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第十一回》中有哪些不易察覺的隱喻
大家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影《第十一回》里有很多瞬間,我們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在演戲。這種戲中戲結構,隱喻著舞台對人生的影射。而且是在不同人面前,要扮演著不同角色,一旦演得足夠久了,自己甚至會感到疑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我們是否都會逐漸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改變?這種困惑,也是陳建斌導演的《第十一回》想要給大家表達的。作為一位老演員和「新導演」,這部新作又比上次導演的《一個勺子》更為成熟厚重,對現實和荒誕的解讀空間也更大。
電影講述「慫人」馬福禮因話劇團改編從而開始了上演了一場令人睜目結舌的「翻案」之旅,為了捍衛自己口中的真相馬福禮使出渾身解數阻止話劇排練,但卻意外了解到到當年的案件真相。電影《第十一回》中有很多隱喻,荒誕感與黑色幽默互相平衡的畫面感,混雜著導演那旺盛的自我表達欲,第一眼就覺得驚艷。
在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A、B雙重身份。也就是一個是別人口中的虛構他我,另外一個是現實狀態下的真實本我,就像話劇里的藝術加工一樣。電影中不斷打開很多鏡子的畫面,令人虛實難辨,實焦的真實和虛焦的鏡中人不斷切換,哪怕本人就站在電視面前,我們也會看到因為電視屏型號畫幅各異,也是很難分辨出到底哪個才是真的搜自己。其實每個人的自我和客體,就算不演戲劇,在生活中也會存在著體驗不同的差異感。當大眾習慣了一個人的某一個身份,那麼他的真實自我還會很重要嗎?會不會徹底消失掉?這個問題實在是誘人深思。
在《第十一回》中有個場景,春夏在排練室中,手拿蘋果。畫外音卻問「我的蘋果呢?」春夏反問「不就是在你手上嗎?」可大家分明看見到的真相是,蘋果就在春夏手裡,而畫外音尋找的是不是這個蘋果,是蘋果手機。這說明了任何事情說到底,人們只解讀,自己願意解讀的角度,可能與真相本身毫無關聯。也就是表達出記憶構成了現在的你,但是我們有時候對發生的事情,卻不能特別確定。其實,這種情況和現實中的我們區別很大嗎?我們每天不停在網路上刷新各種海量信息,有些文章或者小視頻,對我們的主觀判斷影響巨大,就和忍不住狂點頭的馬福禮並沒任何不同,沉迷在無效而無用的信息海洋中,早就迷失了自我。
《第十一回》雖然屬於荒誕喜劇類型的電影,身披黑色幽默的外衣,除了給我們帶來了歡樂,更有對真相的解析,帶著鋒芒畢露的稜角,特別有力量。全篇用章回體的形式組成,但仔細數下來,全片只有十回。那我們不禁困惑,那片名所說的第十一回到底
Ⅱ 電影《第十一回》處處是伏筆,哪個精彩的細節讓你印象深刻
電影《第十一回》處處是伏筆,哪個精彩的細節讓你印象深刻?這部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形象風格,最重要的特徵是繁而不雜,細節非常醒目。
這部電影利用小人物的情感共鳴來展現真實的社會縮影。在真實與虛假之間,一個已經被理解了很長時間的舊案件,已經達到了舞台和現實之間的黑色幽默,在舞台與現實之間徘徊。隨著馬福禮與妻子和子女之間的關系,鄰居和親朋好友之間親情和老練的碰撞,影片的血肉也充滿了。
三十年前,該案所涉及的案子被改編成電視劇,讓當事人馬福禮感到困惑。金多多在意外懷孕期間面臨尷尬的境地,與母親金財鈴的關系越來越多意見分歧,使馬福禮的“謀殺者”地位變得越來越黑,“倒霉”似乎讓三口之家一團糟。
結語:這部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形象風格。最重要的特徵是復雜性而不是復雜性,細節非常醒目。
Ⅲ 電影《第十一回》處處是伏筆,有哪些精彩的細節讓你印象深刻
電影《第十一回》是最近比較火的一部影片,該影片講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由周公子和竇靖童一起合作,出演母女,讓整部影片看起來更加有趣。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影片中各角色的名字,都是根據現實中的人物進行的改變,陳建斌在采訪中說,取這些名字是為了讓觀眾區分現實和戲劇,不得不說這細節挺細致。
Ⅳ 電影《第十一回》,其中有哪些細節值得解讀
電影《第十一回》延續了陳建斌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的荒誕風格和黑色幽默。
電影《第十一回》再次將“我們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整個世界作斗爭”的主題融入故事,並將這個主題放大,以馬福禮為核心串起三個不同層次的抗爭。
電影《第十一回》你能看懂嗎?
我也不敢說自己能看懂,只是說一些比較能打動自己的點吧。比如李建設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市裡領導說他就是個二流子,但是影片最後賈梅怡揭開了謎底,他和趙鳳霞是對苦命鴛鴦,馬福禮可能才是“第三者”,這應該也是影片想表達的“荒誕”之一。從個人觀影的過程來看,前面其實還是很順暢的,後面感覺有點不知道導演要表達什麼。影片最後的彩蛋,馬福禮從拖拉機上下來,下起了血雨,我個人的理解是,馬當然不是殺死李趙二人的兇手,但他們的死,真的與他無關嗎?從某種角度來講,或許他也是“兇手”,當然顯然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Ⅳ 電影《第十一回》有哪些細節值得解讀
1、《第十一回》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前後,馬福禮的案件發生在30年前,1979年前後。馬福禮說,「那是一個面子比真相還要重要的年代」。
2、苟也武說自己「劇團完了」,他的劇團是樣板戲劇團,推翻劇場眾人時,苟也武唱的是革命樣板戲《奇襲白虎團》。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2019年,苟也武來市話劇院有三十多年,恰好在1979年前。
3、《甜蜜蜜》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它的發行日期是1979年。
4、23年前,陳建斌老師在出演《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時,有這樣一句自嘲:其實我頂看不上那幫先鋒派,在舞台上搞十個八個破電視。
23年後,陳建斌老師給自己的《第十一回》裝了一堆電視。陳老師說二者沒有關系,然後笑了笑。
5、陳建斌老師說,《第十一回》有著當年對話劇「初戀」的意味。影片的最後一個彩蛋,是馬福禮站在劇台中間,漫天的血雨。
說到陳老師話劇的初戀,就不得不提到孟京輝老師,《戀愛的犀牛》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家兩口子寫給陳老師的。但陳老師因為生活窘迫,不得不推掉《戀愛的犀牛》。
現在去蜂巢看《戀愛的犀牛》,會發現馬路(主角)也曾站在舞台中間,漫天血雨。
6、在胡昆汀手上,紅布遮住了慾望;在馬福禮手中,一塊紅布揭開後,是一片荒涼。
7、周迅帶著陳建斌去話劇團砸場子時,大家反復說的「那個啥」,是指「強奸」。礙於很多原因,不得不改成「那個啥」。
8、「小馬就是枕頭,枕頭就是小馬」,十年前,有人說過一樣的話,「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
9、豆花咸了就是鹽多了,淡了就是沒放鹽,放下幻想,屁哥才能說「實事求是很重要」。
10、名譽、靈魂、名字,自我,實際上都是一個東西,影片最後一個彩蛋,馬福禮手上的東西。
《第十一回》影片評價:
《第十一回》這部豆瓣評分8.4的電影所展現的,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最寫實的一面,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做著自己的事情,而他們每一個人的訴求和目標,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妨礙著他人的目標達成。
在這個相互糾纏的過程中,大家使出渾身解數,以至於拼到精疲力盡。這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最庸碌的日常,卻也是最無奈的現實。
陳建斌導演在這部電影里想要表達的東西特別多,肯定不僅僅只有這一面,就像觀眾的人生一樣,紛繁蕪雜,隨時有各種人、各種事撲面而來,觀眾有心說不去理會,而那些事還不依不饒,非要裹挾著觀眾,推著觀眾入坑,在裡面兜兜轉轉,不停地消耗,無法自拔。
而最終從泥潭裡掙脫出來,反觀一切的時候,或許才是陳建斌導演最想要通過這部電影表達的部分。該片是一部非常高級的喜劇。
陳建斌導演挖掘出觀眾生活中許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在掉書袋和說大白話兩種截然相反的方式之間遊走,營造出一種隨時出戲入戲的氛圍,讓觀眾分不清到底什麼是電影。
什麼是喜劇。什麼又是觀眾真正的生活。也是因為這種高級感,這種電影和戲劇相互交織,多個維度交錯,同時又是非常貼近觀眾生活的表述方式,讓這部電影充滿了反復解讀的趣味性。
Ⅵ 電影《第十一回》有哪些細節值得解讀
無論是演員陣容、鏡頭語言、美術場景、聲音配樂,還是風格化的攝影、色綵帶來的視覺快感,以及非傳統的敘事結構,都體現出一個新銳導演強烈的表達欲。
30年前涉事案件改編話劇,讓當事人馬福禮不知所措;金多多意外懷孕面臨尷尬境地更因此與母親金財鈴的關系愈來愈僵硬;眾說紛紜把馬福禮「殺人犯」身份越描越黑,「倒霉運」似乎一件件如亂麻一般將這個三口之家裹挾著向前,電影具有了強烈的個人影像風格,繁而不雜就是最大的特點,細節是十分抓人眼球的。
Ⅶ 水滸傳第十一回名人名言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樑山 林沖被捆至柴進庄暫住。官司追捕甚急,柴進周濟他去梁山。 在酒店吃酒時乘酒興賦詩一首。發抒對高俅的不滿,表現對未來的嚮往。與朱貴相識,被船接去梁山泊。 王倫出於嫉妒人心,先不肯收留。後要林沖拿「報名狀」來,林中下山等了兩天,第三日等得一人,卻是楊志。
Ⅷ 電影《第十一回》中,鏡子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電影《第十一回》中,鏡子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孩子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之一,但在電影中鏡子的出現往往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僅是作為場景的工具而存在。
鏡子不僅可以拓展電影繪畫的物理空間,還可以拓展電影人物的內心世界,模糊真實與幻想的界限,增強電影的敘事功能,讓觀眾獲得更多。
電影《第十一回》白看了嗎? 鏡子的作用竟然這么多
在電影《第十一回》中,有顯性的工具、紅布和枕頭兩個,但有看不見的工具。 是鏡子。
表示靜止也很牢固。 兩個人對對方的感情是真的。 但是,鏡淵的出現,讓兩人在鏡子中的形象看不到盡頭,就像他們的未來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看著無限。
二、馬福禮的鏡子
馬福禮家裡有一面大鏡子,可以反射整個客廳的樣子。
電影里一共有三場馬福禮一家吃飯的戲。 前兩次攝像頭對准馬福禮的背,鏡子只能反射妻子金財鈴和繼女金多的身影。 我看不到鏡子里馬福禮的鏡像。這暗示著金財鈴和金多都有正常的AB面,但馬福禮只有a,沒有馬福禮b。
馬福禮找律師,找屁哥,找門衛,找團長,終於停止了戲劇排練,同時給自己開了「死亡證明」。 死亡證明書表示殺人犯馬福禮去世,新的馬福禮開始生活後,有資格成為馬福禮的父親,馬福禮b復活了。
Ⅸ 《第十一回》電影解析是什麼
《第十一回》在這部電影里,其實並沒有直接描寫當時拖拉機殺人事件,而是在馬福扎的回憶和夢境里呈現,通過他人的回憶、口述,來揭秘當年的真相。這裡面有一個真相,那就是藝術是假的,舞台劇是假的,但是馬福禮的殺人案是真的,藝術真實也是真的。
陳建斌曾經說過,《第十一回》有著當年對話劇「初戀」的意味,影片的最後一個彩蛋,是馬福禮站在劇台中間,漫天的血雨。馬福禮和和周迅飾演的金財鈴,有十五年的空白可供想像,影片只交代金財鈴懷金多多的時候,男人就跑了。
《第十一回》影片評價:
《第十一回》這部豆瓣評分8.4的電影所展現的,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最寫實的一面,電影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做著自己的事情,而他們每一個人的訴求和目標,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妨礙著他人的目標達成。在這個相互糾纏的過程中,大家使出渾身解數,以至於拼到精疲力盡。這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最庸碌的日常,卻也是最無奈的現實。
陳建斌導演在這部電影里想要表達的東西特別多,肯定不僅僅只有這一面,就像觀眾的人生一樣,紛繁蕪雜,隨時有各種人、各種事撲面而來,觀眾有心說不去理會,而那些事還不依不饒,非要裹挾著觀眾,推著觀眾入坑,在裡面兜兜轉轉,不停地消耗,無法自拔。而最終從泥潭裡掙脫出來,反觀一切的時候,或許才是陳建斌導演最想要通過這部電影表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