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哪些電影運用了數字合成技術

哪些電影運用了數字合成技術

發布時間:2021-08-08 14:09:30

❶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電影是否有合成技術

有。而且還有很多,包括最實用的背景合成技術——活動遮片,最早的幻境技術——疊印。另外,最早電影人用的各種曝光技術,遠近交替技術都是很不錯的合成剪輯技術。並且很多都在一些常用的視頻編輯軟體有所保存,如果想具體了解,也可以去試試這些軟體,如會身會影。我們看到的2000年以前絕大多數常用的電影特效都有非數字化技術製作版本。數字電影特效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大多數都是傳統特級的數字化。三維技術是最重要的一個替換傳統特級的電腦特效類別,但即便今天三維技術如此發達,仍然無法替代所有的傳統特技。有一天確有可能有完全電腦製作的擁有令人無法分辨的真實感的電影,但幾乎可以斷言,這種電影不會完全替代傳統電影技術。

❷ 李安《雙子殺手》啟用」數字合成演員」,能否再次突破電影技術邊界

9月2日,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發布定檔預告,正式宣布內地定檔10月18日。比威爾·史密斯更吸睛的是,100%用特效製作出來的23歲版本史密斯。

預告中,一老一少威爾·史密斯同屏對打,除了精彩的動作戲外,幾乎所有人都驚詫於年輕史密斯選角的成功,因為他幾乎就是年輕20歲的威爾·史密斯。然而,這個所謂的選角全由技術完成:電影中年輕的威爾·史密斯是根據動作捕捉技術,100%用特效製作出來的人物。

「我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時候,感覺超級詭異。」威爾·史密斯這么形容他這開創先河的雙重表演。「那真的是我。每當我看到這個完美無瑕的23歲版本的自己,就像有人把我所有的缺陷都拿掉了。就電影製作技術方面而言,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而這項技術將會改變拍攝電影的方法和觀賞電影的方式。」

在過去的20年裡,許多戲劇性的分量被增加了。

這部電影的基本情節「老殺手面對年輕的克隆人」。這本身就充滿趣味和矛盾。但總是有風險,它可能只是像一個更高的概念,但目前預告片中出現的克隆臉鏡頭還不多,還沒法下最終結論。事實上,多年來在網上泄露的早期劇本的評價並不全是積極的,這部電影也因為陳詞濫調和脆弱的角色發展關系被一些製片公司拋棄。

然而,早在貝尼奧夫的全盛時期之前,他就被請來重寫《雙子殺手》劇本,他的版本仍然是電影的基礎。

加上李安,這個兩次摘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男人 ,證明自己可以使用CGI技術(參考《卧虎藏龍》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可以把控低成本的情感電影 (參考《斷背山》、父親三部曲)。

《雙子殺手》無疑又將是影史的一枚重磅炸彈。

❸ 請問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使用了哪些數字合成技術

請問電影三大坨使用了哪些自鎖技術?我覺得用的挺多。

❹ 求有關數字電影製作應用的論文。

一.數字特效的沿革和范疇

在電影技術的種群中,數字特效還算是個青年人,1977年,美國人喬治·盧卡斯將它運用到《星球大戰》中,開創了大量使用計算機技術合成電影畫面的先河,在電影史上起了劃時代的意義。從此,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影工業迅速地走進了一個數字特效開創的新的創作天地。到1996年時美國的50%以上的影片用計算機技術製作畫面。中國的電影人也緊隨其後,1995年,計算機圖像技術被應用在上影廠拍攝的《蘭陵王》中。人類進入新世紀後,數字特效在電影中的應用更是不勝枚舉。他已不僅僅是後期剪輯中的一個補充,而滲入到電影生產的方方面面,從劇本的創作、策劃到前期的攝影、置景、道具,到後期的合成、剪輯,無處不發揮著他巨大的功力,讓電影創作超出了人類有限的視點和運動軌跡,輕易地撥動著觀眾的每一根神經,讓觀眾的想像力可以隨意馳騁在無疆的草原上。

當前,數字特效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很難簡單地給它下一個定義,可以說,數字特效就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實現的電影特效。按照特效的產生方式與真實影像的關系可分為三大類:補充合成型、創造合成型、特殊處理型。這些類型的數字特效往往綜合使用在同一個鏡頭中。

1.補充合成型

補充合成型數字特效是指數字特效與傳統拍攝方式相結合,用計算機技術完美地將多個真實影像合成在一起的數字特效形式。這種類型的數字特效一般是在一些傳統特技不容易或不能完成的情況下,創作者利用摳像技術將一個真實影像與另一個影像合成為一個畫面。如影片《阿甘正傳》中虛構的歷史鏡頭——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就是利用藍幕摳像將演員與肯尼迪總統的歷史鏡頭合成,經過精心地修飾,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這種類型的數字特效的特點是以逼真為最終目的,讓觀眾很難分辨鏡頭中的畫面是真是假。這種類型是數字特效應用最早也最多的方式,創作的影片也很多,從早期的《星球大戰》三部曲,到《侏羅紀公園》。

2.創造合成型

創造合成型數字特效是指用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生成畫面中人物或景物後,與真實拍攝的人景物合成在一起的數字特效形式。這種類型的數字特效往往用在製造生成當前人類社會不存在的物體或非人類生命,創作者使用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建模、利用動作跟蹤軟體賦予生成物體的動作和運動軌跡。然後與實景拍攝的鏡頭合成,成為一個鏡頭。如影片《恐龍》中再現了幾萬年前恐龍生活的場面,完全是利用計算機生成各種動物,與在美國、南美、澳洲拍攝的實景合成在一起,呈現出恢弘的史前景觀。

3.特殊處理型

特殊處理型數字特效是指用計算機圖像軟體對實拍鏡頭中的某些人景物和鏡頭運動進行特殊處理。這種類型數字特效的特點是讓處理過的人景物和鏡頭運動顯得突出,與上面兩種達到逼真的特點不同,特殊處理型故意讓觀眾注意創作者特殊處理的痕跡,來表達影片的情緒或思想。如《辛德勒名單》中,在全片黑白影調中,屠殺一場中出現了身著紅色大衣的小女孩的形像,讓觀眾視覺上感受更強烈地沖擊,也表達了主人公辛德勒思想上的變化。對鏡頭運動的特殊處理最典型的要算《駭客帝國》中的全息靜動攝影術了,創作者將照相機按特定軌跡安排在被攝主體周圍,捕捉一瞬間的動作,並連續放映,造成人物瞬間靜止,但觀影視角仍在運動的效果;再如國產影片《致命一擊》中鏡頭起幅從海面開始,穿過城市上空,到達人物上空,然後向下俯沖,最後以人物全景俯角畫面為落幅。這一鏡頭是通過實拍與計算機處理結合在一起完成的,攝影機分段實拍,計算機將它們平滑地串聯在一起,這一鏡頭用傳統實拍技術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數字特效創造真實感受

真實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它既不像生活真實那樣與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學真實那樣能夠驗證和還原」。電影讓人們做夢,好的電影讓觀眾不願醒來,但沒有人願意夢到自己司空見慣的人景物。數字特效讓這個夢更加精彩,通過數字特效,電影創造出觀眾沒見過,也沒有想過的夢境。作為電影創作手段之一,數字特效的創作也遵循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真實。

具體操作上,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兩點:

1.人景物、聲光色逼真

人景物、聲光色是視聽語言最重要的元素,他們是構成畫面信息的主要成份,數字特效處理這些視聽元素的原則是復原他們相互間的整體關系,不論是虛擬生成,還是摳像合成,都應結合所處場景的環境光線情況,統一影調、色彩,恢復質感,才能達到逼真的效果。這一點做不好,會讓觀眾察覺到哪些是數字特效的結果,從而產生漸離感。這種鏡頭成為電影創作的敗筆。

在一些好萊塢的大製作影片中也不難找出:《勇敢者的游戲》中大象的光比與實拍的城市環境的光比的差異很容易被發覺,大象皮膚很灰、層次淺薄,就顯得輕,而周圍環境的光比卻很強,層次豐富,相比之下,大象顯得不可信。相反,在《精靈鼠小弟》中創作人員充分考慮了虛擬的小白鼠與各種環境的結合,並按照這一原則進行反復實驗、調試,讓一個虛擬合成的小白鼠的銀幕形象非常豐富、可信,毫不遜色於真實人物。

2.鏡頭的視點、運動和物體的運動軌跡合理

鏡頭的視點就是觀眾的視點,其合理的位置仍然要遵循真實感受的原則,其合理性是圍繞人的視覺習慣有一定的拓展。如高空遙感鏡頭,可讓觀眾體會到俯臨大地、關照眾生的感覺。鏡頭的運動也有其規律的,傳統的攝影機運動有著非常嚴謹、成熟的規范,在數字特效中仍然不能打破,如果隨心所欲地讓攝影機運動,會造成形式脫離內容的結果。如國產片《緊急迫降》中,表現飛機發生故障的緊急時刻,鏡頭圍著飛機做360度旋轉,最後迅速推向駕駛員。這一鏡頭違反了上述的合理性,脫離了內容,影響了畫面的真實感受。物體的運動軌跡在自然界中早已形成,數字特效只有嚴格地復原,才能體驗到真實。如果稍有偏差,立刻會改變人們認識事物的整體關系,造成不真實。

借用《完美風暴》導演沃夫崗·彼德森對特效的要求,「我不要看特效,我要我的畫面完全逼真」。實際上,成功的影片不會讓觀眾感受到攝影機的存在一樣,成功的影片也不應讓觀眾發現數字特效的痕跡。

三.數字特效不是縫縫補補的針,而是開天闢地的斧

傳統觀點認為,數字特效就是將前期拍攝的一些不理想的鏡頭加以修補,生成一些趣味的畫面。有些創作者為了追求數字特效的時髦手段,在畫面中填補一些特效鏡頭。使特效形式化,脫離了影片整體風格和結構。筆者認為,數字特效不僅僅是後期處理素材的工具,而是貫穿電影生產每一道工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策劃、編劇時不能忘記的因素。數字特效不僅做一些生成虛擬人物等功能性的工作,而是創造一種現實,一種不存在但逼真的現實。

1.數字特效已成為一種表現手法

電影是表現的藝術,創作者通過視聽語言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表現人物的情感,感染觀眾。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特效把許多原來電影表現不了的題材搬上了銀幕,建立了全新的電影語言樣式和風格。為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電影人的思想從技術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通過數字特效,導演能夠創造出原本沒有的人景物,能復原龐大的古代建築,能讓現代人和歷史人物對話。還能根據風格和劇情的需要調整攝影機的視點和運動軌跡。

例如數字特效在國產影片《尋槍》中的應用就為影片增加了新鮮刺激的表現手段。其一,片頭部分,極快地將鏡頭撞到題目「尋槍」的一個筆畫上,然後迅速劃過,再急快地回到整體圖像的位置上,閃白,再清晰。這樣與開場主人公被妻子猛然喊醒的感覺一致,給觀眾一個強烈的沖擊。數字特效還改變了原有實拍中的飽和度,賦予了藍灰色調,加強了影片的懸念。創作者成功地利用數字技術把一幅幅靜止畫面變成了與影片風格基調相同,具有強烈沖擊力和張力的電影語言。其二,主人公回憶丟槍那夜的情景時,鏡頭運動採用了遠距離急推的手法,這個鏡頭在前期拍攝時發生抖動,燈光又不能只突出人物而使背景完全變黑。後期中,利用Discreet公司的Inferno軟體處理加工後,得到了將人物周圍景物淹沒在黑暗中,突出地表現了主人公猛然回憶他見過的每一個人,很好地表現了對非現實時空的回憶。

數字特效將與人景物、聲光色、鏡頭運動等一起被歸為視聽語言的元素,可以想像,沒有數字特效就沒有《駭客帝國》,也沒有《駭客帝國》式的敘事結構和哲學,也沒有被視為典範的靜止旋轉視角的影像。因為在創作者沃卓斯基兄弟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就開始以數字特效的思維來敘述故事,渲染畫面了。他們不僅創造了許多新的拍攝製作技術,也創造了利用特效才能實現的畫面語言、敘事語言。

2.數字特效改變電影製作的方式

在當前的電影製作流程中,從分鏡頭劇本開始,特效的思想就已經體現出來了,數字特效改變了原有傳統的電影製作的流程和方式。劇本策劃時,敘事的安排中,數字特效讓創作者跳出了傳統的線性的思維模式,完全打破了時空的概念,因此一些局限於拍攝技術的畫面可以被實現了,創作者放開了手腳,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在傳統的劇本、分鏡頭劇本以外,數字特效還需要自己的特效劇本。

前期拍攝時,除了實地拍攝外,搭景、藍幕、模型、數字天光畫等鏡頭越來越多。為了滿足摳像的要求,演員被要求在藍幕的攝影棚內拍攝,因為在藍幕棚內,沒有場景,全靠演員想像,還要求表演的情緒動作與合成的畫面中場景相符合,這無疑是對演員的經歷和表演功底是一個挑戰。

而且對照明、道具的要求與傳統的拍攝的要求不一樣了:燈光人員要結合將要合成的背景的光線、環境變化包括風雨雷電,設計攝影棚內的燈光;道具的某些部分也會隱藏在藍布中,在製作中也需要和要合成的道具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一起。對置景和道具人員的要求並不僅僅是做一些實物的模型了,而是要在計算機中畫出所需場景和道具,以便後期合成使用。

前期工作完成後,後期合成處理,完全使用了計算機技術,原有的遮片、疊影等傳統方式的特技方法被計算機軟體的某些功能所取代。

3.數字特效是形式,也是內容

有關影視中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了。筆者認為,從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角度講,數字特效既是形式,也是內容。在內容不足以支撐起數字特效的表現力時,它會成為游離於內容以外的形式。如,全數字製作的美國影片《最終幻想》讓人們只注意了虛擬的畫面的逼真和優美,貧乏的內容讓觀眾不能不覺得乏味;在內容非常吸引人時,它就會非常好地為內容服務,成為內容的一部分了。在《泰坦尼克》中,又有誰在被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時,會想到船上的乘客都是虛擬合成的呢。所謂風格化等,數字特效脫離於內容的觀點,只會讓數字特效變成少數人手中的玩物,不能成為大眾娛樂的一員主將。

四.國內數字特效的現狀

國內電影業中,從投資人、製片人,到導演,對數字特效的認識還處在很緩慢的發展階段,盡管人們都看到了美國影片帶來的沖擊。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數字製作的能力的今天,大眾和媒體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並不是關注整個行業,而是關注美國電影中數字特效的同時,兼顧國內數字特效行業的一種關心。除了從業人員本身,並沒有很多人關心數字特效工作。

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字特效的運用基本上有以下三種情況:(1)導演對數字特效感興趣,想做些嘗試。但嘗試的規模很小,不是在電影生產的全過程中,所以不能達到很深刻的效果。(2)在不考慮回報的影片中,數字特效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應用。如《沖天飛豹》、《驚濤駭浪》。(3)影片創作者希望數字特效給影片增添些亮點和賣點。如《紫日》中的坦克大戰,在宣傳中突出了這些鏡頭。在《致命一擊》中,用計算機輔助完成了一些很難實現或根本不能實現的鏡頭。

總而言之,數字特效尚未形成一種很規范的商業操作。真正出於商業目的的使用數字特效的影片很少,所以數字特效製作行業並沒有形成。缺乏專業人員的窘況也困擾著這個尚未形成的行業,從事數字特效製作的人員很少是電影行業出身,多是計算機專業和美術專業的人員。對活動影像的理解還不夠,用視聽語言講故事的本領還不強。這關繫到在電影製作中,能不能和導演、編劇等電影人很好交流。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字特效的本質和作用逐漸被我國的電影人認可,並加以使用,所以有了張建亞導演,從《緊急迫降》到《極地營救》的進步。我國有著強大又蓬勃發展計算機技術行業,電影業完全有條件發揮我們在計算機技術的相對優勢,使數字特效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個亮點,創造出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大片。

❺ 數字合成技術在影視後期中的應用包括哪些方面

1影視節目後期製作概況 一般來說,影視節目的製作可以分為前期准備、實際拍攝和後期製作三個階段.前期准備是策劃和准備階段.拍攝階段是利用攝影機或攝像機記錄畫面的過程.後期製作就是利用實際拍攝到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

❻ 數字合成技術是什麼

數字合成技術就是指將多種原始素材混合為單一復合畫面的處理過程,它是將所有動畫的源文件或者鏡頭合成一個有條理、有次序地製作過程,同時它也是決定一部動畫片能否吸引住觀眾目光、能否具有視覺感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合成伴隨著特效的發展而發展的。

為了獲得更真實的特效、更絢麗的視覺效果,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合成技術就應運而生了。數字合成技術則是相對於傳統合成技術而言的,主要運用先進計算機圖像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計算機專門的軟體系統將多種源素材有機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然後再輸出到磁帶或膠片上,最終完成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

❼ 數字技術主要應用於影視製作哪些

利用數字技術對電視節目進行藝術加工

利用數字技術對電視節目進行藝術加工或創建動畫、情節。可以用計算機圖形設計和動畫製作,例如Freehand、Coredraw、Animator、3DMAX等,平面圖像處理Photoshop以及讓創作者充分發揮想像,隨心所欲地創建動畫「演員」、「道具」,構建情節或對現有的電視畫面進行再創作。同樣,也可利用計算機音頻,例如SoundForge、MIDIMae—stro等來創作樂曲、自然聲等音響效果。

(三)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進行後期編輯

目前,傳統的以磁帶為介質的線性編輯已逐步被以硬碟為介質的非線性編輯所替代,因為非線性編輯有其獨特的優點:信號損失小、素材使用方便、功能齊全、具有開放的特性。

(四)利用網路技術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傳輸

製作好的教育電視節目在網路中傳送,各製作部門就可以隨時查閱或使用其他部門所做的節目。另外,若干套非線性編輯系統的連網,可讓資源共享。一個電視節目可由一個部門完成也可由幾個部門合作來完成,這樣既節省時間、資金,縮短電視節目製作周期,又方便部門之間的運作。

(五)利用虛擬演播室製作教育電視節目

目前,國內較好的虛擬演播室採用先進的圖形演算法和跟蹤技術,通過數字光電感測系統和專業色鍵,最終實現演播室的演員與三維虛擬教育場景無縫的合成。

三、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的製作過程

模擬教育電視節目製作設備是由具有不同製作功能的各種硬體組合而成的,例如攝像機、錄像機、切換台、特技台、調音台等,將這些利用模擬電視設備在外景地或演播室拍攝下來的電視節目素材,轉錄在錄像帶上,然後可以直接編輯或復製成底帶供離線編輯用,在離線編輯中得到鏡頭編輯清單,據此進行聯機編輯,需要時進行圖文製作、特技製作、聲音的混錄等。

由於計算機參與了電視節目製作的全過程,數字技術提高了電視製作的速度、效率和靈活性以及數字電視節目製作系統強大的處理能力,可以完成任何一種視聽媒介的錄制、編輯和傳輸。以數字系統為基礎的製作環境是將圖像、文字、聲音等信息作為數字數據統一處理,例如選材、合成和編輯都是以綜合方式來完成的。圖像、文字、聲音是直接作為數字數據記錄在伺服器上,外景素材儲存在磁碟存儲器中,然後傳送到伺服器上,運用非線性編輯系統進行製作。

由於數字電視節目製作比傳統的磁帶編輯具有更多的優越性,如今,數字化技術已經應用到電視製作的每一階段和各個領域,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數字化的前期准備

數字教育電視節目在拍攝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前期准備工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成敗,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給前期准備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1.拍攝文案的准備

這里包括數字教育本的寫作、製片預算計劃、製作時間表的產生。計算機廣泛應用於數字教育電視的前期製作工作。文字處理有效地幫助編寫人員形成和修改劇本。製片人和運用計算機製作拍攝計劃和編制預算,還可以直觀地列出本的每一場景中需要的設備和人員,並且可以計算出每一個項目的成本,很快地得到總的預算,同時產生一個完整的製作時間表。

2.數字化故事版

在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的劇本、預算或時間表完成後,利用故事版繪制高效率地製作出劇情描繪板,它可為攝影、編輯和整個故事敘述提供視覺化的指導。劇情描繪板由一系列圖像、影像組成,指明在電視節目中每一關鍵鏡頭的攝影構圖和組成。

3.形象化預審視

利用場景和燈光設計在開始拍攝之前就進行現場場景的設計,按實際比例建立場景模型,由電腦中的攝影機進行拍攝預演;在實際安裝照明之前提供可視化的燈光模擬照明效果,使照明設計可迅速地進行修改等等。另外,還可以利用使服裝視覺化,並使其在實際製作前進行協調。

4.演員資料庫

計算機化的演員資料庫給演員自我引薦和挑選演員提供了極大方便。可以迅速、直觀地查閱演員資料,演員也可以通過資料庫擴大知名度。

5.資料准備

計算機資料庫也給外景地的選擇帶來了好處,通過網路可以提供可選擇的外景地的圖像,從而減少差旅費用和籌備製作時間。

(二)數字化的現場製作

1.數字攝錄設備

新的數字記錄設備為攝像機的拍攝提供了很多優越性。例如,計算機硬碟可附加在攝像機上,數字影像和聲音可在數字非線性編輯系統中立即進行編輯,這就大大加速了節目的製作過程。

2.照明控制

計算機化的數字調光台使得攝影師或照明師能夠預先編好照明程序,並將它存儲起來。

3.攝像機控制

用帶有電腦控制裝置的攝像機拍攝畫面,一方面可以拍攝到高難度的鏡頭,一方面可以用於復雜的場景合成。

4.現場錄音

數字音頻記錄處理技術和設備極大地改進了錄音。例如,數字化記錄的聲音可以比模擬記錄的聲音更有效地濾除不需要的背景雜音,在進行復制和編輯配音時也可以減小雜訊和音質損失。

5.道具控制

用電腦來控制拍攝現場中道具的運動。

(三)數字化的後期製作

數字化技術在電視製作中最有意義的貢獻是在後期製作領域。數字非線性編輯系統使得編輯和修改電視就像操作文字處理一樣簡單和快捷。數字非線性編輯使得編輯能靈活地瞬間改變聲音和影像的順序及持續時間。沿時間線處理和聲音片斷的能力不僅使編輯過程更靈活,而且也使編輯效率更高並節省費用。非線性編輯用於教育電視節目的製作要經過下面幾個步驟:

1.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素材的搜集包括相關的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計算機動畫信號和圖像信號,例如用掃描儀掃描的圖片、Photoshop製作或處理的圖像、3DMAX製作的動畫等高質量的原始信號是非常重要的。

2.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的採集數字非線性編輯的第一步是向非線性編輯系統輸入素材,這一步是通過採集壓縮及相應的來實現的。主要工作是對模擬信號進行動態捕捉、壓縮和存儲,目的是將模擬信號經捕捉、壓縮卡壓縮轉換為計算機中的數字文件。

3.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的數字編輯數字教育電視節目的數字編輯是指利用非線性編輯如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對採集的數字進行編輯加工。非線性編輯可提供多種編輯處理功能與特技效果,如視音頻剪輯、重新排序,各種素材銜接、特技、字幕等。編輯過程要注意音頻和的同步,編輯人員的經驗對編輯的效果影響很大,如畫面組接、畫面轉場、蒙太奇等效果。
滿意。

❽ 電影動畫和動態影像主要採用的數字技術有哪些

電影動畫和動態影像主要採用的數字技術是計算機合成技術,計算機合成技術取代了傳統動畫的拍攝;而計算機繪畫軟體的出現取代了手工繪色、上色。

數字化技術的開發,不僅使動畫片的視覺感更強,內容更加豐富,並且在製作上更加精良。使影視動畫表達效果更強,對觀眾的吸引力更大,給影視動畫的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也能使影視動畫的表達效果更加接近人們的思維和生活,為影視動畫的創作者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8)哪些電影運用了數字合成技術擴展閱讀:

在影視動畫創作中,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動畫的限制,使得整個影視動畫在視覺效果上令人耳目一新,並且實現很多技術上的突破,比如場景特寫、人物動作模擬等。

數字動畫技術,本質上將影視動畫等傳統動畫的製作與計算機軟體等技術相融合,實現動畫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近些年,數字技術在影視動畫中的應用廣泛,尤其是以關鍵幀為代表的技術,帶領影視動畫進入數字動畫時代。

❾ 在採用數字技術前,主要採用哪些合成方式拍攝特技從而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

電影所具有的一大特點即是它的奇觀效應,使人能夠進入「夢境」般的情節與場景中,在其中體驗另一種人生。而如何造夢,如何使得夢境更加瑰麗輝煌,如何在銀幕上呈現出更加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來,這就是自電影誕生以來電影人一直追求的目標,從喬治·梅里埃到喬治·盧卡斯、詹姆斯·卡梅隆、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無不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這就是計算機技術大行其道的領域——電影特技。
計算機技術介入電影製作
電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攝製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電影畫面。在電影生產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難度大、成本費用驚人或危險性大以及難於在現實生活中拍攝到的一些鏡頭和景象。由於常規攝制技術難於完成,這就必須用特技方法來完成。按製作順序可以分為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和後期製作時的電影特技。在傳統的電影特技中更多地依賴前者,如特技攝影、縮微模型攝影、電子模型特技、合成特技(包括合成攝影和洗印合成)、物理化學效果特技、特技化妝等。而對於後者——後期製作時完成的特技則手段不多,以前主要依賴光學洗印技術來實現。在計算機介入到電影特技領域後,電影特技的後期製作能力大大增強。數字電影特技所包含的內容也更加廣泛與深入。
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即特技攝影,這是最早採用的特技手法。它的誕生純屬偶然,是早期電影大師法國人喬治·梅里愛在巴黎的德勒劇院拍攝一個場景時意外發現的。當他在轉動攝影機的搖把時,設備突然被卡住了。一分鍾之後恢復了正常繼續拍攝。而在放映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
銀幕上公共汽車變成了靈車,男人瞬間變成了女人。這就是停格再拍(Stop
Motion)技術。這樣,看似一次意外的拍攝事故卻催生了早期的電影特技。喬治·梅里愛也因此成為「電影特技之父」。隨後,梅里愛又使用了多次曝光、慢動作、快動作、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後來又在1902年拍攝《橡皮頭人》時嘗試了分屏技術。《星球大戰》電影特技
縮微模型攝影是以縮微模型為拍攝對象的特技攝影方法。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利用模型道具,將不可能實際拍攝到或沒有必要耗費巨資搭建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Miniature)。利用透視原理由攝影機拍攝,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
電影特技賦予了電影更具生命力的表現方式,使觀眾得以窺見過去及未來,成就導演的幻想與創作。但人類的好奇也許是電影特技大師們永遠無法滿足的,傳統的電影特技中的小把戲已無法逃脫人們挑剔的眼球。正在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一個幽靈,數字化的幽靈,開始游盪在電影中。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電影人或被動、或自願地取悅於這個幽靈。
電腦硬碟中的比特取代了化學膠片中的原子,成為電影影像新的載體。而一旦影像是以數字的形式存在著,那麼,計算機就會施展其神奇的魅力用「0」和「1」的無窮變幻演繹出千變萬化的視覺魔幻,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當計算機介入電影製作之後電影的製作發生了巨變,它全面影響了電影的製作工藝與製作流程。從電影的前期准備(包括劇本寫作、故事版創作、拍攝時間表的建立等)到現場拍攝,乃至於剪輯和後期製作,其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而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電影特技。
計算機與電影史的聯姻發端於美國,好萊塢引領了電影數字化的潮流。計算機技術對於電影藝術的革命性意義得到了全世界電影人的認同。同樣,中國電影也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電影的數字化進程及其挑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一些具有敏銳眼光的電影導演就開始嘗試把計算機技術引入到電影製作中,如早期的《秦頌》就採用了CGI畫面。上影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緊急迫降》採用了較多的CGI鏡頭。2002年上影廠投資2000萬元拍攝的《極地營救》中有三分之一的鏡頭是完全用數字攝像機拍攝的,也運用了大量數字電影特技,其中泥石流、沙塵暴、雪崩等60%的場面採用CGI合成鏡頭。這幾年的國產大片如《英雄》、《十面埋伏》、《無極》以及香港電影《少林足球》、《老夫子2001》、《衛斯理藍血人》、《蜀山傳》、《情癲大聖》等也大量採用了CGI鏡頭和數字合成技術。
中國電影的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其表現是電影數字化製作平台已初具規模。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了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申報的《電影數字製作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為此,總公司決定成立電影數字製作公司作為此項目的具體承擔單位,從事電影數字化製作,包括電影膠片的數字化掃描、記錄,電影特效和動畫創意,電影特技合成,三維動畫,非線性編輯,數字音頻,特效拍攝等各個方面。2000年4月,國家為了適應數字化發展的浪潮,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實施「電影數字製作產業化示範工程」。隨著工程的深入實施,我國電影的數字化製作水平正進一步提高。
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之際,一個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國家級數字電影工程基地在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破土動工。這是一個投資9億元、佔地35公頃的數字電影基地,涉及電影攝制的各個環節。基地建成後將具備年製作80部故事片電影、100部數字電影、200部電視電影、500集電視劇和動漫片的生產能力。該基地的建成將大大提高我國電影的技術水平和銀幕表現力,增強中國電影的國際競爭力。
大力推廣數字中間片技術是一項重要舉措。數字中間片是國際上近兩年興起的一種數字化後期製片工藝,是電影後期製作數字化發展的方向。
客觀地說,國內電影界在數字技術的巨大潮流沖擊中,首先想到的是設備,因此陸續引進了先進的製作設備,包括與國外合作培養一批技術人員,也在電影製作中採用了數字技術。但與國外相比,尤其是與好萊塢相比,差距還甚遠。電影數字化不只是簡單引入一些設備就可以解決的。就具體層面來說,國內電影特技製作水平還不夠成熟,其原因從硬體上說我們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製作體系,須知,單靠一種手段(即使是計算機技術也是如此)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要有多種特技手段的配合;

另外,有經驗的製作人員的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再從宏觀的角度上說是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有規模的電影市場。顯然,在既沒有充分的電影產量也沒有成熟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的數字化道路就比較艱難。因此,中國電影數字化的道路一方面要進行技術上的更新,同時,培育中國的電影產業和市場才能為其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應付數字技術的挑戰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數字電影給中國電影帶來的發展機遇。數字電影是指以數字技術和設備攝制、存儲,並通過衛星、光纖以數據流的形式或以磁碟、光碟等載體形式傳送,將數字信號還原成符合電影技術標準的影像與聲音,放映在銀幕上的電影作品。及早進入數字電影領域,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國內數字電影影院,首先是可以有效抵制盜版,改善我國知識版權保護環境,同時增加國內發行和放映的收入。其次,及早進入數字電影領域,盡快組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數位元組目管理和交換中心,使用我們自己的數字傳輸和管理技術,將有效維護我國在整個數字電影技術環節中的增值比重,加大我們在與國外製片商談判中的分賬比例。

❿ 電影數字合成技術誕生於什麼時候,以什麼為標志

始於20世紀60、70年代,到90年代達到了興盛時期。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對「數字合成影像」主題進行圾具個人風格化的敘述後,電影中的「數字合成影像」也從電影題材的一部分發展到專門以「數字合成影像」為主要題材進行的大規模創作,與此相對應,對電影中「數字合成影像」的研究也從一種總體文化形態和類型片的附屬例證,開始進入到把電影中的「數字合成影像」作為一種獨立的電影現象進行全方位研究的態勢。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運用了數字合成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二戰蘇聯電影大全免費 瀏覽:778
恐怖聚會電影有哪些 瀏覽:485
理發師電影高清免費觀看 瀏覽:392
香港電影是如何走向 瀏覽:601
b姐拍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814
怎麼在淘寶買小電影的 瀏覽:154
唐探3一張電影票多少 瀏覽:833
短視頻如何拍出電影效果 瀏覽:96
微電影尋人啟事免費觀看 瀏覽:294
世上什麼電影最好看 瀏覽:877
電影裡面有哪些妖精 瀏覽:901
如何兩部手機同時觀看一部電影 瀏覽:788
如何成為一個好妻子的電影 瀏覽:153
快手怎麼發完整的電影 瀏覽:787
電影院坐後面能幹什麼 瀏覽:699
現在如何找小電影 瀏覽:873
電影什麼樽 瀏覽:86
電影中有大型動物的都有哪些 瀏覽:729
好看的日本電影搞笑類 瀏覽:519
想和男朋友看電影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