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靜電對電子元件有什麼影響
A.靜電對電子元件的影響
① 靜電吸附灰塵,改變線路間的阻抗,影響產品的功能與壽命。 ② 因電場或電流破壞元件的絕緣或導體,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壞)。 ③ 因瞬間的電場或電流產生的熱,元件受傷,仍能工作,壽命受損。
B、靜電損傷的特點:
① 隱蔽性人體不能直接感知靜電,除非發生靜電放電,但發生靜電放電,人體也不一定能有電擊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為2-3KV。
Ⅱ 哪些元器件怕靜電
電腦內的很多元器件都怕靜電,有個公式U=Q/C,很微電子元件由於電容容量較小,所以一旦接觸到靜電核就壞點了!
Ⅲ 已封裝的電子元器件會不會受靜電影響
如果是對靜電敏感的電子元件,就必須用防靜電包裝,如各種數字電路用到的門電路,觸發器IC等。對靜電不敏感的可以不用防靜電包裝,如整流二極體,電阻電容等。
最好是都採用防靜電包裝,尤其是長度運輸時。
Ⅳ 哪些元器件容易受靜電損壞
電子元器件的靜電解決辦法
文章:
1.靜電放電
靜電放電(ESD)是大家熟知的電磁兼容問題,它可引起電子設備失靈或使其損壞。當半導體器件單獨放置或裝入電路模塊時,即使沒有加電,也可能造成這些器件的永久性損壞。對靜電放電敏感的元件被稱為靜電放電敏感元件(ESDS)。
如果一個元件的兩個針腳或更多針腳之間的電壓超過元件介質的擊穿強度,就會對元件造成損壞。這是MOS器件出現故障最主要的原因。氧化層越薄,則元件對靜電放電的敏感性也越大。故障通常表現為元件本身對電源有一定阻值的短路現象。對於雙極性元件,損壞一般發生在薄氧化層隔開的已進行金屬噴鍍的有源半導體區域,因此會產生泄漏嚴重的路徑。
另一種故障是由於節點的溫度超過半導體硅的熔點(1415℃)時所引起的。靜電放電脈沖的能量可以產生局部地方發熱,因此出現這種機理的故障。即使電壓低於介質的擊穿電壓,也會發生這種故障。一個典型的例子是,NPN型三極體 三極體B 發射極與基極間的擊穿會使電流增益急劇降低。
器件受到靜電放電的影響後,也可能不立即出現功能性的損壞。這些受到潛在損壞的元件通常被稱為跛腳,一旦加以使用,將會對以後發生的靜電放電或傳導性瞬態表現出更大的敏感性。
要密切注意元件在不易察覺的放電電壓下發生的損壞,這一點非常重要。人體有感覺的靜電放電電壓在3000 5000V之間,然而,元件發生損壞時的電壓僅幾百伏。
靜電放電的危害效應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認識到的,這是由於新技術的發展導致元件對靜電放電的損壞越來越敏感。靜電放電造成的損失每年可達到幾百萬美元以上。因此,許多大型的元件和設備製造廠引進專業技術以減小生產環境中的靜電積累,從而使產品合格率和可靠性提高了許多。用戶根據自己的經驗也懂得了防治靜電放電損害的重要性。
2.如何對付靜電放電?
控制靜電積累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楚靜電荷的產生機理。
靜電電壓是由不同種類的物質相互接觸與分離而產生。盡管摩擦能夠使電荷積累得更多,但是摩擦並不是必要的。這種效應即是大家熟知的摩擦起電,所產生的電壓取決於相互摩擦的材料本身的特性。磨擦起電序列表列出了各類物質的帶電難易程度。對於相互接觸的兩種物質,電子會從序列表較上的物質轉向較下的物質,這樣就會使兩種物質分別帶正負電荷。序列表中的物質離得越遠,各自所帶的電荷數量也越大。電荷也可通過感應產生,這是帶電體使其附近的另一物體上的電荷發生分離的結果。
3.實際問題解決
問題的解決包括:如果靜電放電敏感元件(ESDS)在生產和維護期間暴露在外面,那麼在這些元件附近,應防止電荷的積累,並且在運輸和保管過程中,將這些元件按防靜電放電的方法包裝。
防止靜電放電,有許多方法可以採用。最好的辦法是滿足要求且成本最低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對於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場合都是不同的。
4.靜電放電保護區域(EPA)
靜電放電保護區域(EPA),有時指安全操作區,是任意一種靜電放電控制措施的核心所在。在此區域中,靜電放電敏感元件(ESDS)或電路板,或包含這些的組件,都可以很安全地工作,因為電荷的數量得到控制,而不會產生破壞性電壓。這種區域中通常包含工作台或工作台組、工作站、自動插件機一類的處理設備或者一塊生產區。EPA的范圍必須清楚的標明,最好設置一圍欄以防止未經允許的無關人員入內。EPA區域內應使用靜電荷積累最小的材料,並且可使電荷以受控制的方式泄入到大地中。
典型的靜電放電保護區所示,此圖摘自EN100015-1,其中許多是新近的。該圖給出了各種可能的措施,但並沒有必要全部使用這些措施,這主要由特定的環境決定。所採用的其本原理就是等電位搭接,即將所有表面連接在一起,防止不同物體之間產生電位差。
工作面[E1]是靜電損耗性的,通過靜電放電的接地設施[C3]連接到地[C4]。工作站的操作人員通過導電腕[C1]上的導線和地電位點相連,然而,對於活動頻繁的人員,最好是通過腳跟和腳趾帶箍[C8]與靜電損耗地板[G1]相通(即接地)。腕套的接地導線在接地點[C5]處進行端接。
操作人員所穿的破舊工作服[H1、H2]也應是靜電損耗性的,並在靠近靜電放電敏感元件附近遮住工作人員自己的衣服,所有破舊的手套也應是導電材料的。
轉椅[F1]不應視為操作人員接地的基本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轉椅上必須鋪一層抗靜電的材料,使座套、靠背和扶手均有與地相通的路徑。
元件應存放在帶有接地面的擱板[I1]上,或者是接地的機架[I2]上。這些東西與工作台都應通過接地導線[C2]與靜電放電的地面相接。
當用手推車裝運元件或子配件時,其表面導電性能應與工作面和導電機架的導電性能相似。如果接地輪[A1]導電性良好,且與手推車車架電氣連接,那麼不再需要使用接地滑片了。如果EPA的地板沒有接地,那麼當手推車停下來裝卸東西時,則應將其接地點[C6]與大地接地點[C5]相連。
在操作人員的正常工作期間,對所採用的這些措施的效果應該用靜電伏特計測量其靜電勢和靜電場來評估。
在保護區內和進出口處,應使用標志[J1]來提醒他們注意。
應對腕套及其接地導線用導通測試儀定期進行檢測。導電輪和腳趾帶箍也應作類似的檢測[B2,B3]。
5.安全性
EPA內一般有加電的工具和設備。在這種環境中,將單個物件或設備直接連接到地是很危險的。正是由於此原因,腕套接地導線、轉輪及腳趾帶箍的連接處均要串入一隻不低於1M的電阻。有些腕套接地導線的每端均有一隻這樣的電阻,因此,即使腕套接地導線接在加電維修的產品的帶電接線端,也不會有危險。
腕套接地導線測試儀是一種檢測電阻的阻值是否合適(如果太高 ,不可能實現等電勢搭接;如果太低,會出現安全危害)的儀器。
腕套接地導線要配以可快速拔下的與其它電氣插座不兼容的插頭,這樣可以保證它不會誤插到其它電氣插座上,並且,在緊急情況下容易拔下。
6.靜電放電保護區內的實際工作
在靜電放電保護區內,如果不遵守明確的工作規范,電荷和電勢就不能保持在允許的范圍內。一些會導致問題的例子包括:將裝在不抗靜電的塑料封面內的文件、塑料容器、杯子等帶進靜電放電保護區內,使用會破壞地板或工作表面靜電特性的清潔劑。
有關人員應接受足夠的訓練,不僅學習需要遵守的規程,還要了解必須遵守這些規程的理由。了解可能損壞的元件的有關參數也是有用處的。應指定專人負責靜電放電保護區的保養與維護,同時還要對規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這些檢查也應作為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一部分加以核查。
7.運輸與存放
運輸帶引腳的元件時,通常使用導電泡沫材料。這可以防止元件引腳間出現較高的電勢差,對於雙列直插式封裝的元件,在散裝運輸過程中常採用靜電損耗性管。
對於線路板組件,當位於靜電放電保護區外時,應將其置於靜電屏蔽袋或導電搬運箱內進行運輸。有的包裝袋使用導電材料製成,它可確保所有元件在穩定條件下處於同一電勢,同時將偶然跑到袋上的靜電荷耗散掉。這種方法不能用於帶電池的電路板,對於這種情況,應採用襯里是靜電損耗性材料的,而外層是導電材料的包裝袋。這種袋子的價格更高,但可對加電和未加電的組件提供極好的保護作用。同樣,內部裝有固定電路板的導軌的導電箱不能與邊緣上有裸露連接器 GTY引進銅連接管GTY-4 的加電電路板一起使用。
8.現場維修
現場需要維修的產品上要設置一個靜電連接點,這樣,維修技術人員在打開設備的蓋子之前,可以將腕套的接地導線連上。備件應放在靜電屏蔽袋或箱子中進行運輸,除非備件中不包含靜電放電敏感元件。如果模塊工作在暴露狀態下,應將靜電損耗性地板墊連接到產品的靜電搭接點上,作為工作面使用。
9.有關標准
1987年,英國進行了將實踐規程編製成文件的第一次嘗試,其成果是BS5783。與其說這是一個關於應該進行哪些檢測的標准,更不如稱其為一個實踐規范條款。這項工作的第二階段是將這個標准轉換歐洲組織中的一個規范,其編號是CECC 000151,其標題為:基本規范:靜電敏感元件的保護第一部分:總體要求。該標准1991年出版,1992年重新編號為EN 1000151。其它部分在1993年(第二部分:低濕度條件要求)和1994年(第三部分:清潔區要求,第四部分:高壓環境要求)出版。這些部分的內容超出本文討論范圍。
標准不僅包括安裝、維護和檢驗本文所述的措施方面的要求,而且也詳細闡述了包括測試方法在內的靜電保護器件自身的詳細要求。
技術和工藝的不斷發展和執行標准中積累的經驗,以及自動化機械設備的普遍使用,使這些標准得到不斷完善,包括使其結構更加合理化,同時將用戶指南從標准化版本中分離出來。修訂工作已納入國際電工委員會所組織的國際論壇中,新制定的標准將在IEC 1340系列中發布,毫無疑問,這與歐洲標準是相輔相成的
Ⅳ 靜電對電子元器件的損害
1、靜電吸塵,塵多導致元器件間短路。2、靜電直接導致元器件擊穿。
Ⅵ 電子行業靜電的危害有哪些
靜電對電子元件的危害非常大,靜電可以說是電子元件的隱形殺手,從靜電具有的特性就可以做出分析:
1.靜電具有隱蔽性,人體不能直接感知靜電除非發生靜電放電,但是發生靜電放電人體也不一定能有電擊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為2-3 KV,所以靜電具有隱蔽性。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電子元件造成了損壞。
2.靜電具有潛在性,有些電子元器件受到靜電損傷後的性能沒有明顯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電會給器件造成內傷而形成隱患。因此靜電對器件的損傷具有潛在性。
3.靜電具有隨機性,電子元件甚麼情況下會遭受靜電破壞呢?可以這么說,從一個元件產生以後,一直到它損壞以前,所有的過程都受到靜電的威脅,而這些靜電的產生也具有隨意性,其損壞也具有隨意性。
4.靜電具有復雜性,靜電放電損傷的失效分析工作,因電子產品的精、細、微小的結構特點而費時、費事、費錢,要求較高的技術並往往需要使用掃描電鏡等高精 密儀器。即使如此,有些靜電損傷現象也難以與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傷加以區別,使人誤把靜電損傷失效當作其他失效。這在對靜電放電損害未充分認識之前,常常歸 因於早期失效或情況不明的失效,從而不自覺地掩蓋了失效的真正原因。所以靜電對電子器件損傷的分析具有復雜性。
Ⅶ 靜電對電子產品損害有哪些形式
靜電的基本物理特性為:吸引或排斥;與大地有電位差;會產生放電電流。這三種特性能對電子元件的三種影響: 1.靜電吸附灰塵,降低元件絕緣電阻(縮短壽命)。 2.靜電放電破壞,使元件受損不能工作(完全破壞)。 3.靜電放電電場或電流產生的熱,使元件受傷(潛在損傷)。 4.靜電放電產生的電磁場幅度很大(達幾百伏/米)、頻譜極寬(從幾十兆到幾千兆),對電子產器造成干擾甚至損壞(電磁干擾)。 如果元件全部破壞,必能在生產及檢測中被察覺而排除,影響較小;如果元件輕微受損,在正常測試下不易發現。在這種情形下,常會因經過多層次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時才發現被破壞,不但檢查不易,而且其損失難以預測,要耗費多少人力及財力才能清查出所有問題。而且如果在使用時才察覺故障,其損失將可能巨大。 1. 隱蔽性人體不能直接感知靜電,除非發生靜電放電。但是發生靜電放電人體也不一定能有電擊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為2-3KV,所以靜電具有隱蔽性。 2. 潛在性有些電子元器件受到靜電損傷後的性能沒有明顯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電會給器件造成內傷而形成隱患。因此靜電對器件的損傷具有潛在性。 3. 隨機性電子元件甚麼情況下會遭受靜電破壞呢?可以這么說,從一個元件產生以後,一直到它損壞以前,所有的過程都受到靜電的威脅,而這些靜電的產生也具有隨機性,其損壞也具有隨機性。 4.復雜性靜電放電損傷的失效分析工作,因電子產品的精、細、微小的結構特點而費時、費事、費錢,要求較高的技術,並往往需要使用掃描電鏡等高精密儀器。即使如此,有些靜電損傷現象也難以與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傷加以區別,使人誤把靜電損傷失效當作其他失效。這在對靜電放電損害未充分認識之前,常常歸因於早期失效或情況不明的失效,從而不自覺地掩蓋了失效的真正原因。所以靜電對電子器件損傷的分析具有復雜性。
Ⅷ 靜電對電子元器件有什麼影響
靜電會造成微安極PN結擊穿,尤其晶元中的PN結擊穿。
Ⅸ 靜電對電子產品有哪些危害
靜電對電子產品的危害:
1、靜電吸附灰塵,降低元器件絕緣電阻(縮短壽命)。
2、靜電釋放(ESD)破壞,造成電子元件不能工作。有些電子元器件也能承受靜電破壞的靜電電壓,但大部分器件的靜電破壞電壓都在幾百至幾千伏,而在乾燥的環境中人活動所產生的靜電可達幾千伏到幾萬伏。這種電壓太大的,電子元器件就無法承受了。
3、靜電放電產生的電磁場幅度很大(達幾百伏/米)頻譜極寬(從幾十兆到幾千兆),對電子產品造成干擾甚至損壞(電磁干擾)。
這3種形式對元器件造成的損傷,既可能是永久性的(如功能喪失,不能恢復),也可能是暫時性的(如靜電放電產生的干擾使功能暫時喪失)
Ⅹ 人體靜電對電子元件多少
人體靜電對電子元件的影響
電子元器件按其種類不同,受靜電破壞的程度也不一樣,最低的100V的靜電壓也會對其造成破壞。近年來隨著電子元器件發展趨於集成化,因此要求相應的靜電電壓也在不斷降低。
人體所感應的靜電電壓一般在2-4KV以上,通常是由於人體的輕微動作或與絕緣物的磨擦而引起的。也就是說,倘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帶的靜電電位與IC接觸,那麼幾乎所有的IC都將被破壞,這種危險存在於任何沒有採取靜電防護措施的工作環境中。靜電對IC的破壞不僅體現在電子元器件的製作工序當中,而且在IC的組裝、運輸等過程中都會對IC產生破壞。
A.靜電對電子元件的影響
① 靜電吸附灰塵,改變線路間的阻抗,影響產品的功能與壽命。 ② 因電場或電流破壞元件的絕緣或導體,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壞)。 ③ 因瞬間的電場或電流產生的熱,元件受傷,仍能工作,壽命受損。
B、靜電損傷的特點:
① 隱蔽性人體不能直接感知靜電,除非發生靜電放電,但發生靜電放電,人體也不一定能有電擊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為2-3KV。 ② 潛伏性有些電子元器件受到靜電損傷後性能沒有明顯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電會給器件造成內傷而形成隱患,而且增加了器件對靜電的敏感性。已產生的問題並無任何方法可治癒。③ 隨機性電子元件什麼情況下會遭受到靜電破壞呢?可以這么說,從一個元件生產後一直到它損壞以前所有的過程都受到靜電的威脅,而這些靜電的產生也具有隨機性。由於靜電的產生和放電都是瞬間發生的,及難預測和防護。 ④ 復雜性靜電放電損傷分板工作,因電子產品的精細,微小的結構特點而費時、費事、費錢,要求較復雜的技術往往需要使用掃描電鏡等精密儀器,即使如此有些靜電損傷現象也 難以與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傷加以區別,使人誤把靜電損傷失效當作其它失效,這是對靜電放電損害未充分認識之前,常常歸咎於早期失效或情況不明的失效 ,從而不自覺的掩蓋了失效的真正原因。⑤ 嚴重性ESD問題表面上看來隻影響了製成品的用家,但實際上亦影響了各層次的製造商,如:保用費、維修及公司的聲譽等等
兩個防護靜電危害的基本原則:
①在靜電安全區域內使用或安裝靜電敏感元件。② 用靜電屏蔽容器運送靜電敏感元件。
要解決以上問題,可以採取以下各種靜電防護措施:
1、操作現場靜電防護。對靜電敏感器件應在防靜電的工作區域內操作;
2、人體靜電防護。操作人員穿戴防靜電工作服、手套、工鞋、工帽、手腕帶;
3、儲存運輸過程中靜電防護。靜電敏感器件的儲存和運輸不能在有電荷的狀態下進行。
要實現上述功能,基本做法是設法減小帶電物的電壓,達到設計要求的安全值以內。即要求下式中的電荷(Q)與電阻(R)要小,靜電容量(C)要大。V=I.R Q=C.V (式中V:電壓,Q:電荷量 I:電流 C:靜電容量 R:電阻)當然電阻值也不是越低越好,特別是在大面積場所的防靜電區域內必須考慮漏電等安全措施之後再進行材料的選取。
4、設計的時候考慮靜電防護,使用防靜電的器件
靜電防護措施
(1)檢查、安裝IC靜電防護作業場所,本工序防靜電措施的目的在於將包括人體在內的作業場所處於同等電位,具體方法如下:
1、將1兆歐的電阻連通後再接地,並佩戴防靜電手腕帶操作;
2、將測試儀、工具、烙鐵等接地;
3、工作檯面鋪設防靜電台墊後接地;
4、操作人員穿戴防靜電工衣、工鞋;
5、地面鋪設防靜電地板或導電橡膠地墊;
6、IC運輸、包裝過程中應保持同電位。
防靜電性能的檢測周期及注意事項
防靜電台墊、地板、工鞋、工衣、周轉容器等應至少每月檢測一次。防靜電手腕帶、風槍、風機、儀器等應每天檢測一次。檢測時,須考慮受檢場所的溫度、濕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