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拍電影的導演拍了電影從哪裡得來錢
一般不是由導演籌錢。這個工作是製片人做的,他發現好的劇本後,通過自身交際圈去整合朋友手裡的資源來達到籌錢的目的。然後雇導演拍攝。如果是獨立製片,國內很多導演自掏腰包,或者與有投資能力的製片人合作拍攝。
② 影視導演到底賺錢嗎
很賺錢。導演的酬勞上漲速度絲毫不遜明星,僅僅十幾年而已,都已漲了數十倍。
例如2000年拍攝《幸福時光》時,張藝謀的片酬才只有30萬;到2002年《英雄》時,這個數字已經高達1000萬,超過片中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等任何一個大腕的片酬;在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之後,片酬更是高達2000萬,即使明星也罕有匹敵。僅僅12年,張藝謀片酬就漲了60多倍。
圈內另外一位大導馮小剛的吸金能力以及片酬增長速度則絲毫不遜張藝謀:1997年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葛優片酬60萬,馮小剛片酬只有葛優的一半,但他採取固定片酬加票房分成模式,最終拿到了117萬;《夜宴》和《集結號》,每部影片都帶給他上千萬的收入。
《唐山大地震》拿下6億票房,馮小剛拿到了創紀錄的6000萬;《一九四二》票房預期十億,馮小剛的收入又要翻番。15年間,其片酬漲了50多倍。
除了拍電影,導演們還有很多途徑賺錢
1、拍廣告
例如1.3億投資、發哥主演,即將殺入「國慶檔」的《銅雀台》備受關注,但拍這部大片的卻是新導演趙林山。趙林山的片酬也就100萬。在拍電影前,趙林山以拍廣告謀生,算資深廣告導演,「目前相比,當然是拍廣告賺錢,價錢不太一樣,要看具體情況,不過價格一般在100萬到300萬之內。」
2、二次獲酬
前不久,以李少紅(微博)為代表的導演們和編劇爭論「二次獲酬權」,以後也可能成為導演的一向永久性收入。意思就是說,除了製片方外,導演也參與票房分成,而隨著電影盈利渠道的增多,音像、電視、網路、國際版權等收入,導演也要分成。
3、兼任多種職務
不少導演除本職工作外,還兼任監制等多種職務,拿好幾份報酬。此外,還有個別導演更是侵吞了道具、美術等製作環節的報酬。
③ 導演怎麼賺錢的啊
一個導演拍戲是很繁瑣的 賺錢方式也有很多的 有些導演依靠製片人拉贊助獲得資助賺錢 有些是靠票房 或者收視率等等 也有些是拿拍片廠商的工資 。。。。。。。。。。。。。。。
④ 請問大家 ~拍電影靠什麼賺錢
衍生產品,包括根據電影開發的出版物、玩具、用品等等。
⑤ 一部電影導演的片酬是如何計算的
很多時候一部導演的片酬他可能是按電影的收入來拿的。可能是按比例分配。如果拍的這部電影票房高他們賺的錢多導演所能拿到的片酬也會多一點。因為很多導演都會花錢投資自己的電影。
⑥ 拍電影的導演拍了電影從哪裡得來錢
幾百萬到上千萬都有啊
還有一種是分賬,導演不拿錢,可能還倒貼,等電影上映了,按票房提成
⑦ 一部電影投資上千萬到億,劇組和導演都是如何做賬的
其實投資電影道最後成片,中間是有許許多多地環節和參與者的,所以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做賬。
電影投資人用自己的錢或募集來的錢去支持一些影視創作團隊或公司,希望他們的影視作品能夠上線並給自己帶來可觀的利潤,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大多數傳統金融投資者都能做到這一點,他們投資像貴州茅台、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萬科地產這樣的藍籌股,或者投資那些包含一系列公司組合的證券投資基金,希望他們的錢能夠隨著這些公司的成長而增加。傳統金融投資者與電影投資人這兩者之間最關鍵的區別在於,後者投資的是電影項目——那些可能還是劇本(或者劇本完備但主創團隊尚未成型,或者主創團隊已定剛剛開始拍攝,或者已經殺青等待發行,或者已經發行上線)、規模千差萬別、由編劇(或者導演,更多的是製片人)擁有的公司或乾脆親身上陣(而不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市場掛牌進行公開股票交易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