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恐怖片的常用元素有哪些
套路電影多了,也有幾部電影專門反套路的電影來嘲諷編劇們的偷懶。比如說惡搞短片《我就不》,把恐怖片的套路都拉出來惡搞了一遍。《林中小屋》更是恐怖片套路的集大成者,用套路講一個反套路的故事,最後還能升華出一個主題:以道貌岸然的理由去衡量他人的價值,人類用物質去交換道德遲早會滅亡。
今天我們就借著電影《林中小屋》,來盤點下恐怖片中常用的九大經典套路,順便在每種套路下都介紹一部影片。
一、處女梗——《倖存者女孩》
美國是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很多人的思維都偏向於保守。電影具有一部分宣揚價值觀的作用,所以你就能看到以下情節,一個主角團里,最先死去的一定是「婊子」,而最後拯救世界的一定是個傻白甜的處女。這一點在恐怖電影《倖存的女孩》中也有提到,主角團在一次影院大火中穿越到了恐怖電影的世界,唯一的設定是只要啪啪啪就會死,且只有最後的處女可以拯救世界。他們利用恐怖片的套路,讓脫衣舞女跳起脫衣舞,吸引反派然後讓處女殺死大魔王,真的是把處女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了。這算是個喜劇片,男女主角殺死反派後手牽手看著結尾升起的字幕,情不自禁開始接吻,後來電影就變成R級……
八、倖存者被附身——《殺人漫畫》
如果最後主角團取得了勝利,只剩下一人存活,那有很大概率是他被附身了。這個橋段屢試不爽,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拍攝第二部續集。比較著名的就是韓國恐怖片《殺人漫畫》,女主角是個漫畫家,她經常分不清夢境和現實,有一天發生了一樁兇殺案,死者的死相跟她漫畫里如出一轍,在深入調查事件後,而她自己也和鬼魂融為一體。
B. 《潛伏》整部電視劇感覺都圍繞在白色恐怖之下,這種恐怖氛圍是怎樣製造的
《潛伏》的前半部分詹姆斯·溫用嫻熟的鏡頭控制能力為我們呈現了『鬼屋類』所需要的一切線索,並不過於寬敞的空間配上主人公的身位和鏡頭切換的完美平衡點,觀眾們從始至終都被電影所營造的偽第二視角包圍,好像我們本人也一直尾隨在男女主人公身邊共同關注著故事的發展。電影把幽閉空間所產生的壓抑感烘托出的同時,又通過聲音和種種讓人不安的鏡頭剪輯營造出了外部入侵時的緊迫感,彷彿我們看似封閉的居家內室就是一個敞開的四維空間,隨時都會有意外訪客的出現!幾乎有過童年時代害怕一個人獨處的人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被這種時時挑戰我們孩提回憶中懼怕的情感所折磨,那種不安和惶恐始終陪伴著電影的前半部分。而當電影中那些黑暗異端世界中的惡靈猛然露出其驚人的造型時,在那份快速鏡頭切換下換來的朦朧感在直戳我們內心最脆弱的神經!原來這些就是我們曾經或者現在依然懼怕的夢魘!夢境中混沌的且彷彿無法窺視到頭的黑暗,籠罩在現實影響和夢境影響殘像中的迷霧,對於死人的懼怕,童年恐怖回憶中魔鬼的樣貌(那個紅臉boss的造型完全就是童話故事中的惡魔形象)!這不就是囚困我們情感和恐懼原點的噩夢殘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