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電影孔子關於禮的有哪些

電影孔子關於禮的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8-07 00:33:54

❶ 孔子關於禮有什麼主張

以「禮」為支柱的治人之學實際上就是孔子的治國思想。孔子繼承了西周以來把禮作為治國之經緯的思想,認為禮是治國之本,形成了以禮樂教化治國安邦的總體思路。

孔子不滿當時「天下無道」,動盪不安的社會,抱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救世情懷,奔游列國,汲汲以求,倡導「德化」、「禮治」。他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他提出「為國以禮」(《先進》),集中表達了他對禮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孔子對周禮抱著很尊敬的心態,而在實際上又有所損益。在繼承中創新,目的是為了救世。孔子是十分崇尚「周禮」的,在《論語》中多次談到自己對西周禮樂的嚮往。子曰:「周監乎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泰伯》)「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陽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述而》)這態度談和感情畢竟是有一定的保守性的,因為周禮再好,也只是代表一個逝去了的時代,盡管那個時代曾經確實是輝煌的。

如果孔子果真面對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形勢,一味地維護周禮,那他肯定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保守派。但是,事實上,他對周禮也有許多不滿之處,並在推崇周禮的前提下,對周禮進行了許多「損益」。如「周禮」重視祭祀鬼神,而孔子在回答樊遲問知時則主張:「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雍也》)子路問事鬼神的問題,孔子明確地告訴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他的弟子都認為「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孔子重人事輕鬼神,革新了「周禮」的基本精神。又如「周禮」規定的宗法制、世襲制在孔子這里也被打破了,他提出了的「舉賢才」(《子路》)打破了親親尊尊,主張「學而優則仕」(《子張》),向社會打開了取士的大門。

孔子通過對周禮的損益創造性地提出了「仁」的思想,使之他整個思想體系的制高點,並與「禮」配合,在修己的同時治人,在人的倫理道德完善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良好秩序。

❷ 孔子對「禮」的見解有那些

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觀標准則是「禮」——「克己復禮為仁」。所謂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自覺地約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禮的標准正確地處理上下左右的關系,如為父要慈,為子要孝,為友要信,為臣要忠,為君要善,要愛民,等等。

孔子認為,對禮的學習和實踐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起碼條件。他告誡自己的兒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季氏》)。孔子本人在這方面則堪稱身體力行的楷模。請看《鄉黨篇》中這些生動的描述:

1、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2、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3、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4、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5沒階,趨進,翼如也。

這是他從事政務活動時的情形。其中有的是對約定俗成的傳統政習的遵守,但更多的則是通過小心翼翼的舉止言談乃至一定的面部表情體現出對君臣關系的恪守和對君王權威的維護。日常生活中,同樣一絲不苟:

1、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也。

2、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3、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4、升車,必正立,執綏。

5、席不正,不坐。

6、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7、待人接物,迎來送往,日常的家居或外出,都表現出深厚的禮的修養。

以上這些描述,以現代的價值觀念來看,不少已近於滑稽。然而,在孔子那個時代,在只有少數人能夠接受教育的社會,它的意義便非同尋常了。在這小心翼翼、循規蹈矩的言行背後隱含著的,是對放縱粗野輕率的抑制和對文明生活秩序的追求。

孔子的弟子們能夠把他的言行舉止的細枝末節如此惟妙惟肖地記錄下來,說明那些在我們看來近於滑稽的舉止言行,在當時人的心目中,還是一種尊崇的典範。

❸ 電影孔子中有什麼傳統禮儀哪些傳承下來了

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註:《論語·學而》處處合乎禮儀規范.(二)言語辭令: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

❹ 孔子電影哪些情節體現以禮治國

電影開頭就表現了 孔子的重禮思想。 作為中都宰的他去拜見魯君, 先是在殿外叩拜。領路的侍從告知他無需如此, 他仍是認真行禮。 可見其對禮制的尊崇。 面見魯君, 提出以周禮治國,「一年小成, 三年大成」, 基於此, 魯君任命其為大司寇, 讓他用禮制改變「君不君,臣不臣」 的現狀。 孔子應允。 正是禮崩樂壞的社會動亂局面, 更讓孔子感受到「以禮治國」的重要性, 孔子也在用一生踐行這個思想主張, 其對禮制的推崇貫徹在他一生之中。

❺ 《孔子》中有哪些傳統禮儀規范,

(一)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註:《論語·學而》)。這是因為,只有莊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具體說來,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註:《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范。(二)言語辭令: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註:《論語·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說,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麵包一層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當然古人並是要求人們少言語,而是說話要視具體情況,當說則說,當默則默。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註:《論語·衛靈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❻ 電影孔子中孔子進殿為何要行大禮

個人認為孔子是以前的知名人士,不過在有名氣也要給皇帝行禮吧!!!!!!!!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了解更多電影可以到樂民影視,朋友推薦我的不錯

❼ 孔子對禮的闡述

孔子對禮談的太多了。
帖一段我的《論語》學習心得吧。

【原文】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注釋】
(1)林放:魯國人。
(2)易:把事情治辦周全。
(3)戚:哀痛。

【譯文】
林放問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說:「你問的問題很大啊,很有意義!一般的禮儀,與期奢侈,不如節儉些;喪葬儀式,與其辦的周全、盡善盡美,不如心裡真誠悲痛。」

【評析】禮有一個形成及演變的過程。人與動物有一些本質上的區別,比如直立行走、語言,有人說禮也是根本區別之一。據考古發現,有的遠古時代遺骸旁邊有粉未,據估計這就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感情表達,是喪禮的雛形。一個人這樣表達,就有更多的人效仿,於是禮就形成了風俗習慣,風俗日久就形成了文化。但是,禮一旦成為文化,在形式方面就可能喪失了最原本的情感表達,而是為了有禮而行禮,禮的制度也越來越繁雜。

❽ 《孔子》中有哪些傳統禮儀規范

(一)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註:《論語·學而》).這是因為,只有莊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具體說來,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註:《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范.(二)言語辭令: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註:《論語·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說,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麵包一層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當然古人並是要求人們少言語,而是說話要視具體情況,當說則說,當默則默.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註:《論語·衛靈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❾ 論語中的關於禮的有哪些

人無禮無以立

閱讀全文

與電影孔子關於禮的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早期的電影是哪些 瀏覽:809
求好看英國庄園電影 瀏覽:266
手機里電影如何剪輯成短視頻 瀏覽:447
電影院陰陽師的票價是多少 瀏覽:855
好看的蟲子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45
黃梅戲電影好看的有哪些 瀏覽:368
李連傑主演過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67
電影測光怎麼推算出曝光組合 瀏覽:583
OPPO如何把照片製作電影 瀏覽:215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版免費看 瀏覽:442
有什麼好看的北歐神話電影 瀏覽:480
手機里騰訊視頻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792
手中的世界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737
免費韓國三級倫電影 瀏覽:843
女核科學家給軍官上課是什麼電影 瀏覽:306
床吻戲片段很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37
手機如何找電影資源迅雷下載 瀏覽:801
電影鏡頭由每秒多少個畫格 瀏覽:20
電影如何混剪 瀏覽:523
寶貝兒電影楊冪免費看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