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到你電影劇情詳細介紹
影片講述了職場律師李傑被保姆孫芳「偷」走孩子,為了追求孩子的下落,兩個生活條件完全不同的女人開始了命運游戲的故事。
律師李傑(姚晨飾)離婚時,與前夫爭奪女兒監護權,努力工作為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幸運的是保姆孫芳(馬伊琍)幫助照顧孩子視為己出。
一天下班後,李傑發現保姆孫芳和女兒毫無預兆地消失了,她最大的恐懼變成了現實。在尋找孫芳和女兒的下落時,她受到了家人的譴責,甚至受到了警方的懷疑。
李傑幾乎崩潰了,她以驚人的勇氣獨自尋找。李捷在追蹤過程中逐漸接近了另一個女人——保姆孫芳的人生故事,她的身份原本是謊言,真相也會浮出水面……
《找到你》由呂樂執導,馮小剛監制,由姚晨、馬伊琍主演,袁文康、吳浩晨聯合主演。
② 馬伊琍電影找到你什麼時候上映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是由李駿執導,朱亞文
,馬伊琍,張兆輝,張可頤,劉美含等人主演。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講述了都市男女在面對個人、家庭、社會等種種因素而無奈選擇隱婚繼而引發的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故事。
集
數
40
類
型
劇情
/
家庭
上映時間
2015年
③ 電影《找到你》將於何時上映
由馮小剛監制、呂樂執導的電影《找到你》宣布將於9月30日上映,進軍國慶檔。預告中,同為「母親」,姚晨飾演的李捷和馬伊琍飾演的孫芳在迥異的生活處境下,陷入了兩難境地。明確二人身份之後劇情層層展開,李捷在孫芳偷走女兒後,心急如焚,與此同時,雨中抱著孩子疾走的孫芳背影堅定。為何「她偷了她的孩子」,困難重重為何「松不開這雙手」?核心故事矛盾成為預告片最大疑問。
在戲外同為母親的姚晨用「這么多年的表演里從未有過的體驗」來形容這一次飾演職場媽媽的感受,馬伊琍同樣坦言:「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就是『母親』這個角色,所有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在談及影片對當今女性生存現狀的理解時,姚晨表示「這部片子不僅表現母愛,它還是兩個女性對於自身命運的思考。」馬伊琍則表示:「希望觀眾看完這部電影,可以找到自己。」
④ 電影《找到你》什麼時候上映
《找到你》於2018年10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是由呂樂執導,馮小剛監制的劇情電影,由姚晨、馬伊琍領銜主演,袁文康、吳昊宸聯合主演。2018年6月,該片入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 。
《找到你》這部影片是雙女主設置,旨在聚焦女性現狀。它的敘事脈絡呈遞進式,通過多個人的視角拼湊出一個女人完整的人生經歷。
它的故事言簡意賅,就是李捷(姚晨飾)一直在找被保姆孫芳(馬伊琍飾)「偷」走的自己的孩子,過程中了解到孫芳人生這樣的一個故事。
(4)電影找到你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找到你》角色介紹
1、李捷——演員 姚晨
李捷是一名律師,她與前夫正在爭奪女兒的撫養權。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她拚命工作,幸有保姆孫芳幫忙照顧孩子。直到有天李捷發現孫芳和女兒一起消失了,她不僅被家人譴責和聲討,還遭到警方的懷疑。
2、孫芳——演員 馬伊琍
孫芳是一名質朴的家庭保姆,也是一位母親。她飽受丈夫家暴、孩子絕症等生活重壓,但為了孩子,處於窘迫生活的她歷經艱辛也不肯撒手放棄,最後執拗的孫芳偷走了律師李捷的孩子。
3、田寧——演員 袁文康
李捷的前夫,一個工作上游刃有餘,情感上卻極具大男子主義的醫生。他極其沒有自己的主見,當妻子和母親關系發生不平衡關系時,他想都不想直接把情感偏向了母親。正因如此,他與李捷的感情才逐漸破裂。
4、張博——演員 吳昊宸
一個義氣、沖動、深情卻也混不吝的社會小青年,愛上了不該愛的人。
⑤ 《找到你(2021)》電影高清在線觀看,求免費下載完整版
《找到你 Finding You (2021)》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5KV5BSYXMHryyIHUnXnw
導演: 布賴恩·博姆
編劇: 布賴恩·博姆
主演: 凱瑟琳·麥克納馬拉 / 傑迪代亞·古達克 /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湯姆·艾弗瑞特·斯科特 / 茱蒂斯·哈格 / 希爾莎-莫妮卡·傑克遜 / 帕特里克·博金 / 羅斯·里德 / 菲奧娜·貝爾 / 娜塔莉·布里頓 / 阿納貝爾·斯威尼 / 肯·卡彭特 / 特雷弗·坎斯瓦蘭 / 馬里昂·奧德懷爾 / 格溫·麥克艾爾文 / 布賴恩·奎恩 / 大衛·達根 / 梅格·奧布萊恩 / 達里尼·尼·唐奇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21-05-14(美國)
片長: 115分鍾
又名: 尋找你
找到你的劇情簡介· · · · · ·
芬利是一位有才華、有抱負的小提琴家,她在去愛爾蘭一個沿海小村莊參加大學學期的海外項目的路上遇到了著名的年輕電影明星貝克特。令人心動的貝克特帶領緊張的芬利進行了一次冒險性的重新覺醒,她鼓勵芬利掌控自己的未來,直到他的明星地位的壓力擋在了路上,一段意外的浪漫就出現了。
⑥ 找到你觀後感1000字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找到你觀後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昨天天氣陰沉,獨自觀看了影片《找到你》,看後,感覺心情也是沉的其實,觀影前還是有期待的,女性題材,兩大重量級演員等等,都是令我走進影院的理由。之前,有影評說,整場下來哭的稀里嘩啦的,想著應該是一個能用眼淚宣洩情感的片子,卻沒想,我甚至連眼圈都未曾紅過顯然,該片沒能感動我。我喜歡有邏輯的東西,喜歡真實和真誠,只有真誠的東西,才能觸碰心靈,而為之感動。
《找到你》裡面的三位女性是悲苦的,她們結婚生子,最後都為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而遭受著不公。不過,我覺得有點為作新詩強說愁的感覺:整部影片將女性和男性對立起來了,城市白領李捷(姚晨飾)職業是律師,前夫是醫生,說起來也都是高智商的知識精英了,影片中,李捷是女強人,工作忙碌,成績斐然,無暇照顧女兒多多,由街坊介紹來的保姆孫芳(馬伊琍飾)帶孩子。正在跟前夫爭奪孩子撫養權;為啥他們倆離婚影片中沒有明確交代,只是說她的丈夫是媽寶,孩子的事情總要跟他母親商量等等,而李捷的確是工作忙碌到連女兒失蹤都沒能及時報警的地步,現實中如是這樣的話,孩子憑什麼該給她撫養呢?這樣忙碌無非是為了多掙點錢,給孩子一個寬松的物質環境,然而,作為母親如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那又死死抓住孩子撫養權對孩子是好事兒嗎?
再說保姆孫芳,同為女性,她是農村女子,沒有什麼文化,長的漂亮,但十分低調,她很不幸,遇人不淑,嫁給了一個游手好閑,沒錢動輒就暴力的齷齪男人,新婚第一天她就被男人一頓狠揍,說實話,我質疑的是,一方面孫芳如此糊塗,找的對象這樣糟糕,就是鄉里愚婦,而另一方面,她又很會帶孩子,有辦法有主意,寡言的背後有一顆溫潤之心,婚後,她生有一個患重病的女兒,這個孩子早被醫院宣判為重疾而存活希望很小,她無情的老公希望孩子自生自滅,但她不惜一切的要挽救孩子的生命,影片中孩子生命並未得到挽救,僅僅是因為無錢給孩子看病住院,在醫院將她的孩子趕走時,正好李捷的孩子生病住進來,因此,孫芳記下了李捷並尋機報復我真沒有覺得這是符合邏輯的思維,不能吧?在孫芳這個角色描寫上,我覺得編導應該都是神經分裂的,一方面想描寫孫芳的朴實和善良,可事實上,她為了她受到的母女分離,居然綁架無辜的孩子,如此這般,來回折騰,最後,警方找到孫芳和多多時,孫芳覺得一切希望都沒有了,為此自殺,自殺環節也挺無語的,自己的孩子沒有了,綁架多多的希望破滅了,難道就要自殺?那她的信仰就只是因為孩子?但是,影片中其實有一個深愛她的情人啊?如果可以她可以再生孩子的呀?因為孩子不在了復仇、綁架、自殺等等行為感覺就是一種堆砌出來的表演,沒有邏輯,無法感動!
最後說朱敏,這個人物出場不多,同樣是圍繞著孩子的撫養權,影片中李捷正是朱敏前夫的律師,朱敏是重點大學畢業,懷孕時就發現前夫出軌,孩子出生後,她為了帶孩子辭去工作,待到前夫要離婚的時候,她基本上也喪失了工作能力,同時,為了她前夫的出軌,她自己的精神狀態也的確不行了,客觀的說,既然自己各方面情況都不如前夫,那麼孩子為何不能給前夫去帶呢?自己好好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有重點大學的底子,趁著年輕武裝自己,找個好工作,找個相愛的人我覺得不是難事啊?苦苦糾纏著孩子的撫養權對孩子也未必是好事吧?
總之,這個影片我覺得有些別扭,孩子於女人彷彿成了信仰,女人得不到孩子的撫養權彷彿就是這個社會的不公,而男人呢?孩子好像是女人的,跟他們的父親就沒有關系似的?為了說明女性的弱勢,不惜將男人都塑造成要麼媽寶,要麼花心,要麼暴力,那我要說,這三個女人的遭遇就是非典型的悲情女人,他們終究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小而言之,這難道就是影片想宣傳和述說的嗎?格局真的好小啊!
不可否認,影片中馬伊琍和姚晨的表現很精彩,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但是,故事不好,缺乏邏輯是無法真正打動人心的!導演和編劇我也稍微網路了下,我只能說,《找到你》是一篇記敘文,分數剛及格。不好意思了!
我又糾結選擇看哪部電影了,直到電影開場兩個小時前才做的決定。出門的時候特地沒有化眼妝,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個人特別感性淚點又低,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我一定得哭,我還專門帶了一包紙巾。
可能因為之前看《親愛的》被震撼到了,所以我對這部片的預期還是挺高的。但可能也是因為預期太高,以至於整部電影看完之後總覺得差點什麼。有幾次所謂的淚點,我都沒有很強烈的感覺。
影片講述的是律師李捷(姚晨)為了孩子的撫養權跟前夫准備上法院,卻發現保姆孫芳(馬伊琍)帶著孩子多多消失了。在找孩子的過程中講述了保姆孫芳的悲慘經歷以及李捷再痛失孩子之後的反思,然後就是找到孩子的全過程。
電影一開頭姚晨在地下通道披頭散發的狂奔,沖到垃圾堆里一通亂翻,然後撕心裂肺的呼喊自己女兒的名字。其實這是一個好的場景,但是我很不喜歡拍攝鏡頭的晃動,在整部電影中有好幾處這種晃動的拍攝方式,很不舒服,甚至有點眼暈。(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
兩位主演(馬伊琍和姚晨)都是很好的演員,有人說姚晨在電影里演的情緒太過了,怎麼說呢,每個人在面對這種事情所表達出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她有她自己的理解,是全程半崩潰狀,其實這也代表了一部分母親的真實狀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直接崩潰的瘋掉了。姚晨對這個角色的處理是到位的,她塑造了一個半絕望半理智的人物形象,在極度悲傷的情緒中,理清思路抓住細節,勇敢的,睿智的一步一步找到孩子。其實這也是想告訴大家在遇到類似事件時,一定要冷靜,用最快的速度報警,然後努力尋找有效信息,這才是最正確的方式,不要一味沉浸在悲傷的情緒里自亂陣腳。在電影最後,在船上,姚晨趴在地上的祈求,那種撕心裂肺,我相信一定是真實的。
馬伊琍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的,那種眼神,絕望的,悲傷的,充滿愛的。她讓我有感觸的地方是沒錢交住院費被醫院趕出來的那段,苦苦哀求的絕望,讓我覺得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經濟實力是有多麼重要。在結尾彩蛋的地方,她說:「其實有時候在想放手算了,可是,終究撒不開手。」這一句觸動內心了。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十月懷胎,是含辛茹苦,是我為了你什麼都願意,是全世界都可以放棄你,但我不能……這些愛,都是老天對我們生而為人子最大的恩賜。
這部電影有很多的點其實都是特別可以打動人心的地方,但說實話,相比之前《親愛的》這部電影,在情緒上沒有很飽滿,沒有很打動人,總覺得缺點什麼。我認為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跟觀眾思維和感受達成一致以外就是情緒的調動,這一點上這部作品確實錯失了很好的機會,很可惜。
這部電影讓我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演員,就是吳昊宸,可能一聽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是陌生,但換個稱呼,應勤,那你們有印象了嗎?之前出演《歡樂頌》里的應勤一角,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對他的認知也就是這個角色而已,但沒想到他卻是我在這部電影里發現的意外驚喜。
他剛出現的時候,扎著小辮子,穿著『混混式』的花襯衫,滿臉是血,我完全沒認出來他是誰,可是看著總覺得面熟,後來驚訝的發現原來是他,跟之前印象里的應勤完全是兩個極端。說實話,演的真好。他和保姆孫芳的故事比找孩子更打動我。
一個到處騙錢的和一個極度缺錢的,莫名其妙的就走到了一起。剛開始帶著鄙視的目光看著他們發生的故事,直到孫芳在樓下被車撞了,他都來不及穿件衣服穿著短褲就沖了出去,瘋了一樣的推搡著那個撞人的人,那種憤怒和想要保護的情緒,很到位。孫芳極力勸說,他一把把她護到懷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對她的感情,是愛;他不惜為她用命欠下高利貸,是愛;不惜替她處理「案發現場」,是愛。我記得,當時他半夜趕過來,看到在黑夜裡瑟瑟發抖的孫芳以及被孫芳用酒瓶玻璃扎死的前夫,他渾身都在發抖,最後絕望的痛哭,讓人莫名的心疼,那種絕望,是對孫芳未來的絕望,是他對孫芳感情的絕望。是對人生的絕望……他愛她,是真的愛她。我甚至一度邪惡的想,如果早一點沒有了這個孩子,他們會不會過的很幸福呢。只是,沒有如果……
所以說吳昊宸把這個角色演的很熱烈,很驚喜……
我覺得導演找馬伊琍和姚晨來出演很有「心機」的,就是因為她們都已為人母,所以才能把這種無私的`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念我媽媽,雖然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的摩擦和不理解,但仔細回想這二十多年來的生活,有些愛已經滲透到生活里,無聲的,默默的用著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式存在著。在不經意間驀然回首,才發現已經被愛滲透身體,侵入骨髓,而帶給你的那份感動,也是你之前不曾注意到的。所以,作為人子的我們,也要學會理解,學會感恩,學會回饋愛……
上高中開始我就一個人在外面,那個時候打電話不方便,我爸專門給我買的晶元卡,每次打電話都要排好長的隊還不能聊太久,但我基本上兩三天一個電話從不間斷。
上了大學有了手機,基本上兩天一通從未間斷過。好多人好奇我哪來那摩多話跟家裡聊,我說其實每次打電話,都是重復那些話題,無非就是吃了嗎?吃的什麼?天氣如何?你們怎麼樣?但我爸媽從來不覺得無聊,每次都樂呵呵的回答我,跟我聊著家長里短,管我能不能聽懂。
後來工作了,從最初的三天一通,到一周一通,再到兩周,三周,四周……總是覺得自己工作忙,下班的時候去看電影,跟朋友聚餐,回到家看看時間,想著太晚了明天再打吧,於是一天拖一天,拖著拖著就忘了。甚至有時候都記不起上一通電話是什麼時候了。我媽從一開始的有意見,到後來的妥協,再到後來的習以為常。每次打電話回去,我爸媽都說想給你打電話又怕你在忙,怕打擾你……每次聽到這么說,我都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愧疚感和負罪感,其實有時候想想父母要的並不多,簡單的幾句話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幸福,所以不要讓這么簡單的事情變成一種奢望,別讓父母在你這里變得小心翼翼,那從現在開始,給家裡多一些電話,哪怕只是三兩句問候,多給他們一些陪伴,哪怕聽聽她的嘮叨,哪怕只是一起吃頓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大的幸福,不要讓這些簡單的事情成為他們的一種奢望。
但另一個角度也是在告訴那些初為父母的人,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愛,什麼是陪伴。既然選擇了,就應該負起責任,你的敷衍和不負責,都將會讓你以另一種方式買單!
在婚姻里女人的犧牲蠻大的,有一次在一個脫口秀里看到姚晨說自己在事業黃金期選擇了家庭,剛生完一個孩子准備復出,又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又犧牲了一年,等她出來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脫節了很久了,已經沒有所謂的市場和流量,所以更沒有人願意找她拍戲。她說,今年我團隊里的最後一個員工也離職了,我不怪他們,其實是我對不起他們。
我是很欣賞她的勇氣和付出的,能夠成為兩個寶寶的媽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使自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也不會後悔。
作為母親這個角色,在生活里是很難做的,你在事業上努力打拚,很多人會說你不是女人,不是賢妻良母;你全身心投入家庭,別人會說你沒有自我,沒有賺錢養家。如果一個女人,想要在孩子撫養權上拿到主動權,或者在家庭里有話語權,我覺得一定是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只有你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你才能更有底氣的去告訴所有人你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才有資格去爭取,相信這一點大家在《我的前半生》里就有很深刻的感觸吧。
這部電影,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但足夠壓抑,就像是塊石頭有點沉,值得深思的地方太多了。至於感人的部分也得分人,可能因為我現在在生活里扮演的角色還不能理解作為母親的感受,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