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放映電影時的依據。原理
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利用了什麼視覺原理 看電影時,我們都覺得銀幕上的人或物的一系列活動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沒有差異,為什麼會有如此逼真的感覺呢? 首先,了解一下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過程。拍攝鏡頭有一個間歇裝置,每秒停放各24次。停時快門打開曝光把場景攝入膠片;放時快門關上膠片轉動,一個連續5秒的運動,攝影機要拍120次,膠片上有120個畫面。依動作順序,任何兩張鄰近的畫面動作上都有細微的差別,這些膠片的拷貝在放映時,每秒也開閉24次,拷貝上的畫面每秒鍾在銀幕上亮相24次。放映機開時,銀幕上出現畫面,放映機閉時,銀幕上就是暗的,這樣一個小時的電影,銀幕上暗的時間接近半個小時。然而,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明暗的交替,我們所看到的是連續展現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的知一種似動現象。如果在銀幕上放映一條豎光帶,間隔一會兒再閃現一條橫光帶,這兩條光帶形成一個90°的角,隨著兩條光帶先後呈現的時間間隔的不同,人的知覺結果也不同。間隔大於1/5秒,人們看到兩條相續出現的光條;而間隔小於1/30秒,人們就會覺得兩條光同時連續地亮。當間隔在1/15秒時,我們會把它們看成是一條白光在一個直覺范圍內作往返運動。這就是「似動現象」,也就是說把本來不動的東西,知覺為運動的了,電影攝制和放映時每秒鍾24次間隔,就使靜止的畫面產生了動感。 似動現象主要是由視覺後象引起。由於外界刺激物引起的感覺並不隨刺激物的消失,往往條保留短暫的時間,這叫「感覺暫留」。刺激不再作用時,還保留著的感覺叫做「後象」。後來有正負兩種。長時間地注視一支亮著的日光燈,閉上眼睛後有一條黑色的現象,而瞥一眼日光燈立刻閉眼,這個光點好象在眼前閃現,前一現象為負後象,後一現象為正後象。似動現象就是正後象的結果。 利用視覺的似動現象,同步的攝影和放映,使我們從銀幕中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另外,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還在非同步式的。如我們所看的慢鏡頭,就是快拍慢放的結果。漂亮的射門鏡頭往往要慢放幾遍。以上這些都和人的似動現象有關.
『貳』 買一份電影拷貝就可以同時在多個銀幕放映嗎
一個拷貝就夠了(不管是膠片還是數字),膠片:一部電影有5到8本拷貝(根據影片時間長短決定,一本20分鍾左右),所以決定了兩場同樣的電影中間要間隔30分鍾,第一本放完了就可以拿到下一場放映了,;數字的都不用說了,隨意拷貝,不受限制,可以兩場同時放映。
『叄』 求拍一部電影大概要多少的膠片成本大概是多少一部電影要發行500個拷貝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一秒種24格,一部90分鍾的電影,每格膠片的寬度大約為3厘米。而一個電影拷貝的長度大概為4萬米,一般情況下,一個拷貝會分成5盒裝,每盒大約7000米左右。
按照這樣的計算,製作一個拷貝的成本大約在8000至10000元之間。但是現在,大部分的電影都是通過數字硬碟進行發行的,而膠片發行的頻率已經大大降低。
假如一部電影需要發行500個拷貝,那麼僅拷貝的洗印成本就可能高達400萬至500萬元人民幣。當然,這只是製作成本的一部分,電影的總成本還會包括劇本編寫、導演、演員、場景搭建、服裝化妝、後期製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膠片發行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在一些特殊場合,例如電影院的放映、電影修復或某些藝術電影的發行中,膠片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膠片具有獨特的質感和魅力,這使得膠片電影在視覺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數字電影的製作成本逐漸下降,而膠片電影的製作成本則相對較高。在當前的電影市場環境下,數字電影成為主流,但對於一些追求獨特質感和懷舊情懷的導演和觀眾來說,膠片電影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肆』 電影院放電影用一個拷貝嗎
只能說放一部電影是用一套拷貝,電影拷貝是裝成一個一個圓盒的,一部電影按長度不同盒數也不同,放的時候的間斷就是前一盒與後一盒的替換造成的.
『伍』 請問,電影拍攝和放映的原理是什麼
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利用了什麼視覺原理
看電影時,我們都覺得銀幕上的人或物的一系列活動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沒有差異,為什麼會有如此逼真的感覺呢?
首先,了解一下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過程。拍攝鏡頭有一個間歇裝置,每秒停放各24次。停時快門打開曝光把場景攝入膠片;放時快門關上膠片轉動,一個連續5秒的運動,攝影機要拍120次,膠片上有120個畫面。依動作順序,任何兩張鄰近的畫面動作上都有細微的差別,這些膠片的拷貝在放映時,每秒也開閉24次,拷貝上的畫面每秒鍾在銀幕上亮相24次。放映機開時,銀幕上出現畫面,放映機閉時,銀幕上就是暗的,這樣一個小時的電影,銀幕上暗的時間接近半個小時。然而,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明暗的交替,我們所看到的是連續展現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的知一種似動現象。如果在銀幕上放映一條豎光帶,間隔一會兒再閃現一條橫光帶,這兩條光帶形成一個90°的角,隨著兩條光帶先後呈現的時間間隔的不同,人的知覺結果也不同。間隔大於1/5秒,人們看到兩條相續出現的光條;而間隔小於1/30秒,人們就會覺得兩條光同時連續地亮。當間隔在1/15秒時,我們會把它們看成是一條白光在一個直覺范圍內作往返運動。這就是「似動現象」,也就是說把本來不動的東西,知覺為運動的了,電影攝制和放映時每秒鍾24次間隔,就使靜止的畫面產生了動感。
似動現象主要是由視覺後象引起。由於外界刺激物引起的感覺並不隨刺激物的消失,往往條保留短暫的時間,這叫「感覺暫留」。刺激不再作用時,還保留著的感覺叫做「後象」。後來有正負兩種。長時間地注視一支亮著的日光燈,閉上眼睛後有一條黑色的現象,而瞥一眼日光燈立刻閉眼,這個光點好象在眼前閃現,前一現象為負後象,後一現象為正後象。似動現象就是正後象的結果。
利用視覺的似動現象,同步的攝影和放映,使我們從銀幕中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另外,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還在非同步式的。如我們所看的慢鏡頭,就是快拍慢放的結果。漂亮的射門鏡頭往往要慢放幾遍。以上這些都和人的似動現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