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洪金寶和王祖賢拍過那些電影
1、《畫皮之陰陽法王》
《畫皮之陰陽法王》根據《聊齋志異》中《畫皮》改編,是由胡金銓執導,鄭少秋、王祖賢、洪金寶、午馬、劉洵主演的恐怖電影,於1993年9月18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被陰陽法王控制的女鬼尤楓,想要擺脫控制、轉世投胎的故事。
2、《標錯參》
《標錯參》是由張堅庭執導的警匪片,王祖賢、洪金寶、鍾鎮濤等參加演出,於1987年12月3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肥丁和阿B在一次送貨途中被劫,被誣告與匪串謀,王幹探查案時鬧出笑話連篇的故事。
3、《霹靂大喇叭》
《霹靂大喇叭》是由陳欣健,劉觀偉執導,洪金寶、姜大衛等主演的動作片,於1986年3月20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膽小的警察樂隊喇叭手陳文俊在室友張寶良的幫助下,追上了超市經理祖安。原本膽小的陳更將自身的任務忘得乾乾凈凈。
(1)胡金銓拍了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王祖賢,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1984年,首次主演電影《今年的湖畔會很冷》,其後簽約邵氏電影公司到香港發展。1987年,憑借電影《倩女幽魂》中聶小倩一角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憑借電影《倩女幽魂Ⅲ:道道道》獲得第25屆西班牙錫切斯奇幻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洪金寶,中國香港演員、導演、動作指導、監制、編劇、製片人、龍虎武師。196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愛的教育》,1966年擔任動作片《大醉俠》武術指導,20世紀70年代創立動作電影班底洪家班 。
❷ 誰知道香港導演胡金銓嗎
胡金銓(1931-4-29——1997-1-14),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美術師。胡金銓一生讀書甚勤,酷愛鑽研《明史》,故此他的影片大都以明代為背景。1991年拍攝最後一部作品《畫皮之陰陽法王》之後,胡金銓收羅材料,研究史實,歷經數年籌拍《華工血淚史》,原定在1997年夏天開機,誰想在年初的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中不幸離開人世。 祖籍河北永年,生於北京。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華影業公司廣告師、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美國廣播公司製片人、編劇。 1958年進邵氏公司當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 1963年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 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成名。此後執導了《大醉俠》1964、《龍門客棧》Dragon Inn 1967、《俠女》A Touch of Zen 1972等新派武俠片,在港台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 1972年執導的《俠女》在情節與傳奇中加上了特務式的追打暗訪增加了懸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劇武打,帶有濃厚舞蹈格式,他還試圖在中國的「禪道」中揉進「劍道」表達自己發揮的「禪學」思想。被外國影評人稱為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動作、懸念與文藝氣 年輕時期的胡金銓質的電影。 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綜合技術獎。 1978年他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1965年因《大地兒女 》獲第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1967年《龍門客棧》獲第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1979年執導《山中傳奇》Legend of the Mountain,獲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獲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服務設計獎。 80年代作品風格多樣,有現代喜劇片《終身大事》The Juveni zer 1981、古裝歷史片《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 1983等。 1983年執導的《大輪回 》The Wheel of Life獲義大利科幻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 1990 年執導《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選送第三屆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同年,被台灣《世界電影雜志》評為十大華語片之一及該年度台灣十大賣座片之一,還送往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展映。 1992年執導《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 Skin,送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 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龍門客棧》被選入金馬獎30周年精選名片回顧。作為國際知名導演他曾出任過希臘、馬尼拉、台灣金馬獎等電影節的評委。他的電影美學在《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譽為港台電影史上最早的聞名世界的電影巨匠。
❸ 胡金銓的導演經歷
1962年,在李翰祥執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名任副導演,實則執行書院、下山訪英台等片段的導演工作。
1963年,接替李翰祥拍攝《玉堂春》。
1964年,邵氏兄弟接受邵氏父子公司,指派胡金銓執導並出演抗日電影《大地兒女》。
同年,被授命開拍布景、服裝都與《大地兒女》相同的另一部同題材影片《丁一山》。
1965年3月,《大地兒女》因當時新馬實施反種族法,被邵氏大量刪除日軍暴行場面及中日對抗鏡頭、尤其有國旗場面全被剪光後上映。
《丁一山》開拍兩星期後亦停拍。
在台灣看好外景,鄒文懷與台制簽約協拍《紅鬍子》,被邵氏老闆下令停拍,後由潘壘在台灣拍攝完成改為《山賊》,胡金銓為掛名編劇。
同年,指導第一部新派武俠片《大醉俠》,並開始構思並編寫《龍門客棧》(初名《起解》),後脫離邵氏公司,四處集資,後決定轉投聯邦公司,身赴台灣。
1966年8月,與聯邦影業公司正式簽訂兩年導演合約,第一部片為《充軍》(即《龍門客棧》),為公司購買器材、訓練新人(包括徐楓、石雋、白鷹、上官靈鳳、韓湘琴、田鵬等人)。
9月,與聯邦公司總經理沙榮峰受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接見。
《大地兒女》獲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大醉俠》公演,賣座、評論皆佳。該片與《獨臂刀》使他與張徹並稱為「絕代雙驕」。
12月,12日《龍門客棧》在台中中橫谷外搭景開拍客棧外景。
1967年5月,23日《龍門客棧》於聯邦公司桃園大南國際片場殺青。
8月,5日赴港處理影片《龍門客棧》配音。
10月,《龍門客棧》上映,成為1967年台北十大賣座國語片之首,創香港開埠以來,中外影片賣座最高紀錄,當年在台灣票房總收入新台幣四百四十二萬余元。
12月,《俠女》正式開拍。
1968年,《龍門客棧》獲第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
3月,赴美參加「美國亞洲學會」。
5月,《龍門客棧》參加德國柏林國際影展,成為第一部在日本戲院正式公映台灣出品的影片。
1969年5月,7日下午《喜怒哀樂》在中影士林片廠開拍。
1970年,3月13日與唐書璇、劉紹銘、王敬義於香港美麗華酒店共同討論電影。
《喜怒哀樂》於10月9日公映。同年,《俠女》上集公映。
1971年,2月受邀於澳洲首都堪培拉參加第二十八屆國際東方學會。
《俠女》於香港完成,11月18日下集《靈山劍影》於香港公映,賣座不佳。 12月,自組金銓影業公司,開拍《空山靈雨》,後夭折。
1972年,與嘉禾公司合作拍攝《迎春閣之風波》及《忠烈圖》兩片,6月開鏡。
《俠女》下集獲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
1973年,因參加巴黎東方會議,中斷拍攝《忠烈圖》。
12月,6日《迎春閣之風波》公映。同月,開始發表老舍研究專文。
1975年2月,18日《忠烈圖》公映,後獲當年芝加哥國際影展特別藝術貢獻獎。
與友人集資購得《俠女》的歐美發行版權,並親自剪輯成長三小時的國際版本,參加戛納影展。
5月,獲1975年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金棕櫚最佳影片(提名)、第28屆戛納最佳技術和視覺效果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一屆靈異電影節心靈影展榮譽獎。
後《俠女》、《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紛紛應邀參加歐、美、澳各大洲的國際影展,獲得許多獎項及好評,並在一些地區發行公映。
同年,在巴黎大學以「電影是獨立的藝術」為題,在哈佛大學以「老舍以其作品」為題,做了演講。
1976年,春初,於紐約州立大學講演時,結識鍾玲。
《俠女》參加美國第十四屆紐約影展。剪輯成一集於台灣上映,反映熱烈。同年,應美國政府邀請赴華盛頓參與「美國開國兩百周年紀念文化討論會」,為台、港華人導演唯一代表。
1977年2月,27日在紐約與鍾玲女士結婚。
同年,應印度國際電影節之邀擔任評審委員。
與羅開睦、胡樹儒合作,籌拍《空山靈雨》。又與第一公司黃卓漢合作,籌拍《山中傳奇》。
8月,《空山靈雨》、《山中傳奇》開鏡。
9月,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老舍和他的作品》一書。
1978年,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International Film Guide ,1978)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
10月,《空山靈雨》、《山中傳奇》殺青。
23日胡金銓返回台灣。
1979年,4月《空山靈雨》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作世界首映,引起評論界爭論。
出席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及香港藝術中心合辦的「胡金銓作品展」,《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其後紛紛應邀參加各國電影節。
11月,《山中傳奇》獲第1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九項提名,及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設計獎、最佳配樂獎、最佳錄音獎、優等劇情片獎。
1980年,自港返台參加國建會。
7月,台北電影圖書館舉辦「胡金銓回顧展」,應邀發表專題演說,並留台發展。
1981年,4月,台北龍門畫廊舉行胡金銓畫展。
應行政院新聞局邀請,任金馬獎電影競賽評審團主席。
在台自資拍攝首部時裝喜劇片《終身大事》。
10月,應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夫人及馬尼拉國際影展邀請,擔任評審委員。
1982年,1月身赴菲律賓,擔任馬尼拉第一屆國際電影節評審 。
周轉港、台、美之間,為其構思已久的《華工血淚史》集資,擬在美國拍攝。同時為台灣中影公司拍攝《天下第一》。
5月,於台制開拍《大輪回》,結合李行、白景瑞分段合作。
夏,應中國僑務負責人廖承志之邀秘密回大陸一行,探望闊別的親人,並與掌管電影的官員談論中國電影,居於北京飯店。
10月,25日晚間七時半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作為頒獎人的胡金銓和白景瑞在頒發「最佳美術設計」獎之前向全場說出了一段整場典禮中最發人深省的話。
同年,計劃拍攝《利瑪竇神父傳》,並應德國名指揮卡拉揚邀約合作拍攝歌劇電影《杜蘭朵公主》,後皆無結果。
1983年,春節期間《天下第一》在台公映。
《天下第一》、《大輪回》應邀參加國際影展。 7月,應聘擔任《華工血淚史》導演,預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這份合約書由美國山福、皮爾斯伯瑞財團發出,邀請胡金銓執導《華工血淚史》。
8月始,接任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製作科主任職位 ,回港結束製作公司,定居美國加州。於洛杉磯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耶穌會院及舊金山附近的一所修道院收集《利瑪竇神父傳》資料。
10月21日,《大輪回之第一世》獲義大利國際科幻及幻想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
《天下第一》獲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兩項提名,及最佳服裝設計獎。
《大輪回》獲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五項提名,及最佳剪輯獎、最佳美術設計獎。
1984年,1月,與宏廣公司合作,擬拍卡通片《張羽煮海》。
3月,攜《天下第一》應邀赴維也納參加影展活動。後又參加新加坡影展。
8月,「胡金銓回顧展」在美國加州柏克萊、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明尼亞普洛斯、紐約等地巡迴舉行,並藉機到美國再度籌劃《利瑪竇傳》、《華工血淚史》。
同年,在香港明報發表單格漫畫,諷刺時政。
主持台灣天下有限公司,放手讓張毅編導白先勇作品《玉卿嫂》,不僅在實務上有所指點,並在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
1985年,年初重拍京劇《三岔口》為劇情長片《大漢風雲》,後籌拍《梅女》,皆無下文。
4月,香港舉辦「胡金銓回顧影展」。
7月,香港電影文化中心舉辦《胡金銓的足跡》專題展。
同月《華工血淚史》英文劇本提交中影公司,中影公司正審慎研議該片的可拍性,表示支持資深導演是中影既定目標,如胡金銓的劇本合適拍攝,預算不致太高,而市場回收亦有相當把握,中影願意支持胡金銓拍片。
8月,香港第一影業公司負責人黃卓漢表示願出資支持胡金銓拍《華工血淚史》。
同年,受聘於美國加州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中國影視研究組任研究員。
1986年,1月,為替籌劃五年余的《華工血淚史》催生,與製片赴洛杉磯拜訪胡紹基。
4月,在台北導演舞台劇《蝴蝶夢》(白先勇監制、胡錦主演)。
9月,因心臟冠狀動脈病發,在台北第一次動心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並休養生息。
1987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國際最出色50位電影導演之一,排名第27,僅有三個亞洲導演入選,另外分別是日本的黑澤明(7)與溝口健二(49)。
4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香港舉辦建廠三十周年影展,赴香港拜訪恩師萬籟鳴。
6月,受徐楓邀請,在湯臣支持下開拍古裝動作片。
11月,受徐克邀請,指導《笑傲江湖》。
1988年2月,徐克電影工作室邀請胡金銓執導的新片《笑傲江湖》,定下月在台灣開拍。胡金銓進行籌拍工作,初步決定由許冠傑飾演令狐沖,白鷹飾演左冷禪,葉倩文飾演任盈盈,張曼玉飾演岳靈珊。
7月,30日起在台北的樂顧畫廊舉辦「胡金銓電影手稿草圖展」。
8月,日本舉行盛大的「胡金銓電影祭」,公映9部影片,10月並發行影碟。胡氏親往參加座談會及展開訪問、宣傳活動。
計劃拍攝以明代礦工造反為素材的《民變》,未果。
9月,法國南特影展十周年慶,胡金銓與侯孝賢等人受邀參加。
12月,《笑傲江湖》在台灣外景開拍,徐克邀許鞍華參與導演,與胡金銓合作。
26日來台拍攝的《笑傲江湖》在導演胡金銓的要求下,預計成本為一千五百萬港幣。
拍攝《笑傲江湖》期間,與鍾玲女士離婚。
1989年, 5月,台灣新聞局邀五位國際知名影人:我-胡金銓,日-佐藤忠男,英-湯尼雷恩,意-馬克·穆勒,法-皮爾李思昆,擔任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台北國際影展評審委員。
11月,赴美與製片皮爾斯博瑞研拍《華工血淚史》。
1990年,8月,台灣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將胡金銓從影近四十年來的影史資料加以整理。胡金銓將私人典藏的電影資料廿箱全部交給電影資料館,其中包括他個人拍片的手稿、分鏡表、劇照等鉅細靡遺,經專人整理後發現,資料可以反映卅年來台灣武俠片的發展脈絡,以及明星的起落,製片業的心態作法等等。
1991年,2月,赴西德應邀出席柏林影展,除其電影作品「空山靈雨」、「笑傲江湖」等片做觀摩放映外,個人參加了「亞洲電影發展」和「世界電影趨勢」專題座談。
同年,《空山靈雨》修剪成九十分鍾版本再版發行,後重回大陸籌拍《畫皮之陰陽法王》,在西北各地勘察外景。
1992年,獲香港電影導演會頒贈「終身榮譽大獎」。
6月,25日在台北豪景酒店舉行記者會,為新片《畫皮》作宣傳。他並透露同意將擔任「降邪神劍」的導演。
1993年9月,原計劃為兩小時片長的《畫皮之陰陽法王》在製作方刪減後於香港公映,票房$1,315,857.00,僅為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117位。
隨後定居美國。之前籌劃中的《新龍門客棧》則由徐克獨立拍攝。
(1992年——1996年,在美仍不斷為《華工血淚史》籌集資金,數度修改劇本。此外亦提出了《咆嘯山村》、《毒葯》及動畫片《深海的戰爭與和平》等拍攝計劃,都未成事。)
1994年,6月香港演藝學院設立「榮譽院士」銜位,成為第一位獲頒榮譽院士的藝術工作者。
1995年,在港為《明報》及《東周刊》撰寫專攔。
1996年,年底《華工血淚史》獲得英國Goldcrest公司投資一半,另外張家振、吳宇森的美國公司則參與製作並找到另一半的製作費,准備數月內開鏡,周潤發擔任主角。
1997年,1月,初專程回台參與好友李翰祥追悼會事宜,定12日返美。
為安心全力投入新片拍攝,順道到台北榮民醫院作心臟檢查,在醫生勸告下決定做心臟導管氣球擴張手術,並准備19日回美繼續籌備新片。
14日『丙子年十二月初六』 上午,入院動手術,下午出現心律不整,傍晚六時廿五分去世,享年65歲。
❹ 請問胡金銓導演的這兩部電影好看嗎
老片子 劇情都差不多咯 關鍵是要看胡金銓的導演
❺ 胡金銓電影
求採納【GY99.ORG】胡金銓合集【光影久久.經典往昔】
❻ 為幫兄弟,胡金銓拒領片酬的唯一電影,沒想到賺得盆滿缽滿,你怎麼看
胡金銓是中國武術電影的鼻祖,以其獨特的戲曲風格享譽全球,其敘事,鏡像和構圖技術仍被國際知名導演所模仿,胡金銓早在除夕就和李漢祥成為九龍地區不同姓氏的兄弟,從那時起,兩個人一起生活和死亡,他們將永遠不會改變,白景瑞採用現代視角重新解構並諷刺聊齋中書香少女幽靈的故事,聊齋是一本被吹捧得很高的中國古典小說集,其中諸如聶小倩,阿寶,嬰寧,蓮香等著名文章無非就是想成為非女性的男性氣質。
❼ 陰陽界 胡金銓的電影世界怎麼樣
書評人 張慧瑜 2011年歲末徐克的《龍門飛甲》3D版掀起一陣觀影狂潮,香港電影人總算拍出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武俠 片(相比2011年口碑不佳的《關雲長》、《武俠》來說)。這部重拍片既是向1992年徐克版的《新龍門客棧》致 敬,更是向1967年胡金銓版的《龍門客棧》再次致敬。這些不同時代拍攝的「龍門」故事,分別聯系著武俠電影 的三次拍攝高潮。上世紀60年代是胡金銓、張徹等在冷戰時期開創香港武俠片的時代,90年代則是冷戰終結前後 香港武俠片的再度興起,而這一次則密切聯系著新世紀以來以古裝武俠大片為主流的華語電影的復興。 吳迎君的《陰陽界——胡金銓的電影世界》是第一本全面研究胡金銓的學術專著。本書用政治空間、文化想 象中的「陰陽界」即「中間世界」、「中間性」來作為解讀胡金銓的「密碼」。「在電影美學(審美性)、家國 意識(中國性)、存在困境(人性)的三種價值中,胡金銓沒有選擇一種壓倒另一種,既不以美學至上對抗意識 形態,不以普世存在困境取消中國語境,也不以民族認同放逐普世存在價值」,這成為作者所提煉出的胡金銓電 影的「影像三原色」,即美學、家國和人性的基本內涵。 在這本書中,胡金銓被闡釋為少有的具有文化「離散」經驗的華人藝術家,尤其是1949年從大陸南下香港的 經歷讓胡金銓始終面臨如何想像「中國」、「文化中國」的命題。這尤為體現在胡金銓自覺地藉助「西洋鏡」來 書寫、重建一種具有中國美學特色的「影戲」傳統。這種不同於西方電影語法的敘事形態也為胡金銓贏得了國際 聲譽,他的《俠女》1975年榮獲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從而把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世界電影舞 台。 在香港1967年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左派暴動失敗後,尋找中國人的主體身份成為香港人的文化自覺。在此大 背景下,武俠片成為想像和建構一種「中國」的文化身份的重要形態。胡金銓使用「亂世明朝」來論述中國的故 事,這種隱喻關系來自於40年代初期文化思想界關於明史的爭論。 從《龍門客棧》到《龍門飛甲》,與「龍門」有關的故事總算從中間地帶「香港」回歸到中國內地,如果說 前者是在香港想像「龍門/文化中國」,那麼後者則是在「龍門/中國內地」想像香港的位置,這種文化想像的變 遷顯然與書寫者的文化身份和空間位置的轉移相關。相比胡金銓試圖維系的非陰非陽的「中間地帶」,徐克所面 對的則是香港在大陸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日益邊緣化的主體焦慮。 原文鏈接:http://www.bjnews.com.cn/book/2012/02/04/180584.html
❽ 胡金銓的客棧四部曲是指哪四部
《大醉俠》《龍門客棧》《喜怒哀樂之怒》《迎春閣之風波》
❾ 胡金銓電影中最值得看的是哪幾部
值得不值得,看個人觀影感受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胡金銓電影風格不一。喜歡傳統武俠,看俠女;喜歡短平快,看怒、大輪回之第一世;喜歡志怪奇譚,看山中傳奇;喜歡古風古韻,看天下第一;喜歡邵氏風格,看大醉俠……
❿ 胡金栓拍攝過什麼電影
玉堂春 (1964)
大地兒女 (1965)
大醉俠 (1966)
龍門客棧 (1967)
俠女 (1969)
迎春閣之風波 (1973)
忠烈圖 (1975)
空山靈雨 (1979)
山中傳奇 (1979)
天下第一 (1982)
大輪回 (1983)
笑傲江湖 (1990)
畫皮之陰陽法王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