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電影和影院電影都是怎麼分紅的,眾籌電影
網路電影分紅(分為一次性買斷和點擊量收益),一次性買斷就是電影下映後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等上面的播放版塊,根據片方談好的價格打包出售,具體金額由雙方協商,這個是全部可分紅,根據您投資份額所在比例,後期出品方會出示合同給每位投資者。
點擊量就是看出品方與哪些視頻網站合作了,每個視頻網站都有自己針對網路播放量的收費標准,具體標准在合作的視頻網站都有詳細的說明與介紹,具體播放量合作的視頻網站會詳細公布,同時在出品方出示的《收益結算報告》上也會有詳細的數據統計,結算時間是在網路上映六個月後結算一次,之後是24個月之後 12個月為一次結算周期。
中國電影業院線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㈡ 電影分賬的具體規定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
以汪瞎伍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
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神衡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
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
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
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困或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
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
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
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
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㈢ 網路電影和影院電影都是怎麼分紅的,眾籌電影
網路電影分紅模式包括一次性買斷和點擊量收益。一次性買斷是指電影下映後,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平台播放,根據事先約定的價格進行打包銷售。點擊量收益則是根據電影在合作視頻網站的播放量來計算收益。投資者根據其投資比例可以獲得相應的分紅。收益結算通常在網路上映六個月後開始,每12個月結算一次。
中國電影院的票房分賬規則如下:首先,所有票房收入都會被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以此數據作為分賬依據。其次,票房要先扣除3.3%的特別營業稅和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為可分賬票房。電影院和院線會先提留57%的票房,中影數字會提留0-3%的發行代理費,剩下的40-43%歸製片方和發行方所有。發行方通常會收取5-15%的發行代理費,有時還包括預付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會使代理發行費高達12-20%。製片方的分賬公式為:票房*(1-3.3%-5%)*43%*(1-0.1)。
中國電影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優秀電影作品層出不窮,電影版權認購成為新的投資趨勢。以上信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投資成功,邁向財富自由。
㈣ 電影投資的分紅模式
一、票房收益
比如一部電影票房是1億,它需要先扣除5%的電影發展基金和3.3%的相關稅費,剩下的91.7%才是電影的可分賬票房,其中影院和院線拿50%-55%,宣發佔5%-8%,剩下的37%-39%%左右才是片方可分賬票房,(1億*33%=3300萬)3300萬左右才是投資人的可分賬票房,等電影下映後三個月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物所進行票房結算,把錢匯入電影出品方公司的對公賬戶中,再由出品方公司按照投資者所投資佔比打入投資人預留的銀行賬戶中。
例如:如電影《戰狼2》累計票房是56.83億,分賬票房53.20億。而我們片方分賬是20.84億(片方所佔比列是39.25%)
假如你投資100萬戰狼2.而戰狼2的成臘正空本是2億
個人所佔成本的比列是100萬除以2億=0.005
個人所獲得的利潤是0.005x20.84=0.1042億=10420000元
10420000除以1000000萬=10.24倍
所以個人投資100萬《戰狼2》盈利9420000元
二、網路版權收益
影片在影院下輪瞎線後,會在各大平台進行放映,比如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這些都是按照流量進行收費的,也就是有效點擊量(觀看六分鍾以上算一次有效點擊量)!一般一個有效點擊量是2-3元。這些平台的點擊量收益最後都是分給投資者的。(比如《新喜劇之王》下線後,在騰訊視頻播放次數1.4億,會員6元,非會員12元。這就是一個網路平台可分紅的金額)
三、電視台版權收益
電影在影院下映後也會在電視上播出,這就需要電視台購買電影的播放權,才能在電視上播放,電視台版權一般都是一次買斷的,價格一般在500萬-1000萬,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可參與分紅的收益。
四、海外版權收益
海外版權需要同海外的電影公司進清派行商談,同網路版權收益大致相同,可參考網路版權收益。
㈤ 影片的票房分賬是怎麼分的
票房分賬就是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
綜合票房:計算電商服務費後的票房收入。
分賬票房:服務費部分不計入。
投資人的收益按分賬票房算。
電影的票房是放拆芹映方,製作方,發行方三方分成,比例一般為4:4:2。
具體的分成數額一般之前都有合同。
成本和宣傳的費用一般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
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旅指畢。第一種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逗余比例分賬。第二種是影院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歸影院所有。第三種,是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也就是階梯式分賬:
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這樣製片方就能盡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但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