馬恩的論述,美洲的發現無疑開啟了資本主義向全世界擴展的過程,而伴隨這一過程而來的則是旅行中的資本 ( t r a v e l l i n g c a p i t a l ) ,發展到 2 0 世紀後半葉便進入了其高潮。這不僅為物質生產所證明,同時也為文化生產所印證:「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 5 ) 按照我的理解,這里所說的「世界文學」絕不是指一種單一的具有趨同性的文學,而是一種代表著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進文學發展的方向,也即歌德當年理想中的一種跨越國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學。與經濟領域內的情況所不同的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絕不意味著只有一種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種既有其共通性同時又有著多元發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徵。它和歌德所追求的「世界文學」有著某種共通之處,但是馬恩所謂之的「世界文學」之含義則更廣,它甚至可用於電影生產和發展的文化全球化方向。我們在讀了馬恩的上述這段話後便清楚地明白,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至少涉及了我們在今天的文化語境下研究全球化的四個問題: ( 1 ) 經濟全球化的起源以及其從西方向東方的運動規律; ( 2 ) 由資本的崛起以及由此而來的資本的積累和擴張所導致的國際勞動分工; ( 3 ) 跨國資本化的出現,資金的流動以及跨國公司的應運而生; ( 4 ) 由物質生產所激發的精神文化生產以及世界文學的誕生。尤其是第四個問題與我們的文學和文化生產及研究密切相關。因此,不管我們討論經濟全球化或文化全球化,我們都不得不看到這二者之間內在的關聯以及從馬克思主義的教義中產生出的一些靈感和理論資源。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當時的情況下,馬克思和恩格斯還不可能直接地討論(經濟上的)全球化與(文化)生產以及審美表現之間的關系,更不可能預示 2 0 世紀後半葉全球化進程的最新發展,但是他們實際上卻已經觸及到了這一事實,即精神文化生產的全球趨向也是由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既然電影工業更加受制於市場經濟的法則和以跨國公司為其重要標志的全球化,那麼當我們討論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電影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全球化這一幽靈所可能導致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文化上的全球化可以同時帶來文化趨同性和文化多樣性,而且後者的特徵更加明顯。盡管我本人並不贊成那種「趨同」式的文化全球化,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代文化中出現的越來越明顯的趨同特徵:強有力的(第一世界)文化越來越向處於弱勢的(第三世界)文化滲透,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美國電影產業在中國市場的大舉入侵和強有力滲透。顯然,文化傳播始終依循了這樣的規則:強勢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總是影響著弱勢文化的發展。但有時也會出現逆向運動的現象,這一點尤其可以在這兩個例子中見出: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同時在中國本土和海外的大獲成功,以及中國旅加作家貝拉的小說《 9 . 1 1 生死婚禮》(現代出版社, 2 0 0 2 年版)以 1 0 2 萬美元的天價被好萊塢大導演卡梅隆買斷電影改編權。 ( 6 ) 因此正如美國的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弗雷德里克 . 詹姆遜在談到全球化與文化的內在聯系時所中肯地指出的,「我認為,全球化是一個傳播學的概念,它依次遮蓋並傳播了文化或經濟的含義。我們感覺到,在當今世界存在著一些既濃縮同時又擴散的傳播網路,這些網路一方面是各種傳播技術的明顯更新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則是世界各國,或至少是它們的一些大城市,的日趨壯大的現代化程度的基礎,其中也包括這些技術的移植。」 ( 7 ) 作為當今極少數在文學研究和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研究領域內著述甚豐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詹姆遜的上述文字實際上提醒我們,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的傳播造成的,因此,在本文的下兩部分,我將分別對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所走過的道路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所處的現狀作一反思,以便提出我們的文化知識對策。改革時代中國電影的文化反思在當今時代,那些高級的文化藝術產品大都被看成了消費品,甚至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可消費的文化產品:無節制的復制、模擬和戲仿、增殖甚至大宗製作等均取代了現代主義時代對文化藝術產品的精雕細琢,平面的人物描寫取代了對人物深層心理的細致描寫,碎片甚至精神分裂式的結構取代了現代主義藝術的深度結構,等等。這一切狀況的出現都表明,文學藝術的現代主義精神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同時這些症狀也引起了一切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文化學者和理論家們的密切關注,但是他們的擔憂絕不應當是對之抱一種敵視的態度,而應當正視這些復雜的現象以便從理論和文化批判的角度對之進行分析闡釋。通過這些分析和闡釋也許可以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雖然電影也屬於大眾文化的范疇,並且曾對精英文化和文學形成有力的挑戰,但是它卻無法擺脫有著更廣大受眾的電視業和最近崛起的網路文化的更為有力的挑戰和威脅,因為後二者無疑有著更為廣大的市場。在討論中國當代電影的走向時,我們很容易想到曾經對電影批評家和文化研究者有著極大誘惑力的關於「本土化」 (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和「非殖民化」 ( d e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問題的爭論。我這里首先對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所經歷的繁榮時代作一文化反思,因為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們從更深廣的意義上來理解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電影所遭遇到的挑戰和不利境遇。首先,令我們感到振奮的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一事實,即在近二十年裡,中國電影已經大大地早於文學而率先與國際接軌:中國電影在著名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一個又一個大獎,在某種程度上圓了不少中國文化人和電影人試圖「與世界接軌」的夢想。這一方面給那些導演和明星們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和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毫無疑問,一種意見認為,這些電影節和電影獎是由西方電影界所操縱的,帶有強烈的「東方主義」 ( O r i e n t a l i s m ) 色彩,因此中國電影的獲獎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中國文化和電影的「殖民化」進程。在這些學者看來,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 或「美國化」 ( A m 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 或「殖民化」 (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的代名詞。他們頑固地堅持某種本土主義的立場,排斥任何形式的外來影響,或更具體地說來,拒斥來自西方國家的影響,以便實現中國電影的「非殖民化」目標。一方面,他們指責張藝謀、陳凱歌等有著強烈先鋒意識的導演們蓄意歪曲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使其以一個「他者」的面目出現在西方觀眾的期待視野中,以達到討好西方人的目的。因此,在他們看來,毫不奇怪,這些電影並非憑借其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和高超的藝術手法而獲得西方大獎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對中國人的歪曲描寫迎合了西方觀眾和評獎委員們對東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他們基於本土主義的立場試圖發起反對中國電影和文化「殖民化」的斗爭。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獲獎標志著其最終得到了國際同行和權威機構的認可,中國電影終於先於文學而走向世界了,這應該被視為一個良好的開端,它不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時也有助於中國電影業在市場經濟的不利環境下的發展和繁榮。我雖然比較傾向於後一種觀點,但認為有必要從一些具體的電影文本的分析出發來從理論上消解本土主義與全球主義的二元對立。從理論上來看,本土主義者旨在保護本民族固有的「本真性」 (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使其免受外來影響,這在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的當代中國無疑是行不通的,因為中國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一直在實行改革開放和擴大對外交流。在這樣一種大的氛圍下,我們無法擺脫外來影響,因為就文化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性而言,不僅是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包括電影和大眾文化產品,也在不斷地影響其他的民族和文化。因此本土主義便改頭換面成為另一種新的形式:大肆攻擊所謂的「文化殖民主義」,試圖通過弘揚本民族文化的精神來對抗全球化時代的新殖民主義滲透和入侵。既然電影是從西方引進的一種集現代技術與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那麼在中國的電影理論批評領域翻譯介紹當代西方最新批評理論思潮也往往早於文學領域對西方理論思潮的引進。 ( 8 ) 年輕的電影導演或批評家對西方學術理論界正在進行的研究之興趣往往大於對中國批評理論界所討論的問題。盡管在中國的文化學術界始終有著關於中國電影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爭論,但我仍認為從一種後殖民的理論視角對這種獨特的現象作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誠然,自上世紀 8 0 年代以來,當中國向世界再次打開國門實行經濟改革時,各種西方批評理論和文化思潮,特別是後現代主義和後殖民主義,自然蜂擁而至,首先對作家藝術家的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 9 ) 這種影響雖曾經歷過與藝術家的互動,並打上了後者對之的有意識誤讀甚至創造性建構的色彩,但最終還是形成了與西方原體有著種種差異的不同變體。在此我僅舉出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些電影導演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自己從西方理論中獲取的靈感糅合進自己的電影文本的。首先是 8 0 年代後期名噪一時的《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一例就有著種種電影之外的因素。在我看來,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西方的理論批評風尚不無關系。這部根據莫言同名小說改變的電影在創作和生產之時正值「尼采熱」在中國文化界再度興起之日。電影中以極大的熱情謳歌了一種尼采式的「酒神精神」 ( D i o n y s i a n s p i r i t ) 和巴赫金式的「狂歡化」 ( c a r n i v a l i z a t i o n ) 場面,一切寧靜和和諧的秩序都被破壞了。這顯然在滲透了某種「日神精神」 ( A p o l o n i a n s p i r i t ) 的中國文化土壤里是缺乏的。確實,對尼採的重新發現福柯等後結構主義者的一大貢獻,因為在西方,經歷了後工業文明的洗禮,人們所渴望看到的是一種消除人為痕跡的自然的素樸感,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電影中那一大片帶有象徵意義的高粱地里。另一部獲獎影片《菊豆》是根據劉恆的中篇小說《伏羲伏羲》改編的,小說原來的目的是再現一種帶有傳統的弗洛伊德式「男性中心」社會之特徵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中國變體,而到了影片《菊豆》中,這種俄狄浦斯情結的變體則摻進了某種拉康式的女權主義新精神分析學成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無意識心理的作用,他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當時西方批評風尚嬗變的影響而突出女主人公的地位。對「男性中心」意識的反叛和對現存世界的消解導致了另一個「他者」的誕生:以菊豆為中心人物的一個「女性中心」世界。而楊天白的先後殺死自己的兩個父親則更是突出了菊豆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正好與後現代主義的反等級制度之嘗試和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學以及被壓抑的邊緣話語所採取的「非邊緣化」策略相吻合。因此這部電影在西方觀眾和學者中頗受歡迎並被頻繁討論就不足為奇了。根據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刻意渲染了一種對西方觀眾來說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儀式:燈籠的摘掛意味著男主人公將進入某個「太太」的閨房,頗有一番性和政治的象徵意味。當然,對這種虛構的「偽民俗」國內雖有學者作了強烈的抨擊,但這一現象本身卻使得西方觀眾對東方、東方文化以及東方人更感到好奇,不管有意無意,影片中的這一描寫最終還是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如果我們將這些電影文本化的話,我們不難發現,政治背景的淡化無疑印證了詹姆遜所宣稱的所有第三世界文學文本都可當作其民族寓言來閱讀的說法。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也帶有這種民族寓言之色彩,由於影片中過多地渲染了文革中對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迫害而一度在大陸被禁演,但在海外卻異常紅火。 ( 1 0 ) 在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導演幾乎使用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後現代技法,諸如無選擇性描寫、拼貼、戲仿、反諷等,甚至包括一種德勒茲式 ( D e l e u z i a n ) 的精神分裂幻想和想像,試圖創造一個全球化時代後現代藝術的東方變體。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中國的文革場面的戲仿式再現更是召喚了人們對那種無政府狂歡情景的記憶,而與此同時對諸如性和政治等問題的調侃則給普通觀眾以某種近似荒誕的快感。《秋菊打官司》中對一種平實素樸氛圍的追求和對現代主義的非此即彼之二元對立的消解則使得這部電影與所有受過教育的西方觀眾的期待視野相吻合。綜上所析,這些拍攝精美、象徵意味深刻的影片受到西方觀眾的歡迎並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應當承認,張藝謀和陳凱歌等導演未必曾意識到西方批評風尚的嬗變,更談不上有意識地以(中國的)第三世界經驗來實踐(西方的)第一世界理論了。因此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這些藝術家有意識地誤讀西方理論並將其應用於歪曲中國的現實倒是從另一方面過高地估計了他們的理論修養,因為我認為,他們對西方理論的理解和誤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作為東方藝術家所特有的藝術直覺,這一直覺使他們敏銳地感覺到藝術風尚和批評標準的嬗變,為了獲得國際大獎必須拿出自己的獨特產品,使得(以西方佔主導的)電影節評委覺得他們的作品既不流於重復,又帶有西方人無法獲取到的一些東方民族特有的東西,也即霍米 . 巴巴 所謂之的「介於二者之間」 ( i n b e t w e e n ) ,因為只有這種產生於二者之間並能夠互動的東西才具有獨創性:它既是地地道道的產生於中國本土的東西,同時又能在經過來自西方的藝術形式包裝之後同時與這二者進行對話。這不僅是張、陳等中國藝術家能獲得成功的奧秘,更是西方的不少有著第三世界背景的人文知識分子和後殖民理論家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不看到這一隱於表面現象之背後的復雜因素而一味指責這些導演,就不可能對他們的成功作出公允的評價。無論如何,雖然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場景從後殖民理論的角度來看包含有明顯的東方主義色彩,但這些中國電影獲得國際大獎至少使中國文化和藝術更為世人所知。本土主義的因素無法擺脫與全球主義的融合甚至混雜而產生出某種「不東不西」的第三者。我們誰都無法否認,在全球化的時代,所謂文化的「本真性」是不存在的,甚至馬克思主義、現代性和後現代主義等西方的理論思潮經過不同的學派的闡釋也變得「本土化」了。因此,鑒於全球化時代的民族 - 國家之疆界變得日益模糊,用「全球本土主義」 ( g l o c a l i s m ) 或「全球本土化」 ( g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這樣的術語來解釋這一現象也許是比較合適的。民族的身份認同也是如此,在當今時代,原有的一種(固定的)身份已經裂變為(可以建構的)多重身份和多種文化認同。因此「身份研究已經越過了許多學科之界限,涉及種族、階級以及女權主義、同性戀研究中的多重交織這些問題,以及種族和區域研究中的後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性互動這類問題。這種相互交織的現象為新的理論和不同身份的話語的接合和討論提供了激烈論爭的場所。」 ( 1 1 ) 雖然這些中國電影依循的是好萊塢的創作和生產模式,但它們所描寫的情節和展現這些故事的方式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的東西。也就是說,全球化若不定位於特定的文化語境是無法實現的。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張藝謀和陳凱歌等有意地討好西方觀眾而獲得了眾多國際大獎的話,那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他們的眾多追隨者不像他們那樣在國際影壇倍受青睞呢?這個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但在我看來,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全球化的來臨,國際社會和中國的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了,中國本身也越來越開放了,因此中國電影導演們的創新意識也越來越緊迫了,再重復那些老的東西已不僅不再能吸引域外觀眾,甚至還會失去更多的本土觀眾。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來中國電影頗不景氣以及大批觀眾流失的部分原因所在。面對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他們將採取何種對策呢?在提出我自己的策略之前,我將簡略地描述一下中國當代電影的現狀。 2 1 世紀中國電影的「全球化」戰略顯然,正如我所簡略描述的那樣,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學術思潮的影響以及全球

Ⅵ 關於經濟類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華爾街》(Wall Street)(1987)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的同時可以掩蓋。不看這個影片怎麼能夠隨便進入股市?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看他們如何利用資料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3.《顛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的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4.《鍋爐房》(Boiler Room)(2000)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5.《矽谷傳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比爾•蓋茨與斯蒂夫•喬布斯幾乎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他們只有在一個事情上是共同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這個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麼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讓客戶、讓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的?層出不窮的陰謀籠罩在矽谷的上空。6.《可口可樂小子》(The Coca—Cola Kid)(1985)這是一個男孩用可樂創造一項事業的故事。作為一個碳酸飲料的營銷從業員,他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在邊遠的澳大利亞小鎮,為什麼沒有一瓶可口可樂?營銷是生意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創業中不可缺少。7.《發達之路》(The Secret of My Success)(1987)主要講述了美國堪薩斯的男孩在紐約飄盪的歷程。如果紐約可以代表近100年人類商業活動的中心,那麼,任何21世紀的年輕人,都不得不面對大城市的浮華、喧囂和躁動。8.《優勢合作》(In Good Company)(2004)大公司都是通過收購長大的,你會收購嗎?知道收購後銷售主管是怎麼想的嗎?知道銷售人員背後議論什麼嗎?聯想收購IBM失敗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沒有看懂這個影片。當公司與公司之間發生買賣的時候,作為公司一員的你,位置在哪裡?9.《巴塞羅那》(Barcelona)(1994)美國人的銷售方式真的可以通行全球嗎?一個美國銷售員在西班牙的銷售經歷讓我們學到銷售的價值觀,銷售對客戶文化的處理方式,銷售對客戶關系的把握。10.《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1996)做生意要拿出誠意來。show me the money,讓我看到錢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生意中沒有牢靠的友誼,這是你在創業前必須要牢記的教訓。11.《上班一條蟲》(Office Space)(1999)辦公室政治課實戰教材。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當公司遇到危機時,裁員的本質動機,員工對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義都是必須要學習的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12.《解構企業》(The Corporation)(2003)18世紀美國法律正式通過了一個企業可以是一個個人的組織行為後,僅僅兩個多世紀,美國的這個公司法居然影響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國的公司法中也看到類似的描述。這個冠之以法人的稱號橫行全球,世界每一個角度都受到影響。個人的貪婪、個人的慾望沒有止境地膨脹,本片從最深刻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商業規則,並無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13.《驚爆內幕》(The Insider)(1999)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似乎交換什麼都可以。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14.《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1994)一部票房不怎麼樣、但懂商業的人卻說好的影片。一個公司的老闆自殺了,但其公司還蒸蒸日上,董事會的實權人物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當然是私慾橫流。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等都是這部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實戰教案。15.《反壟斷》(Antitrust)(2001)一個斯坦福的電腦天才畢業後被科技大亨錄用後負責發展全球通信系統,之後他發現原來自己是被用作偵察商業對手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此片向微軟的壟斷幽了一默,講述了一個有鮮明時代和全球意義的反對金錢和高科技壟斷的故事。16.《魔鬼營業員》(Rogue Trader)(1998)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擁有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卻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令人震驚的是,這樣一個慘痛的結局,卻出自於一個普通的證券交易員尼克•李森之手。這部出自真實案例的電影是大家學習銀行業務,尤其是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案。17.《搶錢世界》(Other People's Money)(1991)這也是一部基於美國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從中可以了解商業法、企業兼並、商業訴訟規范、商業流程、兼並重組流程等。美國商業自由市場中到處充滿了利己行為與利他行為的沖突和矛盾,也恰好是從這些沖突和矛盾中可以學到不同的動機,以及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段。18.《敗露》(Disclosure)(1994)一位躊躇滿志的公司高管在一天中,不僅失去了原應屬於自己的晉升機會,而且迎來了自己10年前的同居女友擔任頂頭上司。已有妻兒的他拒絕了女上司與他重溫舊夢的要求,於是,女上司耍出種種手腕在公司中排擠他,甚至誣稱他對自己性騷擾。忍無可忍的他訴諸法律,在一位精明女律師的幫助下,與公司及那位霸道的女上司展開了較量……片中體現的辦公室政治、公司群體人際關系行為准則等都是難得的職場教材。19.《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2000)一個小小的意外,讓主角具備了能夠閱讀女性頭腦的能力,這是一部用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商業心理學、女性行為學、廣告學等都是這部影片中可學習的亮點。20.《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1993) 1988年,KKR公司收購雷諾-納貝斯克公司是華爾街震驚全球的重大金融事件。專業人士事後分析,這樁交易是在合法基礎上的騙局。因為KKR公司用的杠桿收購手法不僅不需要現金,也不需要看見現金,甚至也沒有人知道錢從哪裡來,整個過程根本就是個圈套。而KKR那些高層,以及交易過程中的那些華爾街人士,由於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貪婪和狡猾的技巧,也被冠以「野蠻人」的稱號。

Ⅶ 有哪些與經濟相關的電影

首先謝謝邀請,雖然本人不會炒股,但是很喜歡看跟炒股有關的片子,這里可以推薦一些
華爾街1
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
開水房
利益風暴
國產竊聽風雲第二部,特別喜歡
港劇
大時代
丁蟹效應
美劇
億萬
都是比較好的有關經歷的片子,希望能夠喜歡

Ⅷ 全球票房榜前十名

電影工業的發展速度是迅猛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等世界變化,如今的電影能夠賺得的票房變得越來越高。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元!那麼今天,小編將把當今全球票房Top10的完整電影和數據列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增強對於現在的票房排行榜的認識。

No1 阿凡達

全球:27.823億美元,北美:7.605億美元,海外:20.218億美元【發行:二十世紀福克斯】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薩姆·沃辛頓 / 佐伊·索爾達娜 / 西格妮·韋弗

類型: 動作 / 冒險 / 奇幻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英國

年份: 2009

詹姆斯卡梅隆引領全球電影3D狂潮之作。超過27億美元的票房令其他電影難以望其項背,近幾年來或許沒有電影能夠突破其票房,如果有的話,或許也會是阿凡達續集?

No2 泰坦尼克號

全球:21.854億美元,北美:6.587億美元,海外:15.267億美元【發行: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

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凱特·溫絲萊特 / 比利·贊恩

類型: 劇情 / 愛情 / 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年份: 1997

作為一部在上映前被認為一定賠的電影,結果卻成為了風靡全球的經典愛情片。《泰坦尼克號》也是當今全球票房前十中唯一一部愛情片。

No3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全球:20.682億美元,北美:9.367億美元,海外:11.315億美元【發行:迪士尼】

導演: J·J·艾布拉姆斯

主演: 黛西·雷德利 / 約翰·博耶加 / 哈里森·福特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奇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年份: 2015

《原力覺醒》在首映周末後口碑票房雙收,在經歷了前傳三部曲的低迷後,星球大戰系列終於回到正軌上了。作為製作質量極高而且可看度也極高的電影。

No4 侏羅紀世界

全球:16.704億美元,北美:6.523億美元,海外:10.181億美元【發行:環球】

Ⅸ 找有關改革開放的電視劇和電影

《十萬人家》

介紹:《十萬人家》是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浙江廣電集團出品,陳國星執導,王志飛、顏丙燕、范志博、杜雨露主演的商戰愛情劇。該劇以「轉型期的浙商和浙商的轉型」為創作命題,講述了一個以傳統桑蠶絲綢為支柱產業的水鄉古鎮,遭遇經濟全球化挑戰時,如何鳳凰涅槃的故事。 該劇於2008年12月12日在央視一套首播。

拓展資料:

《十萬人家》的劇情是2004年春天,在以蠶桑絲綢為支柱產業的江南名鎮錢塘鎮,猝不及防地遭遇產品出口中的貿易壁壘,區域經濟發展中潛藏的各種矛盾頓時激化,聯系整個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沈氏集團頓時陷入危局,與沈氏集團簽訂過產銷合同並籍此生存的數萬蠶農和相關企業也深受影響。

此時,正值沈氏集團這個傳統的家族式企業新老交替之際。集團創始人沈百弦因病逝世,他的三個兒子的發展思路和經營理念截然不同。雖然沈百弦臨終前選定由老三沈萬家接班,但城府頗深的老大沈萬忠聯合老二沈萬全,從沈萬家手中奪得董事長權力。沈萬忠力主放棄絲綢產業,拋棄蠶農和相關企業,「斷尾求生」,而沈萬全則在仿冒名牌的錯誤經營策略中越陷越深,最終導致集團解體。

新任錢塘鎮黨委書記梅同春從小在錢塘鎮長大,和沈萬家有過一段舊情,她主抓的織女河治污工作又直接觸及到韋絹經營的南潯村絲綢總廠的利益,引起了韋絹的反感和誤解,也激化了沈萬家和妻子韋絹之間「冷戰」多年的感情危機。在集團解體、兄弟反目的同時,沈萬家與韋絹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一度心灰意冷的沈萬家,在梅同春的幫助下振作起來,決心帶領全鎮十萬人家共同發展。他立足科學發展和自主創新,圍繞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進行了艱難的探索。經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歷程,錢塘鎮的民營企業「鳳凰涅槃」,實現了從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新組建的股份制企業萬家集團成為全省民營企業之星。

在面臨危機、化解困局的過程中,老中青三代民營企業家之間的矛盾糾葛、愛恨情仇充分展開。沈萬家和同春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但梅同春始終無法釋懷萬家和韋絹之間割不斷的愛意,而且兩人越走近,卻發現離自己渴望得到的越遠。在離開錢塘鎮之前,梅同春毅然勸說韋絹和萬家復婚,沈萬家和韋絹也終於在對方身上找到了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感情。錢塘鎮的這個企業家群體,通過各自人格的成長和精神的升華,在實現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轉型。

參考來源:網路-《十萬人家》

閱讀全文

與介紹經濟全球化的電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高分血腥電影排行榜 瀏覽:488
好看的小視頻電影素材 瀏覽:454
電影如何審查 瀏覽:931
2018恐怖好看有點黃的恐怖電影 瀏覽:286
如何去點評電影 瀏覽:850
哪裡看變形金剛4電影免費版 瀏覽:983
短視頻剪輯好看電影 瀏覽:46
那個僵屍吃僵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名字 瀏覽:527
電影香港女作家叫張什麼 瀏覽:406
講一個老師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96
讓人變好看的電影 瀏覽:352
電影院什麼廳最好 瀏覽:727
在電影院怎麼接吻 瀏覽:301
電影如何寫讀後感 瀏覽:909
民國奇探免費觀看西瓜電影 瀏覽:276
電影票怎麼用手機買 瀏覽:594
在德國如何看電影 瀏覽:91
印度電影水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152
電影撞車票房是多少錢 瀏覽:464
希區柯克最經典好看的電影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