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美國人看電影花多少錢

美國人看電影花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01-15 05:00:07

㈠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看電視劇,而美國人喜歡看電影

你好,個人認為,因為美劇都是一周1集,一個電視劇能拍幾年。你會接受這樣么?
而中國是把一個小故事強行拍成電影,拖沓,不緊湊。與其這樣還不如看看同樣拖沓的電視劇。所以牛逼的國產電視劇一般特別受歡迎。
個人觀點

㈡ 一般美國人看一部電影要花費多少

我剛看的一個新聞不錯你看看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依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整頓互聯網,其中一些著名的BT網站被以沒有視聽節目許可證為由關閉。作為法律專業人士,我們理解廣電總局打擊盜版和色情的願望,但是,打擊盜版和色情要依法進行,廣電總局不能把與憲法和物權法相抵觸的《規定》作為執法依據。

第一,《規定》要求網路視聽節目需要事先許可,這與憲法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規定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指製作、編輯、集成並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製作、編輯、集成、傳播音視頻的行為本身屬於公民言論自由(表達自由)。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了公民的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不應當受到事先行政許可,即使必要設定行政許可,根據立法法第八條之規定,對公民言論自由的許可限制即是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許可限制,必須制定法律,《規定》作為部門規章無權對公民基本權利作出許可限制。因此,《規定》作為規章對公民言論自由設定事先行政許可,與憲法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和立法法有關規定相抵觸。

第二,《規定》第八條與物權法有關規定相抵觸。物權法第三條規定國家「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但是《規定》第八條規定,「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具備法人資格,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這一規定排斥了非國有獨資或者國有控股單位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資格。這種差別待遇不是必要的與合理的,是對非國有獨資或者國有控股單位的歧視,違反了物權法第三條的規定。

每個國家都面臨網路盜版和色情問題,但作為現代法治國家,治理盜版和色情應當依法進行,比如,治理盜版應當通過知識產權部門的行政監管途徑和司法途徑,治理色情可以通過公安等部門依照治安處罰法律以及刑法有關規定進行。既然治理盜版和色情國家已經有法可依,那麼通過違反憲法的規章治理盜版和色情就沒有必要,表面上看似乎治理效果很好,實際上是對法治的破壞,長遠來看不利於社會正義與和諧。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針對《規定》中某些條款違犯了上位法並且不適當的現象,國務院應當予以改變。2008年1月,公盟曾經建議國務院審查《規定》違法的問題。現在,廣電總局開始執行違反憲法的部門規章,作為公民,我們再次呼籲,國務院依法審查《互聯網視聽節目管理規定》,撤銷違法的規定。同時,我們也呼籲,公民拿起法律武器,針對處罰提起行政復議,順帶要求審查《規定》,推動國家法治進步。

㈢ 外國人用什麼看電影

外國人一般都是去電影院 或者租碟或者買碟看,很少有人下載,順便說一句迅雷的資源大多數在國外用不了。你可以去istore下載

㈣ 美國人平時最喜歡的十大消遣,和中國人有哪些

簡單說的話
美國人玩的比中國人簡單。舉例來說,美國人的party,說白了就是幾個人,買一堆啤酒和零食,放著音樂坐在一起聊天。
美國人更喜歡戶外和運動,周末會去郊外BBG,就是燒烤,或者釣魚,登山。他們喜歡玩棒球,橄欖球,籃球。有點錢的還喜歡飈車改車什麼的。
至於在家,美國人不論老幼,都喜歡玩電子游戲,諸如XBOX和PS3等,美國宅人是非常多的。他們的電視節目也是很豐富的,等級限制也細分的很明確,基本想看什麼只要說的出的都有。付費的免費的都有可以不間斷播放,具體你可以看下面的資料。

---------------------------------------------------------------------------------------------------------------------
如果你要搜集資料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

電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娛樂方式之一。1889年它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當時新澤西州西奧林奇托馬斯。愛迪生實驗室的主任威廉。迪克遜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電影攝影機,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對此十分欣喜。

1894年美國開辦了第一家電影院,不過它同現代影院有天壤之別。觀眾只能排著隊,把硬幣投入小孔中;然後觀看只有短短十幾秒鍾的小影片。盡管如此,它仍然吸引了無數觀眾,大家感到這種「會動的畫片」新奇而有趣。不久,這種放映機便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小商店中。

1896年,愛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把影片投射到銀幕上,供更多的人觀看。當時這些影片一般只放映兩分鍾,並穿插在輕歌舞劇中放映。直到20世紀初美國才出現專門放映電影的小影院。因為每人收費五美分,所以被稱作五分錢影院。無數市民便擁入這五分錢影院欣賞那短小無聲的電影。

1923年以後,有聲影片問世,開創了電影史上的新紀元。美國人空前踴躍地去看電影。製片中心好萊塢在世界電影業中一躍而居於領先地位。當時美國除了農業、鋼鐵工業和運輸業外,電影的贏利已超過了任何一項事業。

1925年,電影對廣大的美國人巳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雖然電視的出現曾經威脅到電影事業的發展,但電影已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70年代影業危機,至今仍不失為美國人喜愛的娛樂方式。現在美國約有1.1萬多個電影院以及4000多家汽車電影院。

目前美國影片的質量和製片技術比過去大有改進。許多製片人、導演和演員力圖攝制出構思新穎、富於創見、反映社會現狀的影片,但仍然充斥著大量質量低劣、黃色下流的影片。美國的影片標明「X」、「XX」、「XXX」等級別,表示其黃色的程度。雙「X」和三「X」影片是色情片。兒童不能看。美國人自己也承認,這些影片簡直是人類文明的恥辱。

美國人一向崇拜明星,對電影明星同樣崇拜得五體投地。洛杉磯好萊塢區有一家電影院的院子和院子前面的一條人行道,是用一英尺見方的水泥磚鋪砌而成。磚上大都刻著明星的姓名,有的還印有他們的手印和腳印,人稱「明星街」。好萊塢產生過許多蜚聲世界的大明星,包括費雯麗、英格麗。』褒曼、凱瑟琳。赫本、賈萊。古拍、馬龍。勃蘭杜等等。他們衣著舉止、情趣愛好常常對美國人產生很大影響。在電影《一夜情》中,影星克拉克·蓋博未穿襯衣,影迷們競相仿效,致使襯衣的銷售量一落千丈。

(二)電視

電視問世於本世紀20年代。1925年,美國開始試驗發射一些電視圖像,不僅小,而且模糊不清。1927年,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一家老資格的無線電台開始每周三次進行試驗性廣播。1939,年,全國廣播公司在紐約市試驗廣播。一年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著手這項工作。

美國最早的電視機,熒光屏是圓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不多要坐在電視機跟前才能看清。但它畢竟是一項重大的革命,使人們安然地坐在客廳中便能欣賞電影、戲劇,了解外界的風雲變化。從此,電視以驚人的速度沖進了美國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電視的發展一度陷入停頓。1947年美國家庭中約有1.4萬台電視機,1949年達到近100萬合。1935年,將近3000萬台,1960年,達6000萬台,於1951年問世的彩色電視機以及大屏幕電視機也進入美國人家庭。目前美國約有l.2l億台電視機,平均不到兩個人就有一台電視機。

電視在美國人的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的電視台認清晨到深夜不停地播放形形色色的電視節目。美國人又酷愛看電視,以至於出現了「電視餐」。電視使得美國人對於歷史、藝術、現代科學的新發現和宇宙奧秘有了新的和更深切的了解,並能起到溝通美國人民與政府之間聯系的作用。不僅如此,「芝麻街」和「電氣公司」等電視節目,還幫助整整一代美國人學會了讀書寫字。「芝麻街」是兒童教育連續節目,用發生在「芝麻銜」上的故事教3-7歲兒童數數。識字,了解家庭、衛生等各方面的知識。美國人稱這種節目為「電視保姆」,大人有事時就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專心看這個節目。

當然,美國的電視節目中也充塞著許多乏味、低劣的內容,既冗長且差勁,被稱為「電視公害」。

(三)戲劇

戲劇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娛樂。今天,美國人對戲劇十分喜愛,以致使人很難想像他們曾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對戲劇抱有成見。

有據可查的美國第一座劇院於18世紀上半葉出現在威廉斯堡。當時美洲大陸上演的主要是反映英國貴族生活的英國劇目。正在胼手胝足地進行創業的移民和清教徒們,一則出於生活所迫,一則出於宗教上的清規戒律,對這些戲劇演出產生了反感,認為它們是「魔鬼的伎倆」、「下流的、傷風敗俗的東西」。整個18世紀,許多美國人都認為看戲是沉溺於俗物,是有罪的,認為戲劇是舶來品,不是美國人自己的娛樂方式,應當加以擯棄。19世紀以後,美國才逐漸有了自己的戲劇表演家,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

目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幾乎每天都有舞台演出。既有歌舞喜劇也有嚴肅的舞台劇、現代劇以及輕松鬧劇。從百老匯的「不夜大道」到郊區的晚餐劇院無處不在獻演。

紐約市是公認的美國戲劇之都。每逢戲劇季節,紐約的劇院區百老匯都要上演幾十齣新戲。許多到紐約來的人都以能欣賞到百老匯的戲劇演出為樂事。在百老匯演出的名噪一時的舞台劇,戲票通常在幾個月前便預售一空。票價從6美元到18美元不等。有些旅館有戲票經紀人可代客買票,只加收少許手續費。每場戲劇開場前,戲院門前往往有許多人拿著錢焦急地盼著買上一張退票。

每年百老匯戲劇季節結束後,就有300多個夏季劇團開始活躍起來,他們到鄉村、市郊、海濱和避暑勝地去巡迴演出,著名演員也紛紛在鄉間劇場登台獻藝,深受人們歡迎。

近年來,美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定期換演劇目的小劇院。它們常在每年9月到次年6月間演出一系列劇目,此類演出一般票價低廉。

「晚餐劇院」也一年比一年流行。到「晚餐劇院」去可以一邊吃飯,一起欣賞舞台劇、音樂劇、喜劇或時事諷刺劇。

此外,美國的大、中、小城市中還有約200個業余劇團。每逢演出季節,它們都能吸引觀眾約1.25億人。

(四)音樂

美國人民熱愛音樂。200多年來,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音樂。

1、教堂音樂

早期艱苦的殖民生活使移民們無限顧及那些陽春白雪式的抒情歌曲和悠揚樂聲,只有教堂歌曲在嚴肅的清教徒中流行。他們把聖歌視為自己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教堂和家中反復吟唱。當時的習慣做法是,教堂執事高聲念或唱一句聖詩,教徒們再齊聲唱一遍。其實許多人根本不識譜。

不過當時殖民地人民的音樂食糧並不僅僅是聖歌,在普通群眾中,到處存在著織布工、農婦、江湖藝人、獵人、伐木者和水手們的勞動號子,存在著母親的催眠曲和敘事歌謠。這些也許算不上真正的音樂,但它們是美國音樂產生的前奏曲。

19世紀以後,越來越多的宗教詩配上了曲譜。在沒有教堂的地方,人們常常舉行野營聚會,歷時四五天。在聚會上人們唱著各種宗教贊美歌,歌聲質朴,具有強烈的民間風味。在這種聚會上往往還產生一些新的福音贊歌,旋律生動活潑,詞句帶有傷感,朴實無華。

2、軍樂

軍樂在美國的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雄壯有力的軍樂很快取代了一切纏綿悱惻的曲調,贏得了美國人的喜愛。影響力非常大,以至在後半個世紀內,演奏嘹亮軍樂的銅管樂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樂團之一。

19世紀80年代後。銅管樂器協奏樂被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軍樂合奏不脛而走。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已有20000多個專業和業余的銅管樂隊在城市和鄉村舉行各種定期音樂會。其中海軍樂隊享有很高的聲望,至今在美國的慶典或某些音樂活動中仍逢場必到。今天。銅管樂隊在公園里舉行星期天音樂會已成為美國的一個習俗。

3、爵士樂

爵士樂是最早出現的具有美國特色的音樂。它和以前所有的音樂不同。它是演奏者根據某種規定的和聲與節奏。對某個旋律進行變奏。但到20世紀後,連這個定義也被它自己的發展所突破。

爵士樂中最主要的一種是布魯斯音樂,它的節奏極強,產生於20世紀初。由演奏者即興彈奏,表現不同的情調;它有著長久的生命力,經各家各派之手,仍葆有原來的特色。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爵士樂最基本的特點是,演奏者本人往往就是作曲者,所以他一般不表達主題,而是利用主題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當今美國的爵士樂影響著各種群眾音樂和專業音樂。

4、搖滾樂

搖滾樂產生於50年代末期。當時美國一些青年消沉苦悶,心灰意冷,為了發泄這種情緒,搖滾樂便應運而生。它實際上是美國青年表示叛逆的一種音樂。它是由爵土樂派生而來,曲調變化較小,歌聲粗獷,伴有節奏強烈的敲擊。音樂風格熱情奔放,毫無顧忌地發泄個人的情感,甚至達到如痴如狂的地步。

最初的搖該樂小組由青年人自發組成。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手持吉他四處流浪。表演時,他們或彈奏吉他,或持話筒,邊唱邊喊,情緒激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每逢這些長發披肩、形同嬉皮士的歌星們登台演唱,場內燈光四射,光怪陸離,崇拜者也達到狂熱的程度,被美國人形象地稱為「魔鬼的歡騰」。

搖滾樂是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表達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演唱者大多自編自唱,其主題可以是嚴肅的,表達美國青年的迷惘與孤獨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搖滾樂中不乏糟粕,有不少宣揚暴力、色情的內容,曾受到美國國會的禁止。

今天,搖滾樂已成為美國人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它是一面鏡子,反映著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變化。

5、古典音樂

不少美國人也是古典音樂的忠實愛好者。早在1731年,美國波士頓便舉行了首次公演的古典音樂會。1761年,美國成立了音樂協會,當時室內音樂在各殖民地都十分流行,美國著名政治家托馬斯。』傑佛遜曾拉過小提琴,本傑明。富蘭克林還親自創作過弦樂四重奏。

不過在20世紀以前,美國的古典音樂多受歐洲音樂的影響,此後美國作曲家才開始創作具有美國特色的古典音樂。他們把民間音樂、爵士樂以及美國印第安人的音樂吸收到古典式作品中去,乾脆徹底創新,建立新的音調和體系,並製作出新的樂器。

由此可見,幾乎各種音樂——民間的、宗教的、古典的音樂在美國都十分流行。美國每年花費在音樂會、歌劇、音樂歌舞劇方面的款項約達4.22億美元,此外還有8600萬美元花費在古典音樂唱片上。各廣播電台播放的音樂節目每周總共約達15000小時。

美國約有1400個交響樂團,僅洛杉磯一市就20個之多。最著名的有紐約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等。其中紐約交響樂團創立於1842年,是美國第一個交響樂團,也是世界上第三個資格最老的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古典音樂家團體」之美稱。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則以純正無瑕的樂聲和精湛完美的演奏而馳名。

每年6月到9月底是音樂季節,美國許多地方都在露天會場舉行音樂節。有交響樂團及特邀音樂家獨奏和演出室內樂、爵土樂、歌劇等節目。演出聲譽最好的有馬薩諸塞州諾克斯的唐古伍德音樂會、波士頓藝術節、伊利諾州的拉維尼亞公園音樂節、科羅拉多州阿斯彭的音樂節、紐約市的劉易索恩體育館音樂會及華盛頓郊外的沃爾夫。特拉普農場公園音樂會等。

美國許多音樂團體經常在各大學、教堂、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辦免費音樂會。報紙和電台上往往事先公布演出時間和地點,有興趣的人便可前去欣賞。

(五)舞蹈

舞蹈是美國人喜愛的娛樂之一,今天它已不僅僅是舞台上的藝術表現形式,而置也是每個人自娛的方式。

美國對於世界舞蹈藝術作出過貢獻,這就是使舞蹈自由化。20世紀初,美國最著名的舞蹈藝術家伊薩多拉。鄧肯已打破古典舞蹈的傳統方式,把個人感受揉進舞蹈中。有力地擴大了現代舞蹈的影響。

目前美國還有許多芭蕾舞團活躍在美國各地,其中著名的有:紐約市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團、喬弗里芭蕾舞團、舊金山芭蕾舞團等。

美國的舞蹈既有反映地方特色的;也有代表現代精神的。最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或許應是夏威夷的土風舞,最能代表現代精神的則非霹靂舞莫屬。

1、夏威夷土風舞

夏威夷土風舞世界聞名,既有翩翩動人的大溪地舞。也有動作粗獷的薩摩亞舞。在許多上風舞中以草裙舞最富盛名。它是一種用手勢和舞步表達思想感情或故事情節的優美舞蹈。許多舞蹈故事是傳統故事,有的也是舞蹈者在每次舞蹈時通過特珠手勢編造出來的。例如手的動作可以表現飛翔的小鳥,也可以通過手的緩慢轉動表現微風吹動的樹葉。

夏威夷人傳說,草裙舞是火山女神佩烈的同胞妹妹納卡發明的。她經常為姐姐跳草裙舞。所以納卡被尊為舞蹈之神。

夏威夷草裙舞廣為人們所喜愛;現在夏威夷已成立了許多教授草裙舞的學校,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學藝。

2、風靡美國的新舞蹈——霹靂舞

霹靂舞是目前最受美國年輕人青睞的流行舞蹈。它的主要特徵是快速旋轉。據推算,舞者的最高轉速可達每小時170公里,接近高級轎車的最高時速!

霹靂舞的動作千姿百態,變幻莫測,多達數百種。基本造型動作可分為六大類:雙手不沾地的頭倒立旋轉;單手撐地的橫身旋轉;肩背貼地用手劃地旋轉,技藝高超的可雙腿交叉盤曲,緊貼胸脯,全身蜷曲。象陀螺似地旋轉;單膝跪地。另一條腿向後伸直,內臂展開,象飛機似地旋轉;以肩背著地滾動,下身離地飛轉,雙腿不斷開合,稱為風車式旋轉。

霹靂舞令人眼花繚亂,跳舞者必須身懷絕技,不怕死傷。所以涉足者多是比較貧窮、膽大包天的年輕人。它的出現,始自60年代的紐約市南布朗克斯區。那裡是黑人聚居的地方,紐約最貧窮的角落。這里的青年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失意者。霹靂舞便是他們發泄內心情感的產物,是在貧困和失望壓抑下進發出來的藝術。舞姿充滿野性,初時曾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禁止。但它為不少店鋪招來了生意,特別是由於它迷住了一大批毆鬥成性的青年,使打鬥現象大為減少,所以不可遏制地生存發展下來。

霹靂舞的真正普及是在1983年熱門電影《閃光舞》放映之後,該片中有90秒鍾的霹靂舞鏡頭。這部影片是1983年美國第六大賣座片,並榮獲1984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預告片獎。從此霹靂舞便風靡全美。

目前美國各地紛紛建立了霹靂舞俱樂部、學校和劇團。不少團體已到歐美各國演出,獲得巨大成功。霹靂舞正在跨越美國國界,走向世界,其聲勢可與當年搖擺舞、迪斯科舞相媲美。

㈤ 為什麼美國人看電影都是租碟子的

租碟 看過之後覺得有收藏必要就復制到自己的電腦上或者自己刻錄一份,如果沒有收藏必要,就直接還了。 無論好電影還是爛電影,租碟相對於買碟都是最省的。

㈥ 郎咸平:為什麼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編者按:新進大片「魔獸」在北美市場表現平平,在中國市場卻異常火爆,成為該片盈利的絕對主力。據估計,到2017年中國的票房總收入將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那麼,這是否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錯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說:誰在拯救中國經濟》一書中論證,根據歷史經驗,經濟越蕭條,電影越火爆!

一、為什麼偉大的電影都出現在大蕭條時期?

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都是什麼時候建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什麼?我想借用美國一位著名導演的話,美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前一陣子講過一句話,他說當我們意志消沉的時候,這些輕松的電影就像是治病解憂的阿司匹林,讓我們再一次感覺良好。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想起來,做父母的是有義務教養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會在早上6點鍾全家起床,7點半出發帶你的寶貝兒女去動物園。人只有到了大蕭條時期,無事可做的時候,才會考慮人生存的目的是什麼,人的責任是什麼,平時是不會想的。這種改變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當物質條件全面惡化的時候,只有尋求心靈的安慰,因此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對於能夠給予心靈和精神安慰的產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麼,到底什麼東西能夠滿足你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娛樂,就是電影。
為什麼這個時候能夠孕育出一些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呢?你想想看。在經濟蕭條、物質極度匱乏、資金鏈斷裂的時期,當這些投資人要把錢投入一部電影時,你想他們會有多麼的謹慎?在經濟蕭條時期,投資人選擇投資電影的時候會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夠看上的片子、能夠賺錢的片子他才會投資。再看這些導演,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要找到一筆資金來投資有多難?所以逼得這些人不得不窮畢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資金,才有可能賣錢,才有可能賺錢。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麼?經濟蕭條,我們渴望心靈和精神方面的安慰,於是需求上升。供給呢?投資人投資特別謹慎,只投資好片子,導演和製片人為了吸引投資人的投資,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給面來說,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孕育出最偉大的電影。正因為這樣,美國偉大的電影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在大蕭條時期產生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從1929年到1939年期間出現過哪些電影?《金剛》是經濟大恐慌的時候拍的;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飄》,又叫《亂世佳人》,也是那個時候拍的;《小婦人》、《蝴蝶夢》、《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還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當時花了200萬美元,這些都是經濟大蕭條時期拍的。那個時代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明星?卓別林、秀蘭·鄧波兒、克拉克·蓋博、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葛麗泰·嘉寶、凱瑟琳·赫本……
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舉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了,當時米高梅公司說我們的電影會說話、會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個時候,1929年之後,由於經濟大恐慌,為了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因此發明了彩色電影。連電影的拍攝技術都在經濟大恐慌時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期,也就是從1929年到1939年之間的10年,在這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推出一個救市計劃,叫做羅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確地說,他的新政完全失敗了。從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失業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資的比例從16%跌到14%。美國經濟到了1938年、1939年幾乎陷入全線崩潰,1938年竟然被稱為羅斯福蕭條,這10年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期。美國經濟是什麼時候復甦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才得以復甦。
各位讀者請看一組數字,1939年美國經濟最蕭條的時候,全美國只有1.5萬家電影院,你知道當時的票房是多少嗎?票房收入是7億美元。那個時候7億美元是什麼概念?當時美國股市總市值還不到200億美元,這可是全世界最龐大的股票市場。而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達7億美元,你就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數字了。當時每個家庭花在看電影上的錢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國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電影。各位知不知道當時一張電影票多少錢?一毛錢到一毛五分錢。也就是說,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場到250場電影。
美國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隊領取麵包、救濟金,靠失業救濟金過日子,一面拿著兜里僅剩的銅板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因為美國有這種需求,所以1.5萬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能達到破歷史紀錄的7億美元。同時,孕育出一大批偉大的電影和偉大的導演。

二、娛樂業發展與經濟景氣負相關

娛樂業從經濟衰退中獲利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規律。據美國影業聯合會統計,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曾遭遇七次經濟不景氣,其中五次電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後,全球經濟一片叫苦不迭,而娛樂業卻一枝獨秀。當時美國的個人儲蓄率下跌至63年來的最低點2.1%,娛樂支出卻升到了一個占總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各行業都顯示出低迷的態勢,但美國本土票房總收入達到了93.3億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總收入為171億美元,也增長了近5%,兩項數字均創下新高。
中國2009年的情況也是一樣,《變形金剛2》在中國熱播,電影院不但沒降價,反而漲價。仍然有大量觀眾湧入電影院,早、午、晚和夜場,場場爆滿。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電影院看《變形金剛2》,票價竟然是100元一張,比香港還要貴,這就是蕭條經濟學的背景。
這些都說明,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人們用娛樂來換取撫慰和滿足,造就了空前繁榮的娛樂業。
卓別林是一位喜劇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說在美國大蕭條之前,好萊塢流行的是音樂劇,大蕭條之後喜劇電影忽然流行起來了。卓別林最著名的兩部無聲電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講的是什麼內容?《城市之光》是對當時失業現象的諷刺,正是這一點才能打動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陽打動我們的心一樣,只有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鄉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動我們的心,美國也是一樣。《摩登時代》是在1936年拍攝的,卓別林一生的經典之作,通過他飾演的一個工人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醫院的故事,把當時人們心中的痛苦表達出來。還有秀蘭·鄧波兒,她10歲走紅,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創了歷史紀錄的天價,當時是12萬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萬美元的紅利。美國總統羅斯福把秀蘭·鄧波兒叫做微笑天使。當時的影迷都說,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機再度造成美國經濟的蕭條。再請各位想一想,你那個時候看的是什麼電影?《大白鯊》、《教父》,還有第一部《星球大戰》等很多著名的電影。請各位讀者想一想,這些電影跟1929年大蕭條時期出品的那些有什麼不同?1929年大蕭條時期大部分是以喜劇片發泄心中的痛苦與不滿,而這個時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從1929年大蕭條時期的喜劇片療傷變成20世紀70年代通過恐怖片的感官刺激來抒發心中的痛苦,這很有意思。這個時期孕育出了哪些偉大的導演?你們都聽說過,希區柯克、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三、電影投資:由產業資本到金融資本

我前面提到過,從1929年開始,美國有很多大的電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等。當時叫做產業資本時代,什麼叫做產業資本?資本家建立了電影公司,自己投資,自己拍電影,這叫做產業資本,所有事情都是由這種資本家來做的。
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電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產業資本變成了金融資本。什麼叫金融資本?那就是不再像過去一樣,由資本家自己拿錢來拍電影,而是通過上市融資來讓全美國參與。比如在股票市場上市,把股權賣給社會大眾,通過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向資本家,而是向社會大眾籌集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偉大電影的拍攝。
也就是說,美國的電影界從1929年的產業資本變成了20世紀70年代以金融資本為主導,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發生了什麼事?美國科網股泡沫破滅,再次進入蕭條時期,於是又孕育出一系列偉大的電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環王》、《蜘蛛俠》,還有《星球大戰》第二部。這個時期的《指環王》第三集票房紀錄是11億美元,《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是9億美元。難以想像,又是在經濟蕭條時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偉大電影。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人看電影花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409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歌曲有哪些 瀏覽:346
電影的電該怎麼組詞 瀏覽:141
流氓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169
特殊交易微電影背景音樂叫什麼 瀏覽:562
宋小寶電影為什麼不能在電影院播 瀏覽:227
韓國女主好看的電影 瀏覽:196
美團電影票不可以退該怎麼辦 瀏覽:28
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超越美國電影 瀏覽:933
金毛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1
如何評價崔永元主持電影節 瀏覽:867
好看的玄幻修仙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968
怎麼把圖片弄成電影感 瀏覽:87
電影等郎妹免費觀看 瀏覽:842
好看的追女生電影 瀏覽:14
好看動漫視頻愛情電影 瀏覽:476
在河南做電影怎麼樣 瀏覽:694
世界一周電影有哪些人 瀏覽:102
如何翻譯日文電影 瀏覽:45
如何查找電腦上的視頻電影 瀏覽:164