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問懂電影的人士,電影風格主要是指哪些方面,比如一個導演,要從哪些方面談他的風格
電影的風格在學術界沒有什麼概念性的界定,但對電影類型確實有。而你問的「談導演的風格」我想應該是另一個意思了,導演的藝術風格,就跟諸如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似,其實就是特點,我簡單列舉幾項供你參考:
1,最直觀的,色調、情緒、節奏等,比如鮮艷、昏暗、濃重的色彩;擅長細膩沉悶還是擅長快節奏輕快激情等等。
2,攝影方面,喜歡固定長鏡頭還是喜歡快速剪輯多機位等等,比如顧長衛喜歡沉悶的固定機位長鏡頭,杜琪峰喜歡復雜的調度,李安則擅長更細膩復雜的復合調度。
3,劇本題材方面,倫理、動作、搞笑等等,不同導演有不同的特色,我就不列舉了。
4,指導表演方面,有人喜歡舞台戲效果,比如陳凱歌,一腔一調都像舞台戲;有人擅長原生態,比如阿巴斯,一般不用職業演員出演。
5,個人色彩,這算是額外補充的,比如張藝謀最早的電影特點是說教,慢慢轉變成承載中華文明重任,慢慢向商業妥協,只講史詩故事,也曾嘗試過走純人文路線,也嘗試過無厘頭扯淡,但隨著歲數增加,我推測近期會有相對低調的人文中蘊含哲理的作品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貳』 什麼是電影風格如何分析電影風格
風格是一種形式系統。Style as a Formal System。
波德維爾的《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一書中,作為標題如是說。
風格,是電影媒體技術中各個層面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形式系統,也就是電影組織技術的形式系統。除了風格系統之外,還存在敘事/非敘事性系統,它們共同影響電影。
之於觀眾,風格對於我們的觀影經驗也有重大貢獻。
分析電影風格
1.決定該片的組織結構
敘事電影:
通過情節提供的故事;分析它本身的因果、時間與空間關系的設計;從開場到結束是否有顯而易見的模式;是否使用平行對照;是否依需要在不同的段落選擇限制型或非限制型敘事手法。
2.辨識顯著的技巧
關注影片使用的色彩、燈光、取景、剪輯、聲音等元素。
找出在影片中被大量運用的技術。
分析時明確自身意圖,是為了呈現電影風格是製作電影的某種典型途徑;或者是為了強調某片風格的獨特之處。
3.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
對技巧有辨識的基礎上,注意技巧在整部影片或一個段落中的重復、變化、發展或與其他技巧平行對應等。
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聚焦風格的模式。
1)反觀自己的反應。
2)注意風格如何加強形式組織。風格也可以加強非敘事性電影的結構。
4.提出這些技巧的功能及形成的模式
必須找出風格在影片整體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1)發掘功能的直接方法,是注意它在影片中對我們的觀影經驗所產生的效果。
風格同時塑造意義。但是,不要將單一技巧從脈絡中孤立出來分析它的功能,也沒有理由期待每個風格項目都有一個主題意義。(導演的工作之一是引導觀眾的注意力,風格通常單純地具有知覺上的作用---引發觀眾注意細節,強調某件事,刻意誤導、釐清、增強或復雜化我們對劇情的了解。)
2)另一個方法是觀察特定技巧在片中功能的方法,想像其他可能性,並思考它可能引起哪些不同的結果。
對於「風格」,科恩兄弟說:
「只有在回顧電影時,才會將它稱為風格。在真正拍電影的當下,那都只是一個個在不同情況下所做的決定。」
「…有關借著一幕幕的戲說故事的最佳方式,不管是被迫或是出於樂趣,你做了自認為適合某場戲的特定選擇。拍完後,將它們組合起來,之後有人看了這部電影,如果發現有些地方前後一貫,他們就會說'那就是他們的風格'。」
任何一部電影都需要通過不同的電影技巧來製造風格的印象,而電影工作者將在歷史環境條件的限制之下,對這些技巧做出選擇。
———摘自《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8版)
『叄』 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紀實風格
紀實風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棄假定性,少用人為強化的沖突和情節,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紀實」。電影藝術家多用這種風格來處理重大歷史題材和人物傳記,使史詩題材富於紀實性,讓觀眾信服。這種風格的影片,常常採取在扮演鏡頭中穿插紀錄片鏡頭,並以彩色和黑白相區別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鏡頭「老化」,以引起「歷史回憶」的方法拍攝。重要鏡頭常在歷史現場拍實景,對歷史人物避免神化與醜化,甚至用特型演員扮演近現代歷史人物。非歷史題材的紀實風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並按照這種形態去構建作品,使作品的敘述方式盡量顯示生活的本來痕跡,結構一般多層而分散。情節方面力求非戲劇化,對人物和矛盾的復雜關系,不做人為的雕飾,彷彿沒有經過藝術的鋪排,如同生活一樣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戲劇性」,重視生活細節的真實描寫。技術上採取拼帖法、長鏡頭、無技巧剪編等等。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作品《羅馬十一時》《偷自行車的人》和我國的《見習律師》《開國大典》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溶合風格
溶合風格即把幾種不同的風格溶合為一種風格。在傳統的戲劇分類中,正劇、喜劇、悲劇的風格樣式歷來是涇渭分明的,而實際生活卻是復雜多樣的。藝術家為了反映真實生活,有的在嚴肅的正劇中滲入喜劇的幽默和諷刺;有的又在喜劇中滲入悲劇的痛苦與哀傷;還有的甚至把悲劇、喜劇、鬧劇、打鬥等雜糅在一起,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卓別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嚴肅作品。
共現風格
過去電影拍攝風格分「戲劇式電影」如《於無聲處》《陳毅市長》《茶館》等,「詩的電影」如美國片《黑馬》、法國片《紅汽球》等,「散文電影」如《苦惱人的笑》《巴山夜雨》《鄉情》等,「史詩性電影」如《列寧在一九一八》《從奴隸到將軍》《南昌起義》等,以及繪畫式電影、小說式電影等。共現風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蘇聯電影文學的一種新風格。提出這種風格的電影理論家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本身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著變化。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已經從初級的綜合走向高級綜合,因此應在綜合各種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共現風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生活。這種風格的特點是採用多線索、多層次、多角度的結構,藝術概括復雜、廣闊,形象的發展也是多側面的,容量比過去擴大了。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有《戀人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
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本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電影風格,強調挖掘鏡頭內的豐富表現力,注重鏡頭結構、場面調度、影調、照明、色彩變化,以及各種新的攝影方法,而且愛用長鏡頭。這種風格講究純觀賞性、造型的圖解性,力求以純畫面的、風格化的靜態形象來表達影片的內容,並以此與戲劇化的電影相對立。瑞典影片《夢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瑪》、前蘇聯影片《畫家蘇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繪畫風格的影片。
電視風格
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要求極高的逼真性,甚至採取「隱藏攝影法」;多用采訪片、報導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聞特寫;強調及時性,多拍最新題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過長,以便與電視的多節目性相協調。如日本片《鐵臂阿童木》、英國片《大衛·科波菲爾》、朝鮮片《無名英雄》等,都是這類風格的影片。
『肆』 如何挑選好的愛情電影
在眾多電影類型中,愛情電影以其細膩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節吸引著觀眾。如果你正尋找一部優秀的愛情電影,但又不知如何選擇,下面是一些指南和策略,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明確你的喜好
首先,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喜好。你喜歡什麼樣的故事情節?是浪漫的、悲劇的、還是帶有幽默感的?你喜歡哪個時代的背景?是現代都市還是古色古香的鄉村?你喜歡什麼樣的角色?是深情的男主角還是獨立自主的女主角?明確自己的喜好後,你就能更容易地找到符合你口味的愛情電影。
二、挑選有實力的導演和演員的作品
通常,由有經驗的導演執導的作品往往更加精彩。這些導演能將電影中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身臨其境。此外,演員的表演也是決定一部電影好壞的重要因素。選擇由知名演員或演技派演員主演的電影,往往能讓你在觀影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體驗。
三、了解電影的背景和故事情節
在挑選愛情電影時,了解電影的背景和故事情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過查看電影的簡介、劇情梗概或影評來了解電影的主要內容和主題。這能幫助你判斷是否符合你的口味和興趣。
四、挑選經典作品
在愛情電影的領域里,有很多被認為經典的作品。這些作品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其情感表現、劇情設置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例如,《泰坦尼克號》、《羅馬假日》、《亂世佳人》等都是備受推崇的愛情電影經典之作。挑選這些經典作品,不僅能讓你欣賞到精彩的表演和製作水平,還能讓你在觀影過程中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和力量。
五、注意電影的細節和情感表達
好的愛情電影往往注重細節和情感表達。它們能夠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音樂和表演來傳達出角色的內心情感,使觀眾產生共鳴。因此,在挑選愛情電影時,注意電影的細節和情感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過觀看預告片或閱讀影評來了解電影在這些方面的表現。
六、嘗試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愛情電影
最後,不要局限於某一種風格或類型的愛情電影。嘗試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愛情電影,如浪漫喜劇、悲劇、青春愛情等,能夠讓你體驗到不同的情感和故事情節。這樣不僅能豐富你的觀影體驗,還能讓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愛情的不同面貌。
總之,挑選好的愛情電影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自己的喜好、導演和演員的實力、電影的背景和故事情節等。希望以上的指南和策略能對你有所幫助,讓你在觀影過程中享受到更好的體驗。
『伍』 影片的風格有哪些
1、寫實主義電影
寫實主義電影是一種特定的審美風格,它力求嚴格地、真實地、客觀地、不加任何修飾地再現現實世界。
其基本特徵是反叛傳統的歷史題材、神話與宗教主題以及所謂的英雄史詩,而將注意點放在現實的、非理想化的普通生活上,與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美或者理想化的形象相對立。其中,講故事的手法很重要,它勝在讓人感同身受。
2、古典主義電影
古典主義電影是指以古典時代為背景或具有與那個時代相似風格畫面的電影。古典主義電影代表作有《慾望之翼》、07年法國最新賣座喜劇大片《莫里哀情史》、《天才莫扎特》、《吝嗇鬼》等。
3、形式主義電影
在電影研究中,形式主義是電影拍制的一種習慣,通常在片中會用上大量明顯的電影語言,例如剪片、拍攝鏡頭,攝影機的移動,道具及場景設計等,在片中加入大量人造元素,著重於人工的電影體驗。
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