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照怎樣打燈光
首先,還是要明確為什麼要打光。
打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被拍攝的人或者物體,能夠更加的自然、更真實。盡可能的呈現被攝人或者物體的質感和美感。所以,凡是不能滿足這些需求的,都是可以通過打光或者補光來進行彌補。
1. 確定光源。在確定了被拍攝對象和場景之後,首先需要確定的是環境中主要的光源。比如白天的太陽;室內從窗外照進的日光;夜晚屋內的燈光等,都可以作為主要光源。主光源一般都是與拍攝對象形成一定的側面角度,所以也叫側光。
4.畫龍點睛。給被攝物體增加修飾成分的邊光,使得拍攝的物體細節展現的更加完整、具體,提高被拍攝對象的表現力。
當然,這些打光也不都是必須的,具體情況還是要看現場自然照明的狀況,設定背景和拍攝對象的明暗對比,還要觀察主要光源的特質,設定應有的光源。
『貳』 電影拍攝時,怎麼用燈光來模擬現實光源
這個問題略微有些籠統,嚴格講,電影拍攝時,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攝,只要使用了燈光,都是在用燈光在模擬現實光源。但這中間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擬畫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陽光、月光、陰天的天光,以及畫面中看不到,但我們假設存在的路燈、車燈、霓虹燈等等光源;另一種是模擬電影場景中真實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陳設在場景中的台燈、落地燈、吊燈、燭火、電腦電視屏幕等等。我想,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 雖然是模擬,但這種模擬的行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電影攝影師處理起來,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分寸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風格和電影攝影師、燈光師工作習慣的差別導致的。如果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紀實風格的真實感,那麼在處理起來,就會盡量還原現實。以燭火為例,燭光火光的特徵是色溫低,大概色溫在2000k左右,顏色看起來發紅,燃燒的過程中會有閃動和搖曳,你只要模擬到了這些特徵,基本上就可以模擬燭光了。過去膠片拍攝的時候,膠片感光度不如現在的數字攝影機,所以有的攝影師為了追求真實感,就在畫外和道具燭光相同的角度點亮更多的蠟燭,比如畫面里有一支蠟燭,依據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畫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燈蕊的蠟燭,或者其它火光來照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當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適的鎢絲燈,放在相同的角度,燈前加上能把色溫降到2000k左右的色紙來模擬燭光的顏色,再通過變換調壓器的數值或者在燈前用一些遮擋物來晃動,人為地製造不規則的閃爍,盡量去模擬。現在都使用數字攝影機來拍攝,感光度較膠片有了長足的提高,攝影師可以少用一些蠟燭,或者使用相對小功率的燈具來模擬了。同樣,模擬電腦電視屏幕的光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調亮屏幕亮度,縮短屏幕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增加屏幕數量這些方法來產生真實又照度足夠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LED、Kinoflo這些柔光燈具來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