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最後活下來多少人
八佰壯士活下來很少,大概有十餘個人。即使活下來也是去往外地,幾乎都沒有留下姓名。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4晝夜後,順利完成了任務,謝晉元接到了撤退命令,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裝。
八百壯士劇情簡介
丁善璽編導的本片,繼《英烈千秋》後,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國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中國軍隊後撤,率領480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本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中國軍人與包圍的日軍進行陣地戰。導演根據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導演把握住雙方沖突的因素,安排叢生的險象,利用國軍在槍林彈雨下游過蘇州河,民眾都為軍人擔心的正反打鏡頭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場面,把劇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於1938年搬上銀幕,是默片,由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袁牧之、陳波兒主演,是抗戰時期「大後方電影」中較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軍冒死為壯士們送國旗的細節,具有極為悲壯的感染力。影片在當時的大後方及香港極為轟動,而且在東南亞甚至西歐都得到熱烈反響。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
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2. 八佰最後沖橋活了幾個
一、《八佰》中最後沖橋的存活人數為358人。
二、在電影《八佰》中,最後沖橋的場景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在激烈的戰斗中,盡管面臨巨大的壓力和犧牲,守軍仍選擇服從命令進行沖橋撤退。
三、沖橋的決定並非因為守軍無法繼續戰斗,而是上級命令他們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選擇撤離四行倉庫,進入租界。
四、在沖橋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受了日軍的機槍掃射,出現人員傷亡,包括實際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
五、盡管面臨困難與犧牲,守軍堅持完成沖橋任務,最終有358人存活下來。
六、存活下來的士兵在沖橋後立刻奔赴南京繼續作戰,展現了他們的英勇和忠誠。
七、這些士兵不僅是抗日英雄,也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歷史人物。
八、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堅守信仰、服從命令、勇於犧牲的精神,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銘記歷史。
九、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議查閱相關歷史資料或咨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