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裡面比特率和幀速率是什麼意思
幀速率是指每秒鍾刷新的圖片的幀數,也可以理解為圖形處理器每秒鍾能夠刷新幾次。對影片內容而言,幀速率指每秒所顯示的靜止幀格數。要生成平滑連貫的動畫效果,幀速率一般不小於8;而電影的幀速率為24fps。捕捉動態視頻內容時,此數字愈高愈好。
比特率是指每秒傳送的比特(bit)數。單位為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每秒傳送數據就越多,畫質就越清晰。聲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將模擬聲音信號轉換成數字聲音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是間接衡量音頻質量的一個指標。
視頻中的比特率(碼率)原理與聲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後,單位時間內的二進制數據量。
比特率常見編碼模式:
VBR(Variable Bitrate)動態比特率 也就是沒有固定的比特率,壓縮軟體在壓縮時根據音頻數據即時確定使用什麼比特率,這是以質量為前提兼顧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薦編碼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種插值參數。LAME針對CBR不佳的文件體積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點獨創了這種編碼模式。
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內,以每50幀(30幀約1秒)為一段,低頻和不敏感頻率使用相對低的流量,高頻和大動態表現時使用高流量,可以做為VBR和CBR的一種折衷選擇。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數比特率 指文件從頭到尾都是一種位速率。相對於VBR和ABR來講,它壓縮出來的文件體積很大,而且音質相對於VBR和ABR不會有明顯的提高。
2. 60幀跟30幀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60幀是一秒閃過60個畫面,30幀就是一秒閃過30個畫面。
幀數其實就是為幀生成數量的簡稱,可以解釋為靜止畫面的數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動畫的幀率恆定為60 幀每秒(fps),那麼它在一秒鍾內的幀數為 60 幀,兩秒鍾內的幀數為 120 幀。
FPS 是圖像領域中的定義,是指畫面每秒傳輸幀數,通俗來講就是指動畫或視頻的畫面數。 FPS 是測量用於保存、顯示動態視頻的信息數量。每秒鍾幀數愈多,所顯示的動作就會愈流暢。通常,要避免動作不流暢的最低是 30 。某些計算機視頻格式,每秒只能提供 15 幀。
值得說的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手機視頻拍攝能力,無論是 720P 還是 1080P 基本都只有 30 幀每秒,因為這個將涉及到手機 GPU 圖形處理器的能力和存儲能力,這都是受手機硬體條件的影響,當然一些手機也可以拍出 4K 視頻,甚至可以使用 135 幀每秒的超高速拍攝功能。
玩游戲,都喜歡用FPS來衡量游戲的流暢性,FPS越大,在屏幕上的視頻就越來越平滑,直到一個臨界點(大約是100FPS),超過這個臨界點,再高的FPS都只是一個數值,400FPS和100FPS在人的視覺中幾乎沒有差別。
3. 一般視頻的幀數是多少
一般來說視頻的幀數在30fps左右,將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
FPS即FramesperSecond,中文翻譯為每秒顯示幀數。多用於影視製作和游戲。由於人類眼睛的特殊生理結構,如果所看畫面顯示的速率在29.97時候,就會認為是連貫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膠片是一格一格拍攝出來,然後快速播放的。
拓展資料:
幀數與幀率的區別:
我們知道,速率(Speed)=距離(Distance)/時間(Time),單位為米每秒(m/s,meterspersecond,mps);
同理,幀率(Framerate)=幀數(Frames)/時間(Time),單位為幀每秒(f/s,framespersecond,fps)。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動畫的幀率恆定為60幀每秒(fps),那麼它在一秒鍾內的幀數為60幀,兩秒鍾內的幀數為120幀。
4. 電影播放24FPS就實時了,為什麼顯示器刷新頻率要60hz以上才無閃爍感
因為電影的光源是連續固定的,變化的是圖像。所以只要有24幀就可以感覺動作是連貫的。
顯示器的顯示是間歇性的。刷新率指每秒種整個屏幕都要重畫的次數,所以光源本身也在變化。
兩個描述的對象不是同一個意思。
5. 看電影幀數24幀就夠了,為什麼玩游戲的幀數要到60才滿足
一個是實時生成多邊形的,考驗顯卡的,一個已經拍好的騙人的眼睛的。
而且,24幀每秒只是為了成本
6. 為什麼現在一般電影的幀數都是24幀
「24幀」完整的說應該是24幀/秒,也就是影片每秒閃過24幀圖片,人眼對於圖片的識別情況是:低於24幀/秒時人眼會感到卡頓的情況,高於24幀時人眼就會認為這是一串連貫的動作,所以電影的最低幀速率要求一般是23.998或者24幀,動漫的要求可以稍低,比如16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