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電影審查流程
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有著嚴謹的流程。首先,製片單位需要進行自我審查(自審),然後向電影局提交審查申請。這個過程後,影片會進入電審會的觀看階段,正式進入審查程序。影片能否通過審查主要取決於電審會委員們的審議意見,意見越多可能意味著影片存在問題。若委員們無異議,影片則可以直接通過。
審查過程中,製片單位必須在三十天內針對電影局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訂,並回復結果。經過復審,如果影片無問題,電影局會頒發「電影公映許可證」。若復審未通過,影片還需進一步修改,除非片商決定放棄上映。電審會委員在電影的生死存亡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在審片時,他們並不需要全員出席,只要有大多數委員出席即可進行審議。
通常情況下,經過修改的影片能獲得上映許可。然而,也有例外情況,如黃建新的《銀飾》原本通過審查,但在首映會上播放了未刪改的露點版本,導致輿論壓力下被迫下檔,未能與觀眾見面。對於未能取得公映許可的影片,他們會選擇其他途徑,比如通過音像製品的發行權由文化部或地方文化局負責,申請發行DVD版本或者將版權售予海外,以「盜版」形式在國內銷售。
大部分被禁止的影片原因是內容涉及色情、迷信、暴力、黑社會等,因為它們被認為不適合大眾和未成年人觀看。影片過於小眾或者劇情不全面、缺乏溫情也可能成為被禁的理由。例如,電影《小武》雖然真實描繪了小偷的生活,但由於市場局限和劇情偏向,同樣未能通過審查。
Ⅱ 電影放映審核流程
電影放映審核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提出申請並提交材料:
申請人需要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供辦理申請事項所需的全部材料。這些材料通常包括電影放映的相關證明文件、放映計劃、場地信息等。
初步審查材料:
辦理人員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初步審查,確認其是否合法、齊全。如果材料不齊全,將所申報材料退回申請人,並說明需要補充的材料;如果材料合法、齊全,則接受申請並繼續下一步流程。
審核申報材料並現場勘查:
對申報材料進行詳細審核,並安排現場勘查。審核不合格的,將告知申請人並退回相關資料,同時將有關資料歸檔;審核合格的,通知申請人填寫《申請表》。
業務科室審核申請表:
業務科室對申請人填寫的《申請表》進行審核,簽署意見,並將辦理結果和所有材料呈交局主管領導。
局主管領導審批:
局主管領導對業務科室呈交的《申請表》和材料進行審批,並在《申請表》上簽署意見。審批通過後,將材料退回業務科室。
製作並發放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審批同意的,業務科室將製作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並加蓋公章。同時,整理資料歸檔,並發放《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正副本)給申請人。
此外,在電影製作過程中還需進行以下審查:
Ⅲ 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流程
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流程具體如下:製片單位首先向電影局遞交審查申請書,隨後進入審查委員會審片階段,委員會根據觀影感受和判斷在「通過」、「修改後通過」、「修改後再審」、「不通過」選項中選擇並打分。對於需要修改的影片,審查委員會提供修改意見。
特殊領域的電影會邀請專門委員進行審查。例如,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影片可能由婦聯的代表或廣電先進行審查。審查委員會的決定將影響電影能否獲得《電影公映許可證》。電影局向製片單位發送「修改意見」,製片單位需在30天內修正並回復,提交復審。若復審未通過,則需繼續修改,片商也可選擇不上映。
審查委員會根據《電影管理條例》中的「禁止內容」進行審查。尹鴻主任指出,許可審查人員在理解和使用許可條件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導致委員間對同一影片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