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說詞怎麼寫
解說詞是配合視頻播放需要對視頻作出解釋的文字,可以從人物的經歷,事物的特質,是否能夠喚醒觀眾的聽覺和視覺,明確主題等幾個方面進行寫作,下面分別介紹這幾個方面:
1、人物的經歷
寫解說詞之前要充分了解,搜集資料源關於要介紹人的經歷、社會身份、所作出的成績、社會對他的評價等,人物曾經從事的工作和人物的性格,品行等。
2、事物的特質
解說詞是配合實物或圖畫的文字說明,解說詞要充分體現事物的性質、特徵、關聯、成因、關系、功用等,並且語言要通俗易懂,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感想。
3、是否能夠喚醒觀眾的聽覺和視覺
解說詞可以發揮對視覺的補充作用,讓觀眾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同時,從聽覺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釋;通過解說詞的描述,帶觀眾進入故事裡的環境,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4、明確主題
解說要有明確的主題指向和說明重點,針對重點的解說需要詳細細致,突出主題,使觀眾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不重點的地方一筆帶過,不需要做重點解釋,這樣會使觀眾聽的很真切。
(1)如何寫一篇電影解說詞擴展閱讀:
解說詞書寫的注意事項
1、順序是否合理
解說詞是按照實物陳列的順序或畫面推移的順序編寫的。陳列的各實物或各畫面有相對的獨立性,反映在解說詞里,應該節段分明,每一件實物或一個畫面有一節或一段文字說明。在書面形式上,或用標題標明,或用空行表示。
2、是否客觀
解說詞是配合實物或圖畫的文字說明,客觀存在既要便於講解,又要便於觀 解說詞
眾一目瞭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實物介紹給觀眾,使觀眾藉助簡明的文字介紹,對實物或圖畫獲得深刻認識。
2. 怎麼寫解說詞啊
一、解說詞的格式:
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
1、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後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採用這種方法。
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並列等。
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二、解說詞的寫作要求:
1、了解解說對象,搜集有關素材這是解說詞寫作的准備階段,大量地收集有關材料,深人了解解說對象的有關知識,對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對解說對象精確介紹、生動描述的前提。
2、抓住被解說對象的特徵和本質對被解說的事物,應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准確地抓住它的特徵、本質和意義。
在解說中應恰當地運用對比聯想、點面結合、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等多種方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徵、揭示事物的本質、說明事物的意義。
這是保證解說質量的一個關鍵。如果解說內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則失去解說的意義。如:在進行人物解說時,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在對一些實物進行解說時,則突出其最有價值、最受人稱道之處;在進行旅遊解說時,則注意景物的生態意義、觀賞意義以及旅遊價值,讓旅遊者感到不虛此行。
3、富有審美意義,發揮宜傳作用優美的文字能愉悅心情,凈化心靈,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看者)如痴如醉,這就要求寫作者對解說對象的認識要有真知灼見,對所解說的事物,或褒或貶,愛憎分明。
對贊揚的事物,要充滿愛的感情,對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膚之恨的感情,這樣的解說才能感染聽眾,收到預期的宜傳教育效果。
4、運用准確、生動的語言解說的概念、判斷要准確,解說的用語,力求將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識通俗化、復雜的程序簡單化、靜止的事物動態化、枯燥的東西趣味化等。
解說中還可以用一些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我們在此強調,解說詞不同於純理論描述的教科書或論文,它主要是以聽覺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所以應當在解說詞中多增添文學色彩。
範文例題:
幽深秀麗的巫峽《壯麗的三峽》之一:
有人說,游覽長江而沒有到三峽,就等於白跑一趟。這樣說雖然有點誇張,卻也不失為經驗之談。川江兩岸盡管也有山,也算峽谷,可是總覺得舒緩有餘,變化不足。
只有在三峽這條天然的藝術長廊里,才能飽賞一幅幅神筆繪成的山水畫卷,諦聽一曲曲萬籟交響的樂章。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奉節白帝城,東到宜昌南京關,地跨奉節、巫山、巴東、株歸、宜昌等五個縣市,全長一百九十二公里。
這三個峽的特點,歷來認為是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險。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瞿塘違通盡,巫峽崢嶸起。」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官渡口,全長四十五公里。因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所以又叫大峽。
古往今來,人雲亦雲,都說巫峽的特點是幽深、秀麗。要問為什麼,不一定都能回答。可是只要你游覽三峽時不是浮光掠影,而能夠細心觀察,就一定有同樣的體會。
它,峽長彎多,迂迴曲折,船行峽中,視線之內總是蒼山緊退,好像到了盡頭,等到臨近彎道時,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
這樣周而復始,使人遠近莫測,就顯得特別幽深。它,山高峰多,雲霧繚繞,一座座青峰在茫茫雲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這才使人有秀麗之感。
唐代詩人元棋,一生寫了大t的詩,其中有兩句名詩是:
「曾經淪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兩句名詩,由於含義深刻,已成了人們樂於引用的名言。意思是說:見過大海的人,無論多大的江河,他都不放在眼裡,看過巫山的雲煙變幻,再好的雲彩也不屑一顧。
那飄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白色氣體,是煙非煙,似雲非雲,從空中鳥瞰,巫山群峰真好像是大海中的孤島。
「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游覽巫峽,人們最感興趣的恐怕就是十二峰了。這十二峰,可以說是一座山峰,一番風景,而且都各有一段誘人的傳說。可惜在船上只能靠別人的指點,約略望見九個峰的影子,有三個峰連影子也見不到。
因此,要真想領略十二峰的風光,非身臨其境不行口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在巫山縣城下游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座。
古人根據這些山峰的形象和風景特點,都給它們取了名字,江北有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江南有凈壇、起雲、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單看這些名字,就夠吸引人的了。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為最出風頭,它的擬人化水平最高,又最顯眼,大量詩詞和美麗的神話傳說,都幫了它的大忙。其實若論山裡的風景,許多峰都超過了神女峰。
神女峰的對岸,有個面江臨溪、群山環抱的青石鎮,是眺望神女峰最理想的地方。在這里住些日子,就可以深入山區,漫遊人間仙境。但是,光憑興致不行,還要有探險家的勇氣和毅力,才有可能如願以償。
就拿凈壇峰來說,當地人談起來,可以達到神奇古隆的程度,據說有些人攀登幾次也沒有成功,正等待著勇敢的人去征服它。
巫峽內主要有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兩大段,中間又分為許多小峽,什麼老鼠峽、箭穿峽,都是古代船工根據兩岸的奇石怪洞和險灘惡水叫出來的名字。
金盔銀甲峽,離山城十公里。這里的岩石是石灰岩,風化嚴重,黃褐色的山頂就像古代武士的金盔;水邊的岩石,層層片片,又像武士的甲青,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過了神女峰不遠,集仙峰的臨江絕壁上,還有一處摩崖石刻,叫孔明碑。
傳說這上面原有諸葛亮主張聯吳拒曹的《隆中對》。關羽、張飛一死,吳蜀關系惡化,不斷發生戰爭。一次,東吳大將率兵追到集仙峰下,見了碑文,非常感動,便下令退兵。
現在的「碑」上,雖然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顯然不可能是《隆中對》,能看得清的只有「重岩疊嶂巫峽,名峰聳秀,巫山十二峰」15個字。
過了孔明碑不久,接連出現了兩個小鎮,上游的叫暗石,下游的叫萬流。兩地之間有一條蝙魚溪由北而南流入長江。這條小溪就是川鄂兩省的界河。
界河的岩壁上刻著「楚蜀鴻溝」四個大字。郭沫若《過巫峽》這首詩里的「群壑奔荊楚,一溪定界邊,船頭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寫的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