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一部電影一般需要動用多少台攝像機
看你拍的題材和預算,一般機位越多,費用越高。有單機位、雙機位、三機位和多機位。
『貳』 拍電影他們是一個個鏡頭拍,還是幾台攝像機同時拍不同角度呢
是按場景拍,攝像基本上是2機位,一個全景, 一個特寫(你看看電視劇就明白了)。通常拍多次,直到導演認為可以了,再進行下一個場景,特別的用長鏡頭拍攝,就是一個鏡頭拍到底的那種,但是通常在布景時要進行綠背景處理,後期換色,這種長鏡頭超燒錢,還有技術上的要求,所以一般少有導演用。另外聲音也是現場錄,但後期基本上都是後配。
『叄』 拍電影時如何避免多機位機器被拍攝
這種方式一般是在拍攝電視劇的時候用到的。因為趕時間以及各種各樣的原因。
但是他們一般也只會用最多4台一起拍攝。
因為後期還是要剪輯。這沒有多大意義。
至於你的問題有兩種方法。
1 調整每個攝像機的角度。
2 後期修掉拍攝下來的攝像機。
『肆』 電影、電視劇里一個場景中的鏡頭切換是怎麼做到的
我覺得有兩種方法
1. 同時拍攝, 這種方法拍攝的話需要2台或者多台攝像機, 然後距離遠一些拉長焦, 分在兩個不同的角度拍攝, 這樣我們看到的畫面實際上是有一定的角度的,這樣攝像機不會遮擋
2. 分時拍攝. 一台攝像機, 先拍這個人, 然後再拍另一個人, 然後再拍一起的, 等於拍攝了很多次
『伍』 拍攝多人場景電影需要幾個錄像機,怎麼本放這些攝像機呢
拍攝多人的場景電影時,需要安排幾個錄像機取決於拍攝的具體需求和場景的復雜性。在布置這些攝像機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以確保拍攝流暢且高效。
首先,要遵守軸線規則,即攝像機不應跨越演員之間的想像軸線進行拍攝,以免觀眾感到困惑。如果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捕捉同一場景,攝像機應安置在演員軸線的一側,並通過適當的鏡頭交待來避免越軸拍攝。
在觀看電影或電視節目時,可以注意到攝像機越軸時通常會有明確的視覺提示,比如演員的視線或動作。確保攝像機越軸時有合理的交待,有助於觀眾理解場景。
多機位拍攝還要注意避免穿幫,即不同鏡頭之間出現時間或空間上的不連貫。在對話場景中,雙機位正反打鏡頭技術常用於捕捉對話雙方的反應。這種拍攝方式要求攝像機對稱地設置,並遵循相同的原則來保證鏡頭的連貫性。
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有一個現場剪切台,利用視頻疊加功能,關閉副軌道的音頻來輔助剪輯。這可以幫助剪輯者在後期製作中更容易地匹配不同鏡頭的時間點。
在進行多機位拍攝時,以下幾點也很重要:
1. 預先制定明確的分工,並通過對講機等通訊工具在拍攝過程中保持交流,確保每個機位的責任明確,避免拍攝混亂。
2. 保持節目的連續性,盡量減少停機,特別是單個節目的中間部分,以便於後期編輯時音頻和視頻的同步。
3. 如果可能,從調音台引一路音頻到主攝像機,以便保留高質量的音頻素材。如果不可行,負責拍攝全景的攝像機必須做好錄音工作,因為其他位置的攝像機可能會因為與舞台音箱的角度差異而捕捉到不均勻的聲音。
4. 後期採集時,應一次性採集所有鏡頭,避免分鏡頭採集,這樣可以確保視頻和音頻的一致性。
5. 在編輯時,將四個機位的視頻同時載入到四條軌道上,並打開音軌的波形。通過找到一個典型的波形作為參考點,將四個機位的開始點對齊,然後根據編輯需求選擇相應的視頻素材,並清除其他不需要的素材。確保音軌在確定使用的鏡頭後再清除不需要的部分,只保留計劃中的、品質最佳的素材。
總之,多機位拍攝要求細致的規劃和協調,以及嚴格的後期編輯工作,以確保最終作品的質量。
『陸』 問想要拍電影要准備什麼設備
錄制的話DV質量一般太低了,專業的攝影機當然是很不錯的;軟體的話你會用AE、PR就可以自己製作,但是自己製作的質量肯定沒有專業製作的好。
首先你有個單反相機是最好的。最高質量的是佳能5D2。其實比較普通的數碼相機都可以。單反和數碼相機的優點就是你可以很方便的將素材導入到電腦里邊剪輯。不要攝像機那樣去採集。如果你的劇情需要慢放鏡頭,佳能7D可以實現一般劇情需求的慢放效果。然後你可以找幾個白色板當反光板,比如泡沫板。反光板的作用你應該懂的。再就是你找幾個朋友當幫手。這樣拍攝效率會高點,當然詳細分工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