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的視角和角度分別是什麼,還有視點,之間有什麼區別
1、無所不知的觀點:
它是小說創作中常見的一種敘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稱。敘述者沒有固定的視角,像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簡而言之,敘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來看:
有限視角分為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內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樣多。敘述者只運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識,從視覺、聽覺和感覺的角度來傳達一切。
外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不僅沒有完全意識到他所講述的一切,甚至還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個對內部消息一無所知的人。
他只是從人物的背後敘述人物的行為和語言,而不能解釋和解釋人物身上所有隱藏的和不隱藏的東西。
(1)電影拍攝視角分為哪些擴展閱讀:
至於無所不知的觀點,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原理》中說:「他可以用第三人稱寫作,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作家。這無疑是傳統的、「自然的」敘事模式。
作者出現在他的作品旁邊,就像演講者帶著幻燈片或紀錄片一樣。」這種「解釋」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發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時發生的幾件事。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故事並講述它。
2. 專業拍攝有分為哪些角度啊請詳細說明好嗎
1.平攝
攝影(象)機與被攝對象處於同一水平線的一種拍攝角度。平攝一般可以分為正面、側面、斜面三種。
正面拍攝,鏡頭光軸與對象視平線(或中心點)一致,構成正面拍攝。正面拍攝的鏡頭優點是:畫面顯得端莊,構圖具 有對稱美。用來拍攝氣勢宏偉的建築物,給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攝人物,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其缺點是:立體感差,因此常常藉助場面調度,增加畫面的縱深感。
側面拍攝,從與對象視平線成直角的方向拍攝,叫側面拍攝。側拍分為左側和右側。側拍的特點有利於勾勒對象的側面輪廓。
斜面拍攝,介於正面、側面之間的拍攝角度為斜面拍攝。斜拍能夠在一個畫面內同時表現對象的兩個側面,給人以鮮明的立體感。斜拍是影視教材中最常見的拍攝角度。
2.仰攝
攝影(象)機從低處向上拍攝。仰攝適於拍攝高處的景物,能夠使景物顯得更加高大雄偉。用它代表影視人物的視線,有時可以表示對象之間的高低位置。由於透視關系,仰攝使畫面中水平線降低,前景和後景中的物體在高度上的對比因之發生變化,使處於前景的物體被突出、被誇大,從而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影視教材中常用仰攝鏡頭,表示人們對英雄人物的歌頌,或對某種對象的敬畏。
仰攝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視點,以表現其暈眩、昏厥等精神狀態。
3.俯攝
與仰攝相反,攝影(象)機由高處向下拍攝,給人以低頭俯視的感覺。俯攝鏡頭視野開闊,用來表現浩大的場景,有其獨到之處。
從高角度拍攝,畫面中的水平線升高,周圍環境得到較充分的表現,而處於前景的物體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壓近地面,變得矮小而壓抑。用俯攝鏡頭表現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徑,在影視片中是極為常見的。
4.頂攝
攝影(象)機拍攝方向與地面垂直。用頂角拍攝某些雜技節目或歌舞演出,有獨到之處。它可以從通常人們根本無法達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拍成構圖精巧的畫面。頂攝的作用還在於它改變了被攝對象的正常狀態,把人與環境的空間位置,變成線條清晰的平面圖案,從而使畫面具有某種情趣和美感。
頂攝角度在電影電視中並不多見。
5.倒攝
電影攝影機內膠片經過片門時,以反方向運轉進行拍攝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攝取的物體運動過程,以正方向運轉放映,可以獲得與實際運動方向相反的效果。倒攝常用以拍攝驚險場面。在電視攝像中,也常用倒攝方法。 6.側反拍攝
從被攝物的側後方拍攝,叫側反拍攝。這種攝法,人物幾乎成為背影,面部呈現較少,可以產生奇妙的感覺
3. 拍攝角度有哪些類型
在大多數情況下,攝像要以平攝為主。但是所有片子一律使用平攝,就會使觀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爾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就會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攝角度大致分為三種:平攝、低角度拍攝、高角度拍攝。 一、水平拍攝 平角拍攝時由於鏡頭與被攝對象在同一水平線上,其視覺效果與日常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的正常情況相似,被攝對象不易變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觀、公正、冷靜、親切,是拍攝人物近景和一般場景的最佳選擇。 將攝像機與被攝物體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線上進行拍攝,這是最標準的拍攝方式,也是最穩定構圖。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平攝自然景物時,地平線一般應避免平均分割畫面的情況,因為那樣做遠近景將壓縮在中間一條線上,畫面顯得平淡、呆板。 在大多數情況下,攝像要以平攝為主。但是所有片子一律使用平攝,就會使觀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爾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就會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攝角度大致分為三種:平攝、低角度拍攝、高角度拍攝。 一、水平拍攝 平角拍攝時由於鏡頭與被攝對象在同一水平線上,其視覺效果與日常生活中人們觀察事物的正常情況相似,被攝對象不易變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觀、公正、冷靜、親切,是拍攝人物近景和一般場景的最佳選擇。 將攝像機與被攝物體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線上進行拍攝,這是最標準的拍攝方式,也是最穩定構圖。大多數畫面應該在攝像機保持水平方向時拍攝,這樣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畫面效果顯得比較平和穩定。
4. 電影的拍攝視角是什麼
鏡頭焦距10mm 16mm 25mm 50mm 75mm 100mm 150mm 視角98° 65 ° 45° 23° 14° 12 ° 8° 人雙眼視角170,集中視角為45°相當攝象機25mm 鏡頭。 視角大小決定兩個因素:鏡頭焦距,成像面積,以上數據是對角線為2/3英寸成像面積的攝象機的視角和焦距的對應關系。
5.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6. 電影鏡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通過移動攝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鏡頭與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出多種意義關系,如表達思想感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時空轉換,控制敘事節奏等。而使用較多的是用以抒發感情、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持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
7. 電影鏡頭的角度主要有哪些變化急需答案
電影影像的角度
巴拉茲講: 「每一個物體本身(不管它是人還是動物,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現象),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形狀,這決定於我們從什麼角度去觀看它和描繪下它的輪廓……每一個形狀都代表一種不同的視角,一種不同的解釋,一種不同的心情。一個視角代表著一種內心狀態。因此,再也沒有比鏡頭再主觀的東西了。」
第三節、電影影像的角度
思考題:
①、電影鏡頭的角度主要有哪些變化?
②、舉例說明,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什麼不同的藝術效果?
一、鏡頭角度的劃分
兩大類:垂直變化和水平變化。
1、垂直變化:
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示意圖):
平角:
電影中絕大部分鏡頭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電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視力水平線的平角。有些影片為了達到特殊的藝術效果,便採取壓低平角,即變成兒童的視力水平線的平角,甚至是動物的視力水平線的平角:
兒童:《城南舊事》、《錫鼓》;
動物:《庫車》、《白比姆黑耳朵》。
仰角、俯角:
仰角、俯角是電影鏡頭的特殊角度。
2、水平變化:
正面(0度 ),側面(90度 ),背面(180度 )。
正面角度:顯得莊重、正規,如拍領袖作報告。另外,正面角度易於較准確、較客觀、較全面地表現人或物的本來面貌。
側面角度:顯得活潑、自然。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顯得含蓄、豐富。
在一部影片中,所謂的正面角度、側面角度、背面角度不是絕對的0度 ,90度,或者180度 。它們應該是0度 〉90度 〉180度。
二、角度在電影中的作用:
角度在電影中異常重要。
巴拉茲講:
「每一個物體本身(不管它是人還是動物,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現象),都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形狀,這決定於我們從什麼角度去觀看它和描繪下它的輪廓……每一個形狀都代表一種不同的視角,一種不同的解釋,一種不同的心情。一個視角代表著一種內心狀態。因此,再也沒有比鏡頭再主觀的東西了。」
巴拉茲講:
「影片里每一個物體的外形都是由兩種外形構成的:一種是物體本身的外形,它是脫離觀眾而獨立存在的;另一種是以觀眾的視角和畫面的透視法為轉移的外形……」
巴拉茲講:
「電影藝術中的基本信條之一就是:任何一個畫面都不允許有絲毫中性的地方,它必須富有表現力,必須有姿勢、有形狀。」
每個鏡頭都有它的角度,而鏡頭的角度將會引導觀眾的視角,並導致觀眾對鏡頭中被攝對象的評價。
我認為:角度在電影中的具體作用如下:
1、表現劇中人物的主觀視線,表現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主觀鏡頭。
(「單視線」:劇中人)
《後窗》
2、表現製作者的視線,表達製作者的主觀評價:
(「單視線」:製作者)
《鳥人》:「鳥人出場」。
3、劇中人物視線與觀眾的視點合一。取得觀眾的心理認同。
(「雙視線」:劇中人、觀眾。其實也是「三視線」包括製作者)
《法國中尉的女人》:「安娜離去」
《陽光燦爛的日子》:「窺視跳舞」
《美國往事》「與莫胖子重逢」
《風櫃來的人》「海邊起舞」。
4、刻劃人物:
《黃土地》拍翠巧幾次挑水,開始是俯角,後來是仰角。
5、劇作作用:
《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心在手上」。
《法國中尉的女人》「海邊相遇」。
《一個與八個》老煙鬼。
《花邊女工》結尾。
6、表現獨到的生命體驗:
侯孝賢的電影。
《陽光燦爛的日子》:「扔書包」
《陽光燦爛的日子》:「遭遇畫中人」
「遭遇『畫中人』」:
在本段落中,馬小軍一個人在米蘭的房間中看米蘭的照片時,米蘭突然回來換衣服。馬小軍見到了米蘭,「畫中人」突然變成了真人。連馬小軍都沒有想到:真實的米蘭與「畫中人」米蘭,現實與想像之間存在著如此大的落差。
核心: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巨大落差。
製作風格:渲染、強調。
如何表現這種落差?
1、米蘭的行為:
米蘭回來之後,米蘭所作的事情不是吟詩、作畫、彈琴、唱歌等浪漫之事。米蘭現實地脫衣服、脫鞋、踢鞋。
2、真實的音響:
前兩次馬小軍到米蘭家,出現的是浪漫的音樂。這次則是真實的音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真實的音響,並不是為了營造本段落的客觀真實的效果。真實音響的目的主要在於:通過對比,表現現實和想像之間的巨大差距。特別是米蘭出門後的「砰」的一聲關門聲,馬小軍渾身不由一震。
3、攝影機角度:
米蘭突然回家,馬小軍急忙躲到床下。攝影機在床下採用低角度從馬小軍的主觀視線來拍攝外面的米蘭。作用如下:
①、動作誇張:
攝影機的低角度使米蘭的動作更加誇張。
②、形體變形:
同時,攝影機的異常角度使米蘭的形體發生變形。米蘭的臀部異常豐滿,米蘭的大腿粗碩有力。從行為動作到體型特徵,這些都與一個漂亮女孩的浪漫、美感格格不入。
③、少年視角:
二十一、米蘭家
鏡頭354、全景(低角度) 從床下看到一雙腿進來,腿來到床邊。
鏡頭355、近景 馬小軍在床下,馬小軍緊張的表情。
鏡頭356、特寫-全景(低角度) 腿坐在床上,腳上戴著腳環。又站起來,裙子落到腿下,腳踢起裙子。
鏡頭357、近景 馬小軍在床下,一隻手伸進來拿鞋。馬小軍後退。
鏡頭358、全景 腳穿上了鞋。
鏡頭359、近景 馬小軍緊張的表情。
鏡頭360、全景 女孩走向門口。
鏡頭361、近景 馬小軍緊張的表情。畫外傳來巨大的關門聲。馬小軍出了口氣,馬小軍癱在地上。
鏡頭354到鏡頭361,8個鏡頭均採用低角度拍攝,機位在床下,畫格構圖的邊框為床腿和床的橫框。馬小軍趴在床下,因為畫格的邊框(床)的限制,馬小軍只能看到窗的外面米蘭走來走去的腿,米蘭的其它動作和米蘭身體的其它部分則靠馬小軍和觀眾來聯想。
應該指出:這個角度,這個視點異常重要。
A、 少年看異性:不忍看到全部。
首先,從視覺角度講,馬小軍因為攝影機低角度和床的橫框的限制,馬小軍只能看到米蘭身體的局部。
其次,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少年馬小軍第一次看一個女孩更衣,第一次面對一個曾給每一個少年人帶來無限憧憬、無限幻想的異性的隱秘世界。此時此刻,馬小軍「意外」又有些「緊張」,「渴望」又有些「不敢,「激動」又有些「恐懼」,想全部看到,可是,又不忍全部看到。總之,此時此刻,馬小軍似乎無法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倏然間,自己便看到了一個女孩子身體的全部秘密。
B、少年看世界:片面性。
這是少年馬小軍第一次看異性的目光,同樣,這也是少年馬小軍第一次看世界的目光。
因為少年人的社會生活、社會閱歷的限制,還有因為少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導致少年人看世界的片面性。如:
首先,少年看世界,帶有強烈的選擇性。與閱歷豐富的成年人不同,看什麼,不看什麼,少年人選擇性很強,不會什麼都看。
其次,少年看世界,因為自己的性格、愛好的不同,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第三,與久經生活磨難的、事故的成年人不同,少年看世界往往是浪漫的、理想主義的。
而這一切,影片製作者通過攝影機的低角度,和床的邊框,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和激動人心
8. 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1. 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2.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3.搖鏡頭
搖鏡頭是拍攝視頻中的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
4.特寫
特寫是指在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
5.移軸
移軸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9. 電影中主要視角有哪些稍加展開說明
主觀鏡頭 客觀鏡頭 就是攝像機鏡頭 模仿人的視角 還有就是普通的那樣的鏡頭 記錄模式
俯角 仰角 平角 都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