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投資電影收益怎麼交稅
對於個人所獲得的利息收入、股息、紅利類所得,財產租賃所產生的利潤、資產轉讓過程中所實現的利益,以及包括偶然或特殊事項在內的所有其他類型的所得,我們將按照每項報酬的具體情況,逐次數額徵收個人所得稅,並且實施一套20%的固定稅率標准。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是個人從私營企業或證券機構獲得的債券利息,也必須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執行的。當自然人在購買股票之後,有一部分參與者可能會選擇進行股票的轉讓,進而從中獲益於交易差價的增長。這種經由股市投資所產生的收益,根據國家稅收政策規定,其具有『財產轉讓』性質,因此需要置於『財產轉讓』應稅項目之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個人出售上過市的公司股票所取得的收益,國家仍然給予暫時性的免徵個人所得稅待遇。關於個人所得稅的法規中明確指出,持有國家公債以及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所產生的利息收益,將被免予徵收個人所得稅。如同銀行儲蓄利息一樣,個人持有債券的收益亦無需經過主管稅務機關的審批,納稅人只需自主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即可。
『貳』 演員交稅標準是多少
以明星收入1000萬為例,個稅調整後明星大概需要交420萬的稅,到手只有580萬,交了近一半的稅,再加上補繳6個月的稅款,看來新稅制下來之後整個娛樂圈都會叫苦連天。
有消息稱,影視圈從8月1日起將執行新稅制,稅率由原本最低的6.7%左右直接升高到了42%,並且按照新的稅制還要求明星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具體調整情況是個人所得稅徵收35%,增值稅6%再加上0.78%的增值附加稅,一共41.78%接近42%。
勞務報酬所得范圍:個人獨立從事設計、安裝、制圖、醫療、會計、法律、咨詢、講學、新聞、廣播、投稿、翻譯、書畫、雕刻、電影、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曲藝、體育、技術服務等項勞務的所得。這些所得如果是以工資、薪金形式從其工作單位領取的,則屬於工資、薪金所得,不屬於勞務報酬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的特別項目:1.個人擔任董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按照董事與公司的關系來劃分,可分為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①內部董事,擔任公司董事的同時在公司任職、受雇,其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報酬是「工資、薪金」所得。②外部董事,指不在本公司任職、受雇的董事,其取得的董事費所得,屬於勞務報酬所得。2.在校學生因參與勤工儉學活動(包括參與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而取得屬於《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所得,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3.自2004年1月20日起,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和單位對營銷業績突出的非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遊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遊費對個人實行的營銷業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生費用的全額作為營銷人員當期的勞務收入所得,按「勞務報酬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4.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5.演員參加非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按次計算納稅;演員參加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月計算納稅。
演員取得的報酬中,要規定上交給單位和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費及收入分成,經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後,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叄』 請問票房分賬後還要交稅嗎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肆』 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票房的分賬比例是怎樣
1、從1994——2012年,好萊塢分賬13%。即100元票房,給好萊塢13元。
2、2012年——至今,好萊塢分賬25%。是交稅後的25%。即100元票房,給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分走5%——5塊;相關稅費3.3% ——3.3塊)剩下的91.7元中的25%給好萊塢,大約為22元左右。
3、現在中國跟美國正在重新談分賬比例,因為中美貿易戰,估計波折很大啊!
『伍』 2019票房破35億的《哪吒》電影要交稅幾個億
對於票房35億的《哪吒》交1.5個億,只是九牛一毛的事情,也算是為中國的稅收盡了一份力。
『陸』 電影票房費由誰收取怎麼收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柒』 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的 電影票房是如何分成的
1、以100塊票房為例: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百分60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也就是常說的院線和投資發行6,4分賬。還剩下37。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總票房3%電影基金5.5%稅款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票房可分配收入其他渠道發行收入(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發行傭金、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後大概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