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邵逸夫導演了多少電影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在港推出
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悉頌帶影,有《江山美人》《楊貴妃》、《梁櫻罩山伯和祝英台》《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睜蘆侶》《鹿鼎記》
❷ 邵逸夫後期為什麼不拍電影
邵逸夫,「影業大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香港電視(無線)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邵逸夫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人。1907年生,在弟兄4人中為小弟弟。父親在上海經商,先從事漂染業,後經營戲院並兼營影片進出口發行業務。
老大邵醉翁在上海原從事律師工作,業余寫作劇本。1924年,邵醉翁投資開辦天一影片公司--中國最早的電影製片公司之一。邵逸夫同他的兩個哥哥邵屯人、邵山客都參加了天一公司的工作,開始了開創其電影帝國的生涯。
靠「大眾化的電影」的經營要訣,他每年拍攝電影40部,共拍攝影片已超過1000部;他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泰國、越南、柬埔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地,擁有影院200餘家,每天光顧的觀眾在100萬人次以上。他個人擁有的財產在100億港元以上,是香港華商「十大富豪」之一。
1990年6月1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代表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的證書,頒授給邵逸夫,這是歷史性的榮譽。
英國女王授予他爵士勛銜,這是港英社會的最高榮譽地位。
電影皇帝邵逸夫
在香港,邵逸夫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香港以至東南亞的居民,雖然不一定都認識他,但誰也不敢說沒同他發生過「業務「上的往來。因為,邵氏電影公司的電影院遍布多處地方,總計達200家左右。每一天光顧這些電影院的觀眾就大約有100萬人!在過去半個世紀以至未來的歲月中,只要你看電影,免不了遇到邵氏電影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從事電影事業長達半個多世紀,邵氏公司拍攝的影片已無法精確統計,單說他設在香港的邵氏電影製片廠,20多年來所攝制的影片就有1000餘部。邵逸夫真是名副其實的「電影皇帝「!
邵逸夫名列香港十大超級富豪之中,曾有記者問他到底有多少財產,邵逸夫自己都說不清楚。不過據知情人估計,他的財產總數當在90億港元以上。
電影皇帝邵逸夫的祖籍是浙江鎮海。他1907年出生在上海,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他的父親邵玉軒是上海有名的染坊老闆,生意經營得很好,家裡很有錢。邵玉軒好像就和電影有緣,有一次他與朋友出去遊玩,一塊看了場電影,立刻被電影吸引住了。當時電影剛剛進入中國,雖然還是無聲電影,也被老百姓看成神奇的玩藝,誰都弄不懂那麼一塊白布上,怎麼會憑空出現山水樹木、活人畜牲!但邵玉軒與眾不同,他在驚嘆之餘,馬上去打聽電影的知識,把它當作一個有利可圖的行當!當別人還在為電影作口頭義務宣傳的時候,邵玉軒已經捷足先登,打起了電影的主意。1920年,上海「笑舞台「劇院的老闆因為無力還債,只好把「笑舞台「抵押出賣。邵玉軒便派當律師的長子邵醉翁接收了「笑舞台「,不久就經營起電影片子的進出口生意,開創了邵氏家族電影事業的先河,充分體現了他作為精明商人的心計。
邵逸夫兄弟後來紛紛投身電影事業,無疑是父親的影響。
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本來就十分喜愛戲劇藝術,常常自己寫個劇本,讓家裡養著的演員排演。接觸到電影之後,他就開始籌拍電影。幾個小弟弟邵屯人、邵仁枚和邵逸夫更是高興地整天圍著他轉。後來邵醉翁創立「天一影片公司「,幾個弟弟也都加入進去。
天一影片公司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邵醉翁自己編排的戲劇。這部影片花了邵家2000大洋,但就是這白花花的2000大洋,像雪球一樣,滾出了邵家不可一世的電影事業!
邵逸夫進入「天一「,哥哥並沒有讓他當小老闆,而是把他當成普通員工,分配他去干後勤。戲院的後勤很難搞,除了打掃衛生,管理演員的道具,還要隨時打雜。攝影師和演員總是派頭很大,把後勤人員支使得團團轉。有時為了借一件道具,邵逸夫要跑幾十里路。弄得不好就要挨罵,還不敢向哥哥訴苦,因為哥哥不但不會袒護他,還會責備他:「誰叫你那樣笨?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還想干大事業?「邵逸夫是個好強的人,每次後勤出了問題,他總是自己承擔責任,主動向演員、職員徵求意見,取得演員的支持。半年以後,邵逸夫終於成了個好後勤!
後來,哥哥又把他派去放映組,專跑片源。兩年以後,邵逸夫幾乎於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門。正是這種全面的基本訓練,使他後來主持電影公司時,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
天一影片公司屬於小影片公司,這類公司當年過於追求商業利潤,拍起影片來粗製濫造,弄得整個電影業的名聲都不好,
❸ 邵氏電影有多少武俠片
邵氏電影有400多部武俠片。
邵氏電影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電影稱霸影壇20年, 先後拍攝過1300部電影,武俠電影有400餘部。
邵氏電影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
❹ 邵逸夫電影大全
邵逸夫參與的部分電影作品如下:
1984年作品
1983年作品
邵逸夫參與的電影作品共有299部,涵蓋製片人、演員、編劇等多個角色,若想了解更多作品,可訪問豆瓣電影 - 邵逸夫作品頁。
❺ 邵逸夫導演了多少電影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電影製作者、慈善家。1957年,他在香港創辦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發展電影事業。1965年與利孝和共同投資創辦TVB,邵逸夫在中國內地沒有任何生意業務,但長期向中國內地捐助巨額慈善資金。多年來他為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教育、醫療捐助超過數以十億港元款項。2003年他創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曾拍攝超過一千部電影
❻ 邵逸夫的電影有哪些
邵氏電影全集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6. 無名英雄(1971)*
17. 傾國傾城(1975)*
18. 天涯明月刀(1976)*
19. 何日君再來(1966)
20. 天 網(1974)*
21. 楚留香(1976)*
22. 藍與黑續集(1966)
23. 三 笑(1969)
24. 檸檬可樂(1982)
25. 紅伶淚(1964)
26. 刺 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28. 妲 己(1963)
29. 江湖奇俠(1965)
30. 乾隆下揚州(1978)*
31. 三少爺的劍(1977)*
32. 人皮燈籠(1982)
33. 大哥成(1975)
34. 西遊記(1964)
35. 釣金龜(1968)
36.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37. 不了情(1961)
38. 盤絲洞(1967)
39. 我愛金龜婿(1971)
40. 城市之光(1984)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雜種(1973)
43. 蛇殺手(1974)*
44. 雲 泥(1968)
45. 一樂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7. 表錯七日情(1983)*
48. 愛 奴(1972)*
49.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50. 娃娃夫人(1971)
51. 邊城三俠(1966)*
52. 鐵扇公主(1966)
53. 蝙蝠傳奇(1978)*
54. 壁 虎(1972)
55. 花團錦簇(1961)
56. 緣 份(1984)
57. 如來神掌(1982)
58. 哪 吒(1974)*
59. 拳 擊(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3. 萬古流芳(1964)
64. 鑽石艷盜(1971)
65. 萬花迎春(1963)
66. 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
67. 文素臣(1966)
68. 千門八將(1981)
69. 花街時代(1985)
70. 宋宮秘史(1965)
71. 酒 簾(1976)
72. 千王斗千霸(1981)
73. 保 鑣(1969)*
74. 憤怒青年(1973)
75. 金菩薩(1966)
76. 毒 女 (1973)*
77. 書劍恩仇錄(1981)*
78. 風流韻事(1973)*
7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1)
80. 捉鼠記(1974)
81. 啞巴與新娘(1971)
82. 斷腸劍(1967)
83. 青春戀(1969)
84. 報 仇(1970)*
85. 倩女幽魂(1960)
86. 中國超人(1975)
87. 霹靂十傑(198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觀(1974)*
90. 金瓶雙艷(1974)*
91. 背叛師門(1980)
92. 女兒國(1968)
93. 女巡按(1966)
94. 青春1000日(1982)
95. 面 具(1974)*
96. 水兒武士(1985-沒此片資料)
97. 楊過與小龍女(1983)
98. 錦衣衛(1984)
99. 夕陽戀人(1971)
100. 欲焰狂流(1969)*
101. 春蠶(1969)
102. 龍虎會風雲(1973-沒此片資料)
103. 少林搭棚大師(1980)*
104. 白玉老虎(1977)*
105. 女校春色(1970)
106. 斗氣小神仙(1985)
107. 皇家大賊(1985)
108. 第三類打鬥(1980)*
109. 水滸傳(1972)*
110. 扭計祖宗陳夢吉(1975)
111. 烽火萬里情(1966)
112. 單程路(1981)
113. 徐老虎與白寡婦(1981)
114. 死 囚(1976)*
115. 盪寇志(1975)*
116. 大劫案(1975)
117. 警 察(1973)
118. 英雄無淚(1980)
119. 連 體(1984)
120. 茅山僵屍拳(1979)*
121. 殺
❼ 邵逸夫的人物評價
邵逸夫拍攝了中國最早的有聲粵語電影《白金龍》。拍攝影片1000餘部,為中國所有電影製片廠之冠。擁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時期達200多家,為中國私人擁有量之首。建造了亞洲最大的電影拍攝基地,成為歷史上最年長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邵逸夫家族締造的邵氏電影(SB)叱吒影視圈和商界八十載,對華語影視圈,邵逸夫被稱為「華語影視大亨」。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的品牌更在東南亞街知巷聞,旗下影城物業是全亞洲最大的商業電視電影城,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邵氏家族也進軍電視業,入股香港無線電視(TVB),多年來香港無線電視製作的節目蜚聲國際,除了擁有邵氏兄弟和TVB兩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也持有大量物業,保守估計其私人資產值超過一百億港元。
很多人認為邵逸夫是商業奇才,他在各種身份的轉變上游刃有餘,他的思維、策略、膽識在當時的電影市場沒人比得上。邵逸夫以實際行動來要求自己成為精通電影的專家。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電影,幾十年來堅持不輟。好的電影和壞的電影他同樣喜歡看,他要看好的電影好在哪裡、壞的電影怎樣壞。他不但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而且他也是中國最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精通了電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輯、攝影、化妝、劇本、導演,樣樣內行。而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他做事認真。邵逸夫製片相當嚴謹,為了保證影片質量,他對影片嚴格把關。出現劣片,若無法補救,寧願燒掉。
邵逸夫的成功還在於他從步入電影業時就認定,搞電影事業必須生產發行結合,方有出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邵氏兄弟實行「每月一院」的辦法,在香港和東南亞,邵氏影院星羅棋布,形成一張巨大的發行網路。70年代,邵氏影院開始闖入世界影片市場,先後在美國、加拿大與歐洲若干國家自建戲院,或組織發行渠道,使中國影片在世界影壇嶄露頭角。進入80年代,邵氏公司已有300多家自辦或代理的電影院發行網路,每年拍攝的40多部國產片可及時發往世界各地。這不僅娛樂了各國觀眾,對傳播中華文化亦有莫大之功。
晚年時,邵逸夫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多變化,他曾經每周四次打高爾夫球,每天早上要做45分鍾氣功。他的養生之道是「三不做」:第一不賭錢,第二不喝酒,第三不做不正常的事。邵逸夫晚年開始著手慈善事業,20多年間,他共向內地捐贈了47億港元,興建了6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全國各地的逸夫樓見證著他的卓越功勛。邵逸夫擁有包括娛樂業大亨、TVB創辦人、慈善家、爵士等在內的多重身份,這些頭銜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軌跡,在娛樂工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且成就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他對於慈善事業的付出和努力功德無量,他的人生在世人眼中堪稱傳奇。同時,這位大佬也有著世人不甚熟悉、甚至是始料未及的另一面。他慷慨做慈善,經營卻極為節儉;他90歲高齡迎娶第二任妻子,多情卻長情;他早立遺囑,曾與兒子斷絕關系,顯得不盡人情;他也有太保守「看走眼」的時候,正是這些有趣的故事和生活的碎片拼湊出最為真實、有血有肉的邵逸夫——作為凡人,也是傳奇。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他一生愛國愛港,艱苦創業,慈善濟世,令人敬佩。邵逸夫曾擔任港事顧問,為香港順利回歸和繁榮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一位卓越的實業家,他在創造商業奇跡的同時,為香港乃至中國影視事業的繁榮、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作為一位著名的慈善家,邵逸夫多年來致力於支持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祖國內地的教育和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雖然邵逸夫先生後半生定居中國香港,但實際上他也為新加坡作出了很多貢獻。邵逸夫曾在1985年來新加坡,參加經濟委員會會議的討論,為新加坡確定經濟發展方向和制定經濟政策貢獻自己的意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電影界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一代一代的新加坡人看過他們的影視劇。邵氏基金也為新加坡的慈善事業貢獻良多。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邵氏兄弟的電影事業不僅對香港,也對東南亞以及更廣泛的區域很多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
全國政協委員汪明荃:邵逸夫對香港的電影業及電視業發展付出很多,很值得尊敬。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頃悉邵逸夫先生逝世,深感悲痛。邵老一生富有傳奇,始終秉持愛國報國情懷和不懈奮斗精神。尤其關心國家發展,慷慨捐助內地教育、科技、醫療、影視、賑災等諸多方面,貢獻卓著,備受尊敬。其創建的事業長在,其垂立的風范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