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巴黎命名的電影有哪些
有很多啊
巴黎戀人 (2004) (影片)
巴黎戀歌 (2006) (影片)
巴黎聖母院 (1956) (影片)
巴黎聖母院 (1939) (影片)
戲夢巴黎 (2003) (影片)
巴黎最後的探戈 (1972) (影片)
巴黎我愛你 (2006) (影片)
巴黎之戀 (1957) (影片)
情歸巴黎 (1995) (影片)
巴黎野玫瑰 (1986) (影片)
德克薩斯的巴黎 (1984) (影片)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1951) (影片)
美國狼人在巴黎 (1997) (影片)
巴黎來的槍手 (1989) (影片)
巴黎假期 (1964) (影片)
巴黎屋檐下 (1930) (影片)
《巴黎公社小英雄》 (1996) (影片)
小鬼闖巴黎 (2000) (影片)
魂斷巴黎 (1941) (影片)
忘情巴黎 (1995) (影片)
巴黎戰火 (1966) (影片)
來自巴黎的女孩 (1990) (影片)
慾望巴黎 (2000) (影片)
別叫我巴黎 (1987) (影片)
我最後一次看見巴黎 (1954) (影片)
巴黎一夜 (影片)
巴黎來的私生子 (1983)
還有一部《解放軍解放巴黎》
『貳』 求法國的電影關於紅色革命
《夢想家》 貝托魯奇導演的
另一部同名電影《夢想家》
原名The Dreamers
簡體中文名: 夢想家
編劇: Gilbert Adair
導演: 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 邁克爾·皮特 Michael Pitt 、 安娜·查斯勒 Anna Chancellor 、 路易斯·加瑞爾 Louis Garrel
上映年度: 2003
語言: 英語 / 法語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 英國
又名: 戲夢巴黎 / 戲夢巴黎
劇情簡介
1968年5月的法國電影資料館,孿生姐弟雷奧和伊莎貝拉結識了美國學生馬休,三個人因為喜歡電影而成為好朋友。雷奧和伊莎貝拉請馬休去他們家裡作客,雷奧和伊莎貝拉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很喜歡馬休,所以,馬休住進了他們家裡。馬休喜歡伊莎貝拉,但他不知道他們是姐弟關系。由於大學罷課,三個人白天沒事,就在房間里玩對台詞的游戲,馬休喜歡科亞東,而雷奧則喜歡卓別林。實際上,雷奧和伊莎貝拉彼此相愛,但他們因姐弟關系而不能戀愛。無意間,伊莎貝拉發現馬休喜歡她,姐弟倆要求馬休與伊莎貝拉做愛,這是伊莎貝拉的第一次,雷奧則因此痛苦不已。父母們出門度假,三個人在客廳里搭起帳篷,點起蠟燭,玩起了裸體主義,一段伊甸園般的日子開始了……一天早晨,伊莎貝拉放開了煤氣管,打算與兩個男孩一起死去,這場烏托邦式的自殺被暴動者的石頭打破了,雷奧與伊莎貝拉投入到巴黎如火如荼的青年暴動中,而馬休則悄悄地離開了他們。
『叄』 法國版的一個演紅色革命的電影叫啥啊
《中國佔領巴黎》(Chinois à Paris, Les)
1974年
劇情梗概:
影片描寫中國派了6億人民解放軍進軍歐洲,不費一槍一彈和平佔領了西歐各國,法國總統逃到美國,留下一幫「合作分子」建立了中法合作共和國,擔任首腦的那個老兄竟然酷似希拉克。解放軍把老佛爺百貨大樓作為總指揮部(現在老佛爺真的也差不多被中國人佔領了),禁止飲酒,取締色情業,沒收所有的小汽車,出租全改成人力黃包車,讓法國專門負責生產壁爐煙囪。最後解放軍沒能抵抗住糖衣炮彈的進攻,全線撤退。
--------------------------------------------------------------------------------
『肆』 介紹一些在巴黎拍的電影
青春期 巨感人,我都哭了,你懂的,而且內含yellow哦,你懂的,望採納!
『伍』 在法國巴黎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巴黎拍攝的電影太多了:
中國的有:巴黎假期、巴黎寶貝、戀愛中的城市等。
國外的有:
巴黎我愛你、午夜巴黎、巴黎愛情故事、戲夢巴黎、巴黎淘氣幫、愛在落日黃昏、人民解放軍佔領巴黎、日落巴黎、巴黎戀歌、007之雷霆殺機、尖峰時刻3、明日世界、特種部隊等等很多。
『陸』 在法國巴黎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巴黎拍攝的電影太多了:
巴黎我愛你、巴黎寶貝、巴黎假期、午夜巴黎、巴黎愛情故事、戲夢巴黎、巴黎淘氣幫、愛在落日黃昏、人民解放軍佔領巴黎、日落巴黎、巴黎戀歌、007之雷霆殺機、尖峰時刻3、明日世界、特種部隊等等很多。
『柒』 有哪些關於法國巴黎的好電影
愛在日落巴黎時(日落前:2004)-PromenadePlantée(古力韋爾特)巴黎綠廊步道這對最佳螢幕糾纏不清情侶,從維也納開始的回憶,在2004年年兩人在巴黎重逢而重新展開。伊森霍克發表新書的地點,是著名的莎士比亞書店,而他與茱莉蝶兒隨後在巴黎漫步,討論起9年前的回憶而這像是秘密花園的地點,就是長廊Plantée,也被稱為古力韋爾特:巴黎綠廊步道。
『捌』 一部關於巴黎的電影
巴黎,我愛你》是去年嘎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電影,製片方邀請了全球知名的21位導演在巴黎的18個區分別拍攝了18部5分鍾的短片。形式上有點像4年前的《十分鍾年華老去》,區別在於當年邀請的導演們個個威名震天,主題又是「時間」這種哲學概念,各位大導難免暗中較勁,整部電影的基調比較沉重。如今主題換成了「愛」這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導演們興致高昂了很多,電影氣氛輕松明快。簡單的說,當年導演們致力於搞藝術,現在大家的心態傾向於搞搞藝術。
由於電影的時間縮短為5分鍾,地點也限定於巴黎的某一個區,所以大多數導演都選擇了老老實實的講故事。也許藝術性不如當年的《十分鍾年華老去》,但趣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開篇第一部是《蒙馬特》,一個中年男子開車在蒙馬特高地的胡同里漫無目的的穿梭,無聊的通過後視鏡觀察路人,然後一個女人陰差陽錯得暈倒在他的車旁,一段簡單而且尷尬的對話後,巴黎雲霧下投射出一縷簡約的陽光,照射出一段可能發生的愛情。
第二段的《塞納河畔》也許是其中最好的一部,如果不是說教意味稍強了一點點。一個黑人,一個阿拉伯人,一個白人,三個青年閑坐在塞納河畔與路過的女孩們無理的搭訕。一個阿拉伯少女在旁邊輕笑,女孩離開時被一塊石頭絆倒,引起人們一陣鬨笑。白人男孩忙跑上去幫助她,男孩笨拙的幫女孩帶頭巾的動作大概是民族差異的體現,但女孩對於頭巾的解釋明顯是導演的政治說教,在這里顯得突兀了一點。後來男孩在清真寺外等到女孩和她的爺爺,老人並不排斥這個白人孩子,三人一起行走在塞納河邊的巴黎。美中不足的是導演對種族和諧的願望表達的流於表面,如果乾脆講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也許效果更好。
最怪異的一段來自於加斯·范·桑特的《勒馬雷》,電影莫名其妙的設置了一段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法國英語翻譯之間的語言障礙,讓人摸不著頭腦。另外這樣一段男性同性戀的一見鍾情缺乏必要的說服力,而且故事也並不吸引人,總之是其中比較弱的一部。
在《杜伊勒里》中科恩兄弟延續了他們一貫的黑色幽默風格。一個美國遊客在等地鐵的時候無意看到兩個法國青年的熱吻,卻被脾氣暴躁的男孩一頓臭罵,女孩不滿情人的表現賭氣跑過來舌吻這個無辜的遊客以示威。男孩一怒之下把遊客暴打一頓,發泄完怒火之後,兩人重歸於好。這一段的表現不過不失。
《中央車站》的巴西導演瓦爾特·塞萊斯帶來了最溫情脈脈的章節——《遠離16區》,外來移民安娜有一個可愛的孩子,一天早上她把自己的孩子寄送到公共的幼兒園照看,臨走時深情地對著孩子唱一首動聽的搖籃曲,直到孩子入睡。然後她趕公共汽車來到遙遠的富人區,進入一間高檔的公寓樓。她是來照看別人的孩子,面對哭泣的嬰兒,安娜唱著同一首搖籃曲,臉上卻沒有了愛意,雙眼也望向了窗外,自己孩子的方向。
另附導演名單(所執導片斷,即巴黎的18個區):
Olivier Assayas (segment "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
Frédéric Auburtin (segment "Quartier Latin") (transitions)
Emmanuel Benbihy (transitions)
Gurinder Chadha (segment "Quais de Seine")
Sylvain Chomet (segment "Tour Eiffel")
Ethan Coen (segment "Tuileries")
Joel Coen (segment "Tuileries")
Isabel Coixet (segment "Bastille")
Wes Craven (segment "Père-Lachaise")
Alfonso Cuarón (segment "Parc Monceau")
Gérard Depardieu (segment "Quartier Latin")
Christopher Doyle (segment "Porte de Choisy")
Richard LaGravenese (segment "Pigalle")
Vincenzo Natali (segment "Quartier de la Madeleine")
Alexander Payne (segment "14th arrondissement")
Bruno Podalydès (segment "Montmartre")
Walter Salles (segment "Loin 16ème")
Oliver Schmitz (segment "Place des Fêtes")
Nobuhiro Suwa (segment "Place des Victoires")
Daniela Thomas (segment "Loin 16ème")
Tom Tykwer (segment "Faubourg Saint-Denis")
Gus Van Sant (segment "Le Marais")
『玖』 關於巴黎的電影,主要是巴黎的景物
這個很簡單,你要不是專注於電影,可以網路下巴黎紀錄片
『拾』 大家有哪些關於法國巴黎的比較好看的電影
關於巴黎的話,最推薦的肯定是巴黎我愛你(Paris,je t'aime),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導演和演員分別拍的二十個短片組成,巨星大腕雲集而且各有特點。表現的正好是巴黎的二十個區的不同面貌,也從不同人的眼光去看這個城市。如果沒有來過巴黎,這個電影可以給你展示一個全面的巴黎。或許和你想像的不同。而對於在巴黎生活過的人,可能很多的鏡頭和劇情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共鳴。大家都在討論的午夜巴黎,我覺得是伍迪艾倫眼中的巴黎。基本上是美國文藝青年們夢想的巴黎吧。只能說,來了巴黎的人們,如果懷著這樣的如朝聖的心境,估計多少會失望吧。我看過的有關巴黎的電影(已有答案的《午夜巴黎》也是很喜歡的,要找更多可以按導演來找,比如呂克·貝松):雨果 Hugo 2011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2007觸不可及 Intouchables 2011刺蝟的優雅 Le hérisson 2009花神咖啡館 Café de flore 2011穿著Prada的惡魔 Le Diable s'habille en Prada 2006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Les aventures extraordinaires d'Adèle Blanc-Sec 2010有關巴黎的記錄片(只看過《超級城市》系列了):國家地理-超級城市巡禮系列-巴黎 National Geographic Megacities探索頻道-旅遊冒險系列-城市旅行家之巴黎 Discovery Travelers II: Paris探索頻道-眾志成城系列-巴黎 Discovery We Built This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